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法与策略课件.ppt
114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法与策略应对方法与策略张晋昕张晋昕20042004年年9 9月月2929日日8/25/2024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的界定的界定与与卫生应急工作范畴卫生应急工作范畴8/25/20242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 重大人员伤亡、重大人员伤亡、 重大财产损失、重大财产损失、 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对全国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对全国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宁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稳定、政治安宁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 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一、突发事件的定义一、突发事件的定义一、突发事件的定义一、突发事件的定义8/25/20243 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事件主要分为: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事件主要分为: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事故灾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今后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突发事件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今后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突发事件的类别可能还会适当调整的类别可能还会适当调整二、突发事件的分类二、突发事件的分类8/25/2024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包括对人类健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包括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康构成威胁的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8/25/20245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1 1、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它是突然发生的,是突如其来、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它是突然发生的,是突如其来的,一般来讲,是不易预测的事件的,一般来讲,是不易预测的事件 2 2、突发事件具有公共卫生的属性,它针对的不是特定的、突发事件具有公共卫生的属性,它针对的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
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 3 3、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的损害和影响要达到一定的程度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的损害和影响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即:事件已经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或从发展趋势即:事件已经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或从发展趋势看,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看,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影响8/25/20246国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经验国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经验 当今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做好充分准备,快速有效应对 1、政府和公众深怀忧患意识 2、立足预防,即使出现危机,力争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3、建立决策指挥机构 4、健全法律法规 5、制定危机处理预案 6、建立信息传递和预警体系 7、形成系统的应急队伍 8、药品器械和物资准备 9、保险公司参与危机的善后处理 10、每经历一次危机,及时总结经验教训8/25/20247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是一个典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场疫情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对外往来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面对严峻的疫情,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广泛动员,采取有效措施,取得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保持了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快速发展,受到了国际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国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例国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例8/25/20248第二部分建立与完善建立与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工作进展工作进展8/25/20249一一. .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1.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 特别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8/25/2024102. 胡锦涛总书记指示胡锦涛总书记指示 建立健全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对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具有重大意义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大社会事业改革的力度,更加主动地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8/25/2024113. 温家宝总理指示温家宝总理指示 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提高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会事务管理除了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机制之外,还要加快其它方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处理危机事件能力 要加快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和应急机制8/25/202412Ø完成了《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的起草工作,并经全国人大常委会2004年8月28日审议通过,2004年12月1日开始实行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制定和实施Ø卫生部和交通部联合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应急规定》二、加强法制建设,依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加强法制建设,依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25/202413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情况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情况 名称名称 类别类别 发布时间发布时间传染病防治法 法律 1989年2月21日 2004年8月28日修订国境卫生检疫法 法律 1986年12月2日食品卫生法 法律 1995年10月30日职业病防治法 法律 2001年10月27日医师法 法律 1998年6月26日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行政法规 1989年10月24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行政法规 2003年5月9日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行政法规 1991年12月6日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 行政法规 1989年3月6日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 行政法规 1998年11月28日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实施方案 部令规章 1999年9月16日核事故医学应急管理 部令规章 1994年10月8日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 部令规章 1995年4月27日放射事故管理规定 部令规章 2001年8月26日8/25/202414 各级普遍建立应急指挥机制,遇有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即组织力量奔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并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报告,提出应对措施建议。
2004年,卫生部成立了卫生应急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目前,已有13个省卫生行政部门成立了卫生应急办 三、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三、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8/25/20241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已于2004年8月24日通过国务院会议审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应急为主、平战结合,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以专为主、群专结合” 预案体系包括为:Ø国家总体预案Ø部门、地方预案(专项预案)Ø各种事件单项预案四、全面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四、全面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8/25/202416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网络主要包括:ü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系统ü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系统ü医疗救治信息系统ü卫生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和应急指挥信息系统五、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网络五、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网络 8/25/202417卫生部建立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平台和信息系统:卫生部建立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平台和信息系统:Ø重大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Ø重大食品卫生事件报告Ø重大职业卫生事件报告Ø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报告Ø放射卫生事件报告8/25/202418v 疫情信息报告制度要求:疫情信息报告制度要求:Ø各级卫生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在发现可能造成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报告;Ø有关部门必须立即组织力量调查、核实、确认,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Ø国家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公布统一的举报;Ø对隐瞒、缓报、谎报的,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严肃处理。
8/25/202419 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各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处置、疫情信息收集报告、监测检验评价、健康教育促进等公共卫生职能 国家加大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卫生部与国家发改委共同制订了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规划,由中央与地方共同筹资,投资68亿元,加强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国家发改委安排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期工程总投资6.34亿元,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2004年8月31日奠基、开工建设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8/25/2024202003年国务院批准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Ø在直辖市、省会和地级市建立紧急医疗救援中心;Ø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地级市选择一所现有医院进行改建、扩建,建设不同规模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或承担传染病防治任务的后备医院;Ø在各县选择一所县级医院通过改建、扩建,设置不同规模的传染病科或传染病区2003年卫生部制定了《关于建立应急卫生救治队伍的意见》; 汇集各地应急救治专家信息资料,组建国家应急救援队伍 。
七、加强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七、加强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 8/25/202421 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关于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通过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规范执法监督行为,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对卫生监督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和在岗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卫生执法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八、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八、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 8/25/202422Ø国家发改委建立了应急物资生产和储备制度Ø财政部建立了应急经费保障机制Ø质检、民航、铁路、交通、农业等部门建立了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建立了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如有突发事件,根据政府的要求,按照应急预案启动相应级别的响应措施,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有序进行九、部门协调配合的机制初步形成九、部门协调配合的机制初步形成 8/25/202423 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作为一个新的司局, 工作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坚持卫生应急工作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防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 立足于当前和有效预防,着眼于长远和及时控制,远近结合。
明确职责、完善机制防控措施前移,工作中心下移,强化监测预警,提高快速反应协调能力十、十、加强卫生应急办公室的建设加强卫生应急办公室的建设8/25/202424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主要任务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主要任务8/25/202425一、 2003-2005年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任务 全面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逐步完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 城市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卫生科普宣传体系 财政经费保障体系8/25/202426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原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加强 中央统一指挥,地方分级负责;依法规范管理, 保证快速反应;完善监测体系,提高预警能力; 改善基础条件,保障持续运行。
8/25/202427三、建立与完善协调有力的指挥系统1、建立严格的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的责任制2、各部门协同作战的运行机制3、全社会能够迅速支持和参与的动员机制4、科学、及时、有效的处理机制8/25/202428各地卫生应急办成立情况 一、编办已正式批复,成立或即将成立应急办有一、编办已正式批复,成立或即将成立应急办有13个省份,个省份,其中其中12个独立设置个独立设置 重庆(3人, 挂靠办公室),河北(4,尚未成立), 山西(3),辽宁(4),吉林(4),安徽(5), 福建(5),河南(4,预计年底前组建), 广东(4),四川(4),云南(5), 宁夏(3,即将成立),新疆(6) 二、已向编办申请,准备设立应急办的有二、已向编办申请,准备设立应急办的有7个省份 天津、黑龙江、江苏、浙江、湖南、陕西、甘肃 三、目前尚不明确三、目前尚不明确 北京、上海、内蒙古、江西、山东、湖北、广西、海南、贵州、西藏、青海等1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8/25/202429四、明确职责,加强协调 1 1、重大急性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重大急性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2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新发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新发疾病 3 3、预防接种群体性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预防接种群体性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 4 4、食物中毒和污染食物中毒和污染 5 5、已造成或即将造成公众健康损伤的重大环境污染已造成或即将造成公众健康损伤的重大环境污染 6 6、急性职业中毒急性职业中毒 7 7、放射污染和辐照事故、放射污染和辐照事故 8 8、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袭击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袭击 9、自然灾害救治和灾后防病、自然灾害救治和灾后防病8/25/2024301、控制重大急性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重大的传染病疫情是指:传染病在集中的时间、地点发生,导致大量的传染病病人出现,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平常的发病水平 (1)定期组织专家分析疫情,对疾病的流行趋势作出预测、预警,并提出预防控制疾病流行暴发的建议和措施 (2)制定重大急性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培训和组织演练 (3)对重大急性传染病疫情信息进行汇总、上报、通报 (4)组织对重大急性传染病疫情的调查和处理8/25/202431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新发疾病的调查处理 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多个共同临床表现患者,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这种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可能是群体性疾病,也可能是某种中毒 对在短期内突然出现、发病例数迅速增多,且有家庭聚集性或学校、医院等场所聚集性的不明原因疾病、新发疾病,组织对其进行调查和处理,信息核实、汇总分析与上报8/25/2024323、预防接种群体性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的处置 (1)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事件进行评估 (2)组织紧急医疗救治 (3)适时组织专家进行群众心理疏导8/25/2024334、重大食物中毒和污染事件的处置 (1)负责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信息的核实、汇总、分析、上报、通报和对外公布 (2)根据实际需要,负责组织提供食物中毒应急处理技术支持工作 (3)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力量对重大食物中毒事故进行医学应急,并及时与执法监督司、医政司、疾控司等相关司局协调,共同做好处置工作 (4)参与应急处置有关预案、规范、标准的制订和修订,组织开展相关技术培训8/25/2024345、已造成或即将造成公众健康损伤的重大环境污染的处置 (1)负责全国特大环境污染事故中人群健康危害的信息核实、汇总、上报和对外公布。
(2)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对受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影响人员的医疗救援8/25/2024356、急性职业中毒的应急处置 (1)负责全国重、特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信息核实、汇总、上报、通报和对外公布,定期进行分析 (2)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力量对重、特大职业病危害事故进行医学应急的调查处理,并及时通报有关司局 (3)组织职业中毒医学救治体系建设和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8/25/202436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职责分工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职责分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行为 卫生部:负责拟订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检查和救治;负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职业卫生评价及化学品毒性鉴定工作8/25/2024377、放射污染和辐照事故医疗救援 (1)负责全国核事故与放射事故中人员损伤的信息核实、汇总、通报和对外公布 (2)负责制、修订核事故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相关法规及预案 (3)负责指导地方核事故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 (4)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力量对地方核和辐射损伤事故的医学应急工作进行支援。
卫生部门负责放射源的职业病危害评价管理工作;负责放射源诊疗技术和医用放射机构的准入管理;参与放射源污染事故应急工作,负责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医疗应急8/25/2024388、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袭击的医疗救援 (1)恐怖袭击医学应急预案的制、修订 (2)恐怖袭击医学应急培训与演练 (3)作为国家反恐办的国家生物恐怖袭击备用指挥部,承担相应职责 (4)协助地方政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反恐工作中涉及的公共卫生问题进行调查、处理 8/25/2024399、自然灾害医疗救治和灾后防病 (1)负责卫生部救灾防病办公室日常工作 (2)组织分析和预测灾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指导灾区采取应对措施 (3)负责救灾防病值班信息、简报的起草工作 (4)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向灾区提供救灾防病技术支持 (5)组派国家卫生医疗队8/25/202440五、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五、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案 紧紧围绕应急工作体制、工作运行机制和法制建设等方面制定、完善应急预案 制定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体系框架,主要包括: 1、要建立包括国家-省-地市-区县各级的预案体系。
2、要有重点地制定各工作类别和区域的卫生应急预案,在国家层面制定好《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应急预案》等等 3、各地也应抓紧应急预案的制定,并及时修订,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 4、要逐步完善各类单病种、事故、灾害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 5、与其他部门联合制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分预案,如交通、铁道、民航、口岸等等 8/25/202441建立与完善预案体系国务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国务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国家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国家国家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事故灾难、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社会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国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单项预案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单项预案各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各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8/25/202442六、建立并完善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信息库 1、建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信息库,为组成国家应急卫生救治队伍建立基础。
2、尽快建立平战结合、覆盖相关专业、由医疗和疾病预防控制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应急卫生救治队伍,制定不同类型应急卫生救治队伍组建方案根据各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区域特点,组建相应的应急卫生救治队伍 3、选择专业相近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应急卫生救治后备队伍,通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作为应急卫生救治队伍的必要补充 4、制定国家应急卫生救治队伍的管理办法,完善管理制度,对应急卫生救治队伍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8/25/202443七、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七、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主要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包括对有关人员采取观察和隔离措施,采集病人和环境标本,环境和物品的卫生学处理等等),开展病因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加强疾病和健康监测8/25/202444提高传染病控制能力的关键所在 今年10月底之前,全部县级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必须建立感染科,由经过培训的医生检诊可疑病例,以及早发现传染病人,控制疫情传播 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的建立,只是提高了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而感染科的建立,才是真正提高传染病控制能力的关键所在。
8/25/202445八、报告与信息发布 1、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突发事件信息处理办法》 2、国务院《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令) 4、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以上述规定为准,制定相应的信息报送级别标准规范各类应急上报程序,建立畅通的应急渠道 规范各类非官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核实机制8/25/202446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一)重大传染病疫情和医、药源性感染(一)重大传染病疫情和医、药源性感染•1、发生或发现肺鼠疫、肺炭疽或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病例;•2、腺鼠疫或霍乱在局部地区连续发病多例,并有蔓延趋势的事件;•3、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两个以上县(区),一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的事件;•4、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蔓延趋势的事件;•5、发生西尼罗病、人克-雅氏病、黄热病等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或者天花、脊髓灰质炎等已消灭的传染病;•6、周边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可能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7、其他危害严重、影响较大的传染病疫情;•8、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丢失事件;•9、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10、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发生严重群体不良反应并出现人员死亡的事件。
8/25/202447•(二)食品安全与职业危害事故(二)食品安全与职业危害事故•1、一次发生100人以上食物中毒并出现死亡病例,或者学校一次发生10人以上食物中毒并出现死亡病例的事件;•2、发生和潜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3、一次发生50人以上急性职业病,或者重大人员伤亡的事件;•4、其他严重威胁群众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事件 特大传染病疫情特大传染病疫情是指影响大,波及范围广,涉及人数多,出现大量病人或多例死亡病例,影响和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疫情 8/25/202448传染病疫情信息报送传染病疫情信息报送 一、报送国务院办公厅 应急办:应急办: 发生或发现鼠疫、肺炭疽或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病例 霍乱在一个地(市)范围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地(市),1周内发病50例及以上 鼠疫发生流行,流行范围波及2个及以上县(区),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并有人员死亡 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0例以上,有死亡病例,且具蔓延趋势的事件 疾控司:疾控司: 乙、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疫情波及两个以上县(区),一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的事件。
发生西罗尼病、黄热病等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或天花、脊髓灰质炎等已消灭的传染病 发生《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规定的一、二类菌种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毒株丢失事件8/25/202449传染病疫情信息报送传染病疫情信息报送 二、报送部领导 应急办:应急办: 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无死亡病例 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0例以上,无死亡病例,但有蔓延趋势的事件 疾控司:疾控司: 在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中发生群体不良反应并出现人员死亡的事件 发生《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规定的三、四类菌种丢失事件8/25/202450九、九、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一)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完善国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合作机制 1、信息沟通机制,建立及时快捷、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做好预测、预警工作 2 、技术合作机制,发挥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技术优势和专家优势互补,开展技术交流,人员培训,技术支援 3、资源共享机制,特别是应对新发传染病时,能共享诊断病原、试剂和方法。
4、联合防控机制,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开展联合行动,实施相关的防控措施,共同抵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输入或扩散 8/25/202451九、九、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二) 积极参与国际卫生条例的修订积极参与国际卫生条例的修订Ø条例的修订将不限于对传染病的国境卫生检疫,而是扩大到了对国家传染病的监测、预警以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Ø报告制度的改变,范围扩大,要求各国对紧急、严重、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负有报告的义务Ø强调报告的及时性,要对国际负责Ø报告的来源广泛性,重视非官方等不同渠道的信息建立一种机制及时收集、分析、核实各类非官方信息 Ø与国际医疗救助程序的接轨8/25/202452Ø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快速反应Ø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和群众,组织和动员全社会的公众的广泛参与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保障Ø重视舆论宣传,做好危机沟通Ø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公共卫生应急、灾害自救知识Ø指导群众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突发事件,提高公众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十、重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与教育十、重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与教育8/25/202453第四部分第四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修改8/25/202454 如果说如果说1988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年上海甲肝大流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孕育而生。
因为人类抗击》孕育而生因为人类抗击SARSSARS病病的斗争,又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的斗争,又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际卫生条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际卫生条例》的修订例》的修订8/25/202455我国传染病目前的流行趋势我国传染病目前的流行趋势 1 1、总体发病率、死亡率下降,、总体发病率、死亡率下降,不同传播途经病种发病率有升有不同传播途经病种发病率有升有降 2 2、艾滋病、性病发病率呈上升、艾滋病、性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农村局布地区出现艾滋病趋势农村局布地区出现艾滋病发病、死亡高峰发病、死亡高峰8/25/202456 修改前七章四十一条,修改前七章四十一条, 修改后九章八十条修改后九章八十条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 总则总则第二章第二章 预防预防 传染病预防传染病预防第三章第三章 疫情的报告和公布疫情的报告和公布 疫情报告、疫情报告、通报通报和公布和公布第四章第四章 控制控制 疫情控制疫情控制 第五章第五章 监督监督 医疗救治医疗救治第六章第六章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 监督管理监督管理第七章第七章 附则附则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第八章第八章 ——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第九章第九章 —— 附则附则8/25/202457 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对等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对等————法律救济制度法律救济制度 4 4月月8 8日卫生部将日卫生部将SARSSARS病列入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但病列入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但未分类。
因其有较强的传染性,控制措施可按照《中华人未分类因其有较强的传染性,控制措施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执行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执行 — —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可进行强制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可进行强制隔离治疗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隔离治疗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 —引导出适用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四项对病人污染的引导出适用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四项对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也按甲类传染病处理也按甲类传染病处理8/25/202458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 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
报酬 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二条 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具体办法由国群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等部门制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8/25/202459 第第三三条条 本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本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病毒性肝炎炎((甲肝、甲肝、乙肝乙肝))、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登革热、炭疽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肺结核、伤寒伤寒和副伤寒和副伤寒、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猩红热、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感染性腹泻病 3737种法定管理传染病,可实施预防接种的有种法定管理传染病,可实施预防接种的有1818种病8/25/202460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问题?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问题?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专家有不同意见,但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专家有不同意见,但是,考虑到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以及我国香港和台考虑到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以及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都将其列入法定传染病管理,湾地区都将其列入法定传染病管理,WHOWHO也建议各国将人也建议各国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甲类传染病管理,因次,修改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甲类传染病管理,因次,修改草案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草案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传染病管理 国务院领导要把其列为法定传染病管理国务院领导要把其列为法定传染病管理 8/25/202461 第第三三十十九九条条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8/25/202462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国家建立传染病菌种、毒国家建立传染病菌种、毒种库。
种库 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藏、携带、运输和使用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 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采集、保藏、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的,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携带、运输和使用的,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8/25/202463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草案)》制定:《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草案)》制定: 第七条第七条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人或者动物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四类:人或者动物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四类: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发人或者动物严重疾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发人或者动物严重疾病,容易在人或者动物间传播,目前没有有效实施预防病,容易在人或者动物间传播,目前没有有效实施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微生物。
和治疗措施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发人或者动物严重疾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发人或者动物严重疾病,但不易在人或者动物间传播,且能够有效实施预防病,但不易在人或者动物间传播,且能够有效实施预防和治疗的微生物和治疗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发人或者动物疾病,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发人或者动物疾病,发生实验室暴露可能引起感染,但不会引起严重危害,发生实验室暴露可能引起感染,但不会引起严重危害,且能够有效实施预防和治疗的微生物且能够有效实施预防和治疗的微生物8/25/202464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会引发人或者动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会引发人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微生物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微生物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实验室的防护水平依照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实验室的防护水平依照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室标准,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第二款规定,通过国家三级、四级实验第二款规定,通过国家三级、四级实验室,方可从事室,方可从事高致病性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
高致病性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第三款第三款 未经国物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未经国物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同意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向实验室下达与医主管部门同意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向实验室下达与高高致病性微生物相关的科研项目致病性微生物相关的科研项目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第二款第二款 使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使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高致病高致病性微生物研究应当性微生物研究应当国物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国物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门批准………… 8/25/202465 实验室感染控制实验室感染控制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与该实验室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与该实验室从事的的高致病性微生物实验活动有关的临床床症状或者体高致病性微生物实验活动有关的临床床症状或者体征时,征时,实验室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并派专人陪同及时实验室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并派专人陪同及时到具有传染病防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就诊,有关人员将到具有传染病防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就诊,有关人员将近期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危险程度如实报告近期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危险程度如实报告诊治医疗机构;同时向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专诊治医疗机构;同时向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专门机构或者人员报告。
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专门机门机构或者人员报告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专门机构或者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实验室感染应构或者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急处置预案 调查调查————确认确认————采取控制措施采取控制措施8/25/202466 原因不明传染病、新发传染病、非法定传染原因不明传染病、新发传染病、非法定传染病依法管理问题病依法管理问题 第三条第五款第三条第五款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府决定并予以公布 第四条第四条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8/25/202467 第四条第二款第四条第二款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常见、多发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按照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管理并予以公布,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8/25/202468 第六十九条第六十九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 (二)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三)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 (四)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 (五)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 (六)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记录资料的; (七)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
8/25/202469第五部分第五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8/25/202470 Ⅰ级(特别严重突发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是指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或人口稀少和、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或人口稀少和交通不便地区,交通不便地区,1个县(区)内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病个县(区)内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病10例及以上,疫情波及例及以上,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的县(区)个及以上的县(区) ;;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波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省份,并个及以上省份,并有继续扩散的趋势;有继续扩散的趋势; 3、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同时涉及多个省份,并有扩、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同时涉及多个省份,并有扩散趋势,造成重大影响;散趋势,造成重大影响; 4、发生新发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或传入,、发生新发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传染病;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传染病; 5、动物间发生传染病暴发或流行,人间疫情有向其他、动物间发生传染病暴发或流行,人间疫情有向其他省份扩散的趋势,或波及省份扩散的趋势,或波及2个以上省份;个以上省份; 6、一次放射事故中度放射损伤人数、一次放射事故中度放射损伤人数50人以上,或重度人以上,或重度放射损伤人数放射损伤人数10人以上,极重度放射损伤人数人以上,极重度放射损伤人数5人以上;人以上;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特别严重大突发公特别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卫生事件。
8/25/202471 Ⅱ级(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 1、在边远、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地区发生肺鼠疫、肺炭、在边远、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地区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疫情波及疽病例,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乡个及以上乡(镇镇),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发,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病5例及以上,并在其它地区出现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例及以上,并在其它地区出现肺鼠疫、肺炭疽病例;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续发病例;或疫情波及、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续发病例;或疫情波及2个及个及以上地(市);以上地(市); 3、腺鼠疫发生流行,流行范围波及、腺鼠疫发生流行,流行范围波及2个及以上县(区),个及以上县(区),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及以上;例及以上; 4、霍乱在一个地(市)范围内流行,、霍乱在一个地(市)范围内流行,1周内发病周内发病30例及例及以上;或疫情波及以上;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地市,个及以上地市,1周内发病周内发病50例及以上;例及以上; 5、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两个以上县(区),一周、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两个以上县(区),一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倍以上; 6、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或传入,上未造成扩散;、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或传入,上未造成扩散; 8/25/202472 Ⅱ级(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 7、动物间发生传染病暴发或流行,人间疫情局部,扩散的、动物间发生传染病暴发或流行,人间疫情局部,扩散的趋势,或出现二代病例;趋势,或出现二代病例; 8、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区)以外的地区。
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区)以外的地区 9、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10、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例以上死亡病例; 11、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或死亡人,或死亡5人及以上;人及以上; 12、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100以上,或轻度放射损以上,或轻度放射损伤人数伤人数20人以上,或中度出现放射损伤人数人以上,或中度出现放射损伤人数3-50人;或重度放人;或重度放射损伤人数射损伤人数3-10人;或极重度放射损伤人数人;或极重度放射损伤人数3-5人;人; 13、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者死亡人以上或者死亡10人以上;人以上; 14、鼠疫、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霍乱、脊、鼠疫、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霍乱、脊髓灰质炎等菌种、毒种丢失;髓灰质炎等菌种、毒种丢失; 15、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严重突发、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公共卫生事件 8/25/202473 Ⅲ级(较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 1、在边远、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局部地区发生肺、在边远、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局部地区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流行范围在一个乡鼠疫、肺炭疽病例,流行范围在一个乡(镇镇)以内,一个平以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例;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 3、霍乱在县(区)内发生,、霍乱在县(区)内发生,1周内发病周内发病10--30例;或例;或疫情波及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县;或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首次发生;个及以上县;或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首次发生; 4、一周内在一个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一周内在一个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倍以上; 5、动物间发生传染病暴发或流行,出现人间病例;、动物间发生传染病暴发或流行,出现人间病例; 6、在一个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在一个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8/25/202474 Ⅲ级(较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 7、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8、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或不良反应; 9、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51-100人,或轻度人,或轻度放射损伤人数放射损伤人数11-20人;人; 10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较重突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较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发公共卫生事件8/25/202475 Ⅳ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 1、腺鼠疫在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腺鼠疫在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内病例数未超过20例;例; 2、霍乱在县(区)内发生,、霍乱在县(区)内发生,1周内发病周内发病10例以下;例以下; 3、动物间发生传染病暴发或流行,未出现人间病、动物间发生传染病暴发或流行,未出现人间病例;例; 4、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30-100人,无死亡病例人,无死亡病例报告;报告; 5、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以下,未出现死亡人以下,未出现死亡 6、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10-50人,或轻度人,或轻度放射损伤人数放射损伤人数3-10人;人; 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25/202476第六部分第六部分应急处理的基本原则应急处理的基本原则8/25/202477 •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就是要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事件发生的意识,就是要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事件发生的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对各类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对各类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情况进行分析、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情况进行分析、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防微杜渐告、早隔离、早治疗防微杜渐 •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条例规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实行中央和省、条例规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实行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负责各有关部门要在突发自治区、直辖市两级负责各有关部门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分工开展工作下,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8/25/202478 • 快速有效、减少损失 是指对突发事件要作出快速反应,采取有效是指对突发事件要作出快速反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尽最大努力和可能,最大限度地减的控制措施,尽最大努力和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尽快恢少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尽快恢复社会正常秩序,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复社会正常秩序,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 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是指要积极开展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的相关是指要积极开展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的相关科学研究工作,为应急处理提供科学的技术保障。
科学研究工作,为应急处理提供科学的技术保障要加强国际间的科研合作和交流,引进国际应对要加强国际间的科研合作和交流,引进国际应对突发事件的先进技术和方法突发事件的先进技术和方法8/25/202479指挥协调体系指挥协调体系国务院国务院国务院国务院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市县疾控中心市县疾控中心市县疾控中心市县疾控中心监测哨点监测哨点监测哨点监测哨点省级疾病预防省级疾病预防省级疾病预防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省级突发公共卫生省级突发公共卫生省级突发公共卫生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国家疾病预防国家疾病预防国家疾病预防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控制中心三级三级三级三级医院监测哨点医院监测哨点医院监测哨点医院监测哨点国家有国家有国家有国家有关部门关部门关部门关部门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有关部门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医疗机医疗机医疗机医疗机构救治构救治构救治构救治卫生监卫生监卫生监卫生监督机构督机构督机构督机构监督监督监督监督一级一级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二级二级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有关部门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市县级突发公共卫生市县级突发公共卫生市县级突发公共卫生市县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事件应急指挥中心8/25/202480 在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国务院防治在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国务院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由吴仪副总理任总指挥。
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由吴仪副总理任总指挥 主要组成部门包括卫生部、发展改革委、铁道主要组成部门包括卫生部、发展改革委、铁道部、交通部、科技部、公安部、外交部、中宣部、部、交通部、科技部、公安部、外交部、中宣部、劳动保障部、商业部、农业部、财政部、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商业部、农业部、财政部、教育部、司法部、信息产业部、民政部、质检总局、工商司法部、信息产业部、民政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海关总署、人民银行、食品药品监管局、总局、海关总署、人民银行、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民航总局、解放军总后卫生部、武警中医药局、民航总局、解放军总后卫生部、武警总部、旅游局、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军事医学总部、旅游局、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等(近科学院等(近30个单位)组成工作组,分别负责个单位)组成工作组,分别负责防治、检疫、科技攻关、后勤保障、农村、宣传、防治、检疫、科技攻关、后勤保障、农村、宣传、社会治安、外事、教育等方面的工作社会治安、外事、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8/25/202481 第七部分第七部分我国疾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疾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系统监测信息系统医医院院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有系统的数据报告流程地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hina CDC)国家卫生部国家卫生部病例订正、修改中央数据库中央数据库(China CDC)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新病例报告月报月报月报月报月报月报月报月报年报年报8/25/202483建设的目的建设的目的 •提高疫情监测的敏感性;•缩短疫情报告的响应时间;•建立全国监测数据中心。
最终实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与医疗机构能通过网络实现传染病个案还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向国家数据中心的直接传输称之为:个案、实时、网络,共享8/25/202484要建设的几个主要的子系统要建设的几个主要的子系统•法定传染病监测法定传染病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基本公共卫生信息基本公共卫生信息•健康相关因素监测健康相关因素监测•专病监测报告系统(专病监测报告系统(TB, AIDS 等)等)•鼠疫监测报告系统鼠疫监测报告系统•人群免疫水平监测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系统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系统•等等8/25/202485对新系统的主要要求对新系统的主要要求:1.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2. 平台到县,网络到乡,触觉到村平台到县,网络到乡,触觉到村3. 建立建立5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 中央、省、地、县及乡中央、省、地、县及乡4. 三级平台三级平台 中央、省、地中央、省、地 5. 监测垂直,管理分级监测垂直,管理分级8/25/202486“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规划 网网 络络 基基 础础 标标 准准 协协 议议突发卫生事件指挥中心突发卫生事件指挥中心 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础构架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础构架医疗医疗救治救治系统系统疾病疾病监测监测系统系统卫生卫生监督监督系统系统8/25/202487Internet国家级平国家级平台台IntranetIntranet防火墙防火墙省级平省级平台台IntraneIntranet t地市级平台地市级平台IntranetIntranet 调制解调器县区级工作站县区级工作站乡镇卫生乡镇卫生院院网络电网络电网络电网络话话话PCPC工作站工作站工作站工作站PSTNDDNDDN五五级级网网络络三三级级平平台台纵向到纵向到纵向到纵向到底底底底安全隧道(VPN)8/25/202488 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网网网网 横向到边横向到边横向到边横向到边信息模块接口信息模块接口信息模块接口信息模块接口的标准化保障的标准化保障的标准化保障的标准化保障8/25/202489数据的网络报告系统各级医院各级医院卫生院卫生院其它疾病其它疾病防治机构防治机构… …县级县级 CDC地市级地市级 CDC省级省级 CDC国家国家 CDC县级卫生局县级卫生局地市级卫生局地市级卫生局省级卫生厅省级卫生厅/局局卫生部卫生部中央数据库中央数据库统计分统计分析析预警预警预警预警统计分统计分析析报告报告事件事件个案个案 维护维护 审核审核数据应用数据应用数据应用数据应用病例病例反馈反馈 日报、周日报、周报报月报、年报月报、年报8/25/202490目前已建设完成目前已建设完成nSARS个案直报信息系统(2003年5月)n禽流感直报信息系统(2004年2月)n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2004年1月1日起使用)n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2004年1月1日起使用)n基本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2004年4月)8/25/202491系统特点——、个案、直报•大吞吐量直报系统•大范围统一安全网络系统•多业务、典型模型的处理系统•适应长期变化的业务系统8/25/202492系统功能及实现•报告个案信息管理 •实时查询统计•定时统计报表•定时数据分析•动态系统评价•数据字典维护•其它功能–统计图形显示–动态GIS警示8/25/202493传染病监测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信息报告系统报告卡管理报告卡管理实时统计实时统计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数据字典数据字典个案信息报告个案信息报告查询、修改、订正查询、修改、订正 重卡筛查重卡筛查 报告审核报告审核分地区统计分地区统计分年龄、职业统计分年龄、职业统计疫情分析疫情分析定时报表定时报表行政区划代码行政区划代码疾病分类代码疾病分类代码报告单位代码报告单位代码报告病种字典报告病种字典统计分类字典统计分类字典其它相关字典其它相关字典分地区分地区分职业、年龄分职业、年龄关系分析关系分析比较分析比较分析构成分析构成分析地区分布分析地区分布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功能树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功能树8/25/2024948/25/2024958/25/2024968/25/2024978/25/2024988/25/202499统计图表8/25/2024100GIS预警展示8/25/2024101第七部分第七部分如何面对媒体如何面对媒体8/25/2024102一、一般原则•新闻性:新闻性:避免工作总结避免工作总结•时效性:时效性:“第一时间第一时间”原则原则•专业性:专业性:不要读发言稿不要读发言稿•权权威威性性((政政策策性性))::统统一一口口径径;;不不随随意意表表态态;;“做做你的组织你的组织”,, 而不是而不是“做你自己做你自己”•真实性和策略性:真实性和策略性:态度诚恳;永不说态度诚恳;永不说“无可奉告无可奉告” 。
现在我不便回答你发稿的截止时间是什么时候现在我不便回答你发稿的截止时间是什么时候?我一定尽快作答?我一定尽快作答”” 8/25/2024103二、底线法则•“可可发发表表”((on the record))::记记者者可可以以发发表表你你说的每一个字,并且可以用你的名字作为信源;说的每一个字,并且可以用你的名字作为信源;•“背背景景”((on background))::记记者者可可以以发发表表你你的的话话,,但但只只能能用用双双方方同同意意的的不不确确指指代代称称,,例例如如,,“据据消消息息灵灵通通人人士士说说”、、“据据一一位位政政府府官官员员说说”,,“据一位专家说据一位专家说”;;•“深深度度背背景景”((on deep background))::记记者者可可以以用用你你的的话话做做素素材材,,但但只只能能转转述述,,不不能能指指明明信信源;源;•“不宜发表不宜发表”((off the record):):记者只能用做记者只能用做个人参考,不能公开,也不能求证个人参考,不能公开,也不能求证 8/25/2024104三、受访前• 受访前确立受访前确立“底线法则底线法则”((ground rules):):可发表可发表还是不宜发表;现场直播还是录播;接受采访的时还是不宜发表;现场直播还是录播;接受采访的时间长度间长度• 尽尽量量安安排排面面对对面面的的访访谈谈((注注意意::美美国国媒媒体体通通常常不不让让受访者审稿,除非你事先提出)受访者审稿,除非你事先提出)• 一一般般每每次次安安排排半半小小时时--一一小小时时的的访访谈谈为为宜宜,,确确定定的的谈话谈话重点不超过三个重点不超过三个• 对对于于主主要要的的和和敏敏感感的的问问题题,,准准备备格格言言警警句句式式的的回回答答((soundbite))• 上场前让上场前让新闻秘书再确认新闻秘书再确认一下有无需要更新的信息一下有无需要更新的信息• 为采访记者为采访记者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字、图片资料。
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字、图片资料8/25/2024105四、受访中• “没有糟糕的问题,只有糟糕的回答没有糟糕的问题,只有糟糕的回答”• 回回答答问问题题时时尽尽量量与与事事先先准准备备的的三三个个重重点点联系联系• 尽量使用比照和比拟尽量使用比照和比拟• 保持积极的态度保持积极的态度• • 遇到挑衅性的问题时,采用合适的语言遇到挑衅性的问题时,采用合适的语言策略:策略: 8/25/2024106策略性回答示例“我们真正应当关心的问题是我们真正应当关心的问题是……”·“有有必必要要在在这这儿儿强强调调的的是是”、、“我我要要提提醒醒大大家不要忽略家不要忽略……”·“更重要的一点是更重要的一点是……”·“大家最应记住的是大家最应记住的是……”·“按按照照你你的的思思路路,,我我想想到到了了另另一一个个重重要要的的问问题题……”·“你你说说的的不不无无道道理理,,但但除除此此之之外外,,我我想想补补充充一点一点……”8/25/2024107策略性回答示例·“这这个个问问题题太太大大,,我我们们来来着着重重分分析析其其中中的的一一个方面个方面……”·“不不,,你你误误会会了了我我的的意意思思。
让让我我来来澄澄清清一一下下……”·“在在事事情情没没有有完完全全弄弄清清以以前前来来谈谈这这个个问问题题有有些为时过早,不过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些为时过早,不过我可以告诉你的是……”·“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你说的让我想起了你说的让我想起了……”·“我我很很高高兴兴提提到到你你问问这这个个问问题题实实际际上上,,很很多人都有类似的误解真实的情况是多人都有类似的误解真实的情况是……”8/25/2024108五、关于幽默 虽然幽默有助于缓解人们的精神压虽然幽默有助于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但我们应当注意,这通常是在力,但我们应当注意,这通常是在“关关起门说话起门说话”的私人场合危机期间面对的私人场合危机期间面对媒体和公众时,使用幽默往往会产生适媒体和公众时,使用幽默往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往往是眼前的危机还未得其反的效果往往是眼前的危机还未平息,不适当的幽默又引发了另一场危平息,不适当的幽默又引发了另一场危机8/25/2024109六、受访后• 及时与他人沟通受访情况及时与他人沟通受访情况• 建立媒体访谈档案库建立媒体访谈档案库• 总结经验总结经验• 专人监测舆论使用情况专人监测舆论使用情况8/25/2024110七、媒体形象• 穿穿深深色色或或中中性性色色系系的的衣衣服服,,不不要要穿穿纯纯白白或或咖咖啡啡色色的的衣衣服服、、一一身身黑黑、、带带条条纹纹的的衣衣服也不合适服也不合适• 女性不要带过于惹眼的首饰(如大耳环)女性不要带过于惹眼的首饰(如大耳环)• 男性注意领带的颜色应该比衬衫深男性注意领带的颜色应该比衬衫深• 得体的身体语言得体的身体语言8/25/20241112003年4月4日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 王王志志::有有人人很很形形象象的的就就是是说说北北京京今今年年的的春春天天,,比比作作一一个个戴戴口口罩罩的的春春天天,,夏夏天天也也快快要要来来了,这口罩还会延续吗?了,这口罩还会延续吗? 王王岐岐山山::我我不不是是说说咱咱们们现现在在不不做做那那种种猜猜测测吗吗?? 王志:王志:但是我们很想知道。
但是我们很想知道 王岐山: 王岐山:那就且听下回分解吧!那就且听下回分解吧! 8/25/20241128/25/2024113谢谢大家!谢谢大家!8/25/2024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