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洲坝电厂技术管理与检修作业分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oc
8页葛洲坝电厂“技术管理与检修作业分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张亚明(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葛洲坝电厂)陈 虹(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葛洲坝电厂)摘要安全是水电厂永恒的主题,而生产作业和技术管理则是 水电厂日常的主要工作由于电力企业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 决制”,因此安全生产往往得到高度重视,而技术管理则容易 被忽视,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本文详细介绍了葛洲坝 电厂在探索与实践“技术管理与检修作业分离”这一现代管理 模式中的做法,取得的主要成效,暴露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关键词 水电厂技术管理检修作业 分离葛洲坝电站是我国在长江干流上自行设计、自行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共装机21台,设计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投产30多年来,葛洲坝电厂已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检修经验但为了适应长江电力对外并购、投资 管理的需要,形成可复制、可输出、先进、高效的水电站管 理模式,葛洲坝电厂分析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 先进管理理念,提出了“技术管理与检修作业分离”管理模式 的设想,并通过试点进行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这些成果在三峡集团公司后续投产的溪洛渡电厂、向家坝电 厂得到了应用一、电力企业技术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技术管理层级多、职责重叠、责任主体不明。
目前,国内电力生产企业的技术管理一般是班组(分部)、车间(部) 和厂技术管理职能部门三级管理,在职责上存在着许多重叠 与交叉一方面是重复劳动,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和工作效率的降低;另一方面工作上相互推诿、心理上相互依赖,责 任不明,界限不清2 )技术管理工作考核难以量化,缺乏必要的时间保障技术管理工作不像安全生产工作可以用刚性的量化指标来 衡量,干得不好也不影响业绩,费力不讨好、省力不损利 因此,车间与班组负责人往往只重视安全生产,对技术工作 则疏于管理,导致技术管理的欠账越来越多由此可见,技术管理工作做不好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作职责和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只有从管理机制上进行改进和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二、技术管理与检修作业分离模式的基本构想“技术管理与检修作业分离”,顾名思义,即是将技术管>z<理工作和检修作业工作分离开来,专业分部主要从事现场设 备的检修维护、缺陷处理、技术改造等安全生产方面的现场 作业,而技术管理人员则负责设备的项目管理、各类方案的 编制、图纸的绘制及设备统计分析、技术台帐管理等工作, 为此,岗位职责及人员配置必然要作出相应调整1)组织结构调整与人员配置实施分离前,葛洲坝电厂技术管理实行的是分部、维修 部、生技部三级技术管理模式。
技术管理与检修作业分离” 后,取消分部的技术主管岗位,分部员工不再承担技术管理 工作,而把精力集中到现场作业上技术管理层设置主任师、 技术主管、技术助理,负责维修部内所有技术管理这样一 来,葛洲坝电厂的技术管理由原来的三级模式变成了两级模 式2)岗位职责调整与分工将原来分散在维修部和各专业分部(班组)的技术方案、图纸、作业指导书、定值、台帐以及设备分析、标准化 等各项技术管理工作交由技术管理层承担,专业分部只负责 设备缺陷的处理、按计划和方案组织进行现场检修和改造项 目的施工、填写现场记录与检修报告等与现场密切相关的工 作三、精细化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技术管理层成立后,针对以前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为 使技术管理工作更规范、更标准,维修部组织技管层人员对 技术管理体系构架进行了重新梳理:1)策划和编制了一整套精细的技术管理工作细则通 过对维修部各项工作过程的分析和梳理,结合葛洲坝电厂“三 标”体系文件,对各项管理工作进行精心策划和细化、分解, 按照职责+流程+工作规范的统一模式,组织编制了一整套精 细化的安全与技术管理工作细则,涉及69项技术管理工作, 23个技术管理工作流程这套细则的编制,为实现技术管理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2)策划和建立了面向管理对象的台帐体系,并使技术 管理标准化技术管理层人员对原有的技术台帐和统计表格 进行了全面清理,重新规划设计了新的台帐体系,并借助 ePMS系统平台以文件夹的形式实现明确了每个文件夹的文档类别、关联路径、浏览权限、使用对象、负责部门等, 目前除原始记录,其他所有台帐全部进入ePMS系统,实现 了无纸化管理和信息资源共享1)减少技术管理层级,提高了技术管理效率与质量实施技术管理与检修作业分离模式前,技术文档一般是分部 编写-维修部审核-生技部审核-厂总工程师审批下达;实施 分离模式后,技术文档改由由技管层提出T生技部审核一厂总 工程师审批下达由此可见技术管理层级减少了,同时由于技管层人员业 务素质较高,提交的技术方案质量高、返工少,大大提高了 工作效率与质量,有利于安全生产提高了技术管理台帐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实施分离管理后,各类技术台帐的维护职责落实到技管层,他们及时 填写更新、定期检查督促,确保了台帐的完整性、及时性和 有效性,精细的台帐为分部的现场作业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和 保障3) 加强了技术管理工作的跟踪与督促实施分离管理模式后,建立了设备检修情况统计表、技 术方案和会议纪要实施情况统计表、遗留缺陷统计表等一系 列用于跟踪和监督生产与技术管理过程的动态统计表,对技 术方案、“两措”方案、技术通知单、会议纪要等内容的落实 情况进行及时跟踪与督促,使各类方案、措施及技术管理工 作真正落实到位。
4) 设备缺陷管理更加主动、精细、全面传统的缺陷管理主要关注消缺率实施作业与技术管理分离模式后,一方面采取措施不断提高消缺率,建立了遗留 缺陷跟踪统计表,密切关注与遗留缺陷相关的运行方式及备 品采购进展,一旦条件成熟及时联系安排消除另一方面加 强对缺陷的分析,对重大缺陷和重复出现的缺陷,及时召开 专题分析会并提交分析报告;对一般性缺陷,每月进行一次 统计分析,力求找出规律,发现问题,以便制定相应的改进 措施5)加强设备分析,提高了设备检修与改造计划的科学 性技管层通过加强对设备原理、软件功能、硬件结构、运行工况等方面的分析,找出潜在的安全隐患,从而为设备 检修和改造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由于对遗留缺 陷、改进方案、反事故措施等进行了及时的跟踪和统计,因 此能够准确、全面地将这些非标内容补充到检修计划中,避 免了检修工作漏项事情的发生6)强化了设备改造项目的后技术管理工作设备改造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一头一尾过去只重视项目开始时所必须的一些技术方案、技术要求、接 口图纸设计等,而忽视了项目完工后的技术管理工作,以致 出现改造后的图纸、台帐不全或不符合现场实际等问题实 施分离管理模式后,我们制定了项目技术管理监督表,将台 帐填写、图纸与作业指导书修编、备品定额修订、固定资产 登记与报废等工作均纳入监督范围,使项目的后续技术管理 工作大大加强。
7)图纸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正确的图纸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也是技术管理的主要 对象之一历年来图纸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多,欠帐也最多,主要反映在图纸与现场设备不符、两端回路号不一致、功能 描述存在差异等实施分离管理模式后,技管层加强了图纸 的管理,一是对新改造设备的图纸加强审核,二是对设备检 修和技术改进方案实施中需变更的图纸实行图纸变更报告 制度,技管层人员在检修过程中将遇到的图纸与现场不符就 可以得到纠正,使图纸能够随着现场设备的变更及时得到更 新,保证不出现新的不符8)分部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员工队伍得到锻炼技术管理工作非常繁杂,过去需分部负责人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分离管理后这些繁杂的工作由技术管理层人员 承担,分部负责人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安全管理、员 工培训、分部建设等工作,从而提高分部的管理水平另一 方面,部分技术骨干抽到技管层后,其他人员有更多机会挑 起重担,业务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加速了后续技术力量的培 养,员工队伍得到锻炼六、结束语实行技术管理与检修作业分离,虽然在国外电站已有实践(如巴西的伊泰普电厂),但国内尚无先例,它是我国水 电站管理模式一次重大的变革我们率先进行试点与探索, 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希望这些经验能为水电同行在管理 方面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提高水电厂管理水平做出我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