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

19页
  • 卖家[上传人]:lh****3
  • 文档编号:34279238
  • 上传时间:2018-02-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9.50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五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介绍:专题:中华文化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五组成五篇课文中《孔子》 《“心正笔正” 柳公权》《梅兰芳》是精读课文, 《黄帝》 《唐玄奘西行取经》是略读课文这是一组反映中华文化的课文,它通过历史上五位中华名人的事迹的记叙,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孔子》讲述了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生平概况和几个小故事,表现了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和形象风貌《“心正笔正 ”柳公权》讲述了晚唐时期的大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既简要介绍了他的书法成就,又重点记叙了他向皇帝直言劝谏的事情,体现出他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梅兰芳》讲述的是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故事,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黄帝》讲述的是远古时期的传奇人物黄帝,是怎样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的故事,说明了他被公认为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和创始人的由来《唐玄奘西行取经》则讲述了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到佛教的起源地天竺去学习、取经的故事,表现了他严谨治学、矢志不渝的精神二、单元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的影响。

      增强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2、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外貌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认识 34 个字,会写 42 个字三、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单元训练重点: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的影响1.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 21、22、24 课) 2. 朗读课文(第 21、22、24 课) ,默读课文(第 23、25 课) 3. 用修改符号修改常见的病句(百花园五) 四、课时安排《孔子》2 课时《“心正笔正 ”柳公权》2 课时《黄帝》1 课时《梅兰芳》2 课时《唐玄奘西行取经》1 课时语文百花园五 4 课时221、孔子教材分析:《孔子》讲述了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生平概况和几个小故事,表现了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和形象风貌学情分析:学生只是听说过孔子这个人,对于孔子的事迹了解很少但本文只是初步了解孔子的一些故事,所以理解起来应该没什么大的问题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 仲、儒、蔡、祭祀 ”;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 等词语学习重难点: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教法:讲解与引导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准备:自读课文 、熟读课文、收集孔子的一些资料学习时间:2 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 ,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于丹教授说,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影着中国人的思想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三、交流预习成果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读音:如仲(zhòng )儒( rú)祀(sì)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2、需了解的词意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3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一、 (1、2)孔子的生平二(3-8 )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2、默读 1、2 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 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 ,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师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 ,——宽容。

      第二课时一、整体入手,回顾全文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1) 、与子贡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不喝盗泉水(3) 、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4) 、晚年读《周易》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1、默读第 2-5 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2、小组间交流(2-4 人左右)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第二个故事(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 里的水?[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 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 “盗” 是可耻的,因此对 “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2)第三个故事1)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君子由于有修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智慧]※引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4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带着理解。

      3)第四个小故事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三、整体回顾,总结全文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结合你学习生活中,谈几点感受总结: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让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 四、布置作业:1、推荐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孔子的故事》 、 《庄子传奇》 ,2、如有兴趣,可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 ,并写读后感板书:21、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孔子不喝盗泉水安守节操君子与小人识人不易晚年读《周易》学而不厌522、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材分析:《“ 心正笔正”柳公权》讲述了晚唐时期的大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既简要介绍了他的书法成就,又重点记叙了他向皇帝直言劝谏的事情,体现出他刚正不阿的精神品学情分析:柳公权是晚唐时期的大书法家,本文所讲述的关于他的一些事迹不是太难懂,因此理解起来应该不会太难,但是对于朝中之事,学生知道的太少,需要教师补充。

      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帮助学生会认“ 卿、钦、宗、诀、溺、俭、肖、职” ;会写“唐、凑、宗、诀、弦、溺、殿、袍、罢、俭、富、贤、肖、惹、职”理解“ 紧凑、秘诀、弦外之音、沉溺、俭朴、富有、贤良、惹恼、职位、铁骨铮铮、喜不自胜、名正言顺、流芳百世等词语学习重难点:1、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2、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学法:自主学习、朗读感悟学习准备:收集柳公权的一些资料学习课时: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会认“ 卿、钦、宗、诀、溺、俭、肖、职” ;会写“唐、凑、宗、诀、弦、溺、殿、袍、罢、俭、富、贤、肖、惹、职”理解“ 紧凑、秘诀、弦外之音、沉溺、俭朴、富有、贤良、惹恼、职位、铁骨铮铮、喜不自胜、名正言顺、流芳百世等词语学习过程:一、结合资料,揭示课题1)师:柳公权是晚唐大书法家,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为大家介绍一下柳公权2)生介绍柳公权(师随机出示柳公权肖像和书法作品图)3)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问(为什么用“心正笔正” 来形容柳公权?“心正”和“ 笔正”有什么关系……)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生词多读两遍2、思考:课文讲了关于柳公权的哪两件事?1)写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已清政2)柳公权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3、反馈交流预习情况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弦(xìáng)溺(nì)肖( xiào)凑(còu )等字的读音2)由学生交流自己认为易写错的字6如“唐”(中间一竖出头) ;凑(最后一笔是点)“袍”(衣补旁) ;贤(右上是 “又”字)“殿”(右半部分是殳) ……3)出示成语和词语的意思,由学生说出词语,检查预习效果暗藏试着写下词语比喻坚贞、刚硬,像铁一样硬的骨头形容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的凛然正气铮铮铁骨)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 (秘诀)比喻没有明确说出,而是间接透露出来的意思 (弦外之音)高兴到了极点 (喜不自胜)表示对人重视 (垂青)三、学习第一部分,精读品味1、指名读,自然段,了解柳公权在书法方面的成就1)唐朝著名书法家2)对后世影响及大3)与颜真卿并称为“ 颜筋柳骨 ”2、用课题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字——“笔正”3、柳公权的字骨力挺秀,洒脱有法,那他的人呢?请你从中找到一句话来概括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

      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用课题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人——“心正”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过程:一、复习巩固,整体回顾1、默读课文,思考,柳公权深得世人的钦佩是因为什么?[写得好, (笔正)做人做得好〈铁骨铮铮〉 (心正)]2、文中写了柳公权两次直言与劝告,而这两次直言与劝告分别是怎样的,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来概括吗?(第一次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第二次是机智而大胆的)二、精读品味,体验感悟过渡:一次当穆宗问柳公权书法的秘诀时,他豪不犹豫地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1、默读 3、4 自然段,思考柳公权只是在谈书法吗?(不是,借书法希望穆守律己清政,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 2、为什么柳公权的劝告如此真诚而大胆,他不怕触怒皇上吗?[忠言往往逆耳,但利于行,正因为他铁骨铮铮,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直言劝告,说明他对于国家是无限忠诚的,并不考虑自己的得失,这正是“心正” 的表现]3、带着理解分角色读,穆宗和柳公仅的对话指导朗读[柳公权豪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读出柳公权的铮铮铁骨,不向当权者奴颜卑膝]74、默读第二件事,可做简单的画批,一边默读,一边思考:从哪语句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1.2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2 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5 解决问题(2)(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2 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3 逐层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金木水火土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案设计(第6单元).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1 按一定的标准分类与整理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教学设计人教版四上第一单元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设计.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3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1 观察物体(1)(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天地人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整理和复习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卷(附答案).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5 解决问题(一)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3 乘加、乘减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6 解决问题(二)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