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电所防火建筑等要求设计规范.wps
15页变电所防火建筑等要求设计规范 (一)防火要求 3.6.1 变电所中建筑物的耐火等极不应低于表3-14 的要求 变电所中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表3-14 3.6.2 变电所中的消防设施一般采用砂箱和化学灭火装置,如附近有 消防管道,可同时设置消火栓 高层主体建筑(10~18 层的普通住宅除外)内的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 器室和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室、 多油开关室等,应设二氧化碳或 卤代烷、水喷雾等固定灭火装置 3.6.3 屋外充油电气设备单个油箱的充油量为1000 公斤以上时,应设 置容量为单个油箱充油量100%或20%的档油措施 设置 20%的挡油设施时,应有将油排到安全处所的设施,且不应引 起环境污染危害 挡油设施的各边尺寸一般较设备外廓尺寸相应大1 米 挡油设施内一 般铺设厚度不小于250 毫米的卵石层,卵石直径一般为30~50毫米 3.6.4 当一个露天或半露天变电所向一级负荷供电时或变压器油量均 为 2500 公斤以上时,相邻变压器的防火净距不应小于10米,当小 于 10米时,应设置防火墙 3.6.5 当建筑物外墙距屋外油浸变压器外廓5 米以内时,在变压器总 高度以上3 米的水平线以下及外廓两侧各加3米(6~10千伏变压器 油量在1000 公斤以下时,两侧各加1.5米)的外墙范围内,不应有门、 窗或通风孔。
当建筑物外墙距35 千伏变压器外廓为5~10米时,可 在外墙上设防火门,并可在变压器高度以上设非燃性的固定窗 3.6.6 装有可燃性介质电容器的房间与其他生产建筑物分开布置时, 其防火净距不应小于10 米;连接布置时,其隔墙应为防火墙 3.6.7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变压器室的门应为防火门: 一、变压器室位于车间内 二、变压器室位于容易沉积可燃粉尘、可燃纤维的场所 三、变压器室室附近有易燃大量集中的露天堆场 四、变压器室位于建筑物的二层或更高层 五、变压器室下面有地下室 3.6.8 变压器室的通风窗,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 3.6.9 车间内变电所的变压器室,应设置容量为100%变压器油量的 贮油池 3.6.10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变压器室应设置容量为100%变压器油量 的挡油设施或设置能将油排到安全处所的设施: 一、变压器室位于容易沉积可燃粉尘、可燃纤维的场所 二、变压器室附近有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堆场 三、变压器室下面有地下室 3.6.11 露天或半露天变电所中,油量为1000 公斤及以上的变压器, 应设置容量为100%油量的挡油设施 3.6.12 屋内总油量为60 公斤以上的电流互感器、单台断路器,以及 10 千伏以上的油浸式电压互感器,应设置贮油设施或挡油设施。
当门向建筑物内开时,应设置容量为总油量100%的贮油设施或设置 容量为总油量20%的挡油设施,但后者应有将油排至安全处所的设 施 当门向建筑物外开时,应设置容量为总油量100%的挡油设施 (二)架构、设备支架及其他 3.6.13 配电装置中电气设备的栅栏高度,不应低于1.2 米栅栏最低 栏杆至地面的净距和栅条间的净距,不应大于200 毫米 配电装置中 电气设备的遮栏高度,不应低于1.7 米,遮栏网孔不应大于20×20 毫 米 栅栏或遮栏的门应装锁 3.6.14 屋外架构应根据施工条件、材料供应和交通运输等条件,采用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应采用预制构件架构型式一般采用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杆和钢梁 钢结构构件应采取防锈措施,有条件时应尽量热镀锌 架构上应有便利检修人员上下的设施 3.6.15 架构和设备支架应尽量统一尺寸,并减少构件类型 3.6.16 屋外充油电气设备下的贮油池四周,应高出地面100 毫米,以 防止雨水泥沙流入池内 当设有总事故贮油池时,总事故贮油池应有 排水设施 3.6.17 室外电缆沟应有防水(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及排水措施沟壁 应高出地面100 毫米,在寒冷地区应考虑地冻影响。
沟道与通行车辆 的道路交叉处应采取加固措施 3.6.18 屋外配电装置的场地,应采取防止杂草生长的措施 3.6.19 屋外配电装置应有2 米高的实体围墙 大门一般采用轻型铁门 3.6.20 市区变电所正常运行时噪声应小于表3-15 所规定的数值,否 则应采取防护措施 测量点应选在受影响者的居住或工作建筑物外1 米处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dBA) 表3-15 (三)对建筑的要求 3.6.21 变、配电所的屋面,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设置保温层或隔热 层屋面应有不小于5%地坡度,并应有可靠的防水和排水措施,且 不宜设女儿墙 3.6.22 长度大于7 米的配电装置室,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 装置的两端 当配电装置室设在二楼时,其中一个出口可通向室外楼 梯的平台 3.6.23 控制室一般设两个通向外面的出口;位于楼上的控制室,一 个出口可通向室外楼梯的平台 3.6.24 变压器室、配电装置室、电容器室的门应向外开,并应有弹簧 锁 装有电气设备的相邻房间之间有门时,此门应能向两个方向开启 3.6.25 充油电力设备间内,当设备总油量为60 公斤及以上,且门开 向不属配电装置范围的建筑物内,其门应为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 材料制作的实体门。
3.6.26 配电装置室宜设不能开启的采光窗,窗户下檐距室外地面的 高度一般不小于1.8 米临街的一面一般不装设窗户 3.6.27 寒冷或风沙大的地区控制室宜设置双层窗控制室的可开启窗 及通向室外的门,应设夏季使用的纱窗、纱门 3.6.28 炎热地区当控制室(值班室)不能避免西晒时,应采取遮阳措施 3.6.29 变、 配电所各房间经常开启的门窗,不宜直通相邻的酸、 碱、 蒸 汽、粉尘、噪音严重的建筑 3.6.30 控制室、 配电装置室、 变压器室、 电容器室等应在防止雨、 雪和 小动物从可开启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屋内的措施 3.6.31 控制室、配电装置室、电容器室以及各辅助房间的内墙表面均 应抹灰刷白,配电装置室和电容器室的顶棚和临近带电部分的内墙 面以及变压器室的内墙面应刷白 3.6.32 控制室(值班室)、配电装置室和电容器室的地面,一般采用高 标号水泥抹面并压光,大型总降压变电所的控制室宜采用水磨石地 面 3.6.33 35千伏屋内配电装置采用手车式开关柜时,基础槽钢应平整 埋入地面,前后两根槽钢必须在同一水平面上 3.6.34 当配电装置室设在楼上时,应设吊装设备的吊装孔或吊装平 台。
吊装平台、门或吊装孔的尺寸,应能满足吊装最大设备的需要, 吊勾与吊装孔的垂直距离应满足吊装最高设备的需要 3.6.35 变压器室内应安装装运变压器用的地锚 6~10 千伏有载调压变压器室宜装有吊芯用的吊勾,其高度应满足 吊芯要求 3.6.36 35千伏变压器其变压器室的轨道宜延伸到屋外,延伸长度一 般不宜小于变压器的宽度 3.6.37 6~10千伏变压器室一般按大一级容量的变压器设计 3.6.38 配电装置室和控制室(值班室)内,一般采用电缆沟配线当电 缆数量较多时,宜采用电缆室,电缆室的净空高度不宜小于1.8 米 根据当地地下水位高低,电缆室可作成地下式、半地下式或地上式 3.6.39 成套高压配电装置下面的检修坑深度宜不小于1 米,应互相隔 开 3.6.40 当采用电缆隧道时,维护通道宽度为: 一、双侧支架时为1 米 二、单侧支架时为0.9 米 3.6.41 电缆沟底、电缆室地面应有坡度和集水坑,以便临时排水 为防止地下水及地表水渗入,地沟和电缆保护管穿墙处,均须有防 水措施 3.6.42 室内电缆沟一般采用花纹钢板盖板,室外电缆沟一般采用水 泥盖板 3.6.43 电缆穿过楼板和墙壁的空隙均应密封。
室内电缆沟(室)与室外电缆沟连接口处应密封 3.6.44 配电装置室一般采用自然通风当不能满足工作地点的温度要 求或发生事故排烟有困难时,应增设机械通风装置 3.6.45 变压器室一般采用自然通风,夏季的排风温度不宜大于 45℃,进风和排风的温差不宜大于15℃ 当采用机械通风时,变压器室的通风管道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 3.6.46 电容器室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以保证最上层电容器周围空 气温度不超过40℃在通风计算时,可按电容器室排风口温度不超 过 40℃考虑 一般宜将地坪抬高且将进风口设在电容器柜的下面 如 冷却条件不能满足要求应采用机械通风 3.6.47 当变压器室、电容器室采用机械通风且周围环境污秽时,宜加 空气过滤器 3.6.48 在采暖地区,控制室(值班室)应采暖,采暖计算温度为 18℃ 在采暖地区,当配电装置室装有电度表时,应设采暖,采暖计算温 度为 5℃,采暖装置宜采用钢管焊接,且不应有法兰、螺纹接头、阀 门等 3.6.49 总降压变电所、有人值班配电所应设室内厕所及洗手盆和洗拖 布的水池 3.6.50 变压器室、 配电装置室、 电容器室、 控制室内,不应有与其无关 的管道和明敷线路通过。
3.6.51 低压配电装置室对建筑的要求见本规程第七章第五节有关规 定 附录 3-1 屋外变、配电所与建筑物、堆场的防火间距(米) 注:1.防火间距应从距建筑物、堆场最近的变压器外壁算起,但屋外 变、 配电架构距堆场、 贮罐和甲、 乙类的厂房、 库房不宜小于25米,距 其他建筑物不宜小于10 米 2.干式可燃气体贮罐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增加25% 3.发电厂内的主变压器,其油量可按单台考虑 4.本表的屋外变、配电所,是指电力系统电压为35~330 千伏且每台 变压器容量在5000 千伏安以上的屋外变、配电所,以及工业企业的 屋外总降压变电所 附录 3-2 冷却塔、喷水池与主变压器、屋外配电装置和建筑物间的最 小距离(米) 注:1.在污秽地区,冷却塔、喷水池与屋外配电装置的距离应比表中 数值适当加大 2.当冬季采暖计算温度在0℃以上时,表中各项数值可适当减小 附录 3-3 35 千伏配电装置的出线走廓宽度(米) 附录 3-4 矩形铝导体长期允许载流量(安) 注:1.载流量系按最高允许温度+70℃,基准环境温度+25℃、无风、 无日照条件计算的 2.上表导体尺寸中,h为宽度,b 为厚度 附录3-5 裸导体载流量在不同海拔高度及环境温度下的综合校正系 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