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庄子名言故事21300字.docx

36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69128252
  • 上传时间:2022-03-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6.44KB
  • / 3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庄子名言故事21300字    庄子名言故事(修改)《在宥》十一【原文】乱天之经,逆物之情,玄天弗成要义】此言出自《庄子·在宥》篇经,常也玄天,指自然之化此是说,如果扰乱自然规律,不顺从事物本性,那么,复杂多采的大自然就不会生成这就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同时要顺从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常理,否则,将一事无成,更严重者要遭到规律的惩罚如现代工业文明一方面为人们创造了丰富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又因为盲目索取违背自然规律而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危害人类生存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教训今天重温庄子这句名言,对我们生产和生活会有启发意义故事】下面的故事也出自《庄子·在宥》篇,主人公云将和鸿蒙皆是假托之人云将到东方游历,经过扶桑树的近旁时,正巧碰见鸿蒙鸿蒙正拍着大腿,象鸟雀跳跃般游玩云将看见他,惊疑地停了下来,呆呆地站住,问道:“老先生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这样呢?”鸿蒙仍不停地拍着大腿,鸟雀似的跳跃,对云将说:“游你的吧!”云将又说:“我有问题想问呀!”鸿蒙抬起头来看着云将,叹道:“唉!”云将说:“天上的气不和谐,地下的气郁结阻塞,六气不能调和,四季没有规律如今我想汇合六气的精华来养育所有生物,该怎么做呢?”鸿蒙拍打大腿、跳跃着摇头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云将无法再问了。

      有过了三年,云将到东方游历,经过宋国的疆土时,恰巧碰到鸿蒙云将高兴极了,小步急跑来到鸿蒙跟前问道:“您忘记我了吗?您忘记我了吗?”拜了两拜,磕头在地,希望听到鸿蒙的指教鸿蒙说:“我任随自然而游,不知道该追求什么;放纵不受约束,不知道该到哪儿所谓‘游’,就是放任随便,因而可以观察到万物的本来面目我又懂得什么呢?”云将说:“我也自认为能放纵而不受束缚,然而到哪里人们都跟随着我我也无法使人民停止跟随,如今我已摆脱了追随的人们!希望能听到您说上一句鸿蒙说:“扰乱天道的运行,违背万物的本性,浑然自然的状态不能生成,使得群居的野兽离散而鸟在夜里叫唤,灾难降临到了草木,祸害殃及无脚之虫噫,这都是治理人民引起的过失啊云将说:“既然如此,那么我该怎么办呢?”鸿蒙回答说:“噫,中毒太深了!你还是慢慢飘回去罢!”云将说:“我碰到您不容易,希望还能听您说上一句鸿蒙说:“噫,养你的心!你只要保持无为,那么万物自然就会演化废弃你的形体,杜绝你的聪明,忘却自身与万物的类别差异,完全混同于自然混沦之气不耗心思,放弃用神,茫茫然丢弃灵魂万物纷繁,各自恢复他们的本性不要询问它的名字,不要窥探它的情状,万物本来就是自然生长。

      云将说:“您把天道传授给我,将沉默不语的道理指示给我,我亲身寻求天道,如今总算找到了拜了两拜,磕头到地,起身告辞而去这个故事虚构鸿蒙与云将的对话, 以云将为求教者,以鸿蒙为悟道人,先写云将求教而遭拒绝,表示对有心治理天下、好圣尚智思想的否定;然后借三年之后鸿蒙对云将的回答,说明只要混混沌沌,终身愚昧;只要无为顺物,养心守性,那么天下自然大治,万物自然昌盛 《天地》十二【原文】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要义】此句名言出自于《庄子·天地》孔子的学生子贡从楚国返回晋国旅途中,遇到了菜农,通过与菜农的交谈,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对学生讲出此话这句名言的意思是:掌握道 1的人,德性完全;德性完全的人,形体完全,形体完全的人,精神完全精神完全,便是圣人之道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有很大的差别,如道家重视人的内在理性和精神,儒家重视人的外在习行和功利,在战国时代,两家思想势如水火,往往表现为对立、攻取在这里,庄子用讲故事的形式,巧妙借用儒家的口,赞扬道家的思想,贬低儒家思想,使儒家自取其辱从今天看,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合,应当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更应该身体力行、献身社会既要有精神方面的追求,也要有有物质方面的追求,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虽然道家轻视物质和实践,是不合理的但他们关注理性和精神,对于物欲横流的经济时代更为重要故事】下面故事出自《庄子·天地》子贡到南方的楚国游历,返回晋国时,路过汉阴,看见一个老人正在菜园里干活他开凿地道通向井,抱着瓦罐从那里取水浇园,非常吃力地干着,效率很低子贡向前便问:“有 一种机械,使用它,一天可以浇上百畦的菜,用力很少可功效很高,老先不想用吗?”浇园的老人仰面看着子贡说:“那是什么样的机械?”子贡说:“用木材作成的机械,后面重前面轻,用它取水就像抽引一般,水像滚沸似的迅速流出,它名叫槔 浇园老人愤怒变了脸色,笑着说:“我听我的老师说过,有机械的,一定有机事,有机事的,一定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纯洁素白就不具备;纯洁素白不具备,神性就不安定;神性不安定,就不能载道你所说的器械,我不是不知道,但我感到那是羞辱,不愿去做 子贡听后羞惭得低下了头,不能对答过了一会,浇园老人说:“您是做什么的?”子贡说:“我是孔子的学生老人说:“您不就是那个以博学自比圣人、靠夸诞来压倒众人、独自扶弦哀歌,向天下炫耀名声的人吗?你应当忘却你的神气,毁坏你的形体,那样差不多可近于道了现在你自身还不能治理,又怎能有力治理天下呢?您去吧,不要耽误我的事情。

      子贡听了以后,羞惧得变了颜色,内心空虚而不舒服,走了三十里路后才有好转他的学生问道:“刚才那是个什么样的人?先生见了他怎么变了颜色,整日没有恢复常态?”子贡说:“原来我以为天下道德高深的只是我的老师孔子一个人罢了,不了解还有这样一个人我听先生孔子说过,事情要做得确当,功业要求其完成,用力少,而功效多,便是圣人之道现在才知并不是这样掌握道的人,德性完全;德性完全的人,形体完全,形体完全的人,精神完全精神完全,便是圣人之道寄生在人世和一般人共同生存,而不知要到哪里去,淳朴完备,茫茫深远,不可测度!功利机巧,在这样的人的心里必定不会存在像这样的人,不合他的志向,不去;不合他的心愿,不做虽然天下都称赞他,所称赞的与他的行为相合,也傲然不顾;天下都责备他,所责备的与他的行为不符,也全不在意,不入于耳天下人的责备和称赞,对他是没有什么增加和减少这叫做德性完备的人! 我容易被是非毁誉动心,则应叫做风波之民子贡回到鲁国以后,把这件事情告诉孔子孔子说:“他是修习浑沌氏道术的人啊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是修养内心,而不治理身外事物对于这样心智明白,进入纯素境界,无为虚淡,返回淳朴本原,体悟纯性,抱持真神而遨游世俗之间的人,你何必感到惊异呢!况且,浑沌氏的道术,我和你怎么能够认识呢?”《庄子·天道》十三【原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要义】此名言取自《庄子·天道》,也见于《老子》其意是说:真正知晓道的并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实际上并不知晓道在庄子看来,道是世上最珍贵的,珍贵的道凭借的是书籍书籍不过是语言所成,语言是有它可贵之处的语言的可贵之处,是它的意思意思是有依随的意思所依随之处,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可是世上就因为语言可贵 2而流传书籍世上虽是把它看得贵重,可它仍不是最可贵的在这里庄子要说明的是世上最可贵的是抽象的规律,而这个规律而不可言传,不能从书籍中获得,而必须在长期反复的实践中获得庄子轻视理论作用,否定书本在传授知识、认识规律、指导实践的作用,是错误的,但是他看到了实践在认识和掌握规律的重要性和书本所表现出的局限性,又是值得肯定的故事】下面故事出自《庄子·天道》桓公在堂上读书一个叫轮扁的人在堂下砍制车轮,他放下了椎和凿走上去,问桓公道:“请问,公所读的是什么言论桓公说:“是圣人的言论轮扁说:“圣人还在世吗?”桓公说:“已经死了轮扁说:“这样,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桓公说,“寡人读书,你一个制作车轮的人怎么可以随便议论?你如果能说出道理就算了,若说不出道理就将你处死轮扁说,“我是从我所做的事看到的。

      砍制车轮,如果用力缓了,则工具接触松滑,不能稳固有力;若用力怠了,则工具接触滞涩,难于入木不缓不怠,随着手的操作而恰到好处,和心中所想的相应,嘴里表达不出,但是有一种适宜的程度存在其间这种体验,我无法对我的儿子说明白,我的儿子也便不能从我这儿接受过去所以我活到七十岁只好还在干砍制车轮的事古时的人连他的无法流传的东西,都已死了.那么,您所读的东西,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庄子·秋水》原文】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束于教也要义】虚,古与“墟”相同,指所居之地笃于时:局限于时节笃,局限之意曲士:一曲之士,指偏执之人此句名言取自《庄子·秋水》其意是说,井里的青蛙不可以和它谈论大海,因为它被水井周围所限制;夏季的昆虫,不可以和它谈论寒冰;乡曲的读书人,不可以和他谈论大道庄子用青蛙、夏虫、乡曲为例说明由于生长环境不同而形成破门户之见,他力图启发人们立足更大的视野,即“道”的高度来破这个门户之见故事】这个故事出自《庄子·秋水》公孙龙问魏公子牟:“我少年时学习先王之道,年长后明白仁义的行为,能讲清楚同异合一,坚白相离的道理,不对的可以说成对,不可的可以说成可,使聪明的百家感到困惑,使善辩的众人感到为难。

      我自以为无所不通今天,我听到庄子的言论,却茫然对他感到奇怪.不知道我的辩论不如他,还是才智不如他?今天我无法开口.请问这是什么道理?”魏公子牟靠着几案叹息,仰天而笑说:“你没有听说浅井里青蛙的故事吗?它对东海的大鳖说:‘我多快活啊,出来跳跃在井栏杆上,回去到破井壁边上休息;游在水中,水挨着腋窝托着两腮;跳在泥里,泥没了足背赤虫蝌蚪没有比得上我的我独占一井的水,有虎坐浅井的快乐这美极了先生,你为什么不来看看呢?’东海的大鳖左足还没迈进来,右膝已被绊住于是,它从容退却,向井蛙讲述大海的情况,说:‘千里之遥不能形容大海的辽阔,千仞之长不能衡量大海的深度夏禹的时候,十年九涝,海水没有增多;商汤的时代,八年七旱,可是海水没有亏损大海的容量不因时间的长短而有所变化,不因水旱多少而增减,这是东海最大的快乐’浅井的青蛙听了这些,惊惶失措,心中怅惘凭你的智慧不能辨别是非的界限,还想审视庄子的言论,岂不象蚊子背山、马蚿过河一样,必定不能胜任凭你的智慧无法议论细微极妙的理论,而追求一时之利,岂不象浅井里的青蛙一样?庄子的言论就像下至黄泉、上至苍穹,不分南北,四通八达,含义深奥,不可测量; 3它的言论,不分东西,始于微妙之处,返回辽阔之境。

      你拘谨的用观察方法寻求庄子哲理,用雄辩口气探索,岂不是用管窥天,用锥钻地,不是太渺小了吗?你走开吧你没有听说燕国寿陵的少年到赵国邯郸去学走路吗?他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走法,反而忘了自己原来的步伐,最后只好爬着回去今天你还不走开,将会忘掉你原来的本事,失去你本来的学业了公孙龙张着嘴合不拢,伸着舌头放不下,跑了《庄子·至乐》篇【原文】至乐无乐,至誉无誉要义】此言出自《庄子·至乐》篇庄子认为,世人多喜欢追逐富贵、名利、长寿、财富等,但这些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至极快乐,更不足以保全身体真正的至极快乐应该是因顺自然只有作到无欲无为,才可实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的境界这句名言给我们很重要的启示,即在现实生活中,应当正确对待生与死、成功与失败、贫贱与富贵等问题,不应该因为财富、长寿、名利而高兴,也不因为贫穷、死亡、失败而沮丧,只有超脱这些世俗累赘,方能得到真正的精神上的自由和快乐当然,庄子并不真是希望人们避生就死,而是认为只有屏弃世俗的牵累,才能享有真正的自适和至乐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情况下,社会上多数人是以身发财,不是以财发身本来人们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美好,可是往往为了名利,为了口腹之欲,过度的劳累自己的身心,使之无一刻安宁,更有甚者不惜自己的身家性命,贪赃枉法,杀人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