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山易与归藏易.doc
13页摘 要:传本《归藏》是晋代汲冢中出土易学类文献的汇编,宋代佚失,后世学者颇有疑之为伪书者,1993 年湖北江陵王家台又出土秦简本始证其确为先秦古书清代学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和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各有辑本,然辑本多有舛误和遗漏,本文乃在二辑本的基础上,参阅秦简本重新辑录校订,冀对易学研究和秦简本《归藏》之整理有所助焉关键词:归藏;汲冢;马国翰辑本;严可均辑本《归藏》 ,传为三易之一, 《汉书?艺文志》无之,直到了晋代才出现, 《隋书?经籍志》著录十三卷,晋太尉参军薛贞注,云:“《归藏》已亡,按晋《中经》有之,惟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 ”《唐书? 艺文志》著录与《隋志》同,到了宋代,此书已残缺,只剩下了《初经》 、 《齐母经》 、 《本蓍篇》三篇,宋代王尧臣等撰《崇文总目》卷一《易类》曰:“《归藏》三卷,晋太尉参军薛正(贞)注隋世有十三篇,今但存《初经》 、 《齐母》 、 《本蓍》三篇,文多阙乱,不可详解 ”《隋志》说晋《中经》里有《归藏》 ,而《中经》中都是西晋武帝太康年间在汲郡(今河南汲县)魏安釐王墓出土的战国竹简书,据 《晋书?束皙传》所记,这些出土的竹书中有《易经》二篇、 《易爻阴阳卦》二篇、 《卦下易经》一篇、 《公孙段》二篇、《师春》一篇等易学作品,其中《易爻阴阳卦》是“与《周易》略同, 《繇辞》则异”,郭沫若认为:“晋的《中经》所著录的都是汲冢的出品。
《晋书?荀勗传》上说:‘ 得汲郡冢中古文竹书,诏勗撰述之,以为《中经》 ,列在秘书 ’据此可以知道所谓《归藏易》不外是有荀勗对于《易爻阴阳卦》所赋与的拟名……荀勗得到了《易爻阴阳卦》 ,便任意把它拟定为《归藏》罢了 ”[1]但是《隋志 》著录的是十三卷,这么大部头,不可能只是《易爻阴阳卦》二篇,笔者认为《归藏》十三卷应该是汲冢中出土的几种古易书的合编,其中有《易爻阴阳卦》 ,也有《卦下易经》 、 《公孙段》等[2],另外还应该有一些不知名的易书,因为 《束皙传》里说除了那些知道名题的古书之外,还有“杂书十九篇”,另有“七篇简书折坏,不识名题”,这些杂书、无名书里应该也有易学著作正因为是好几种易书的合编,所以才能达到十三卷之巨,所以传本《归藏》应该是汲冢出土易学古书的一锅大杂烩宋代以后,此三篇亦亡佚,清代学者从经籍传注的引述中钩稽逸文辑录成篇,我们才能从这些辑本中看到一部分《归藏》文字目前能知道的《归藏》辑本,据《古佚书辑本目录》统计,有王谟《汉魏遗书钞》本、王朝璖《十三经拾遗》本、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本、洪颐煊《经典集林》本、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此本乃在朱彝尊《经义考》所辑佚文的基础上校补而成) 、 《一瓻笔存》本、观頮道人《闰竹居丛书》本等,认为马国翰辑本“较他家辑本为备”[3]。
但是马辑本中也多有讹误和疏漏,倒是严可均辑本虽然不如马本详备,但文字较为精审准确实际上,各家辑本都不完备,需要进一步校理现在湖北江陵王家台秦简本《归藏》出土,虽然其内容只是传本《归藏》中的一部分,但对校理传本《归藏》大有帮助,同时,对传本《归藏》做全面的校订,对秦简本《归藏》的研究也是大有帮助,二者互证,可以解决许多疑难问题故笔者不揣浅陋,拟对传本《归藏》做一番辑校凡 例1.本文用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本为底本,文中称“马本”;参校以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本,文中称“严本”;马国翰注文、案文称“马曰”,严可均语称“ 严曰”笔者的校语称“ 宁曰” ,均用 ○间隔开2.对马本辑录的篇章和文字次序根据情况重新做了调整,同时参考各书对佚文进行核对校正3.对同一条内容而文字不同的佚文一并列出,加※标识;缺文用囗标识;补出的文字加[]标识4.本文只对传本内容进行辑录校理,秦简本的内容正文不予收录,仅作校订的参考5.本文所用湖北江陵王家台出土秦简本《归藏》是据王明钦《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一文中公布的部分释文,此文为 2000 年北京大学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文中称“秦简本”。
……………………………………………………………………………………………………………归 藏宁按:《归藏》或称《归藏易》 、 《归藏经》 、 《易归藏》 , 《隋志》著录十三卷,现在能知道的篇章是《初经》 、 《齐母经》 、 《郑母经》 、 《启筮经》 、 《本蓍篇》五篇,依次辑录,不明篇章者列入“遗爻逸文” 一、归藏?初 经宁按:朱震《汉上易传?卦图卷上》曰:“《归藏? 初经》者,伏羲初画八卦因而重之者也其经:初乾、初 (坤) 、初艮、初兑、初荦(坎) 、初离、初釐(震) 、初巽,卦皆六画,即此八卦也八卦既重,爻在其中薛氏曰:‘昔神农氏既重为六十四卦,而《初经》更本包牺八卦成列而六十四具焉,神农氏因之也 ’”又《丛说》 曰:“ 考之《归藏》之书,其《初经》者,庖羲氏之本旨也,卦有初乾、初 (坤也) 、初艮、初兑、初荦(坎也) 、初离、初釐(震也) 、初巽八卦,其卦皆六画 《周礼?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 ,二曰《归藏》 ,三曰《周易》 ,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四 ’所谓‘ 经卦’,则《初经》之卦也 ”按:《初经》卦名与《齐母经》同,疑此二者本出自一书,是整理汲冢竹书者将其中的八纯卦拿出来单列而成为《初经》 。
1.初乾马曰:干宝《周礼注》 、朱震《易丛说》 )其争言马曰:李过《西溪易说》 、胡一桂《周易启蒙翼传》 2.初 马曰:干宝《周礼注》 ,朱震曰坤荣荦之华马曰:《西溪易说》 、 《周易启蒙翼传》 ,朱氏《经义考》引作“荣荣” ○宁按: 字或作奭,然《康熙字典》 、 《中华大字典》等并引作“ ”,云“见《归藏易》 ” 《康熙字典? 土部?坤》下注云:“ 别作 、 、 、 ”《六书通》引奇字“贵”和第二文形同,而第四个文字与“ 贵”之篆文“ ”形同;《汗简》引《碧落文》坤字作“ ”,则知 、 、 三字均此古文之隶定,当即“ 臾”字,亦即古文“ 蒉”字, 《归藏》殆以“蒉”为“坤”,蒉、坤同溪母双声、微文对转叠韵,为音近假借,后更讹为“贵” “ ”字据《汗简》引《华岳碑》文作“ ”,云: “神,亦坤字出《华岳碑》 ”乃以“神”为“坤”古文作“巛” ,帛书《周易》作“川” , 《归藏》作“ 臾”,皆不作“坤” “坤”字见中古文《易》 ,恐晚出之字,疑其字本当从土臾声,即“墤”字,后形讹为“ 坤”3.初狠马曰:干宝、朱震引并作“艮”,李过《西溪易说》 、黄宗炎《周易象辞》皆引作“狠”,黄云:“艮为狠,艮有反见之象,无言笑,面目可徵,故取其刚狠之义与?”○ 宁按:帛书《周易》作根,艮、根、狠均为音近假借,与字义无关。
徼徼鸣狐马曰:《西溪易说》 、《启蒙翼传》 4.初兑马曰:干宝《周礼注》 、朱震《易丛说》其言语敦马曰:《西溪易说》 、 《启蒙翼传》)5.初荦马曰:干宝《周礼注》 、朱震曰坎,李过曰:“谓坎为荦,荦者劳也,以为万物劳乎坎也 ”黄宗炎曰:“ 坎为劳卦,故从劳谐声而省物莫劳于牛,故从牛 ”○宁按:秦简本坎卦作劳为庆身不动马曰:《西溪易说》 、 《启蒙翼传》 6.初离马曰:干宝《周礼注》 、朱震《易丛说》 马曰:《西溪易说》 、 《启蒙翼传》 ○宁按:秦简本作丽7.初釐马曰:干宝《周礼注》 ,朱震曰震,李过曰:“为震为釐,釐者理也,以帝出乎震,万物所始条理也 ”黄宗炎曰:“震为釐,离当为釐,于震则不近,岂以雷釐地而出以作声与?”燂若雷之声马曰:《西溪易说》 、 《启蒙翼传》 8.初巽马曰:干宝《周礼注》 、朱震《易丛说》 有鸟将至而垂翼马曰:《西溪易说》 、《启蒙翼传》 ○严曰:《路史 ?后纪》五,又《发挥》 案:《玉海》三十五引作“ 初乾、初奭、初艮、初兑、初荦、初离、初釐、初巽,卦皆六画,奭即坤,荦即坎,釐即震,世有《归藏镜》 ,亦作奭、作荦、作釐 ”二、归藏?齐母经马曰:“齐母”不知何义。
按《归藏》以坤为首,坤者,物之母也郭璞《山海经注》又引有《郑母经》 ,疑十二辟卦以十二分野配之,未审是否○宁按:马国翰据《西溪易说》辑有《六十四卦》一篇,但据《崇文总目》 ,宋代《归藏》只剩下《初经》 、 《齐母经》 、 《本蓍》三篇,朱震、李过等宋人所见唯此而已 《初经》据朱震所言只有八纯卦;《本蓍篇》则专讲选蓍、治蓍、用蓍的方法,不言卦爻,则有六十四卦者,即《齐母经》也今观李过《西溪易说?原序》 ,先引《归藏?初经》八卦,接着就是《归藏?齐母经》 ,下列六十四卦名(实际只有五十六卦) ,可证这六十四卦就是《齐母经》 ,故属诸卦名于《齐母经》 此经有六十四卦,每卦系以爻辞,形式与《周易》略同,则是汲冢所出之《易爻阴阳卦》也○马曰:依李过《西溪易说》所载,自乾至马徒凡六十卦,其四卦阙者补之曰:旧言之择,新言之念○宁按:《西溪易说?原序》于《齐母经》下有此语,未详何义1.乾马曰:《西溪易说》 ,下并同○宁按:秦简本此卦缺卦名,然其首句曰 “天目朝朝” ,“目”当“日”字之误, “朝朝” 当作 “倝倝”,字形之误 《说文》:“倝,日始出光倝倝也”, “天目朝朝”即“天日倝倝” 此“倝倝”相当于《周易?乾卦》之“ 君子终日乾乾”之“乾乾”,因此知道秦简本乾卦是作“倝” 而误为“朝”。
2. 马曰:《西溪易说 》引阙四卦,贾公彦 《礼记疏》: “此《归藏易》以坤为首” ,据《初经》补○宁按:秦简本作 “寡”根据《初经》可知,传本《归藏》仍然是以乾为首,盖此书本非真正的《归藏易》 ,乃是和《周易》同一系统之古书, “以坤为首”之言不可据,故移坤为第二卦3.屯○宁按:秦简本、帛书 《 易之义》并作“肫”马曰:《西溪易说》云:“今以《周易》质之《归藏》 ,不特卦名用商,卦辞亦用商,如屯之‘屯膏’ ,师之‘帅师’,渐之‘ 取女’,归妹之‘ 承筐’ ,皆用商《易》旧文 ”○宁按:马引《 西溪易说》文均见该书《原序》 ,下同4.蒙5.溽马曰:《西溪》曰:“需为溽 ”黄宗炎曰:“ 云上天而将雨,必有湿溽之气先见于下 ”○宁按:需、溽古音同侯部,音近而假6.讼7.师,帅师马曰:《西溪易说》 8.比9.小毒畜马曰:《西溪》曰:“小畜为小毒畜 ”黄宗炎曰:“大畜、小畜为大毒畜、小毒畜,毒取亭毒之义 ”○宁按:秦简本作“少督”,帛书本《周易 》作“少 ”, 、 “ ”当是《说文》 “ ”字之讹变,即“毒” 之古文,则知帛书本《周易》作“ 少毒”,古少、小同字,是传本《归藏》此卦本作“小毒” , “畜”字乃薛贞注文混入正文者,其于“毒”下注“畜”字,殆谓“毒”同“畜”也。
毒、畜古音同觉部,音近而假朱震引此卦唯作“小畜”可证马曰:朱震《汉上易传?丛说》引《归藏? 小畜》 10.履11.泰○宁按:秦简本、帛书 《 易之义》并作奈12.否○宁按:秦简本写作上不下日,即从日不声13.同人14.大有○宁按:秦简本唯作 “右”15.狠16.釐17.大过18.颐○宁按:秦简本作 “亦”19.困○宁按:秦简本作 “囷”20.井21.革22.鼎,鼎有黄耳,利取鳣鲤马曰: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九十九○宁按:秦简本鼎作鼒23.旅24.丰25.小过26.林祸马曰:《西溪》曰:“临为林祸 ”○宁按:临卦,秦简本作临,与通行本《周易》同帛书本《周易》作林此卦名当作“林”, “祸”当是经文或薛贞注文误入于此者27.观○宁按:秦简本作 “灌”28.萃○宁按:秦简本、帛书 《 周易》并作“卒”29.称马曰:黄宗炎曰:“升为称,地之生木,土厚者茂,瘠者瘁,言木与土相称也 ” ○宁按:秦简本仍作“升” ,帛书《周易》作“ 登”30.僕马曰:黄宗炎曰:“剥为僕 ”《太平御览》卷八百四十引作“剥”○ 宁按:据《说文》 ,剥字或体作“ ”,从刀卜声,疑《归藏》原本作“仆” ,后人转写为 “僕” 良人得其玉,小人得其粟。
马曰:马骕《绎史》卷十四引作“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