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学原理陈传明周小虎答案1.docx
11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管理学原理陈传明周小虎答案1 管理学第一章组织与管理其次章早期管理思想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 组织要素及其整合 一、组织及其要素 斟酌题1.何谓组织?组织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调行动的集体 五要素是: 组织成员 (认同组织目标,容许为组织作付出) 组织目标 (组织成员共同采纳的目标,一般由组织主要负责人提出) 组织活动 (组织存在的标志,开展活动的目的是实现大家认同的目标) 组织资源 (资金、人、物质条件、信息;资源需要筹措) 组织环境 (组织生存在确定环境中,首先要适应环境;不是被动适应,可对环境施加影响) 二、组织要素的整合 (一)要素内部的整合 (1)组织成员的整合 (2)组织目标的整合 (3)组织活动的整合 (4)组织资源的整合 (二)要素之间的整合 (1)活动与环境的整合 (2)目标与活动的整合 (3)活动与人的整合 管理就是整合组织的各种要素,这种整合的内涵: 1. 制定有吸引力的目标以聚集组织成员。
2. 选择能最有效实现共同目标的活动方案 3. 协调不同成员在目标活动中的努力 4. 根据活动的要求和特点组织筹措物质条件 5. 选择最有效的方式加工和利用这些物质条件 6. 根据环境的特点和变化抉择或调整组织的目标性质与活动内容 三、企业: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 (一)作为经济活动根本单位的企业 (二)企业的任务 1.得志社会需要 1 2.获取利润 3.得志社会需要与获取利润的关系 斟酌题4.为什么说得志社会需要与获取利润都是现代企业的根本任务? 得志社会需要是由企业的社会组织属性所抉择的,实现利润是由企业的商品生产者性质所抉择的这两者是互为条件、彼此补充的首先,利润是企业得志社会需要程度的标志其次,利润也是企业得志或持续得志、更好地得志社会需要的一个前提因此,只有得志社会需要,企业才能取得利润;同时,只有取得利润,企业才能更好地得志社会需要 (三)企业的活动 1.资源筹措 2.资源转换 3.产品销售 其次节 管理的内容、特征和原那么 一、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 斟酌题2.何谓管理?管理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所谓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特意的管理人员利用特意的学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举行筹划、组织、领导与操纵的过程。
管理的根本特征如下:(1)管理的任务是有效的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2)管理的主体是具有特意学识、利用特意技术和手段来举行特意活动的管理者3)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4)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管理的定义有多种福莱特(Follett,1942)曾给管理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她把管理描述为“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这确定义把管理视作艺术,它强调了人的因素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但要想对管理有个较全面的了解,这确定义鲜明是不够的 下面我们援引有代表性的中外管理学教科书对管理所下的定义,据此给出本书的定义 罗宾斯和库尔塔(Robbins and Coultar,1996)认为,“管理这一术语是指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有效地完成工作的过程这确定义把管理视作过程,它既强调了人的因素,又强调了管理的双重目标:既要完成工作,又要讲究效率 刘易斯(Lewis ,Goodman and Fandt,1998)等人指出,“管理是指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这确定义与前面的定义大同小异,所不同的只是它立足于组织资源 普伦基特和阿特纳(Plunkett and Attner,1997)把管理者定义为“对资源的使用举行调配和监视的人员。
在此根基上,他们把管理定义为“—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或集体通过行使相关职能(筹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操纵)和利用各种资源(信息、原材料、货币和人员)来制定并实现目标的活动这确定义比前面的定义更加概括,突出了管理的职能 2 徐国华等(1998)指出,管理是“通过筹划、组织、操纵、鼓舞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这确定义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说明,管理有五种职能——筹划、组织、操纵、鼓舞和领导其次层含义是第一层含义所要达成的目的,即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第三层含义又是其次层含义所要达成的目的,即通过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来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以上三个层次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杨文士和张雁(1994)认为,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筹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操纵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该定义与前确定义没有本质识别,只不过它只强调人的作用,而忽略了对其他资源的作用 还有好多管理的定义: 1. 管理是由筹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操纵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 管理是通过筹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操纵工作的过程来协调全体资源,以便达成既定的目标 3. 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 管理是由一个人或更多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举行的各种活动 5. 管理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成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6. 管理是社会主义教导管理的关键,是人的精神状态 7. 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根基的专业职能 8. 管理就是决策 9. 管理是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施加影响于这个系统,从而使这个系统产生一种新状态的过程 10. 管理就是谋取剩余 11. 管理就是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12.管理就是领导 13.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中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如下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获取、决策、筹划、组织、领导、操纵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调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高等教导出版社,周三多主编,管理学第一版2000) 二、管理的内容 斟酌题3.管理工作包括哪些根本内容?为什么? 3 组织管理的内容可以从纵横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考察和分析。
横向分析是从管理涉及的内容这个角度去举行研究的组织的性质不同,活动的内容有别,对组织活动举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开展的工作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一般来说,根据概括对象的不同,管理工作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业务管理2)人事管理3)财务管理纵向分析是从过程的角度来考察组织管理的内容的不管是对社会组织的一般管理,还是对组织活动的某个方面的概括管理,它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管理内容:(1)筹划2)组织3)领导4)操纵 三、管理的原那么 (一)效益原那么 (二)人本原那么 斟酌题5.何谓人本原那么,管理者如何才能实现人本管理? 所谓人本原那么简言之就是依靠人、为了人组织是人的集合体;组织活动是由人来举行的;组织活动的管理既是对人的管理,也是通过人的管理人是组织的中心,也是管理的中心,人本原那么应当是管理的首要原那么因此,以人为中心的人本原那么要求对组织活动的管理既是“依靠人的管理”,也是“为了人的管理”依靠人的管理”是指务必实行民主管理,即组织被管理者参与活动方向、内容以及目标的选择、实施和操纵为了人的管理”是指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服务的管理的为人服务不仅应包括通过管理工作来提高组织业务活动的效率,从而使组织能够更好地得志服务对象的要求,而且还应包括通过管理工作,充分实现组织成员的社会价值,促进组织成员的个人进展。
(三)适度原那么 斟酌题6.何谓适度原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把握管理适度? 所谓适度原那么简言之就是在管理中不能走极端,片面化管理活动中存在大量种相互冲突的选择组织在业务活动范围的选择上既不能过宽,也不能过窄;在管理幅度的选择上,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在权力的调配上,既不能完全集中,也不能十足分散,务必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最适点,举行适度管理,实现最正确组合 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更多的不是取决于对管理理论学识和方法的掌管,而是取决于对掌管的这些学识和方法的应用才能适度原那么要求管理者举行适情管理和适时管理适情管理是指管理者理应根据组织内外的环境和才能特点来举行选择;适时管理那么要求管理者根据环境和才能的变化来对这种选择举行调整 第三节管理的科学化与方法论 一、管理科学化 斟酌题7.什么是管理科学化?为什么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科学化依旧是管理学进展的主流? 4 管理科学化包括管理活动的科学化和管理研究的科学化两个方面的内容所谓管理活动的科学化,是指管理者在其实践过程应当按照客观的规律来办事,依据科学的思维方法举行决策,有效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
而管理研究的科学化那么是指对于管理问题的探索要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以保证管理问题的提出、学识的获取和管理学识体系的科学性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科学化依旧是管理学进展的主流,理由如下:首先,职业化管理研究队伍日益扩大以及系统的管理科学教导不断进展,都将促进管理科学学识的创新,同时也为管理科学学识在实践中应用奠定重要的人力资源根基其次,科学研究方法和工具不断创新与完善,也将使科学方法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从而促进管理科学化进程繁杂性科学及方法的进展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由于管理本身就具有自组织性、自适应性和动态性特征结果,管理研究的专业化分工及学识产业的进展,也将促进管理科学学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实践过程对管理学识的需求,从而又反过来推动管理科学化研究,加速管理科学化进程 二、管理的科学性与管理实践的艺术性 斟酌题8.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它对有效的管理活动有什么启示? 管理学的科学性既是管理活动科学化的规律根基,也是管理研究追求的方向首先,管理学的使命确定其是作为科学而不是艺术而存在艺术常被用于安抚人们的心灵、刺激人们的欲望,激发人们灵感管理学那么是察觉组织活动中的协调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合理地安置业务活动和利用经济资源,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
其次,管理学的科学性主要表达在以下根本属性:(1)普适性是指构成科学学识命题是一般性断言和普遍性陈述管理学是建立在对组织协调活动及其投入要素的抽象根基之上2)可重复性管理学的强大使用价值就是其命题可重复性的表现3)规律自洽性指科学学识应具有体系完整性管理学涉及筹划、组织、领导、操纵和创新的完整的职能体系4)可证伪性是指科学学识具有其适用的范围现代管理进展一再突出权变法那么,指出任何管理学命题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再次,管理学的科学性不是规律理性,而是其解决问题的进步性管理学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具有繁杂性思想的人,管理学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它还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把管理学理解为一套固定公式与通用模式是狭隘的有害的管理学和自然科学一样,其合理性表达在进步性,表达在采纳那些最能有效解决问题的研究传统结果,管理实践活动的艺术性就是根植于管理学的科学性管理学不是一门艺术,但管理学识的探索过程以及管理实践活动都具有艺术性由于管理学识是对人类管理行为的抽象,其普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