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刷机械精装书籍联动线.doc
9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印刷机械 精装书籍联动线(征求意见稿)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精装书籍联动线(以下简称联动线)的术语和定义、型式与基本参数、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本标准适用于自动连续完成书芯输送、压平、环衬粘贴、刷胶、烘干、压平定型、三面切、扒圆起脊、贴背、上书壳、压槽及成品收集等工序组成的联动线(见附录A),也适用于自动连续完成扒圆起脊、贴背、上书壳、压槽及成品收集等工序组成的联动线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T 4879 防锈包装GB 5226.1—2008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 1 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 9851.7 印刷技术术语 第七部分:印后加工术语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GB/T 13306 标牌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 14436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 总则GB 18209.2 机械安全 指示、标志和操作 第2部分:标志要求GB/T 24342—2009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 保护接地电路连续性试验规范GB/T 28387.1—2012 印刷机械和纸加工机械的设计及结构安全规则 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28387.4—2012 印刷机械和纸加工机械的设计及结构安全规则 第4部分:书籍装订、纸加工和整饰机械GB/T 30325—2013 精装书籍要求GB/T 30326—2013 平装书籍要求JB/T 3090 印刷机械产品命名与型号编制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精装 hard-cover binding书芯经订联、裁切、造型后,用硬纸板或软质材料作书壳的,表面装潢讲究和耐用、耐保存的一种书籍装订方式[GB/T 9851.7—2008,定义 3.3]3.2 精装书籍联动线 Hard-cover book binding line由多个加工单元组成的用于精装书籍加工的联线设备3.3 扒圆 rounding将裁切后的书芯背部加工成圆弧形的工艺[GB/T 9851.7—2008,定义 3.14]3.4 起脊 backing在扒圆后的书脊处加工出一条隆起棱线的工艺[GB/T 9851.7—2008,定义 3.15]3.5 贴背 Lining 在书芯背部刷胶,贴书背布、书背纸和堵头布使书芯背部牢固的工序3.6 扫衬 gluing endpapers在环衬表面涂抹粘合剂的工序3.7 上书壳 casing-in把加工好的书壳套到经过扫衬的书芯(有环衬,完成贴背)外面,完成书芯与书壳的粘合的工序3.8 压槽成型 building-in对上完书壳的书籍再次加压定型,并在前封和后封靠近中脊边缘处压出一道凹糟的工序,使书壳与书芯的联接牢固,使书籍便于翻阅。
3.9 书芯 book block 未上封面的书册[GB/T 9851.7—2008,定义 3.17]3.10 书壳 book case 一种用硬纸板或软质封面、经加工后制成的书籍封面[GB/T 9851.7—2008,定义 3.25]3.11 飘口 overhang cover edges精装书壳超出书芯切口的部分[GB/T 9851.7—2008,定义 3.24]3.12 环衬 end paper书芯前后各粘的一折两页的纸张,用于书芯与书壳的连接[GB/T 9851.7—2008,定义 3.23]4 型式、基本参数、型号和名称4.1 型式按照出书型式分:a) 直线型:书籍进入压槽机构后,经过压平与压槽,通过输送机构直线输出;b) 回转型:书籍进入压槽机构后,经过压平与压槽,通过回转台旋转输出4.2 基本参数联动线的基本参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基本参数项 目基本参数书芯幅面(宽×长)mm最大270×360最小92×125书芯厚度mm最厚70最薄6书壳展开幅面(宽×长)mm最大630×370最小210×130书壳厚度mm最厚5最薄1最高机械速度 本/分≥304.3 型号和名称产品型号和名称应符合JB/T 3090的规定。
5 要求5.1 综合要求5.1.1 传动系统应运转平稳,工作正常,应无异常声响5.1.2 操作机构应灵敏可靠,执行机构应动作协调准确,应无卡阻或自发性移动5.1.3 润滑系统应油路畅通、工作正常;各润滑点应供油充分、应无渗漏现象5.1.4 气路系统的管道、阀门应密封良好,应无泄漏现象5.1.5 供胶系统的管路应畅通,应无渗漏、飞溅现象5.1.6 液压系统应工作正常;密封装置应可靠,应无漏油现象5.1.7 轴承工作温升不应高于30℃5.2 装配质量5.2.1 以起脊夹紧中心线为基准,输送夹板中心线、扒圆中心线允许相对误差应在±0.2mm的范围内;扒圆辊平行度误差全长不应大于0.02mm(如图1所示)5.2.2 压槽机组各个基准压平板平面度误差不应大于0.25mm图1 联动线平面布置简图5.3 噪声要求联动线的工作噪声不应大于85dB(A)5.4 安全防护5.4.1 对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运动部件应进行安全防护,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固定式、可移动式防护装置或其他防护方法,并应符合GB/T 28387.1—2012中5.2.1.1和GB/T 28387.4—2012中5.2.9的规定。
5.4.2 单独设立的操作部位和各功能单元的控制台均应设有机器急停开关、经常维修和调整部位及其他必要的部位也应配备急停开关机器在任何运动状态下,按下急停开关,机器应能停止所有的运动,并在急停开关复位前机器不应被起动,急停开关复位动作本身也不应起动机器5.4.3 制动装置、电气联锁装置应灵敏、准确、可靠,如发生故障时联动线应能自动停止运转5.4.4 联动线应设置声音和灯光警告装置,并且可靠、有效;开机起动时,警报器应发出报警铃声,报警灯亮,并延时3秒后方可起动5.4.5 机器应采用符合GB/T 28387.1—2012中5.2.2.1规定的活动式防护罩及联锁装置当打开活动式防护罩时,机器不应被起动且始终保持在停机状态,关闭动作本身也不应起动机器5.4.6 机器应配备符合GB/T 28387.1—2012中5.2.5.2规定的电源切断装置该装置还应带有能将电源开关锁定在“关闭”位置的锁定装置5.4.7 应在使用说明书中对胶箱的使用与维护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及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说明,防范措施应符合GB/T 28387.4—2012中5.2.9.2、5.2.9.4、5.2.9.5的规定。
5.4.8 安全警告标识和操作标识应醒目、易于识别并贴在与之相关或相近的位置,应符合GB 18209.2的规定5.5 控制系统 5.5.1 控制系统应能对联动线进行监测,在书芯输送到位准确时,自动完成全部的精装书籍的加工工序;书芯到位不准时,自动停止相对应的精装书籍加工工序5.5.2 控制系统应保证在书芯准确到位而书壳没有到位时,自动停机5.6 电气质量5.6.1 电气系统的布线应符合GB 5226.1—2008中13章的规定5.6.2 电气控制系统应工作正常、灵敏、可靠5.6.3 电气系统的按钮应符合GB 5226.1—2008中10.2的规定5.6.4 电气系统的指示灯和显示器应符合GB 5226.1—2008中10.3的规定。
5.6.5 电气系统的标记、警示标志和项目代号应符合GB 5226.1—2008中16章的规定5.6.6 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都应按照GB 5226.1—2008中8.2.1的要求连接到保护联结电路上保护联结电路的连续性应符合GB 5226.1—2008中8.2.3的规定5.6.7 在动力电路导线和保护电路间施加500Vd.c时测得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Ω5.6.8 在动力电路导线和保护联结电路之间施加1000v的电压、时间近似1s,不应出现击穿放电现象5.7 成品书籍质量要求5.7.1 书壳掀开角度≥120°,书籍表面整洁,无脏迹、胶痕、刮擦痕,书壳和书芯边缘不得有溢胶5.7.2 书籍表面应平整,无明显翘曲;四角垂直允许误差不应大于1.5mm;三面飘口宽度的允许误差在±0.5mm 的范围内, 飘口宽度与开本规格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飘口宽度与开本规格 单位为毫米开本A5及以下A4、B4A3及以上飘口宽度3.0±0.53.5±0.54.0±0.5注: 本表参照了GB/T 30325—2013中的要求。
5.7.3 起脊高度或中径条高度与书表面应平行,允许高出书表面0~1mm5.7.4 环衬平服整齐、粘结牢固,应无明显皱折5.7.5 堵头布线棱整齐外露,平服牢固,两端不应出现起毛的现象5.7.6 书籍槽线应平直,槽面应无皱折、破裂、起泡的现象,槽形应牢固、清晰明显5.7.7 书背文字中心线对书背中心线平移误差和书背字歪斜误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如图2所示)表3 书背文字中心线对书背中心线的平移误差和歪斜误差单位为毫米书背宽度书背文字中心线对书背中心线平移误差δ书背文字中心线对书背中心线歪斜误差δ1、δ2≤10≤1.0≤0.710~20≤2.0≤1.520~30≤2.5≤1.8>30≤3.0≤2.0注: 本表参照了GB/T 30325—2013中的要求 a)平移误差 b)歪斜误差 说明:1 —— 书背中心线; 2 —— 书背文字中心线;δ —— 书背文字中心线对书背中心线平移允差;δ1、δ2—— 书背文字中心线对书背中心线歪斜允差。
图2 书背文字中心线对书背中心线的误差检测示意图 5.7.8 成品书质量合格率不应低于98%5.8 外观质量5.8.1 外露加工表面不应有锈蚀、磕碰和明显划痕等有损质量的缺陷5.8.2 外露非加工表面不应有凸瘤、凹陷、气孔等影响质量的缺陷5.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