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的进化练习题.doc
5页生物的进化练习题 1、原始哺乳动物是由 ( )A、原始两栖类进化而来的 B、原始爬行类进化而来的C、原始鸟类进化而来的 D、原始鸟类和原始爬行类共同进化而来的2、列变化过程中属于生物进化的是( )A、孔雀蛋变成孔雀 B、幼虫变成蝴蝶 C、古猿变成人 D、蝌蚪变成青蛙3.始祖鸟具有两翼,身被羽毛,翼端有爪,喙内有齿,以上特征可说明( )A、古代爬行动物由古代鸟类进化而来 B、古代鸟类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C、古代哺乳动物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D、古代爬行动物由古代哺乳动物进化而来4.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是( )A、森林中雨水充足使鹿的身体高大,则颈也长 B、生活在食物充足环境中长颈鹿脖子长得长 C、由于生活环境不同,使鹿的颈有长有短 D、长颈变异的个体生存机会多,并一代一代积累而成5、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其中解释物种进化原因的自然选择学说理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被恩格斯称为19世纪三大发现之一的。
下列观点不符合达尔文的进化思想的是( )A、地球上一切生物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B、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和核心内容,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即适应环境C、变异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遗传的作用在于积累并加强有利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具不定向性D、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行生存斗争的前提6、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 )A、运动方式不同 B、细胞结构不同 C、营养方式不同 D、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同7、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没能解决的问题是( )A、生物进化的原因 B、说明物种是可变的C、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及多样性 D、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8、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A、产生了有利变异 B、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C、产生了不利变异 D、产生了不遗传的变异9、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动物的体色常与环境极为相似的原因是(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C、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 D、动物聪明的表现10、下图是未被破坏的地层示意图,图中表明两个地层中曾发掘出物种A和物种B的化石。
下列关于物种A、B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B、物种A比物种B结构简单C、在Ⅱ层内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D、物种B的出现早于物种A 11、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是由共同祖先繁衍而来的,现在两者差异很大(如图所示),它们对各种生活环境的适应情况是 ( )A、非洲鸵鸟能适应环境,美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B、美洲鸵鸟能适应环境,非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C、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都能适应环境D、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都不能适应环境12、在我国云南省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约处于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该化石群有10多种60多个类群,大多已绝灭其动物结构与现存动物结构差异很大,在此前的地层中却找不到其祖先如此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的事实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哪一观点相矛盾( )A、生物是由其祖先经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B、现代生物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D、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进化的13.地球上出现原始生命后,生物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发展过程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由简单到复杂 B、生命形成由低等到高等C、个体由小到大 D、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14 .一只雌蛙能产卵 4000 — 5000 个,但卵受精后,只有少数发育为成体。
按照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 ) A .过度繁殖 B .生存斗争 C .遗传和变异 D .适者生存15 .就生物本身来讲,生物能发展进化的关键因素在于( ) A .生物能过度繁殖 B .生物能产生变异 C .生物能进行生存斗争 D.自然环境能对生物进行选择16、原本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种群,现人为地把它们分隔成 A 、 B 两个种群,如果 A 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 B 种群的生活环境保持原状,则( ) A . A 种群的进化速率比 B 种群快 B. A 种群的进化速率比 B 种群慢 C .两个种群的进化速率一样 D .两个种群都保持原水平不变17、关于生命起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 B.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C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D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18、.科学进行推测时不能( )A.有确凿的证据 B.凭空想像 C.有严密的逻辑推理 D.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19、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陆地上 D、大气层中20、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代谢类型可能是( ) A.自养需氧型 B.自养厌氧型 C.异养需氧型 D.异养厌氧型21、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是 ( ) A.化石证据 B.胚胎发育上的证据 C.解剖证据 D.科学的推测22、在没有被破坏的地层中,有关化石分布情况,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古老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简单低等B、在极古老的地层中也可以找到高等生物化石 C、新近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复杂高等 D、新近的地层中也可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23、.我国的金鱼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形成这么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 ( ) A.金鱼适应不同的环境 B.我国水域辽阔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24、.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实验,其结果是 ( ) A.具有漂亮颜色的小纸片不易被发现,幸存数目多 B.具有保护色的小纸片不易被发现,幸存数目多 C.具有鲜艳颜色的小纸片不易被发现,幸存数目多 D.具有暗淡颜色的小纸片不易被发现,幸存数目多 25、.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是 ( ) A.长期吃树上的叶导致的 B.经过多代自然选择的结果 C.在某一代短颈个体灭绝 D.人工选择导致的 2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变异是不定向的 B.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永远是有利的 D.适应环境的变异是有利变异 27、.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 ) A.多代自然选择的结果 B.环境中化学气体导致的 C.动物自身调节的结果 D.集体变异导致的 28、.家养动物与同种野生动物相比,会有很大的变异是由于( ) A.家养动物营养好 B.家养动物受到了人的训练 C.人工选择导致的 D.家养动物数量少29、.下列不属于保护色的是( ) A.冬天的雷鸟 B.青蛙 C.尺蠖 D.金环蛇的花纹30、.用现代生物进化论看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的完美之处在于( ) A.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 B.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D.自然选择学说对环境条件如何对可遗传变异进行选择,没能作出科学的解释31、下列哪一过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 A.无机物 有机小分子物质 B,有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大分子物质 C,有机人分子物质 相对独立的体系D、相对独立的体系 具有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生殖功能32.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野兔奔跑的速度越来越快,雄鹰的视觉也越来越敏锐。
该现象说明 A.生存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 B.自然选择在野兔和鹰的进化中没发挥作用C:一种生物的进化与周围生物没有关系 D.野免和鹰在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3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原始大气中有氢、甲烷等气体,不含有氧气 B.始祖鸟可以证明鸟类与爬行类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C.现代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34、小明家一直用某种杀虫剂消灭蚊子,开始效果不错,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对此,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蚊子是活化石,适应能力特别强 B.这种杀虫剂使蚊子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C.这种杀虫剂的性能不稳定D.蚊子抗药性的增强是杀虫剂对蚊子不断选择的结果35、科学家推测,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 A.原始生命 B.低等的动植物 C.复杂有机物 D.简单有机物36、近年来,在我国的台湾出现的“超级细菌”,让包括青霉素在内的许多抗生素对其失去作用由“超级细菌”引发的感染和导致的死亡急剧上升该类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抗生素的生产质量急剧下降 B.抗生素引发人体的过敏反应C.“超级细菌”已经变异成为病毒 D.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抗药性不断增强37、关于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问题,认识不正确的是(A.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 B.生物进化的基础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C.达尔文认为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 D.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昆虫特别多,是因为无翅昆虫的翅膀被风吹掉了38、恐龙曾经作为地球上的“霸主”达一亿多年,却在距今约六千多万年前神秘地灭绝了。
有科学家认为,恐龙是逐渐消亡的,绝灭原因是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以下所列证据中支持上述观点的是 A.科学研究表明,恐龙大量绝灭的时间相对较短 B.恐龙 化石常常是集中出现,表明它们可能是同时大批地死亡的 C.恐龙数量减少的同一时期,气候变得干燥而寒冷,植物种类和数量减少 D.在墨西哥,人们发现了一个大坑,它是由六千多万年前一颗直径近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大的行星和陨石撞击地球会造成地球尘埃飞扬,导致生物大量死亡39、思想家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句话最切合( )A.营养类型与生活习性 B.生存环境和运动方式C.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D.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40、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记录清单如下:甲地层(恐龙蛋、始 祖鸟、龟);乙地层(马、象牙、犀牛):丙地层(三叶虫、乌贼、珊瑚)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A.丙、甲、乙 B.乙、甲、丙 C.甲、乙、丙 D.乙、丙、甲41、捕蚊灯利用蚊虫的夜行性和趋光性,以发光的灯管引诱后,再以高压电击杀死接触的蚊子人们发现捕蚊灯的捕蚊效果比十年前差多了。
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蚊子忍受高压电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强B.蚊子是古老的活化石,生存与适应能力特别强C.因为长期使用捕蚊灯,刺激基因突变,使蚊子产生了避光性D.原本就存在对捕蚊灯波长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