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第二次联考地理 Word版无答案.docx
7页江淮十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9年3月21日春分,恰逢我国农历2月某日该日,天津一位摄影爱好者拍摄到“旷野明月”景观天津滨海地区还发育了潮汐树(海水在涨落过程中堆积与冲刷形成的地貌)完成下面小题1. 一周后( )A. 下半夜可见月面朝西 B. 正值大潮海水水位高C. 日、月位于地球同侧 D. 月亮较太阳早升先落2. 从农历2月初七到该日,潮汐树的变化( )A. 向着海洋萎缩 B. 向着海洋生长 C. 向着陆地生长 D. 向着陆地萎缩3. 该日白天天津能观测到的杆影末端连线轨迹( )A. ① B. ② C. ③ D. ④下面4幅图是我国科学家们在北极地区(73.37°N,165°W)进行科学考察时,在某月5日观测到的(0时、6时、12时、18时)大气温度变化曲线经科学家分析发现,由于受暖气流影响,极地大气近地面附近气温随时间发生了一次由增强到减弱的逆温变化。
完成下面小题4. 以上4幅图中观测时间可能是0时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5. 科考最佳时期,北半球最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 )A. 华北平原桃花盛开 B. 南京梧桐大道落英缤纷C. 江淮地区荷叶飘香 D. 长江边滩裸露面积较大下击暴流是指雷暴云中局部的、小范围的强下沉气流引发的在地面及其附近产生的强辐散风其发生与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联系紧密,通常表现为一束强烈的气流从天空冲向地面,而后气流向周围辐散,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大,最大地面风力可达15级左右,且往往伴随有低空风切变(风速和风向变化)2024年3月31日凌晨,南昌市经历了罕见的强对流天气——下击暴流,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多人伤亡完成下面小题6. 南昌低空风切变的影响因素是( )A. 建筑物 B. 河流 C. 气压差 D. 地形7. 下击暴流在近地面形成直线大风可能是( )①下沉速度快突发性强②局地尺度③地转偏向力影响较小④温差大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延安雨岔谷,为红色砂岩地质,历经千百年风沙切割和流水冲刷而成,由120条峡谷组成水、阳光、青苔相互交织、光影变幻、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被誉为“世界活丹霞,中国梦之谷”最佳欣赏时间是在夏季正午前后完成下面小题8. 该地貌形成过程( )A. 地壳下沉——外力侵蚀—地壳抬升——断层发育B. 地壳下沉——外力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C. 外力沉积——地壳下沉—地壳抬升——外力侵蚀D. 外力沉积——断层发育—地壳下沉—外力侵蚀9. 游客参观过程中,最需防范是( )A. 暴雨洪涝 B. 地震灾害 C. 大风灾害 D. 高温酷暑研究表明,土壤湿度存在水分“呼吸”现象,即白天土壤蒸发损失水分、夜间大气冷凝土壤获得水分下图为榆中观测站,某年7月16日晴天不同深度土壤湿度的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 下列说法与图片信息相符的是( )A. 从20cm深度向上土壤湿度一日内呈周期性变化B. 10cm和20cm深度土壤湿度的变化具有一致性C 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湿度变小含水量减少D. 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湿度变大含水量增加11. 该日5cm深处土壤湿度约在17:00时达到最大,主要影响因素( )A. 冷凝作用 B. 蒸发作用 C. 引水灌溉 D. 温差较大塔黄分布在喜马拉雅山麓和云南西北部,海拔在4000-4800米的高山流石滩(位于林线和雪线间)上,粗壮挺直,经过5-7年营养累积开花结实,之后便死去,一生只开一次花。
塔黄苞片可保障植物在严酷的高山环境中开花结实完成下面小题12. 推测塔黄苞片的主要功能( )A. 保持热量 B. 抗风御寒 C. 光合作用 D. 减少蒸腾13. 塔黄颜色艳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减少水分蒸腾 B. 更好光合作用 C. 吸引昆虫传粉 D. 了美观14. 云南西北部高山流石滩分布高度存在东西差异,主要影响因素( )A. 坡向差异 B. 大气环流 C. 海陆分布 D. 纬度位置每年有大约400座冰山完成从格陵兰岛始发的漫长行程,最终漂入纽芬兰岛附近的温暖水域读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完成下面小题15. 纽芬兰岛冰山的最佳欣赏月份是( )A. 5月 B. 8月 C. 2月 D. 12月16. 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看,图中乙海域气温较同纬度偏高的原因是( )A. 大气降水,将水分输入到海洋 B. 暖流过境,海水从大气吸收更多热量C. 暖流过境,增加海水潜热释放 D. 纬度较高,海水冷凝作用,释放热量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2024年暑假,某中学地理社团,对巢湖地区进行地貌、地质构造野外实习。
第一站,龟山公园,同学们在此处,发现了大量的三叶虫化石和菊石;第二站,平顶𠮿,该地有保存完好的向斜构造和断层构造;同学们拍照如下1)“将今论古”是地理学研究一个重要的方法,我们依据巢湖地区发现的大量三叶虫化石和菊石,可推知,巢湖地层形成于哪个地质年代?依据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从古地质历史时期到现在,巢湖地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某同学在平顶山山脚下,发现一处典型的断层构造如图乙,并且做了手绘图如丙所示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材料,指出该同学判断其为断层构造的理由18.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第33届奥运会于2024年7月26日到8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办该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科斯克洞穴,洞内多石钟乳,目前其唯一入口位于海平面以下36米洞壁有各种各样的史前壁画,内容有海豹和各种鱼类等,大部分是海洋生物下图为洞穴示意图(175米是洞口到洞穴的距离,其余数字为海拔)和赤道式日晷图材料二:研究结果显示:科斯克洞穴内,动物壁画为2万年前末次盛冰期的古人类活动遗迹1)指出开幕式当天,清华园内日晷晷针影子落在上盘还是下盘?画出晷针影移动轨迹2)从气候和海平面关系的角度,说明距今2万年以来洞穴入口位置的变化。
3)科斯克洞穴内,动物壁画为2万年前末次盛冰期的古人类活动遗迹,指出推断理由19.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中国风尘沉积的发育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扩张的特点,其中,中国黄土高原的风尘沉积序列因连续性好、年代框架可靠以及环境信息丰富而成为古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载体,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揭示了亚洲季风和内陆干旱化过程的演变历史黄土高原以外的其他地区也有第四纪风成黄土的分布,例如江苏省的南京、镇江和扬州一带(宁镇扬地区)分布的下蜀黄土(如图)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其开始形成于0.9百万年全球变冷时期材料二:下蜀黄土(下蜀黄土为第四纪风成堆积的边缘相)垂向上深色层与浅色层互层,与黄土高原典型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极为相似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黄土层颜色较深,有机质含量少黄土层颜色较浅下图为青山土壤剖面及其对应的磁化率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形成的基本条件2)据材料判断下蜀黄土形成期,我国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堆积特点3)结合材料二,推测黄土壤磁化率与成土期气候特征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