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docx
20页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 地质复习纲要 第一篇 地球概述 地质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成因的学问 1、海洋地形单元的划分 三大单元:大路边缘,大陆盆地,洋中脊 2、地球物理性质: 地内温度的分层: 外热层——来自太阳辐射,向下递减 ,日、夜、四季、有变化 常温层——与当地年平均温度大致相当,常年不变,其深度一般为20—40m 增温层——地温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受地球内部热能影响 3.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的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4.将今论古: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类比过去、认识过去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与现代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有相似之处从研究现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产物中总结得出的规律,可用来分析保留在地层及岩石中的各种地质现象,从而推断古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古地理环境 ★地温梯度——每深度增加100米,增加的地温值; 地温级——每地温增加1摄氏度增加的深度 地球内圈: 划分原则--地震波在地内传播速度的变化 ★具体划分——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外核、过渡带、内核 莫霍面——纵波到达这一界面后,波速突然增加。
地壳——富铝镁的硅酸盐矿物的固体岩石组成 地幔——超基性岩类的岩石组成的 地核——铁和少量镍、硫混合物所组成 古登堡面:横波变为零,纵波明显降低 3、★岩石圈——地内软流圈以上、地壳及上地幔上部的固体岩石组成的圈层即固态的上地幔上部+地壳=“岩石圈” ★矿物——天然产出且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构造的均匀固体. ★克拉克值——又称地壳元素丰度,是地壳中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百分比 ★岩石概念——岩石是矿物集合体,是按一定的结构构造组成的固体物质 同质多象: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 类质同象: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的被性质相似得他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 大气圈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 4、矿物的鉴定:形态——矿物的形状是指矿物的外貌特征,是矿物成分、晶体构造和生成环境等综合影响的结果 力学性质 硬度——指矿物抵抗摩擦或刻划的强度,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之一 ★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一定方向裂开的性质 裂开的光滑平面叫解理面 ★断口——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任意方向裂成凹凸不平的破裂面 光学性质 颜色——在矿物的新鲜面上直接观察到的颜色。
条痕——是矿物在较硬的白色瓷板上刻划后所留下的粉末颜色只有硬度比白瓷板软的矿物才能刻划出条痕 光泽——是指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透明度——指矿物透过可见光的程度 5、 地质年代表及各时代地层代号必考 6、 地质年代单位,年代地层单位 地质年代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 宙 宇 代 界 纪 系 世 统 期 阶 时 带 ★地层层序律——原始产出的地层具有老的在下,新的在上 ★生物层序律的概念——一方面:年代越老的地层中所含生物越原始、越简单、越低级;年代新的地层中所含生物越进步、越复杂、越高级;另一方面:不同时期的地层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而在相同时期相同环境中所形成的地层,只要原来海洋或陆地相通,都含有相同化石及其组合 标准化石:在地质历史中具有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确定地质年代具有决定意义. ★★★侵入岩相对年龄确定:根据侵入、包裹、切割或穿插关系来确定 侵入关系: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 切割或穿插关系:切割或穿插者年代新、被切割或被穿插者年代老 包裹关系:包裹者年代新、被包裹者年代老 1、石灰岩;2、花岗岩;3、矽卡岩;4、闪长岩;5、辉绿岩;6、砾岩 第二篇 内动力地质作用 一、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1、★岩浆——是地球深处天然产出的高温、高压、含大量挥发组分,成分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
★岩浆作用——指岩浆的发育、运动以及冷凝固结成岩的全部过程分为侵入作 用和喷出作用 喷发产物:气体喷发物、固体喷发物、液体喷发物 侵入岩的产状:岩墙、岩床、岩盆与岩盖、岩株、岩基 岩浆的粘性特点以及岩浆岩分类及每大类中代表性的岩浆岩 重点记忆 超基性岩:科马提岩 基性岩:玄武岩 中性岩:安山岩 酸性岩:花岗岩 岩浆作用类型 世界活火山分布: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印尼带、洋中脊 ★岩浆中矿物结晶顺序 构造:指岩浆岩中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 块状构造:流动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枕状构造:带状构造:原生节理: 变质作用及变质岩的概念 ★变质作用——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岩石结构、构造和物质成分变化的地质作用 变质岩——地壳上已存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压力变化的条件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转化而形成的岩石 1、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 温度,压力,活动性流体 2、接触变质作用 接触热变质作用 代表性岩石:角岩、斑点角岩、大理岩、石英岩、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典型代表:矽卡岩 3、区域变质作用 环境:低压高温、正常低温梯度、高压低压环境 代表性岩石: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麻粒岩、榴辉岩 二、地震 1、描述地震的术语的概念 ★地震——地壳的快速颤动。
地球内部的不平衡 运动(内动力地质作用)所产生是一种经常发生的、有规律的自然灾害地质现象 震源:震动发生的地方 震中: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 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 震中距:从观测点(如地震台)到震中的距离 震级:衡量地震绝对强度的级别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所决定,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地震烈度(intensity):对地震破坏性大小的量度 地震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2、世界地震的分布 地中海-印尼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大洋洋脊地震带 三、板块构造 1、板块的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消亡边界 2、板块构造的概念 刚性的岩石圈分裂成为许多巨大的岩石——板块,它们驼在软流圈上坐大规模水平运动致使相邻板块相互作用,板块的边缘便成为地壳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了各种内力地质作用以及成绩作用的过程 3、全球六大板块 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四、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地质作用:自然力引起的使地壳甚至整个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外部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作用 构造运动 :地球内力引起的岩石圈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1、★岩层产状三要素、概念 走向:层面与假想水平面交线的方向,它标志着岩层的延伸方向。
倾向:层面与走向垂直并指向下方的直线,称之为倾斜线,它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即为倾向它代表层面倾斜的方向,恒与走向垂直 倾角:层面与假想水平面的最大交角,沿倾向方向测量,称为真倾角沿其他方向测量的交角均较真倾角为小,称为视倾角视倾角所包含的岩层倾斜方向,称为视倾向 2、褶皱:褶皱的基本类型——背斜、向斜的特征: 背斜:核心部位的岩层的较老,外侧岩层岩层较新;从中心向两侧老到新对称重复出现 向斜:核心部位的岩层的较新,外侧岩层岩层较老;从中心向两侧新到老对称重复出现 各种图件上的褶曲类型的识别及时间判别: 穹隆构造和构造盆地的识别:长为宽的3倍以下上凸者为穹,下凹者为盆全球构造运动的阶段划分:太古旋回、元古代旋回、震旦-加里东旋回、海西旋回、印支旋回、燕山旋回、喜马拉雅旋回 背斜、向斜平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 直立褶皱——褶皱轴面直立,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大致相等故又称为同斜褶皱 斜歪褶皱——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但倾角不等又称为不对称褶皱 倒转褶皱——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向同-方向倾斜,即一翼正常,一翼倒转 平卧褶皱——轴面近水平,两翼岩层产状近水平重叠,一翼岩层为正常层序,另一翼为倒转层序。
3、★★★地层接触关系分类、形成过程、形成时间的判断 A. 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它的岩石性质与生物演化连续而渐变,沉积作用没有间断 B. 假整合接触:又称平行不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它们的分界面时沉积作用的间断面,或称为剥蚀面,剥蚀面的产状与相邻的上下地层的产状平行 C. 不整合接触:又称角度不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不一致,期间有剥蚀面相分隔,剥蚀面的产状与上覆地层的产状一致,余下伏地层的产状不一致 D. 侵入作用:这是侵入体与被侵入的围岩间的接触关系侵入接触的标志是,侵入体与其围岩的接触带有接触变质现象,侵入体边缘有捕虏体,侵入体与围岩的界线常常不规则 E. 侵入体的沉积接触:地层覆盖在侵入体之上,期间有剥蚀面想分融,剥蚀面上堆积有该侵入体被剥蚀所形成的碎屑物质 断裂构造: ★★断层类型 并掌握作图 正断层:上盘向下滑动,两侧相当的岩层相互分离 逆断层:下盘向下滑动,上盘掩覆于下盘之上 平移断层——断层两侧岩块,沿着断层面走向的水平方向相对移动的断层 地堑及地垒的特点 地垒是两大断层的共同仰侧,常为山岭;地堑是两大断层的共同俯侧常为谷地。
断层的类型及形成时代的判断 断层的绘制 结合书看 第三篇 外动力地质作用 一、沉积岩 1、相关的基本概念: ★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风化作用等形成的原始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沉积后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粒度——碎屑颗粒的大小 分选性——颗粒大小均匀一致的程度 磨圆性——颗粒表面圆滑的程度 2、沉积岩形成的形成过程: 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新矿物的生长 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印模 3、★三大岩类是如何让相互转化的? 火成岩 熔融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熔融 变质作用 沉积岩 变质岩 外力作用 二、外动力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地表及接近地表的岩石,在大气、温度、水和生物的影响下,使原来的岩石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发生改变的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的方式: 物理风化作用: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碎裂,形成岩石、矿物碎屑,并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一种机械破坏作用冰劈作用、层裂作用、盐分结晶的撑裂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氧,水以及二氧化碳的作用下,使岩石发生化学成分变化,从而使岩石分解破坏,并产生新的矿物。
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1、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生物生存要吸取养分同时分泌酸性物质,从而破坏矿物岩石 2、生物遗体腐烂分解的产物引起岩石的溶解,从而破坏岩石 ★风化壳:风化残积物及其上覆土壤组成的一层不连续的薄壳称为风化壳厚度一般为数厘米至数十米分为三层:全\\半\\微风化层 古风化壳-风化壳被新岩层覆盖而保存下来 理想的风化壳的结构:土壤层、残积层、半风化岩石、基岩 1、河流的地质作用: 河床——经常有流水的部分 谷底——河床两侧平缓的部分 ★牛轭湖——洪水期间,截弯取直,废弃的原河道被堵塞成湖称牛轭湖 河流的侵蚀作用方式及形成的地貌 溶蚀作用:河水将易溶矿物和岩石溶解,促使河床破坏主要见于碳酸盐岩区和盐类岩石区 水力作用:河水的机械冲击力引起河川破坏 磨蚀作用:流水携带的泥砂和砾石磨蚀河床,使河床加深加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