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国殇 燕歌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菩萨蛮 般涉调 哨遍 高祖还乡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4页国殇 燕歌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菩萨蛮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阴霾(lí) 絷拘(zhí) 怨怼(duì) 揪捽(zuó)B.罗襦(rú) 飘飐(zhàn) 瀚海(hàn) 单于(chán)C.玉箸(zhù) 美姝(zhū) 枭雄(xiāo) 奚落(xī)D.詈骂(lì) 攻讦(jié) 谄媚(chǎn) 鞍鞯(jiān)解析:A项,“霾”应读“mái”;B项,“飐”应读“zhǎn”;C项,“姝”应读“shū”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搅拌 磕磕绊绊 奋勉 愤发有为B.激流 激流勇退 身世 奋斗终生C.褒贬 针砭时弊 倍增 备受欢迎D.坟茔 晶莹剔透 坦然 坦露心迹解析:A项,“愤发有为”应为“奋发有为”;B项,“激流勇退”应为“急流勇退”;D项,“坦露心迹”应为“袒露心迹”答案:C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车错毂兮短兵接 兵:士兵援玉枹兮击鸣鼓 援:拿、握B.扌从金伐鼓下榆关 扌从:击打山川萧条极边土 极:尽头C.惊风乱飐芙蓉水 飐:吹动。
首身离兮心不惩 惩:惩罚D.你身须姓刘 须:应该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 耽:嗜好解析:A项,“兵”意为“兵器”;B项,“极”意为“穷尽”;C项,“惩”意为“悔恨”答案:D4.下列诗句中,不是以乐景写哀情的一项是( )(导学号50710025)A.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B.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C.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D.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解析:A、B、C三项,均为以乐景写哀情;D项,以哀景写哀情答案:D5.名句默写1)出不入兮往不反, (2)男儿本自重横行, (3) ,美人帐下犹歌舞! (4) ,死节从来岂顾勋? (5) ,至今犹忆李将军! (6) ,密雨斜侵薜荔墙 答案:(1)平原忽兮路超远 (2)天子非常赐颜色 (3)战士军前半死生 (4)相看白刃血纷纷 (5)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6)惊风乱飐芙蓉水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6.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诗的三、四句叙写的是近景:描绘了夏天的风雨境况,借助于近景所触发的联想完成了由近及远的思路过渡,视极远方,愁思暗生而三、四两句言在此而意在彼,用自然物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婉转,含蓄蕴藉参考答案:描写夏天暴雨的景象:狂风无情地摧残着水中的芙蓉,大雨斜打着爬满墙头的薜荔芙蓉”和“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纯洁,诗人借此抒发了慨叹仕途风波险恶的忧惧烦乱与悲愤之情7.以哀景写哀情是本诗的一大特点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哀景,抒发了怎样的哀情解析:该诗构思缜密,感情深沉,蕴藉含蓄,情调尽管稍有低沉,却极富感染力,较好地实践了“以自然景物喻指人事”这一古典诗歌常用的写作手法,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不见丝毫之痕迹参考答案:(1)哀景:“高楼大荒”“海天茫茫”“惊风乱飐”“密雨斜侵”“岭树重遮”“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2)哀情是“愁”:①对友人望而不见的关切之情②对自己遭谪贬的哀伤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8~9题菩萨蛮 [唐]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8.谈谈“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两句的妙处解析:可以从词句的丰富意蕴进行分析,注意联系“花面”与“人面”的特点参考答案:“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这两句描绘出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9.有人认为温庭筠的《菩萨蛮》思想内容贫乏,没有任何审美价值,你认为如何?解析:审美价值不仅体现在内容方面,还有艺术方面参考答案:这首词的思想内容虽然贫乏,但其艺术技巧却很高清常州派词人张惠言把此词比作屈原《离骚》中的“修吾初服”之意,自然是拟于不伦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温飞卿词,精妙绝人(伦),然类不出乎绮怨说得相当中肯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0~11题导学号50710026)菩萨蛮 [唐]温庭筠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10.上片“柳丝袅娜春无力”一句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解析:首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和诗歌主人公的身份柳丝袅娜,正是暮春时节闺楼中的思妇,在明月之夜,正在苦苦地思忆着远方的离人参考答案:①“柳”是春的象征,而“柳丝袅娜”无力摇摆,说明已经是暮春时节了②折柳送别乃古代习俗,柳丝有暗示离别之意③柳丝袅娜无力下垂,正表现出女主人公因思君而慵懒失意的样子11.下片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一种并作赏析解析:下片又回到“玉楼”长夜中的景物夜深人静,神思恍惚,空旷寂静,衬托了主人公的寂寞空虚但见罗帷垂彩,翡翠斑斓,又见香销玉殒,烛泪成堆末两句接着写拂晓时思妇梦醒时的所见所感子规啼声惊醒了主人公,使她回到了现实生活中来参考答案:①反衬(说“衬托”亦可),罗帷垂彩,翡翠斑斓,反衬女主人公的孤寂②拟人(说“移情”亦可),写香烛流泪,其实是表现女主人公的悲伤之情③借景抒情,花落鸟啼的暮春景象加重了女主人公的哀伤2015·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13题导学号50710027)卜算子 [宋]张元幹①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注①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12.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解析: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两句中,“湿”和“迷”都是动词,是这两句的“诗眼”湿”,沾湿,显示了露之重;“迷”,迷失,突出了氛围的朦胧赏析时,先解释这两个词在诗句中的含义,再分析其表达效果参考答案: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了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13.“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解析:句中用了“闻鸡起舞”的典故,据说晋代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鸡而起床舞剑,有恢复中原之志联系注释中说作者是宋代爱国词人可知,情感之一是爱国之情;“酒未醒”,说明诗人忧愁多,据此可知,情感之二是空有一腔爱国之情而报国无门;“秋江冷”,既是环境,也是心情,更是遭遇据此不难看出作者的情感参考答案:①化用“闻鸡起舞”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三、语言运用14.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两个描写对象,写两句诗,要求所写诗句内容贴切,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我爱你长江的碧波,是你把56个民族的心曲弹唱我爱你长城的雄伟,是你挺起了中华儿女的脊梁解析:根据原句的内容,所选描写对象可以从祖国的山川中选择注意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答案示例:我爱你黄河的波涛,是你把13亿人民哺育抚养我爱你黄山的巍峨,是你展现了祖国的秀美端庄15.下面是关于“生活的平衡”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横线处的内容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语句通顺不超过10字)所谓生活的平衡,首先应当包含精神的自在状态罗素先生写过一本书,叫《幸福之路》,全书分为“① ”和“② ”两部分,其中幸福的原因包括了家庭、爱情、闲暇、工作等,不快乐的原因则有竞争、炽情等③ 指的就是某种不适当、过度投入的精神状态,是一种生活极度缺乏平衡的体现 解析:首先,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其次,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以及句式特点等再次,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还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答案示例:①幸福的原因 ②为什么不快乐 ③这里的炽情16.阅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细节”不超过30字)材料一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游轮起航后,船员突然发现船上唯一的望远镜锁在坚固的工具箱里,而钥匙却不在船上。
船员们未加重视,他们认为没有望远镜不会对航行产生多大影响然而,黑夜来临后,当船员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一个庞然大物时,巨大的游轮想转向已经来不及了,一头撞向了冰山,造成1 522人丧生材料二 台湾有一位博士,在意大利某名牌鞋店买鞋最合脚的尺码已经卖完了,就选了一双小一号的,但有一点紧他想,反正鞋子穿穿会松的,于是要掏钱买可售货员拒绝卖给他,理由是:“顾客试穿时表情不对劲,我不能将顾客买了会后悔的鞋子卖出去优质的服务,使这家名牌店声誉大增解析:解答本题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两个材料的分析压缩材料一中“泰坦尼克号”游轮上的船员,忽略了望远镜的作用,结果使船撞上了冰山,酿成了灾难材料二中的某名牌鞋店售货员看到顾客试穿时表情不对而拒绝卖鞋,结果使这家名牌店声誉大增一个不被重视的望远镜,一种易被忽略的行为,结果都产生了大的影响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下定义要知道概念的属性和内涵,知道定义的表达形式从第一个问题的分析中我们知道,细节就是一种物件或行为而这种物件或行为,是细微的,易被忽略的,但又能影响到全局答案示例:细节是一种能影响全局的细微的易被忽略的物件或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