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数除法教案.doc
12页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单元目标: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2、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单元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并会分数除法解决相关的问题单元难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1、 分数除法(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教学目标:1、 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2、 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1)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30÷5=6,30÷6=5)2、口算下面各题 ×3 × × × ×6 ×二、新授1、教学例1(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100×3=300(克)(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
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 300÷3=100(克)B、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 300÷100=3(盒)(3)将100克化成千克,300克化成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 ×3=(千克) ÷3=(千克) ÷3=3(盒)(4)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题组和分数题组的对照,小组讨论后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2、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3、教学例2(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并通过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4÷25(3)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A、÷2= =,每份就是2个B、÷2=×=,每份就是的4)如果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呢?让学生从上面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计算,通过操作对比,让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4、引导学生观察÷2和÷3两个算式,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上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练习÷3 ÷3 ÷20 ÷5 ÷10 ÷6 四、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2、谁来把这两部分内容说一说?(2)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目标: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列式,说清数量关系 小明2小时走了6 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速度=路程÷时间)2、计算下面,直接写出得数 ×4 ×3 ×2 ×6÷4 ÷3 ÷2 ÷6二、新授1、默读例3,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 ÷2、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1)2÷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
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小时走了2 km这个条件?(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小时走的路程)1小时走了?千米?小时走2 km(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已知小时走了2 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 先求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个,算式:2× 再求3个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3(2) 综合整个计算过程:2÷=2××3=2×2、小结出计算法则: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3、计算÷,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1)学生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独立尝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2(km)(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4、总结计算法则: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三、练习1、P31“做一做”的第1、2题2、练习八第2、4题教学追记: 虽说现在的教材已经把意义淡化了,但我在教学中依然采用了整数与分数对比,乘法与除法对比的方式,揭示了分数除法的意义。
针对新教材的特点,对于分数除法的意义,我只是让学生理解,并没有强调口述,而是重点让学生应用分数除法的意义,根据给出的一个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由于有了整数的基础和前面对于意义的理解,学生掌握得也较顺利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动手操作、集思广益,根据操作计算方法于是学生们有的模仿分数乘整数的方法,分母不变,把分子除以整数;有的根据题意及直观操作,得出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原来的二分之一,因而除以2就是乘上2的倒数对于学生的想法,我都充分予以肯定,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比较,选出他们认为适用范围更广的方式由于学生理解透彻了,所以后面分数除以分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教学上,学生轻而易己地就掌握了计算方法3)分数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观察、类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4、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教学重点: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1)428+63÷9―17×5 (2)1.8+1.5÷4―3×0.4(3)3.2÷[(1.6+0.7)×2.5] (4)[7+(5.78—3.12)]×(41.2―39)二、新授1、教学例4(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2)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思路: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m ,每朵花用m 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后,让他们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2、巩固练习:P34“做一做”(1)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然后全班校对。
引导学生比较计算分数连除或连乘除的两种算法,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统一约分后再计算比分步计算简便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三、练习1、练习九第1题:前三题提倡学生选择统一成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2、练习九第2-4题(1)第2题:可以先求每层有多高,再求楼的楼板到地面的高度,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意识到6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层楼的高度2)第3题可引导学生形成两种思路:A、先求每小时录入了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再求8小时可录入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B、先求8小时是3小时的几倍,再求8小时录入几分之几3)第4题同样有两种方法:A、可以先求一共能装多少袋,列式:240÷×;B、可以先求装完的有多少千克,综合算式是240×÷四、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5-9题教学追记:本堂课虽是应用题形式的例题,但实为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课,因而在课初始,我便从复习整数及小数的运算顺序入手,重点让学生回忆、熟悉运算顺序,然后再以例题为载体,让学生发现分数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小数的运算顺序相同,继而配合课后练习加强计算的训练2、解决问题(1)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复习题: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2、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体内水分的重量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二、新授1、教学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水分28千克水分占体重的体重 ?千克(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体内水分的重量(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χ,列方程来解决问题)(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
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体内水分的重量,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小明的体重)2、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出示线段图)爸爸体重的35千克?千克爸爸:小明: 爸爸的体重×=小明的体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