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对洛夫《边界望乡》的解读.docx
5页我对洛夫《边界望乡》的解读 张利平内容Reference:乡愁是台湾诗歌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洛夫的《边界望乡》,就是一首动人情肠的乡愁变奏曲诗歌通篇通过对比和转换,使全诗具有一种内在的张力,表达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悲痛之情Keys:洛夫 《边界望乡》 乡愁乡愁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是文学不绝的母题由于时空的阻隔和世间的悲欢离合,“乡愁”更是台湾诗歌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洛夫的《边界望乡》,就是一首动人情肠的乡愁变奏曲第一次接触这首诗还是课堂上老师随口给我们念了第一小节,当时即被“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这新奇又极具张力的语言所吸引课后便迫不及待地读完这首诗,不禁被诗歌新奇突兀的语言、独特而跳跃的思维所折服,当然最触动我的还是诗人对那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乡愁的传达这首诗写的是乡愁,全文按逻辑顺序写了诗人登山、望乡、怀乡、想象,到最后回到悲伤的现实中的过程,抒发了诗人惆怅而沉痛的乡愁,表达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哀痛,虽然由于人生经验的缺乏,自己暂时没有体验过故土不可归的伤痛,无法感受这份沉重的乡愁,但作者在诗中传达的那种看似触手可及却又遥不可及的痛楚,却深深地吸引了我。
作为情感丰富的文学青年,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哀痛总能引起我们在情感上的共鸣读完这首诗,我惊叹诗人可以把可望而不可及的感情传达得如此真切同时也发现,虽然它传达的是乡情,却能[来自www.Lw5U.com]引起我们年轻人在恋情上的共鸣自己很喜欢很思念的一个人,明明我们的空间距离是那么近,近到在同一个城市,甚至还是同一个学校,但出于种种原因,却又不能在一起,现实的距离是那么近,而理想的距离却又是那么地远,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这种近在咫尺而又远在天涯的距离,更加重了遥不可及的哀痛这种哀痛就是给了你期望却又让你狠狠地失望,这种落差远比一开始就让人失望要痛苦得多这首诗的魅力就是在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张力中实现的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情感贯穿全诗的始终诗人一开始就站在了离内陆最近的落马洲,“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落马洲/”此时的诗人,明明涌动着满腹的思乡愁绪、激动与不安、兴奋与复杂,期待与胆怯,却被一笔带过,仅用“说着说着”四个字,淡淡引入,却与后面强烈的情感形成一种情感上的跌宕,造就一种情感的猛烈撞击,犹如瀑布上源水域的平静茫然四顾的时候手掌开始生汗,这种白描的手法是真实而动人的生汗传达的是一种紧张的情绪,表达的是渴望看见什么却又害怕看见什么。
这多么像分开后许久未见的恋人,很渴望再次相遇却又害怕再次相遇,有激动也有不安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这句话第一次读起来就特别有冲击力这种冲击力来源于“望远镜”给我们的情感冲动一个望远镜将这种既近又远的距离传神的表达出来了能用望远镜看的地方肯定是不太远的,可是却又只能用望远镜看又表达了一种只能远观的无奈当然望远镜本来就有放大的功效,因此诗人说是扩大了数十倍的乡愁就显得十分合情合理了这仿佛就像分开后的两个人明明空间距离那么近,却又必须通过第三者才能了解对方的近况,这其中自然包含了众多的无奈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诗人笔锋陡转,从令人心跳的程度,到迎面飞来的远山把我撞成内伤,空间急剧转换,视觉直接冲击心灵,极富张力的语言,传达了内心的伤痛本来看到了那熟悉的祖国的山水,诗人应该是高兴的,为什么诗人却说撞成了严重的内伤呢?(撞这个词用得很好,一方面是承接山而来的,另一方面十分有力度)这种内伤还是由可望而不可即的伤痛造成的因为自己渴望看见的祖国的山水居然是在望远镜中看到的,想着着实更让人悲伤就像明明很想了解对方的现状,现在突然了解了,却是通过别人知道的,这更会让自己伤感。
这种悲伤是如此地强烈,诗人借用了杜鹃这一传统的诗歌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哀痛之情杜鹃在古典诗歌中多用来表示凄婉哀怨的情[来自wWW]感这里诗人借用咯血的杜鹃这个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意象,表达了自己无法回归故乡的哀怨悲痛之情紧接着诗人又用白鹭来表达自己可望而不可及的哀痛之情白鹭在古典诗歌中多用来表现对安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这里则借白鹭来表明自己渴望飞到故国的美好心愿,而“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渴望回归而不得的无可奈何的哀痛这种哀痛是如此的强烈,诗人用“以火发音”发出“冒烟的啼声”的鹧鸪使自己“双目尽赤,血脉贲张”,抒发了自己无法回归故国的肝肠寸断之情明明是三月春寒,诗人却痛楚得血脉贲张,一冷一热,一虚一实的对比,全诗情感波澜被推到高潮,渴望的热切和失望的疼痛,使诗歌的情感极富张力,更能撩动我们内心的痛楚在生活中无法实现,就只能通过想象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惊蛰之后是春分,清明节不远了,我还听的懂广东的乡音,这时诗人的心中是包含略带自我安慰的小小的欣慰,阔别多年的故土的乡土民情,在诗人的记忆中依旧是如此的清晰,就像爱情中的我们虽然现在不在一起了,依旧记得某年某月是你们的什么纪念日,那个咖啡馆曾经你们在里面闲谈品尝。
但这种想象带来的愉悦总是短暂的,当回归现实的那一刻,只会让我们在喜与悲的急剧转换中,因可望而不可及的无奈而更加地哀痛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从最初的登山、望乡、怀乡、想象到最后的回归现实,夙愿无望的哀痛之情,诗人以一个“冷雾”淋漓尽致的传达出来了雾既承接上文的“雾正升起”同时也具有了若隐若现,若远若近的朦胧感,就像诗人与故乡的距离雾本是没有温度的,诗人融情于景,将自己哀痛寒冷的心寄托在雾中,因此才有了冷雾之感这种情感就像从瀑布源头的宁静到最后诗人的心重重地摔在湖底,归回另一种死静——绝望!情感上的张力,使诗人沉痛的乡愁更扣动我们的心弦通篇通过对比和转换,使全诗具有一种内在的张力,表达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悲痛之情这种感情既是个人的,又是集体的,既可以触发我们的家国之思,又可以引起我们亲情、友情、爱情上的共鸣,因此造就了本诗情感上的魅力因为共通,所以共鸣,因为真切,所以触动诗人凭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跳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以自己独特的手法,唱响思乡眷顾国这首古老之歌节奏起伏跌宕,情感余韵无穷,将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乡愁传神地表达出来,给我们以心灵的触动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