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调整规划功能角度浅谈旧城改造.doc
11页从调整规划功能角度浅谈旧城改造【摘 要】本文通过国外旧城改造模式的经验借鉴和国内新思路的指 引,以舟山滨港路某北侧区块为实例通过重新该区域特点和优势,将原来 的居住功能调整为特色商业区和城市公共空间,在保留原有场地山地肌理 和原有风土人情的同时,提出一些作者的观点与看法,以从调整规划功能 的角度完成旧城改造关键词】旧城改造;调整功能;因地制宜III城改造是指局部或整体地、有步骤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物质生活 环境,以便从根本上改善原有居民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等条件.其既反 映了城市的发展过程、城市空间规划组织以及建筑和社会福利设施状况1. 国外旧城改造模式的经验借鉴旧城改造是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存在于每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之中 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外 旧城改造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1全盘改变,以新换旧这种旧城改造接近于建一座新城,改变城市的宏观布局与城市风格1.2保留旧城不动,新建卫星城这种模式保留I日城不变,然后选择在附近的地域建立卫星城,用来充 实完善旧城的现代功能,维持城市跟高要求的运转意大利的罗马就是这 种模式的典型代表1.3维持旧城原样不变,只做局部维修在国外城市,对保存较完好,有着大量历史文化沉淀旧城区的改造, 往往采用这种方式。
为传承历史文化,采用精雕细凿,很少有大规模拆建1.4保留旧城的形式与精髓,更换外表的材质这种模式是把破旧的旧城变为全新的旧城,这样既保留了城市原有的 人文和特色,又迎合了城市发展的需要口本东京的“团地再生”是这种 模式的典型代表团地再生”是对功能、设施已经严重落后的集体住宅 进行翻新、改造,使居住质量得到提高、价值得以提升的一种城市规划活 动它决不是简单地对旧建筑进行加固翻新,而是要给旧城市实行一次整 形外科手术,使其成为一个能够提供高品质生活的新型社区可以看到,国外在旧城改造过程中的模式经过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这些模式都是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国内旧城改造大多采取前两种模式,改 造方式粗放,以“大拆大建”为主,严重制约了 II I城改造的进程,长久以 来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尚未得到完全解决2. 国内旧城改造模式的新思路为了解决我国旧城改造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更加合理科学的完成 旧城改造,不能一味地采用“大拆大建模式”,日本旧城改造中的“团地 再生”模式,既可节约社会资源,还可减少矛盾,值得我们借鉴2.1团地再生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居住要求不断提高,旧住宅不再满足人们的 要求,拆迁重建的费用要远远大于“团地再生”。
因此,对原有土地上的 建筑、绿化、道路等进行改建、翻新,改善小区的环境景观、居住品质, 使得住宅的居住品质和周边的商务区形成配套这样就解决了老社区的形 象与城市中心地带的黄金价值严重不符的现象大拆大建”带来的环境 和资源的压力也就不复存在了2.2团地再生可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团地再生”带来的好的效应,使居民、政府和开发商,通过市场的 方式,在城市建设中获得各自利益的平衡,进而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在解 决城市发展问题的同时,推动城市建设良性循环,缓和社会矛盾,进而促 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2. 3 I才I地再生可保护城市的文化传统和特色“团地再生”模式是在尽可能保留城市原样的基础上进行的局部翻新 改造,将不会对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造成破坏,这也解决了城市改造中既 要符合城市发展需要又要保留城市文化传统特色的矛盾3. 成功案例:上海新天地“欧洲许多城市都保留了不同时代的城市断层,如意大利里昂, 从古罗马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面貌都保存下来还有巴黎,不同历 史时期的建筑与现代的城市和谐共存中国的城市也应留下历史、文化的 印迹……”这是香港瑞安集团董事长罗康瑞的观点,当他在业界一片反对 声中毅然接下上海太平桥1日区改造项目时,有一位美国的II I城改造专家却 十分赞同他。
设计师本杰明•伍德与他惺惺相惜:“中国许多城市往往因 为新的建设就轻易地把过去的老房子毁掉了,这是十分可惜的他们凭 着坚定的信念和独特的文化理念,成就了现在的上海“新天地”本着不同的城市要留下不同的历史印迹的观念,本杰明•伍德将上海 石库门用原来的材质整旧如旧,而在内部进行了现代化的设施装修走入 新天地,依旧是青砖步道,清水砖墙,乌漆大门,窄窄弄堂,仿佛时光逆 流,重归故里但石库门里七十二家房客的嘈杂,已换上了优雅的音乐, 舒适的中央空调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不同国度的人们相聚在露天 咖啡座、酒吧、餐桌,在休闲中感受和触摸这座城市的文化和历史人们 这样评价“新天地”:年轻人说它时尚,中、老年人称它怀旧,外国人认 为它就是中国,中国人却感到新鲜、洋气专家则认为新天地既给人以百 年前的历史联想,延续了历史文脉,又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上海的 城市定位十分契合新天地”在旧城改造中走出了一条保护和发展相辅相承的好路子 杭州园林设计院副院长、西湖南线整合工程总设计师周为说,对于一些不 是文物的老建筑,在国内很有可能会被拆除,而在国外却比较流行保留一 部分并加以现代化包装,从而激活整个街区或一个城市的发展。
比如国外 的一些老码头、旧建筑通常会改造为有历史感的展览馆或步行街,并带来 一个街区的复兴新天地也是如此,将中国化的元素进行保留,并穿插新 的时代符号,在新旧的对比、历史与现代的融合中完成保护并实现创新发 展专家认为,事实上将所有的老建筑都当作文物来保留是不现实的,对 于这些有历史文化感的建筑应该借鉴新天地的理念来传承城市文脉,实现 新的发展4. 我们本次研究的案例 4. 1改造目标概况舟山市普陀区滨港路是舟山市普陀区沿海的主要干道,蜿蜒于沈家门渔港,港口白天千帆并列,甚为壮观,夜晚灯火辉煌,人潮涌动,道路北 侧多为繁华商业,道路南侧为景观步行道,是普陀区旧城中最为繁华最为 核心的一条道路,可以说是普陀区经济繁荣的重要门户体现下图为滨港 路现状照片目标地段位于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滨港路北侧,具体范围为东到浙江 省普陀石油支公司,西到中国农业银行,北侧到山体,南侧到滨港路临街 西侧,占地面积为23177平方米该区块地处滨港路北侧,地理位置优越 显著,地势起伏,以青龙山为背景,面向大海,千帆泊港的美景一览无余, 房屋建筑多为七、八十年代的住宅,且多沿山而建,区域小山头地坪最高, 约43.5米,地坪最低处为3.2米,地坪高差将尽40米。
但由于年久失修, 与滨港路的繁华格格不入,是滨港路最为破败的一段4.2改造的必要性目标地段目前的人均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比例相对偏低,且面临着 人口稠密、建筑密度大、土地资源匮乏、交通设施落后等发展“瓶颈” 地处因沈家门重要交通滨港路北侧,该地块两侧均已有相对新建多层,区 域破旧无序,强烈的新旧对比,显得尤为乱差,有损城市整体形象,对目 标地段的更新改造亟待解决4. 3改造的潜力和期望目标地段背山面海,面临东海,背靠青龙山,构成了一道天然避风的 区域,虽然地处山与海之间的带状地带,其用地资源及其受限,但具有自 然有趣的山水特色而旦地形具有一定的坡度起伏,形成的街道巷弄十分 有趣;现有建筑依山而建,但山体建设和总体轮廓线较好;滨海沿线自然 景观独特,港口岸线自然优美,对面可与鲁家峙岛互为对景4.3.1提升城市形象通过整体风貌改造,来提升与城市开放空间之 间的联系,调整原来的空间和功能,控制本区域建筑高度和形态,凸显滨 海城市特色在现状的建成情况下梳理出具有代表性风貌特征的标志小空 间,结合功能调整和重点改造项目,营造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场所4. 3. 2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目标坐落于日益受到人们喜爱的滨水地区, 与城市中心相距不远,周边相邻地段已具有一定的商业基础,经更新改造 后,将其打造成具有渔港特色的商贸区,刺激地区经济发展。
4.3.3营造区域形象和知名度以创意产业发展驱动老城区复兴与发 展老城区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但也面临着物质环境衰败和经济衰退 的压力,亟需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意产业的发展与老城区更新、复兴有着 高度的契合性通过对本地文化资源的保护及深度开发利用,将本地段改 造成为一个新的地域形象和名片,提升知名度4.3.4旧城改造新思路旧城改造由于传统观念、经济能力、执行能 力等多方面原因,在普陀困难重重,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和行为探索,为我 们普陀的旧城改造提供新的思路和经验4.4改造目标和策略地块本身面积较小,场地坡度起伏较大,地处商业集聚区域,综合考 量,此地不再适宜做居住开发,应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成闹中取静的山水 滨港特色商业区和城市休闲门户区改造的主要手段是因地制宜、保特存精与一般的大拆大建不同,本改造目标不是抛弃所有的现状建筑,而是对有特色的建筑进行保留和对残 破的旧建筑进行改建重建,并辅以公建配套从以下方面着手:4.4. 1功能调整优化(1) 特色商业区地块总体定位为特色商业区,具体产业定位特色酒店、餐饮、咖啡馆、 酒吧须与滨港路的商业界面连续,作为沈家门的新标志,创造舒适的步 行环境和独特建筑形式来丰富滨港路商业业态。
本目标以功能和地形高差划分A/B/C/D /E五个区块A区块为入口的 公共休闲区,营造了一个开放空间B区块是以特色山体酒店为主的酒店 区,就地取材,将保留建筑改造为具有特色风味的酒店,并拆掉破旧建筑 和整合资源,在保留特色建筑的同时,给在此消费的群众有一个开阔的视 野,从而与对面鲁家峙岛互为对景C区块为特色餐饮和咖啡馆区,利用 现有建筑改建为具有渔港特色的私家菜馆和小资咖啡馆,推广海鲜美食, 打造精美小餐馆群及情调咖啡馆D区块为酒吧街,选址在整个区块的北 部,既可鸟瞰整个区块景观,乂与其它产业有效联合,丰富商业服务的多 样性E区块是保留现状小山头,特殊的先夭资源,别有一番风情2) 城市休闲公共空间滨港路作为生活景观性道路,本目标的公共开发空间打造对其有重要 意义面山向水绿带,打通山水间通道,设置公园、广场等,成为城市中 独特的空间景观和感受沿对外交通道路、主干道设置绿轴,形成绿色网 络在目标地段入口处设置公园绿地,成为城区居民的公共活动场所强 化青龙山城市生态森林3)步行系统原来的石块铺路因为历史的沉积显得韵味十足,该区域的石块铺路将 作为区块的主要通道,以盘山步行为主要交通方式,这将是本区块区别其 他商业区块的一大特色,人们在沿途中欣赏到不同的地形形成的天然景 致,而且还能看到不同季节形成的不同风格的感觉,使得这条弯曲的盘山 小道充满趣味,在繁华的滨港路的商业区独树一帜,俏皮可爱。
4)配套设施在A区块一西侧设置一个封闭式机械二层停车场,为该区域商业提供 配套停车位,公共停车场的屋顶与现状地势自然连接,并加以绿化、铺地 利用成为开放性空间,供消费者及居民的游憩,补充这个区块公共开放功 能由于功能从以生活功能的住宅转换到以服务消耗为主的餐饮商业为 主,所以管线的改造升级非常重要,特别是排污的处理和能源管线的更新4. 4.2整体设计控制,建筑风格统一(1)建筑形式控制对应这个案例,集中拆除A区块,该区块房屋破旧,我们设想将该区 域打造为面向滨港路的公共空间的入口游憩广场,其他区域按寻找历史痕 迹的这个思路,找出该区域有特色旦有改造空间的建筑,通过修缮改造赋 予它新的功能,同时清理拆除一部分破旧不堪违章搭建的建筑,依据地势 条件新建的建筑以增加可利用经营面积,同时注意与I日建筑的风格统一2)建筑高度控制由于目标位于山体上,为了形成层次丰富的建筑高度变化,并且不遮 挡后面建筑及山体背景,在此间的建筑高度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3层3)建筑色彩控制由于本方案是在一个渔港城市,为了体现历史文化的积淀,所以本。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