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经济学消费函数.ppt
43页第十讲第十讲 消费函数理论消费函数理论 消消费费函函数数表示决定消费行为的函数,即消费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一般而言,一国的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在60%-80%,消费是影响宏观经济的一个主要变量表10-1 世界主要经济体消费率续表10-1 世界主要经济体消费率 第十讲第十讲 消费函数理论消费函数理论一、绝对收入假说一、绝对收入假说绝对收入假说主要包括如下观点:(一)实际消费支出C与实际收入Yd之间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C=C(Yd)(二)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且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四)决定储蓄的基本力量是收入而不是利率,利率在影响储蓄方面的作用不大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C=a+bYd (10-1) 式(10-1)写成计量经济模型的形式为: Ct=a+bYdt+ut 这个消费函数反映了凯恩斯所提出的三个假设首先是消费函数斜率在0到1之间;图10-1 凯恩斯消费函数 根 据 美 国 1929-1941年 统 计 资 料 , 建 立 的 消 费 函 数 是 :C=47.6+0.73Y,但根据美国1948-1981年的统计资料,建立的消费函数是:C=13.3+0.90Y。
MPC不是递减而是递增的,MPC不是稳定的,而是波动的这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不一致,理论与事实矛盾,这就是“消费函数之谜” 二、相对收入假说 (一)消费行为的相关性与示范效应 杜森贝利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不定期决定消费,当期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易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短期消费函数不同于长期消费函数 在不考虑消费者偏好相互影响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效用为: 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不仅取决于自己的消费支出,而且于其他消费者的支出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人的消费并不仅取决于他的绝对收入,而且还取决于他在收入分配中的相对地位,即他对收入相应的消费函数为: 在长期中,在收入分配状况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各个收入阶层的相对地位并未改变,消费者之间的示范效用就会使消费与收入同比例增加,这样平均消费倾向就是稳定的长期消费函数: CL=cYL (二)消费行为的不可逆性与棘轮效应 相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水平不仅受当前收入的影响,也受过去时期最高收入与最高消费水平的影响消费本身具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消费的这种不可逆性就产生了棘轮效应,即收入变动所引起的消费变动是不对称的,当收入增加时消费会迅速增加,而当收入减少时消费并不会迅速减少。
图10-2 相对收人消费理论对短期消费函数的解由于消费的“不可逆性”,当前的平均消费倾向不仅与收入有关,而且与所曾经达到的最高收入与最高消费水平有关,令(三)相对收入消费简评 第一,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解释了长期平均消费倾向保持稳定的原因 第二,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运用“棘轮效应”说明了长期消费趋势与短期消费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当收入发生变化时,消费变化的可能路径 第三,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解释了发展中国家的消费早熟现象 图10-3 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收入与消费 三、生命周期假说 莫迪里安尼认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取决于人一生所得到的收入 假定一个人的寿命为T,其一生的效用水平为: 上式表明其一生的总资源被均匀地分配到每一个时期中用来消费 该消费函数说明,人们的消费取决于财产收入和劳动收入,即总收入但这种收入不是现期收入,而是一生的收入 个人消费之和即为社会总消费根据对个人消费的研究,总消费函数可写成: 在短期中由于人们的财产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即A可以看作是常数,因此上述平均消费倾向是Y的减函数,会随着Y的增大而减小但在长期中,人们的财产A是随着收入Y的变化而变化的,通常Y越大A也越大。
两者之间一般存在某种比例关系这样,上述平均消费倾向就可能变成常数因此,生命周期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消费之谜的内在原因 生命周期假说是莫迪利安尼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可从如下两方面理解其重要性 一是解释了消费函数之谜,说明了长期消费函数的稳定性及短期中消费波动的原因 二是生命周期假说被广泛地用于分析经济问题 四、持久收入假说理论 弗里德曼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们的持久决定的所所谓谓持持久久收收入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持续性的带有常规性的收入 一)持久收入假说消费函数持久收入假说的基本内容(或基本假定)可以概括为4个基本方程: 持持久久收收入入假假定定与与绝绝对对收收入入假假定定和和相相对对收收入入假假定定的的差差别别在在于于::它它不不是是把把消消费费支支出出同同现现在在的的收收入入和和过过去去的的收收入入水水平平联联系系起起来来,,也也不不是是强强调调人人们们的的消消费费支支出出同同周周围围人人的的消消费费支支出出之之间间的的关关系系,,而而是是用用人人们们的长期收入作为解释现期消费支出的主要变量的长期收入作为解释现期消费支出的主要变量。
式式中中,,C CP P为为消消费费,,Y YP P为为持持久久收收入入水水平平,,b=MPCb=MPC,,弗弗里里德德曼曼根根据据美美国国1905-19511905-1951年年间间收收入入与与消消费费统统计计资资料料,,估估计计b=0.88b=0.88,,即即::C CP P=0.88Y=0.88YP P 个人在个人在t t时期的储蓄是收入和消费间的差额:时期的储蓄是收入和消费间的差额: 从上式中不难发现,当t期收入相对于一生收入的平均水平而言较高时,则其时期的储蓄很高相反,t时期收入低于持久收入时,则储蓄为负(即举债消费)暂时性收入高时进行储蓄,暂时性收入低时举债消费这是持久收入假说的核心思想 由于暂时性收入反映了当期收入对持久收入的偏离,因而在大多数样本中,暂时性收入的平均值接近为0,且与持久收入大致不相关 (二)持久收入的估计 弗里德曼认为,一定时期持久收入水平是与过去和现期的收入相关的 (三)对持久收入假说的评论 1 1.持久收入假说在弗里德曼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持久收入假说在弗里德曼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持久收入假说看成是现代货币数量论这个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 2.持久收入假说与生命周期假说的关系.持久收入假说与生命周期假说的关系 这两种假说都证明了长期平均(边际)消费倾向的稳定性以及短期边际消费倾向的波动性差别在于,生命周期假说强调消费取决于一生收入,强调储蓄动机,而持久收入假说强调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更注重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并对持久收入作出了科学的估算 两种假说构成了现代消费函数: 在上式中,Y是可支配的劳动收入,A为财产,b1为Y的边际MPC,b2为财产的边际MPC, b3为上期消费对本期消费的影响 3 3.持久收入假说本身的意义.持久收入假说本身的意义 (1)持久收入假说解释了储蓄率的决定:弗里德曼认为,储蓄率产生于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而与收入水平的高低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无关 (2)持久收入假说与经济波动 凯恩斯主义认为,在长期,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经济中会出现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持久收入假说认为,在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不仅不会下降,反而可能提高 在短期方面,凯恩斯主义主要根据消费与现期收入的关系来解释经济波动持久收入假说则认为,现期消费主要是由持久收入而不是现期收入决定。
经济周期波动与消费关系不大五、霍尔的随机游走假说六、流动性约束模型七、预防性储蓄假说八、损失厌恶假说九、近似理性假说十、λ假说十一、行为消费理论十二、影响消费需求的其他因素 (一)价格因素对消费的影响 一般而言,消费支出与物价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物价上升或下降幅度大,则消费需求变动程度大;相反,物价变动小,则消费需求变动程度也小价格预期对消费也有重要影响如果预期持续的物价上涨,则会增加即期的消费支出;若预期物价走低,则会持币待购,以备远期消费价格水平也会影响到消费结构 (二)利率对消费的影响 利率的提高会产生两种方向相反的效果:⑴利率提高引起的用未来消费代替现期消费⑵利率提高引起的未来收入增加而增加现期消费一般而言,对于低收入者来说,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而对于高收入者来说,则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一般就全社会而言,消费总支出与利率高低呈负相关关系,利率高使储蓄倾向增强,消费倾向降低;相反,利率低则降低储蓄倾向而提高消费倾向 (三)收入分配状况对消费的影响 一般而言,高收入者MPC较低,低收入者MPC较高。
总的来说如果收入分配更加平等,则会提高整个社会的MPC,降低MPS因此,收入分配愈平等,社会的MPC就愈高,反之相反缩小收入差距有助于平均消费倾向的提高 (四)金融资产拥有量对消费的影响 通常认为,对于现期收入水平相同的家庭而言,拥有较多金融资产的家庭其消费倾向要大于拥有较少金融资产的家庭 (五)人口对消费的影响 人口增加,消费支出相应增加人口增加也会引起人均收入水平的降低,平均消费倾向提高,消费支出增加人口结构如人口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地区结构、文化结构等,对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也有重要影响 (六)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对消费的影响 消费心理的变化,会改变消费需求的对象和消费构成等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收入人群,会因消费习惯的不同而使消费结构产生差异 (七)制度因素对消费的影响 制度因素,比如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转移支付制度等制度因素的改变对消费者的行为方式有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罗云毅:消费与投资关系的若干问题研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许永兵:消费行为与经济增长-以中国城镇居民为例的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美) 德尔 I. 霍金斯, 戴维 L. 马瑟斯博, 罗杰 J.:消费者行为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尹世杰:消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杨永忠:消费不足与结构调整,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罗梦亮:经济转轨、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闻潜:消费启动与收入增长分解机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安格斯·迪顿,约翰·米尔鲍尔:经济学与消费者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孙国锋: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王云川: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贺菊煌:消费函数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杭斌:基于持久收入和财富目标的跨时消费选择——中国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统计研究,2007/02 顾景西:持久收入假说与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模型研究,集团经济研究,2007/11 许进杰:现代西方消费理论研究述评,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02 郭妍:我国居民信息消费函数的实证研究,当代财经,2007/08 张蔚虹:中国居民消费函数的分析与检验,统计与决策,2007/0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李武: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实证分析,统计研究,2007/06 黄旭平:长江流域的消费函数:基于非稳定面板数据的分析,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郭路:基于协整理论的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01 温娇秀: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基于非线性有效消费函数的经验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02 邱强: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函数变化特征分析,江西社会科学,2007/01 胡华:双曲型绝对风险厌恶函数的最优消费与投资组合的显示解,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7/01 董长瑞:中国农民持久收入与消费的协整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6/02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黄继炜:新相对收入假说,广西社会科学,2006/01 刘凤良:消费理论研究框架的演进,经济学动态,2006/03 江海峰:基于势理论的扩展线性消费支出系统研究与实证分析,统计教育,2006/12 熊正贤:鉴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消费函数研究——以上海、甘肃农村居民为例,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06 相丽驰:居民收入和消费预测的灰理论方法,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10 曾广福:西方消费理论述评,学术界,2006/04 徐印州:美国消费经济学的学科理论新进展与启示,学术研究,2006/07 孙国锋:基于不同宏观消费环境中的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经济学动态,2006/0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曾令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分析——基于1978~2004年的数据,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06 李鲲鹏:中国存在稳定的消费函数吗——兼谈对E-G两步法的误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11 姜爱平: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的非参数模型,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3 江海峰:消费函数的非参数回归与实证分析,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 魏翔:基于闲暇时间—效用函数的居民消费研究——对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经济科学,2006/04 梁纪尧: 关于前期消费、暂时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国消费函数研究,山东经济,2006/01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王金营:考虑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中国消费函数计量分析——兼论中国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人口研究,2006/01 徐晶: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比较研究——持久收入假说视角,中国科技信息,2005/21 刘江丽,赵峰:消费函数理论的新发展,教学与研究,2005/6 刘晓薇: 我国消费函数与制度选择,南方经济,2005/11 骆竹梅: 有效供给不足抑制中国消费需求——从长短期消费函数看消费不足的问题,经济与管理,2005/08 孙傲冰: 一种可直接用于预测的神经网络消费函数模型,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廖成林: 基于协整理论的中国宏观消费函数分析,经济科学,2005/01 李建军:持久收入与消费倾向——论弗里德曼持久收入假说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北方经济,2004/12 金晓彤: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的四个假说及其理论分析,管理世界,2004/11 何东琪:消费储蓄理论:一个生命周期描述模型的理论思考——兼论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重点,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池建宇: 转轨时期中国消费函数解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06骆祚炎: 1992年以来中国消费函数实证分析,消费经济,2004/03 吴克烈: 消费函数中的边际消费倾向,社会科学研究,2004/02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朱国林:消费理论最新发展动态,经济学动态,2002(4) 宁一非:消费理论研究的新视角,理论学刊, 2004(8) 刘凤良,李彬:消费理论的行为化趋向,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4(6) 余立凡:中国农民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弗里德曼持久收入假设消费理论在中国农村的实证分析,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3/04 刘佳:我国消费函数形式的计量经济分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3(3) 宋旺,钟正生:转轨时期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之比较分析,湘潭大学学报, 2003(1) 林晓健:西方消费理论及其制度约束对我国的启示,集美大学学报,2003(3)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赵卫亚: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的变系数Panel Data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11) 温小霓:居民持久收入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02//02 夏少斐:持久收入理论对有效需求不足的解释和启示,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0/01 李玲霞:论持久收入在促进国民消费增长中的作用,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 宋建军:莫迪利亚尼生命周期假说与中国农民人力储蓄模型,经济学动态,200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