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节镜下治疗创伤性滑囊炎的疗效观察.docx
4页关节镜下治疗创伤性滑囊炎的疗效观察 (1.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广东广州510282;2.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282)【Summary】目的:观察关节镜监视下治疗创伤性滑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创伤性滑囊炎患者51例,病程8天~12个月,平均46天其中下肢35例,上肢16例结果:随访2个月-1年,平均4个月,治愈48例,总有效率94.1%结论:关节镜下治疗创伤性滑囊炎创伤小,治愈率高,不影响关节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满意Keys】关节镜;刨削;滑囊炎R687.4B1008-6455(2010)11-0042-01创伤性滑囊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大多数创伤性滑囊炎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屡有复发,疗效欠佳[1]而且只适应于较小的滑囊炎,对于较大的滑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以往治疗以开放囊腔,切除囊壁,多处缝合为主但此术式创伤大,伤口愈合时间长,而且经常影响关节活动功能自2001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采用关节镜监视下此类患者51例,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和南方大学附属珠江医院患者共51例,其中女24,男27例;年龄16-61岁,平均37.5岁。
病程8天~12个月,平均46天其中下肢35例,上肢16例患者均有外伤史,查体局部触及大小不等的囊性肿物并有轻度压痛,有波动感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确定囊肿的存在并通过摄X线片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滑囊炎B超下显示囊腔范围3cm×3cm~20cm×24cm不等2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腰硬联合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常规上止血带切口选在囊腔下内外侧边缘,引流出内容液体,然后以生理盐水充盈囊腔,持续冲洗防止局部出血,保持囊腔良好扩张和术野清晰在囊腔的两端分别置入30°关节镜和刨刀头关节镜监视下行囊壁刨削,将滑囊内纤维素沉积而成的游离颗粒、粘连带、纤维条索等彻底刨削、吸净,增生肥厚的滑囊内壁予以搔刮、刨削切除,直至见到正常组织注意保留皮下组织,以免影响皮肤血运在滑囊一侧另开切口,同法行囊壁刨削,对于较大的囊腔,一侧切口无法达到对侧囊壁,可于对侧另开切口检查见刨削彻底后反复冲洗,彻底止血,切口内放置引流管三条术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肢,石膏固定,2天后拔去引流固定1周后去除石膏改用弹力护套局部保护,下肢在CPM辅助下行功能锻炼,上肢行主动屈伸功能锻炼4周后去除护套3治疗效果5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一1年,平均4个月,结果治愈48例,总有效率94.1%。
50例经治疗后伤口甲级愈合,1例因皮下组织刨削过多引起约2CM2皮肤坏死,经再次清创缝合后愈合1例1个月后因摔倒而复发,2例因过早进行剧烈活动而复发所有患者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恢复良好4讨论创伤性滑囊炎多由于反复碰撞、摩擦、挤压等创伤性因素引起,介于皮下与深筋膜之间;或筋膜与肌腱之间,或肌腱与骨质之间多发于四肢关节部位典型的创伤性滑囊炎临床表现为局限性肿块,触之有波动感,柔软,界限清楚有轻度疼痛或无痛,关节功能一般不受限常见的创伤性滑囊炎大约几公分以内目前报道的滑囊炎最大不超过220cm2但本组中发现有少数患者可出现巨大滑囊炎,范围可达400cm2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治疗创伤性滑囊炎的关键,因为急性损伤后深筋膜下疏松组织与皮肤分离,形成血肿如果此时未能有效制动患肢,去除积液,膝关节活动时皮下层与深筋膜层反复摩擦引起滑囊炎症,滑液分泌增多,滑液沿皮下与深筋膜之间疏松组织渗透,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大多数创伤性滑囊炎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治疗方法多采用抽滑囊内液后注入激素,但屡有复发,疗效欠佳侯岩珂[3]等报道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射频技术与刨削治疗创伤性滑囊炎103例取得良好疗效,笔者发现单纯采用关节镜下刨削治疗也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笔者采用关节镜下刨削治疗,在关节镜直视下用刨削器将滑囊内纤维素沉积而成的游离颗粒、粘连带、纤维条索等彻底刨削、吸净;增生、肥厚的滑囊后壁予以搔刮、刨削、切除[4]。
经加压包扎短期制动后痊愈随访1年后未见复发本组治疗经验证实关节镜治疗创伤性滑囊炎有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4]而且治愈率高,不影响关节功能,瘢痕形成小,总体临床治疗效果满意Reference[1]邱良辉.穿刺抽液囊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创伤性滑囊炎14例[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12(22):1056[2]杨荣,匡凌浩,衡德峰.关节镜下治疗创伤性滑囊炎13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5(2):166[3]侯岩珂,王春祯,李春梅,等.关节镜监视下刨削或射频治疗创伤性滑囊炎103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6,12(3):285-286[4]BakerCLJr,MassieRV,HurtWG,etal.Arthroscopicbursectomyforrecalcitranttrochantericbursitis[J].Arthroscopy.2007,23(8):827-32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