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太丘与友期行读后感.docx
15页陈太丘与友期行读后感[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读后感大全一:《陈太丘与友期》读后感 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言文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文中那个仅仅七岁的元方是那么的聪明机智,反应是多么的灵敏,并且他还很有礼貌从中我获得了许许多多的启发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陈太丘与朋友约定一起出行,但朋友没有按时来,陈太丘就先走了,过了一会儿,他的朋友到了,就问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陈太丘去了哪里?陈元方回答道:“父亲等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来,已经离去了这个人听了大怒,骂起陈太丘来,陈元方就回答道:“你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见面,中午不到,这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的手,想表示友好陈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 我认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这样,学习陈元方的聪明,可以做到反映灵敏读了这篇课文,我也知道了文中的友人虽然不守信,不礼貌,但是,他却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这一点我们可以多多学习二: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 小编整理了关于,希望对于同学们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言文有所帮助,同时以供各位同学在练习相关问题之后及时参考对照,以查缺补漏和自我检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解释加点的词 ⒈太丘舍去 舍: ⒉尊君在不 不: ⒊下车引之 引: ⒋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⒌去后乃至 乃: ⒍相委而去 委: 去: 二、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回答下列问题: ⒈ 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 ⒉“元方入门不顾”这是否失礼? ⒊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______描写。
六、下面有关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与友/期行 B.元方时/年七岁 C.相委/而去 D. 对子骂/父 七、古今异义词 舍 太丘舍去 奋不顾身 房舍整齐划一 顾 元方入门不顾 : ,经供参考,希望同学们的文言文越来越好!相关阅读推荐》》》》南辕北辙翻译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ppt课件《范进中举》读后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三:陈太丘与友期对比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 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8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B 去后乃至(才)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 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C 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足日,饮酒乐,天雨(这)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9.翻译下面句子。
4分)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分)B 9.(4分)(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2分)(2)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2分) 10.(4分)为人一定要讲诚信2分) 谈感受(2分。
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得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20xx年大连市(课) (二)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 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9.“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只写序号)2分) 10.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2分) 译句: 1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
[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2分)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二)(8分) 9.(2分)③ 10.(2分)D 11.(2分)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尉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 12.(2分)①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②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 05厦门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7—21题(16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③[欤y]句末语气词 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①尊君在不? ②诺,期返而食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相委而去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 19.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21.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7—21题(16分) 17.① fǒu ② sh (2分,各1分) 18.①约定 ②丢下,舍弃 ③才 ④害怕,担心 (4分,各1分)_ (2分) 20.(4分,各2分) ①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 ②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21.(4分)答题要点:可从正面说,可从反面说。
可就[甲]段来谈,可就[乙]段来谈,也可两段联系起来谈 基本看法1分,结合文段适当展开2分,整体语言表达1分 例如: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补充说明]若出现:赞同做人是该守信,但对吴起的守信事例有所质疑者,可给2分//若出现:脱离文段内容泛泛而谈的,有扣守信者,最多给2分;没扣守信者不给分 20xx江汉油田、仙桃市、潜江市 文言文比较阅读(11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亻及 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亻及 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亻及 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亻及 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亻及 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亻及 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_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_ 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