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2004年环境状况公报.doc
17页四川省环境状况公报 2004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现发布2004年《四川省环境状况公报》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局长 田维钊 二00五年六月五日 目 录 综述 环境状况 水环境 大气环境 固体废物 声环境 辐射环境 生态环境 措施与行动 省委省政府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 工业污染源防治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保护 环保规划与实施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环境监察 核安全管理 法制建设 宣传教育 环境监测 环保科技与产业 国际合作交流 环保队伍和能力建设 综 述 2004年是全省环保工作的攻坚年,也是环境保护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一年来,全省环保系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环保总局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省、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战略部署,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4年度四川省环境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在全省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一定控制生态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生态保护力度加大,生态环境好转部分区域环境恶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但局部污染有所加重,出现了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省内五大河流中,岷江、沱江水质在原污染较重的基础上有所改善,长江干流(四川段)、金沙江、嘉陵江水质在原相对较好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稳定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基本稳定,其中,二氧化硫污染较上年有所减轻,二氧化氮污染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颗粒物污染和酸雨污染较上年有所减轻,但污染仍较严重城市噪声总体上有一定改善,但多数城市夜间交通噪声污染现象突出 环境状况 水环境 江河水质 2004年,我省地表水所监测的73个断面中,有61.6%的断面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其中,42.5%的断面满足Ⅱ类水质标准,16.5%的断面满足Ⅲ类水质标准,属于Ⅳ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19.2%,5.5%的断面属于Ⅴ类水质,16.4%的断面劣于Ⅴ类水质标准 2个入川断面中,金沙江的龙洞(攀枝花)、嘉陵江的八庙沟(广元)均达标,全年以Ⅰ、Ⅱ类水质为主5个出川断面中,长江的沙溪口(泸州合江)、嘉陵江的清平镇(广安武胜)、渠江的赛龙乡(广安岳池)达标,全年以Ⅰ、Ⅱ类水质为主。
涪江的老池(遂宁)、琼江的大安(遂宁)未达标,全年分别以Ⅳ类水质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 2004年地表水质状况图 长江干流(四川段) 2004年,长江干流所有监测断面均达标所监测的河段中,宜宾段全年以Ⅱ类、Ⅲ类水质为主,泸州段全年以Ⅱ类水质为主,长江出川沙溪口(泸州市合江县)段全年以Ⅱ类水质为主 金沙江流域 2004年,金沙江水系所有监测断面均满足规定水质要求,干流攀枝花至凉山段、支流雅砻江以Ⅰ类水质为主,干流宜宾段、支流安宁河以Ⅲ类水质为主 2004年金沙江干流水质类别沿程分布 岷江流域 2004年,岷江水系63.2%的断面满足规定的水质要求,所监测的河段中,36.8%的断面满足Ⅱ类水质标准,15.8%的断面满足Ⅲ类水质标准,36.8%的断面属于Ⅳ类水质,劣于Ⅴ类水质标准的断面有10.5%干流中,都江堰水文站以上河段以Ⅰ—Ⅱ类水质为主,成都段以Ⅳ类水质为主,眉山段分别以Ⅳ类、劣Ⅴ类水质为主,乐山段分别以Ⅳ类、Ⅲ类水质为主,宜宾段以Ⅲ类、Ⅱ类水质为主支流中,大渡河、青衣江以Ⅱ类水质为主,府河以Ⅳ类水质为主 2004年岷江水系水质状况 沱江流域 2004年,沱江水系全部监测断面年均值均未达标,17.6%的断面属于Ⅳ类水质,23.5%的断面属于Ⅴ类水质,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有58.8%的断面。
干流因受到川化违法排污造成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严重影响,年均值氨氮超标较为严重,年内1-5月多以劣Ⅴ类水质为主,6-12月分别为Ⅱ—Ⅳ类水质支流中,北河以Ⅳ类水质为主,绵远河以Ⅳ类、劣Ⅴ类水质为主,中河以Ⅳ—劣Ⅴ类水质为主,毗河1-4月为劣Ⅴ类水质,5-12月以Ⅳ类、Ⅴ类水质为主,釜溪河以劣Ⅴ类水质为主 2004年沱江水系水质状况 嘉陵江流域 2004年,嘉陵江水系81.8%的断面满足规定的水质标准,68.2%的断面满足Ⅱ类水质标准,13.6%的断面满足Ⅲ类水质标准,18.2%的断面属于Ⅳ类水质干流以Ⅱ类、Ⅲ类水质为主支流中,涪江绵阳段以Ⅰ类、Ⅱ类水质为主,涪江遂宁段以Ⅳ类水质为主,州河达州市城区段以Ⅳ类水质为主,渠江、巴河以Ⅱ类水质为主,琼江遂宁段以Ⅳ类水质为主 2004年嘉陵江水系水质状况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 2004年,四川省22个城市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的有绵阳、眉山、广元、广安、巴中、马尔康、康定、江油,其余城市的饮用水源地水质均有超标出现所监测的35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有14个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影响四川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或总大肠菌群)、石油类、总氮等。
废水和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4年,全省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24.17亿吨(2003年22.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11.92亿吨,占全省废水排放总量的49.3%,生活污水12.25亿吨,占全省废水排放总量的50.7%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88.21万吨(2003年93.6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38.98万吨,较2003年下降15.44%,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49.23万吨,较2003年上升3.64%废水中氨氮排放量6.73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2.47万吨,较2003年下降14.82%,生活废水中氨氮排放量4.26万吨,较2003年增加4.24% 水污染防治 2004年,全省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10.30亿吨(2003年9.83亿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6.43%(2003年81.82%)全年施工工业废水污染治理项目713个,投资9.73亿元,新增废水处理能力489.67万吨/日到2004年底,全省共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7座,污水处理能力145.85万吨/日 大气环境 城市空气 2004年,四川省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相对稳定,局部地区有所变化。
全省满足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以及属于三级、劣于三级的城市比例与上年相同 2004年,24个统计城市中有5个城市(占统计城市的21%)满足规定的空气质量标准,其中甘孜州的康定县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雅安、巴中、马尔康、都江堰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2个城市(占统计城市的50%)的空气质量为三级;7个城市(占统计城市的29%)的空气质量劣于三级眉山、巴中、广安3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较上年有所好转,宜宾、自贡、绵阳3个城市空气质量有所下降,其余城市变化不大 2004年空气质量级别分布 1、二氧化硫污染较上年有所减轻 2004年主要城市二氧化硫(SO2)浓度图 2004年,四川省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4毫克/立方米,超标率为3.2%24个统计城市中,宜宾、绵阳、广安、德阳、成都5个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年均浓度超标,其中宜宾年均浓度超过空气质量三级标准 与上年相比,全省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略低于上年 (上年为0.0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超标的城市数与上年相同宜宾、绵阳、成都、攀枝花、泸州5个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有所增加,眉山、广安、内江、乐山、广元、南充、达州、巴中、西昌、江油10个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有所降低,其余城市基本不变。
总体上,全省城市环境空气受二氧化硫污染的程度较上年有所减轻 2、二氧化氮污染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 2004年主要城市二氧化氮(NO2)浓度图 2004年,四川省城市空气中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0.03毫克/立方米,超标率为1.3%24个统计城市空气中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均未超标 与上年相比,全省城市空气中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与上年持平,但部分城市超标率较上年有所增加总体上,全省城市环境空气受二氧化氮污染的程度与上年基本持平 3、颗粒物污染较上年有所减轻,但污染严重的态势仍未改变 2004年主要城市颗粒物浓度图 2004年,四川省城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0.12毫克/立方米(上年为0.13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超标率为27.0%(上年为26.3%)24个统计城市中,有17个城市(占统计城市的70.8%)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超标,其中,有6个城市(占统计城市的25.0%)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劣于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 与上年相比,全省城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低于上年,超标城市的比例和劣于三级标准城市的比例较上年均有所减少24个统计城市中,眉山、资阳、巴中、广安、攀枝花、内江、绵阳、德阳、广元、遂宁、宜宾、峨眉山、江油、马尔康、康定15个城市颗粒物年均浓度有所降低,自贡、泸州、乐山、达州、雅安、西昌6个城市年均浓度有所增加,其余城市变化不大。
总体上,2004年四川省城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较上年有所减轻,但可吸入颗粒物仍是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其污染严重的态势仍未改变 4、酸雨污染较上年基本持平,污染仍然严重 2004年,全省降水年均pH值为4.8(上年为4.7),酸雨频率为27.0%(上年为25.4%),酸雨量与全年监测总雨量的比例为34.8%,较上年下降了近1个百分点24个统计城市中,德阳、资阳、马尔康、康定、都江堰5个城市未出现酸雨(上年为5个),其余城市均有酸雨出现,所占比例为79%,与上年相同我省开展监测的14个酸雨控制区中除德阳、资阳2个城市无酸雨外,其余各市均有酸雨产生两控区内降水pH平均值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但酸雨出现的频率有所增加 与上年相比,2004年四川省酸雨污染程度较上年基本持平,表现为降水和酸雨酸度与上年基本持平酸雨覆盖的城市数与上年相同,酸雨量在全年监测总雨量的比例略有下降,但局部地区酸雨出现的频率有所增加 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4年,全省工业废气排放量7466亿标立方米,其中燃料燃烧废气排放量为3839亿标立方米,生产工艺废气排放量为3627亿标立方米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排放量分别为126.41万吨、86.44万吨和43.84万吨,其中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排放量分别为109.86万吨、76.19万吨、43.84万吨。
生活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分别为16.55万吨、10.25万吨 大气污染防治 2004年,全省工业二氧化硫、烟尘、粉尘去除率分别为18.37%、82.84%和82.17%工业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排放达标率分别为52.59%、74.28%和61.80%全年施工大气污染治理项目410个,完成投资10.89亿元,新增废气处理能力1511.63万标立方米/时 固体废物 产生、排放 2004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