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逻辑学第四讲.ppt
119页第四讲 归纳方法,欧洲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建立在观察、实验和调查基础上的经验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归纳方法,特别是现代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是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归纳方法是从已观察的事物情况推知未观察的事物情况以探求事物规律(包括因果和统计规律)的方法与演绎方法不同,归纳推理的证据(前提)对假说(结论)提供的是一定程度的支持,是从大量的不确定现象中寻找某种确定性认识和理解各种归纳方法的特点以及理解提高它们结论的可接受性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归纳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日常论证的必要条件 任何科学理论都是从假说发展而来的通过归纳法,特别是假说一演绎法等方法,人类不断提出假说、检验假说、修改假说,对已知的事实作出解释,对未知的事实作出预测,并且通过实践检验,发展出科学理论第一节 收集和整理经验材料的方法,归纳方法是从已观察的事物情况推知未观察的事物情况及其联系的方法因此,收集关于个别、特殊对象的经验材料即收集信息,是进行科学研究的起点 收集经验材料的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和调查 观察、实验和调查,是近代科学实证精神的体现。
一、收集经验材料的方法,(一)观察观察是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和描述以形成经验材料的方法 例如,天文学家按照一定的计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观测天体的运行情况,并且把观测结果系统、全面、客观地记录下来,以获得天体运行规律的基本素材 再如,人们对社会经济动态,如股票价格、居民的收入、进出口贸易等情况进行追踪和系统、全面、客观的观察并作出记录,以获得经济运行的原始数据为了获得确实可靠的经验材料,观察必须坚持客观性和全面性,避免随意性和片面性 如果可能,观察应当借助于有关的仪器设备来进行,以克服感觉器官的局限性例如,借助于望远镜,人类能够观察到遥远的天体;借助于显微镜,人类能够观察到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二)实验实验是在人为地控制或者改变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以获得经验材料的方法 例如,在实验室里,人们运用高能加速器,把带电粒子,如质子、电子加速到很高的速度,对分子的微观结构进行的观察1.实验应当遵循对照原则、随机化原则和可重复性原则 对照原则是指把观察对象分为受人为控制因素和不受人为控制因素的对照组以比较实验得到的结果 随机化原则是指抽取的实验对象应当不是特定的在涉及社会现象的实验中,一般采用单盲法或者双盲法即不让受试者或者操作者知道测试目的的方法进行实验,以抵消心理预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可重复性原则是指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重复某项实验,应当能得出相同的结果(信度)2.在自然科学领域,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的伽利略,运用一系列的实验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开创了实验科学的新时代伽利略倡导试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相结合,以实验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近代自然科学因此具有以实验为基础,而且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的特征其后,自然科学界逐渐形成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测量和实验的风气牛顿的经典物理学,正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近代科学的光辉典范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也尝试引入实验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例如,2002年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史密斯教授就把实验方法引入了经济学研究,创立了“实验经济学”,通过在可控实验环境下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的分析和考察,来检验和完善经济学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在深圳、珠海等地建立了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验场开发经济特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实验这种社会改革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实验深圳、珠海等特区所获得的经验,对推动全国的改革开放产生了重大影响实验经济学之父”弗农·史密斯 长期以来,经济学被普遍视为一种依赖于实际观察的经验科学,而非在可控实验室中进行检测的实验性科学。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弗农·史密斯打破了这种陈规,将经济分析引入到实验室,发展了一系列的经济学实验方法,并为通过实验进行可靠的经济学研究确定了标准 早在20世纪60年代,史密斯就发展了经济学领域的“风洞实验”,提倡在实施经济政策前,可以先在实验室里进行模拟运作,例如,在决定是否放开电力市场、是否对公共部门实施私有化等问题上进行实验他的许多实验被奉为实验经济学的典范三)调查调查是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自然和社会现象,获取信息资料的方法 调查的类型主要有普遍调查(普查)、抽样调查(抽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 社会调查常用的方法有文献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1.在社会科学研究和社会生活中,人们大量采取社会调查方法来采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中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和事实的信息和数据各级政府成立了统计局和城市调查队,社会上也有大量的以调查和咨询为主要业务的信息咨询公司,例如,盖洛普公司,零点调查公司,奥美广告公司,原点市场研究公司,华南国际公司,等等 2.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大量采用调查方法例如,在生物、地质和气象科学中,也使用普查、抽查以及文献调查等调查方法采集资料,收集信息。
二、整理经验材料的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所获得的经验材料,可以运用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进行整理只有对获得的信息进一步地整理,才能使它们成为科学研究的材料一)比较 比较是确定两个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方法 例如,确定太阳系和原子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它们的相同点是:它们都有一个中心,而围绕着这个中心有许多个体在旋转;它们的不同点是:太阳系大,是宏观世界;原子小,是微观世界二)分类 分类,也可以称为归类,即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对象归入一类,把具有不同属性的对象归人不同的类 例如,在生物学中,把150多万种动植物归并为门、纲、目、科、属、种的一个分类系统 再如,银行根据掌握的观察数据,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级分类,以控制经营风险三)分析 分析是在思想中把被研究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因素分别加以研究的逻辑方法 例如,在思想中把人体分为运动、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内分泌、神经等八大系统,对这八大系统分别加以思考、研究,这就是对人体的分析 再如,我们把社会分解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分别进行研究,以认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四)综合 综合是在思想中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因素结合成一个整体,从这个整体上来把握、认识对象的逻辑方法。
例如,把电子的性质、原子核的性质、电子与原子核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结合在一起,从这个整体来把握和认识什么是原子,这就是综合 当我们把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结合起来认识,获得社会的总体认识,这也是综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收集和整理经验材料,即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进行科学研究最基础的工作在自然科学领域,正是在大量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等方法,运用归纳、类比和演绎等推理,人类发现了万有引力定理和牛顿力学三大定理、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一系列的科学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普遍采用社会调查方法来收集和整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实和数据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各个政府部门、特别是各级统计局,民间社会信息采集和咨询机构,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各种社会事实,例如,各种经济指标、消费者的偏好、选民的倾向……进行抽查甚至大规模普查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动态,作出预测和决策,进行管理或经营活动的观察、实验和社会调查是近代科学实证精神的体现,是科学认知的基础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
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63页),第二节 归纳方法,一、完全归纳法(一)什么是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又称为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中每一个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事物都具有这个属性的推理二)完全归纳法的推理模式完全归纳法的推理模式可以表示为:S1是P, S2是P, …… Sn是P, S1,S2,…,Sn是S类的全部事物 所有S是P 完全归纳法能够使我们把关于某类中个别事物的知识上升为关于该类事物的一般性的知识某班有48个学生,在统计期末考试成绩时,得知如下情况:01号学生总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 02号学生总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 03号学生总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 …… 48号学生总平均成绩也在80分以上;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这个班所有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总平均分数都在80分以上这个推理,是考察了某班中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每一个人具有期末考试总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这种属性,从而概括出该班所有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总平均分数都在80分以上这个结论因此,这个推理,是用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三)完全归纳推理的特征1.前提和结论的逻辑联系是必然的,因为,结论的断定范围没有超出前提的断定范围。
2.对于完全归纳法而言,前提和结论互为充要条件,结论蕴涵于前提中 3.完全归纳法只能运用于有穷事物类并能逐一考察的场合由于这些性质,现代逻辑认为完全归纳推理属于演绎推理二、简单枚举法 (一)什么是简单枚举法简单枚举法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归纳推理是通过列举的方法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具有某属性,并且,在列举过程中没有碰到相反的事例,从而推出这类事物的全部都具有该属性的推理在这种推理中,从思维方面讲,思维过程是由个别过渡到一般简单枚举法常常用来提出假设(假说)二)简单枚举法的推理模式简单枚举法的推理模式可以表示为: S1是P, S2是P, …… Sn是P, S1,S2,…,Sn是S类部分对象,并且在考察过程中没有碰到反例 所有S是P人们对“大于4的偶数”进行考察,发现如下情况: 6是两个素数之和(6=3+3), 8是两个素数之和(8=3+5), 10是两个素数之和(10=3+7), 12是两个素数之和(12=5+7), …… 6、8、10、12、……是大于4的偶数, 而且在考察中没有发现大于4的偶数不是两个素数之和的事例 根据这些证据,人们提出了这样的假说: 任何大于4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
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何大于4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这个假说,是通过列举经验中关于“大于4的偶数”这类事物的部分事例,发现它们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而且没有碰到反例,从个别事例的反复出现概括出一般原理的因此,“哥德巴赫猜想”是用简单枚举法提出来的三)简单枚举法的特征1.结论的断定范围超出了前提的断定范围,因此,这种推理,是一种扩展性的推理 2.前提和结论的联系是或然的前提是真的并不能保证结论也是真的,但是,前提(证据)对结论(假说)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这种支持,逻辑学称为归纳支持(inductive support) 在或然性推理中,如果前提真而结论不大可能为假,那么,我们称这个推理是归纳强(inductively strong)的或者是归纳可靠的(inductive sound) 3.对简单枚举法而言,前提是结论的必要条件,结论是前提的充分条件 4.简单枚举法只是根据经验中的事例进行概括,所以,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推理四)提高简单枚举法的(归纳)可靠性的要求1.尽量增加被考察对象的数量被考察对象越多,结论(假说)越可靠 2.尽量扩大被考察对象的范围,注意对不同的环境、不同条件下的对象进行考察,特别是对可能推翻结论的特殊事例(反例)进行考察。
3.正确对待反例,甚至积极寻找反例来断定结论为真(证实)或断定结论为假(证伪)不管证实或证伪,都提供了关于对象的初步知识 根据这些要求,人们在进行归纳时,必须采取谨慎、全面的策略而违反这些要求,便会犯“轻率概括”或“以偏概全”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