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ppt
28页《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 规划(2010-2020年) 》卫生部办公厅 (2010年6月9日印发)梅毒的危害n梅毒可引起神经、心血管等多系统 损害,甚至威胁生命n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导致自 发性流产、死产或先天梅毒等n感染梅毒可促进艾滋病的传播 梅毒的流行(建国初期)n梅毒n北京妓女中感染率84%n北京医学院门诊部的10%是梅毒病人n某些城市人群的感染率5%n某些农村人群的感染率2-3%全国估计有1000万性病患者(其中梅毒占了60%以上)梅毒的流行(目前)n1999年报告病例80406例,年发病率为6.50/10万,2009年报告 病例327433例,年发病率为24.66/10万,发病率年均增长 14.3%n1997年先天梅毒报告病例数为109例,报告发病率为0.53/10 万活产数,2009年报告病例数为10757例,报告发病率为 64.41/10万活产数,发病率年均增长49.2%n2009年艾滋病监测哨点结果表明,暗娼人群梅毒抗体阳性 率最高达30.6%,平均为2.4%;男男性行为人群最高达31.2 %,平均为9.1%;孕产妇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最高达 11.3%,平均为0.5%我国梅毒防治面临的挑战n我国梅毒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部分 人群存在卖淫嫖娼、婚前和婚外性接触、 男男性接触等多性伴高危行为;n宣传教育不够深入,缺乏针对性,重点人 群梅毒防治知识和防范意识不高,n预防干预措施覆盖面不足;n医疗机构梅毒诊疗服务不规范、服务机制 不健全、可及性不够,防治队伍能力不足 。
指导原则n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n 整合资源,综合防治n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n 分级管理,分工负责总目标n加强梅毒和艾滋病防治的有效结合;n建立健全梅毒控制工作机制,落实各项 防治措施;n到2015年,有效遏制梅毒疫情快速上升 的势头;n到2020年,一期和二期梅毒年报告发病 率呈下降趋势,先天梅毒年报告发病率 在15/10万活产数以下工作目标n规划设立了到2015年底和2020年底分别实现的控制目标 工作目标(1)n2015年:全国一期和二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增长 幅度控制在5%以下;全国先天梅毒年报告发病率 控制在30/10万活产数以下;n2020年:全国一期和二期梅毒年报告发病率呈下 降趋势;全国先天梅毒年报告发病率在15/10万 活产数以下,实现基本消除先天梅毒的目标工作目标(2)n2015年:全国15-49岁人口中,城市居民梅 毒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农村居民达到 75%,流动人口达到80%;暗娼和男男性行 为人群达到90%n2020年:城市居民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达 到90%,农村达到80%,流动人口达到85%; 暗娼和男男性行为人群达到95%工作目标(3)n2015年:梅毒预防和诊疗服务专业人员相 关知识和技术标准掌握合格率达到85%;孕 产期保健人员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相关知识 和技术标准掌握合格率达到80%。
n2020年:专业人员相关知识和技术标准掌 握合格率达到100%;孕产期保健人员预防 梅毒母婴传播相关知识和技术标准掌握合 格率达到90% 工作目标(4)n2015年:性病诊疗机构主动提供梅毒 咨询检测服务的比例达到80%,梅毒 患者接受规范诊疗的比例达到80%;2020年:主动提供梅毒咨询检测服务的 比例达到90%,梅毒患者接受规范诊 疗的比例达到90%工作目标(4)n2015年:艾滋病咨询检测点的受检者和社区药 物维持治疗门诊的服药者免费梅毒检测率分别 达到90%,为梅毒抗体阳性者提供必要转诊服 务的比例达到90%n2020年:艾滋病咨询检测点的受检者和社区药 物维持治疗门诊的服药者免费梅毒检测率分别 达到95%,为梅毒抗体阳性者提供必要转诊服 务的比例达到95%工作目标(5)n2015年:城市孕产妇梅毒检测率 达到80%,农村达到60%;n2020年:城市孕产妇梅毒检测率 达到90%,农村达到70%工作目标(5)n2015年:感染梅毒的孕产妇接受规 范诊疗服务的比例城市达到90%,农 村达到70%;n2020年:感染梅毒的孕产妇接受规 范诊疗服务的比例城市达到95%,农 村达到80%。
工作目标(5)n2015年:感染梅毒的孕产妇所生婴儿接受 规范诊疗服务的比例城市达到90%,农村 达到80%,婴儿1年随访率达到80%n2020年:感染梅毒的孕产妇所生婴儿接受 规范诊疗服务的比例城市达到95%,农村 达到85%,婴儿1年随访率达到85%工作目标(6)n2015年:基本建立梅毒监测检测网 络和梅毒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 ,梅毒监测检测和疫情报告质量明 显提高n2020年:梅毒监测检测网络进一步 完善,梅毒监测结果作为艾滋病防 治工作效果评估的重要指标梅毒控制的策略和措施n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梅毒防治知识 n开展综合干预,阻断梅毒传播;n提高监测检测质量,开展主动检测,促进 梅毒早期诊断;n提供规范化梅毒医疗服务;n预防和控制胎传梅毒;n加强国际合作和应用性研究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n加强大众人群宣传教育(与艾滋病针对大众人群 的宣传相结合);n加强重点人群宣传(支持妇联、人口计生服务系 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妇女 和流动人口中宣传梅毒防治知识;n加强高危人群宣传和健康教育(各级CDC、医疗 机构等在开展针对高危人群(FSW/MSM/MSP)的干 预活动中,应当将梅毒防治作为重要内容)。
开展综合干预,阻止梅毒传播n落实公共场所安全套推广使用措施;n依托医疗机构开展预防干预;n动员社会组织参与,扩大干预覆盖面 监测检测n进一步完善全国梅毒监测网络,加强梅毒病例报 告和患病率监测 ;n加强梅毒检测质量控制和实验室能力建设; n开展梅毒主动检测,促进患者早诊早治(各级性 病诊疗机构相关科室要对性病就诊者、有高危行 为史或有可疑梅毒临床表现者主动建议进行梅毒 检测);n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和艾滋病免费咨询检测机 构要将梅毒免费咨询检测纳入日常服务内容 提供规范化梅毒医疗服务n完善性病诊疗服务网络,提高服务可及性 ;n加强性病诊疗机构的梅毒医疗服务能力建 设,提高服务质量;n规范梅毒医疗服务行为 (实行首诊医师负 责制,保护患者隐私的就诊环境、规范的 诊疗、提供预防服务、疫情的报告) 预防和控制胎传梅毒n健全工作机制,开展预防服务;n开展孕产妇梅毒患者的干预,减少先 天梅毒婴儿的出生;n加强对梅毒抗体阳性婴儿的随访管理 和规范诊疗服务,减低梅毒对婴儿的 影响国际合作和应用性研究n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上梅 毒控制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积极争取 国际社会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和援 助。
n积极争取科技重大专项经费支持,开展梅 毒流行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加强简 便、快速和有效诊断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开展梅毒有效预防、治疗方法的研究和适 宜技术的推广保障措施 n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防治机制;n 落实梅毒控制工作经费;n 完善梅毒医疗保障体系;n 加强能力建设督导与评估n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规划实施情况 进行定期检查、督导和阶段性考核;n卫生部在结合艾滋病防治督导评估对梅毒 控制工作进行日常督导检查外,将对各地 梅毒控制工作情况进行不定期专项督导检 查;n将对本规划进行中期和终期评估下一步工作建议n将《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转发或传达到基层;n制订《规范》的实施细则;n梅毒预防宣传知识要点;n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评估方案;n制订有关工作目标的评估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