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苏沪杭考察报告2.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27573110
  • 上传时间:2022-09-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27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苏沪杭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地点、路线: 时间: 地点:上海、苏州、杭州 考察目的: 通过这次华东地区的考察,让我们走出校园,走出书本,面向社会,开阔视野,了解当今市场对设计的要求;踏入实地,领略沿海兴旺城市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以增长所见所闻,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考察要求: 赴上海、苏州、杭州三地,了解当前艺术潮流及存在的问题,考察大中城市商业状况,感悟园林艺术及建筑特色等 考察内容: 第一站:上海 a.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位于XX省的中心,人民广场的南侧,是上海社会文明、文化的象征和窗口,是与北京、南京、西安齐名的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堪称“中华文化精华的宝库〞上海博物馆为国家级的大型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其建筑为上圆下方的造型,象征“天圆地方〞的圆形放射与方形基座构成了新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展示了一种天地均衡之美,上下五千年时空循环升华之力天圆地方〞组合,创造了圆形放射与方形基座和谐交融的新颖造型,带来了特有的空间轮廓,给人以回眸历史、追寻文化的联想,引发人们对形象与技术碰撞后产生的建筑文化魅力的关注、憧憬。

      b.上海世博园 2022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犹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平台基座会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 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中国馆以大红色为主要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红色为主题的理念,更能体现出喜庆的气氛,让游客叹为观止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的“斗冠〞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地区馆以“叠篆文字〞传达出中华人文历史地理信息在地区馆最外侧的环廊立面上,将用叠篆文字印出中国传统朝代名称的34字,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供参观者停留休憩的设施外表,将镌刻各省、市、区名称34字,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团结共同进取 我在这里真正领略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精彩的演绎,也看到了现代人对新型城市、环保城市、自然化城市、人性化城市的追求和向往。

      世博会展示着经济的辉煌,科技的进步,低碳的新理念,建筑设计的最新成果等 c.田子坊 如果说中国最具有现代性、艺术性、时尚性的城市是上海,那么,田子坊就是上海最具艺术人才的地方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次考察最难忘的就是田子坊艺术区这个地方喜欢田子坊的物品设计摆设以及物品装置色彩的添加,很独特,色彩冲击力很强,拥有世界最前线的事物和灵魂,它不仅仅结合中国的传统元素,还融入了西方各国的设计新潮说起它的历史,它是艺术家们最初发现这一区域并入驻,引来和拉动当地的人气和知名度,引起社会关注的地方 d.宜家家居 宜家家居于1943年创建于瑞典,“为大多数人创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是宜家公司自创立以后一直努力的方向上海宜家家居广场不仅家居产品种类繁多、美观实用,而且有很多国内外著名室内设计师的作品 当我们来到宜家家居的销售中心时,那些琳琅满目、形式各异,独具创意的商品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眼球,家具的种类繁多,色彩斑斓,且价格公正合理,各种居家用品一应俱全,大到床、沙发,小到杯子烛台应有尽有,消费者可在里面自由体验,直到挑选出自己满意的商品,真可谓是将“宜家是我家〞贯彻到实处。

      此次来宜家家居参观的主要目的是观看国内外著名室内设计师的作品,多多收集素材,了解家居风格和设计理念,能把所学专业与生活更好的联系起来, 真正“学以致用〞 e.外滩风光 上海作为中国最兴旺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应运而生的一座座拔地而起、形式各异的经济大楼形成了上海黄浦江畔外滩独具特色的风景线,是初到上海观光游客们的必访之地 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1.5公里,东邻黄浦江,西南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璧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而外滩夜景却是决不可错过的 第二站:苏州 a.拙政园 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享有盛名,在很大程度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起始于春秋,发展于唐宋,全盛于明清它聚集了诸多元素,在方寸之地塑造了恬静淡雅、浪漫飘逸、精致玲珑的人间仙境,到达类“障锦山屏、列千寻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是集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之大成 在苏州众多园林中,独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我国四大古典名园,因“拙者之为政〞的语意而名,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岗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几个部分。

      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广域,总体布局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并临水建筑了形体不 一、上下错落的亭台楼阁,主次分明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美精美 苏州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巧妙安排也十分重要如花间隐榭、水边安亭利用长墙、曲桥漏窗等,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更加扩大,层次分明 b.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的封山之作,选址位于历史 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该地块被贝聿铭先生称为“圣地〞,在这一地块上设计博物馆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而主庭院的设计是对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最好的诠释;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的主色调,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灰瓦白墙,也平添了一份水墨景致,玻璃材质的全面应用,更使得整个建筑色彩淡雅、清丽,从而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城市肌理融合在一起,以追求更好的色彩和纹理的统一。

      苏州博物馆的外围造型以及色彩始终都与周围的建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而建筑与创新的园艺也是互相依托其中,最为独特的就数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一堵玻璃幕墙将一弯江南水景假设隐假设现的呈现在游客的眼前,而且别出心裁的把苏州闻名中外的园林设计注入其中,用层峦叠嶂的假山与清澈见底的水景互相组合,形成了一幅匠心独运的山水画,为苏州博物馆增添了一份山水诗意和人文气息 苏州真是个天堂般的美丽城市,这里没有高楼万丈,没有灯火辉煌,没有匆忙人行的身影,有的只是形似江南而胜似江南的风情淡雅和闲适而愉悦的漫游在这个现代、简约几何式的建筑构建冲击下,苏州的建筑仍然可以保持自我的风格,大到园林,小到一个垃圾桶的造型设计,都保持着自然、古朴、统一的人文气息,給游者以宾至如归的感觉,这大概就是苏州建筑的魅力所在 第三站:杭州 a.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接着我们去了中国最具个性的校园,那个我向往已久的地方——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领略了设计师王澍带给我们的另一种设计的震撼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是一个人文理想主义的校园规划和校园营造,两期营造环绕了象山,呈散点状分布山野间,随意而自然,没有刻意设计的建筑形象,也没有着意营造的中心校区,校区是铺展于象山脚下的园林城市。

      在象山校区,我 看到了无尽的然生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绿色、环保是这片园区的主题,将大量废弃的旧砖瓦、塑料瓶罐回收利用,取材于大自然竹子元素的大胆应用和泥土的创造性点缀,似是对逝去建造传统的追忆,又似对回归自然的一种渴望,更是对现实剧烈冲突中诞生的另一“乌托邦〞的体现 三十座大小不一的建筑平静的沉浸在中国南方平缓的山水之间,这里流动着艺术学子的青春、激情、沉思与梦想,昭示着一条通往人们内心深处的返乡之路 b.西湖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依杭州而名,杭州因西湖而盛自古以来就有“天下西湖三十六,此中最美是杭州〞 来到杭州后,西湖自是不可或缺的景点之一,自小就观看过?新白娘子传奇?,深深的被西湖的美景所折服,更想亲临仙境,品味“西湖景致六吊桥,间株杨柳间株桃〞的浪漫气氛;感受那“断桥不断,孤山不孤,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如斯意境 西湖之美,美在其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美在湖山与人文的自然相融;更美在人们对她的呵护及对其历史文脉的传承 西湖四周,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逶迤群山之间,林泉秀美,溪涧幽深西湖不仅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且更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把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

      考察感想: 这次为期十天左右的华东考察之旅,虽然时间很紧凑,而且我们去的地方也很多,一定程度上或许有点走马观花的意味,但却感觉收获颇丰我窥探到了上海建筑的历史尺度,在那里,一景一物都记录了这个兴旺城市的过往沧桑、世故人情;我领略到了苏州、杭州的江南水乡之情,见到了一直都很喜欢的徽派风格建筑,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尽管这些在书本上曾看见过无数次,但当我置身其中、身临其境时,却是说不出的感慨、诉不清的情怀 第1页 共1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