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现代化视下的清末湖广总督群体研究.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3011418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7.37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现代化视“下的清末湖广总督群体研究    常 城 何晓明Reference:从1840年到1912年的72年间,共有17位官员履任湖广总督,该群体主要以科举入仕,并且多为进士出身,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任职时间多数较短,但有3位履任者任期超过10年,张之洞则为19年;旗籍比例主要以汉人为主,但满人仍有一定份额;籍贯分布,安徽籍和江苏籍最多17位湖广总督对该区域乃至整个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张之洞督鄂时期政绩最为显著,初步奠定了湖北现代化事业的基础,清末湖广总督群体亦是中国区域早期现代化的主要推动者Keys:湖广总督;现代化;张之洞;地方督抚K252:A:1003-854X(2016)05-0113-05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出膺疆寄的地方督抚息息相关从咸丰朝开始,地方督抚权力膨胀,不仅在辖区内“掌总治军民,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修饬封疆”①,而且“渐渐地势倾中央”②,相当程度上影响和支配着中央的政策和方针清末一系列的现代化嬗递,诸如废科举、改官制、练新军、行立宪等,都是在地方督抚的倡议和坚持下推行全国,因此对包括湖广总督在内的地方督抚群体的深入研究是解读剖析中国早期现代化历史的关键点和突破点之一。

      一、清末湖广总督群体的统计分析清末,湖广总督被视为要缺,总督人选历来颇受清廷重视湖广总督离职和新总督未到任或者总督奉诏进京等不在任时,一般由湖北巡抚暂署,1904年湖北巡抚裁撤后,由湖北布政使暂署清末72年间湖广总督的基本履历见表1从1840鸦片战争到1912年武昌起义的72年间,实授和署理湖广总督职务的共有17人,另有4人以暂署形式履任由于暂时署任属于特殊情形,并且任期较短,故本文以17位实授和署理形式履任湖广总督职务的官员作为统计分析对象,从出身、任职时间、旗汉比例和籍贯四个方面分别考察1)出身背景清代承袭明制,以科举取士,仕宦极重出身关于仕宦出身,“凡官之出身有八:一曰进士,二曰举人,三曰贡生,四曰荫生,五曰监生,六曰生员,七曰官学生,八曰吏无出身者,满洲、蒙古、汉军约闲散,汉曰俊秀各辨其正杂以分职③ 仕宦出身又有正途与异途之分,“凡满、汉入仕,有科甲及恩、拔、副、岁、优贡生、荫生出身者为正途,余为异途异途经保举,亦同正途,但不得考选科、道非科甲正途,不为翰、詹及吏、礼二部官惟旗员不拘此例……其由异途出身者,汉人非经保举、汉军非经考试,不授京官及正印官,所以别流品、严登进也④ 清末湖广总督中汉族任职者全部出身于正途,异途跻身湖广总督者皆为满人。

      正途入仕,进士出身者占绝对优势,共9人;其次为举人和贡生,各占2人,官学生1人异途入仕,行伍出身占2人,监生1人行伍出身任湖广总督主要由于当时太平天国战事紧急的权宜之计,除此之外,湖广总督皆由文官担任清末是否进士出身对能否出任封疆大吏的地方督抚最为重要,17位湖广总督几乎全部来源于儒家传统熏陶孕育出的文官系统2)任职时间清代官员任期无定制,湖广总督亦然,作为湖南与湖北两省最高军事、行政长官,其任职时间可以从侧面窥视该区域军政运作情形然而,督抚职务作为封疆大吏,任期较短,政令推行和属员监督都难以尽职;任期太久,易致因循怠惰和滋生结党徇私清末中央为了能够有效控制地方,督抚调动较为频繁,“由嘉庆朝至光绪朝,有任期不到半年者,有任期长达九年以上者,平均总督任期为二至三年,巡抚为一至两年⑤ 清末72年间,共有17人履职湖广总督,平均任期为4年,高于当时全国督抚群体任期的平均值任职期间为1—2年和0.5—1年的人数最多,共10人,占总体人数的59%,说明履任者平均任职时间低于全国水平有2名履任者时间仅为半年以下,任职时间为1—2年和3—4年各1人17位湖广总督中官文、李瀚章和张之洞任职时间为10年以上,分别为12年、12年、19年。

      清末湖广总督任职时间呈现出两极分化,既出现了大多数履职者任职时间仅为2年以下的情形,亦出现3位任职者任职时间超过10年的特殊状况3)旗汉比例清朝统治者以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为巩固政权,最初多用旗人就督抚之任用而论,清初重要地区如山陕督抚专用满员,至雍正年间始用汉人清中期以后,汉人履任督抚大员者数量渐多,特别是镇压太平天国、捻、回之乱期间汉人势力迅速崛起,旗人政治地位日趋衰落清末湖广总督中满洲旗籍5人,汉军旗籍1人,共6人,占总人数的35%隶属旗籍的6名湖广总督中有4名履职于清廷剿灭太平天国叛军之前,2名履职于清廷剿灭太平天国叛军之后清廷剿灭太平天国叛军之后的2名旗籍湖广总督任职时间较短,官文被革职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里主要由汉族官员履任湖广总督一职4)籍贯分布清代督抚的籍贯分布,除了受旗籍因素的重要影响外,同该地区的文化、政治、军事等因素也密切相关台湾学者魏秀梅根据统计数据指出,“就籍贯而言,咸丰、同治、光绪三朝湖南人任督抚者较他省为多,此显与湘军之崛起有关而在各省比例中,江、浙两省始终名列前茅东南地区物阜民丰,教育较普及,中进士、举人者多,故任督抚者亦多⑥ 清末17位湖广总督籍贯的分布特点同魏秀梅所统计的全国督抚群体籍贯分布数据基本吻合。

      除了6位旗籍出身者外,安徽和江苏人数最多,各3人,江西、河南、贵州、直隶、奉天各1人与全国其他省份略有不同,湖广总督履任者的籍贯无一湖南籍,而安徽籍有3人,都曾经效力于淮军同湘军一样,淮军是清末崛起的另一支重要的地方武装,因此安徽人出任督抚者亦众,其中李鸿章及其胞兄李瀚章曾先后出任湖广总督江南教育发达,进士较多,和平时期是地方督抚的最大来源地,该地区履任湖广总督一职者共4人二、清末湖广总督群体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作为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后发外生型,“在外部条件的刺激或威胁下,即便是本社会内部还缺少现代性因素的积累,也必须将现代化强行启动,以摆脱自己的落后状态,消除外部威胁”⑦,而现代化的强行启动和稳步推进则是政治领导阶层的责任和使命由于中国传统的集权体制,中国早期现代化事业本应该由在中央政府中所形成的具有革新意识的最高领导层启动和主导,这样“有助于力量的协调和资源的征用以支持现代化进程”⑧但是,在清末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分权化与地方自主性增强的趋向,松动了原来的高度集权的政治结构,使一些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督抚大员成为中国早期工业化的领导者与推动者”⑨因此,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并非始自中央,而是地方,中国早期现代化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部分区域的现代化。

      清末湖广总督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贡献,即是全面开启和主导了湖北的早期现代化事业⑩(1)创建“自相挹注”的近代工业体系湖北的近代工业滥觞于19世纪60年代的汉口租界不过,由俄、英、德三国商人投资创办的湖北第一批近代工厂数量较少,部类残缺,没有出现近代工业中的主体工业,其行业分布是以土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从汉口诞生了湖北第一批近代工厂到张之洞督鄂之前,湖广总督创办近代工业的热情并不高,仅有李瀚章仿江浙书局体制创办了具有近代性质的崇文书局张之洞抵鄂之后,大力兴办近代重工业与轻工业,先后创办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湖北纺纱局、湖北缫丝局、湖北制麻局、武昌白沙洲造纸厂等近代企业其中以湖北枪炮厂和汉阳铁厂最为出名,湖北枪炮厂是中国近代设备最新、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其制度宏阔,成效昭然”,“为各行省所未有”;汉阳铁厂之创建则是“中国以制造武器、钢轨、机器为目的的最为进步的运动”,西方人评论称其武装了强兵劲旅张之洞离任后,又有赵尔巽在南湖创办武昌制皮厂,陈夔龙创办武昌印刷局和武昌造币分厂等近代企业在湖广总督的示范和推动下,湖北地方官也掀起了兴办工厂的高潮,如道员喜源在荆州创办八旗劝工厂,宜昌知府创办劝工迁善习艺所,道台程祖府创办湖北水泥和清华实业公司等。

      清末湖广总督创办的近代工业虽然为官办形式,生产效率不高,充溢官场积习,但毕竟填补了湖北近代重工业的空白,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协调发展,“自相挹注”的工业格局,奠定了近代湖北的工业基础湖广总督创办的官办企业还带动了湖北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到辛亥革命前夕,湖北已跻身全国工业强省2)缔造“惟楚有材”的文化教育中心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其文化与学术曾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先秦之后的相当长时间内湖北文教事业并不显著,《国朝汉学师承记》著录汉学家 40 余人,湖北学人无一人入选;《清史稿·儒林传》,湖北学人仅有两人入选;《清儒学案》,湖北仅有一位学人列为专案,三人入合传为了振兴文教,造就人才,李瀚章督鄂期间,创办崇文书局,其经营宗旨为“凡一切有用之载籍,补残而印,求善而刻,不惜乎度支繁费也”张之洞抵鄂之后,把兴办教育作为推行新政的重中之重,“查自强之策,以教育人才为先”,一方面对湖北传统教育机构,诸如江汉书院、经心书院等进行大胆改革,并创办全国最有影响之一的新式书院两湖书院,培养能够“出为名臣,处为名儒”的学生;另一方面致力于开办新式学堂,先后创办算学学堂、矿务学堂、湖北武备学堂、湖北工艺学堂、两湖总师范学堂、女子师范学堂等,至1911年“湖北兴办各类新式学堂(不计蒙养院、半日学堂和简易识字学塾)约为2600余所,且其中初等小学又占2361所,为绝大多数;包括初小学生在内,最多时在校学生约为10万人,较之以前是破天荒的新气象,约占当时全省人口的3.2%”,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元化并且较为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

      张之洞亦十分重视留学教育,认为“入外国学堂一年,胜于中国学堂三年”,大规模派遣官费学生前往日本、美国、比利时等国留学,使湖北成为派遣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又以留日学生最多,据1907年统计,“留日学生全国各省共计5400多名,湖北所派学生即1360多名,占了四分之一,所以湖北在当时有先进省之称”在前后多位清末湖广总督的的努力下,湖北文化教育迅速崛起,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成为全国新式教育中心和两湖地区的文化中心3)编练“以学问胜”的湖北新军湖北新军是湖广总督张之洞在从两江带回的500人的洋操护军营的基础上扩编而成,至1906年,湖北新军建成一镇一协,即第八镇和第十一协,总兵力15000人左右,在南方各省中实力最强湖北新军区别于其他新式军队的最大特点是军官和士兵普遍文化素质较高,“以学问胜”湖北新军之所以能够“以学问胜”,首先与张之洞的练兵思想有关,他认为“自将及弁,无人不读书;自弁及兵,无人不识字,无人不明算,无人不习体操,无人不解绘图,此其通例也”,因而湖北新军的军官多出自武备学堂或者为归国的军事留学生,士兵则“必须有一半识字”清末,北洋军和湖北新军实力最强,“各省练兵无不奉北洋、湖北为圭臬,各将弁无不出于两系”,但与“以勇气胜”的北洋军相比,湖北新军普通士兵的文化水平明显更高,识字者居三分之二,甚至1905年在黄陂所招募的新兵96人中,竟有廪生12人,秀才24人。

      诡异的是,正因为湖北新军无论军官和普通士兵文化素质较高,反过来又“多富于知识思想,能了解革命之旨趣”,这只新式军队竟然成了清王朝的掘墓者,“民国成立,系孙中山与张香涛的合作”三、清季湖广总督现代化实践的历史经验湖广总督作为晚清湖北现代化最重要的领导力量,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作为既有成功之处,亦有失败之痛,为湖北的现代化事业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1)适时推动政治体制的创新督抚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自明代创设以来,经清初调整发展而日臻完善该制度虽然在较长的时期内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亦于清季弊端渐露从晚清湖广总督群体来看,督抚制度的弊端主要有二:一是同城督抚之间的相互掣肘,牵制有余,共济不足;二为中央集权之下督抚权力有限,想有为而不能有所为晚清50年间武昌城内共有湖广总督10位,湖北巡抚24位10位湖广总督中,张之洞督鄂时间最久,共19年,在任职期间共有10人担任湖北巡抚与湖北巡抚同城共事,张之洞并未因此得到一贤良得力助手,“公同时与处之巡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