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山东省班氏丝虫病防治后期传播潜势探究.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1137013
  • 上传时间:2021-11-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8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山东省班氏丝虫病防治后期传播潜势探究摘要:目的探讨山东省班氏丝虫病达到基本消灭后期 其传播流行的潜势方法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进 行10年病原、蚊媒和血清学纵向研究结果 班氏丝虫病 微丝蝴(mf)率由1980年基本消灭第1年的0.31%,降至第 10年的0.01%;蚊媒自然感染率在第1年的0. 15%,到第9〜 10年时均降至0;人群丝虫抗体阳性率由第7年6.85%下降至 第10年的1.56%o结论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当监测点 mf率在0. 17%〜1. 15%,残存mf血症者mf密度为1〜50条/120U1时,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班氏丝虫病传播 趋于阻断关键词:班氏丝虫病;传播潜势;微丝蝴血症;淡色库蚊;蚊媒幼丝虫;抗体Study on the transmission potential of Bancrofian filariasis at later stage of control in Shandong Province・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ransmission potential of Bancrofian filariasis at later stage of control and consolidate the control achievement for gaining the goal of elimination of filariasis in Shandong Province・ Methods Longitudinal studies on the pathogen, mosquito vectors and seroepidemiologywere carried out for a period oflOyears without conducting control measures・ Re-sults Microfilarremia rate was reduced from0. 31%in the first year of study toO. 0l%in theOth year .The national infection rate of mosquito vectors was reduced from0. 15%in the first year of study toOin theOth year・ The antibody positive rate of population was reduced from6. 85%in the7th year of study tol. 56%in theOth year. Conclusion The transmission of Bancroftian filariasis can be interrupted when the microfilaremia rate reduced between0. 17% 〜 1. 15%and the microfilaria density in residual micro-laremias was betweenl ~ 50/120 u1 without conducting control measures after basic elimination of the disease.Key words:Bancroftian filariasis;Transmission potential;Microfilaremia;Mosquito vector我国防治丝虫病的近期目标是以行政村为单位微丝坳率降至1%以下。

      山东省于1980年在全省范围内达到了基 本消灭丝虫病的目标后,丝虫病传播潜势情况以及如何阻断 丝虫病传播已成为防治后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观察其 传播潜势,于基本消灭后第1〜8年,在全省7个市(地) 选择原班氏丝虫病高、中、低度流行区的滕州、峰城、嘉祥、 宁阳、鄰城、苍山、平阴、昌乐和成武9个县(市、区)10 处乡镇26个行政村设立研究点,在不采取防治措施的情况 下,对其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进行了为期10年的研究, 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研究点选择于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10年,按 照原均为班氏丝虫病高、中、低流行情况及地理位置选择有 代表性的9个县(市、区)10处乡镇26个行政村设立研究 点,其传播媒介均为淡色库蚊该9个县(市、区)10处乡 镇26个行政村的微丝黝率为0・1%、0.5%、1.0%共3 个梯度;120ul血液平均微丝蝴密度为<;5条、5〜10条、 11〜20条和21〜50条共4个梯度每个研究点最小为一个 行政村,人口为500人左右,最大的行政村人口为2000 A 以上,26个研究点总人口为23445人1. 2病原学研究内容及方法1.2. 1病原学调查为纵向观察丝虫病传播动态,对研究点的残存微丝蝴血症者皆不给予海群生等药物治疗。

      每 年或隔年用耳垂血6大滴(约120 u 1)双片法全民血检1次, 观察mf率和mf密度变化,对新检出的mf血症者,进行个 案调查和追踪血检对残存微丝呦血症者,每年采用耳垂血 6大滴(约120 u 1)双片法各血检一次,血检阴性者,再用 lml静脉血薄膜过滤法或6大滴耳垂血双片法间隔1月或1 年复查3次仍为阴性,方予确认,对尚未转阴者继续追踪血 检直到转阴为止1.2.2蚊媒自然感染率调查 于传播季节(6月下旬〜 10月上旬),于早晨5时半至8时半,用全捕法或机械抽样 的方法(小的研究点采用村内全捕法;大的研究点采用机械 抽样确定捕蚊户,定点捕蚊逐户捕集人房及蚊帐内雌性 淡色库蚊并固定50顶蚊帐,每旬1次捕尽帐内蚊媒,记 录帐内睡眠人数,用个体解剖法检查蚊媒幼丝虫自然感染情 况1.2.3蚊媒叮人率调查 在传播季节,每旬于晚20时 至次晨5时用人饵蚊帐诱捕法分别捕集室内外雌性淡色库 蚊,记录每小时捕蚊数,代表露宿人群和室内睡眠不用蚊帐 人群叮人率同时摸拟室外乘凉情况,于20〜22时用人饵 蚊帐诱捕法捕集计数已选定50顶蚊帐内的每人受蚊媒叮咬 数,代表使用蚊帐人群叮人率逐个解剖检查蚊媒幼丝虫自 然感染情况。

      1.2.4宿主血中mf密度与蚊媒自然感染关系调查 捕 集解剖不同密度mf血症者家中吸血淡色库蚊,并以不同密 度的残存mf血症者作供血源,人工感染淡色库蚊,观察各 期幼丝虫的感染率及感染度1. 3血清学研究内容及方法1.3. 1抗原制作及IFA试验取长爪沙鼠腹腔内马来 丝虫成虫冰冻切片(BMA)在-15*温度下切成4〜5um厚的 虫膜贴于载玻片上,在-2CTC低温中保存备用荧光素标记 羊抗人IgG抗体购自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工作稀释度为 1:20,荧光显微镜为日本Olym-pusBHF型,荧光光源为 HB0-50Wo激发滤片为BG12,压制滤片为0〜515,暗视野观 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按常规方法操作,以1:20为抗体阳 性起始浓度1.3.2血清学研究点选择 根据26个研究点微丝蝴率为0. 1%、0. 5%、1. 0%3个梯度和120 U 1血液平均微 丝黝密度<;5条、5〜10条、11〜20条和21〜50条共4个 梯度,选择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行政村作为血清学研究1.3.3血清学监测方法对1周岁以上的居民采集耳 垂滤纸血,进行IFAT和于观察后第10年选择一研究点,在 部分人群中,采集滤纸干血,用单克隆抗体一ELISA (McAb-ELISA)方法,检测丝虫特异IgG4抗体。

      1. 4月传 播强度和年传播潜势估算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丝虫病专家委 员会(1984年)倡用方法估算[1] o2结果2.1病原学纵向研究2. 1. 1人群微丝黝率变化纵向研究10年,第1年病原学监测血检19950人,查出残存mf血症者62例,平均微 丝黝率为0.31% (0. 05〜1.36%)自监测第3年后,微丝黝 率随着监测年序的延长逐年下降第10年时,血检15064 人,查出mf血症者2例,微丝黝率平均降至0.01% (表1)2. 1.2mf密度变化 第1年,62例残存mf血症者mf密 度为1〜50条/120111,除第3和第6年查出同一例高密度 mf血症者,使mf平均密度明显升高外,以后各年大都随着 监测年限的延长逐年下降,到第10年时,mf血症者mf密度最高为18条/120ul (表l)o2. 1. 3残存mf血症者变化26个研究点,10年共查 出残存mf血症者75例,其中新检出13例,有97. 33%的残 存mf血症者于监测后第3-10年陆续自然转阴(表1)表1研究点微丝蝴率和微丝蝴密度的变化(略)2. 1. 4新检出mf血症者分析26个研究点,21个历 次血检普查未发现新检出的mf血症者,5个点在第2〜10年 新检出mf血症者13例,除观察第10年对新检出的1例未 进行追踪复查外,其他12例经追血检3〜6年后自然转阴。

      在新检出的mf血症者中,大多数mf密度都较低(1〜2条 /120ul)o2.2蚊媒幼丝虫自然感染情况 观察第1年,在23个 研究点共解剖淡色库蚊媒100567只,查出人体幼丝虫感染 蚊154只,蚊媒幼丝虫平均感染率为0. 15% (0〜0. 51%)o其 中17个研究点可查到人体幼丝虫感染蚊(0. 02%-0.51%), 6个研究点蚊媒幼丝虫为阴性随着研究年序的延长,蚊媒 幼丝虫感染率逐年下降观察第1、2、3、4、5、8年时, 自每年6月下旬〜10月上旬可查到蚊媒幼丝虫;于第1年的 8月和第2年7月及第3年6、7、8月查出感染期幼丝虫 据此估计,山东省班氏丝虫病传播季节为100d左右观察 第1、2、3、4、5、8年,蚊媒幼丝虫自感染率分别为0. 153%、 0.10%、0.03%、0.01%、0. 01%. 0.01%,仅在观察第 1 〜3 年 时,发现感染期幼虫,感染期幼虫感染率分别为0.004%、0. 006%和0. 006%,观察第9〜10年未再发现人体幼丝虫阳性 蚊(表2)2. 3 mf血症者mf密度与蚊媒感染的关系 选择一个研 究点(鄰城县胜利乡花园村),捕集解剖不同密度mf血症者 家中吸血淡色库蚊和以不同密度mf血症者作供血源实验感 染淡色库蚊后的情况(表3)。

      经统计学分析表明淡色库蚊感 染率、感染度和III期幼虫感染度及mf血症者血中mf密度均 成正相关(Y =0.918〜0.960)2. 4蚊媒叮人率 在上述同一研究点用同一方法,在 不同的年月份之间,蚊媒叮人率波动较大,10年间4次观察 淡色库蚊叮人率以7、8月份为高,对露宿人群的叮人率比 使用蚊帐人群为高,1984〜1993年4次观察露宿或室内睡眠 不用蚊帐人群平均每人每夜叮人率分别为52. 5、43. 0、24. 1 和40. 1,而夜间乘凉后进室内睡眠使用蚊帐人群平均每人每 夜叮人率分别为14.3、13.5、21.0和15. 0o2.5月传播强度 在上述同一研究点,结果显示当地 以7〜8月为传播最强的月份(表4)2.6年传播潜势的估算 在上述同一研究点,根据蚊 媒叮人频数,蚊媒感染期幼虫感染率和感染期幼虫感染度估 算年传播潜势(表5)表2研究点淡色库蚊自然感染情况的变化(略)表3研究点微丝坳血症者微丝黝密度与蚊媒感染关表4研究点7〜9月传播强度估计(略)表5研究点年传播潜势的估算(略)2. 7血清学检测结果 2. 7. 1 IFAT检测结果 选择1〜15个研究点,应用I-FAT检测居民4410人,丝虫抗体阳 性率平均为2. 93%,在研究初期(第3〜4年),检测469人, 查出丝虫抗体阳性32例,抗体阳性率为6. 82%,至第8、9、 10年时,抗体阳性率分别下降至1.33%、1.04%和1.56% (表 6),表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