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光和眼睛复习资料(带答案).doc
18页第三章 光和眼睛复习资料、光的直线传播1、 光源:定义: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女口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女口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2、 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 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 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4、 应用及现象:① 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甲② 激光准直③ 日食月食的形成:当月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日食 如甲图:在月球后,在 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 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如乙图:在地球后 在a、c的位置可看到月偏食;④仝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 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在b的位置可以看到月全食'状无关⑤排队看直;⑥木工检查木板的棱是否直 :⑦射击瞄准 ;5、光速:(1)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 不同,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其大小为 c=3.0 x 108m/s=3.0 x 105km/s2)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十分接近 真空中的速度,光在水 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在空气 中速度3 2 的3,光在玻璃 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在空气 中速度的-。
4 … … 3(3)天文学上常用 光年 (符号为I来表示天体间的距离.,它是光在1年里传播的距离,是长度单位;119.4605 x 1012km6、光的色散:太阳光是复色光白光通过 三棱镜被分解成 红、橙、黄、绿、蓝、靛、紫 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 光的色散(牛顿发现光的色散现象)① 光的色散实验告诉我们: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② 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③ 三基色:红,绿, 蓝这三种色光是无法用其它色光混合而成的 ,把这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基色”实验还表明用 红,绿,蓝三种色光通过不同的组合可以获取各种不同的色光 .7、 红外线:红光之外的辐射叫做红外线特性: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和吸收红外线,红外线热效应很强,红外线穿透云雾能力;主要的应用:①加热:红外线烤箱 、红外线暖灯;②照相:红外线照相机、探测仪;③遥感:遥控器、感应开关8、 紫外线:紫光之外的辐射叫做紫外线化学效应:照片底片感光;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光;生理效应:促进人体维生素 D的合成;杀死微生物应用:消毒柜、灭菌灯、验钞机9、物体的颜色: (1)透明体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光,因此透明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
2) 不透明体 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光,因此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它所能反射的色光的颜色3) 黑色的物体吸收各种色光,白色的物体反射各种色光4) 白光照到红苹果 上时,苹果只反射 红光,吸收其它色光,所以看到的苹果是 红色;当只有绿光 照到红苹果上时,绿光被全部吸收,所以看到的苹果是 黑色二、光的反射 N1、 定义: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分居,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0B与入射光线(A0)、法线(ON)三者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_反射角(a )等于入射角(B)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的货物看起来琳琅满目1〉镜面反射 (刃漫反射而漫反射.是光射到 粗糙不平的表面 所发生的反射这两光的反射的例子:① 潜望镜:②自行车后的反光镜;③水面倒影:④万花筒;⑤镜子使商店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 镜面反射 是光射到 平滑表面 所发生的反射,类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2) 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表面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这一物体的表面对光发生 漫反射的缘故;我们平常看黑板会“反光”,是因为光在光滑的黑板上发生 镜面反射的缘故。
4、光反射的应用:(1) 红宝石激光器利用激光的多次反射 形成激光束;人造卫星利用光的反射,在遥远的太空感知地面的矿藏和森林,估计农作物的产量;光纤利用光的反射...传输信息2) 光的反射有时也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如 玻璃幕墙容易产生光污染5、 雨后的夜晚,路面有积水,若迎.着月光走,地面 发亮处是积水;若背着月光走,地面 暗处是积水6、 平面镜:(1)平面镜成像特点: 等距,等大,对称,虚像 『①像与物的大小相等W②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I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 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如图)作用:成像、改变光路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 实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用肉眼观察到的像叫 虚像⑵平面镜的应用: ①潜望镜:②万花筒:③梳妆镜;④牙医用的反光镜 等 练习: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中, 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 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选用平板玻璃的目的: 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2.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 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
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 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7、球面镜: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1)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应用:汽车观后镜、马路边的反光镜)2)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应用:太阳灶、手电筒反光镜、汽车头灯、显微镜中的反光镜)甲凸面tft的城歆“用乙 Aiti ttn#? in三、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法线2、 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更大,光路可逆厂⑴ 折射 光线, 入射光线和 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⑶光从空气 斜射 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属于 偏向法线折射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 斜射入 空气中时,折射角 大于 入射角,属于 偏离法线 折射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 ,折射角=入射角=0 度(三线合一)3、 光的折射的例子: ①海市蜃楼(由于空气的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光线 发生折射的现象);②雨后彩虹;③看见地平线下的“太阳”:④星星一闪一闪:⑤筷子在水面处发生弯折 :⑥看到水中的鱼(在水面 上观察到的鱼的位置,总要比鱼的实际位置 高些,因而渔民使用钢叉捕鱼时,总是将钢叉向看到的鱼 的下方投掷):⑦池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在池塘边上看水的深度,总是比实际的水要 浅些,好像池底升高了):⑧透镜成像:⑨透过眼镜看物体:⑩冰透镜取火。
4、 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 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 位置高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 大于 入射角☆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 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 光的折射 而形成的 虚像,(判断反射还是折射的方法看物体本身所处的位置, 如果物体本身心在水中(鱼),那么看到的“鱼”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如果物体本身处在水上(云)就是由于平面镜成像而形成的属于光的反射)二、透镜L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1、 名词: 光心:(0)即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j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j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2、 典型光路同一高度(三心同高且三心在同一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如图)三条特殊光线:一是:经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沿直线传播) 二是:平行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 相交于焦点(或虚焦点)三是: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透镜后与主光轴平行3、凸透镜:会聚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焰心,凸透镜光心,及光屏的中心大致在直线上),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 烛在焦点以内(u V f );②烛焰在焦点上( U=f );物距像的性质像距U与v关系应用对应图倒、正放、缩虚、实u
2) 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 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 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正立)了3) 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调节晶状体变 薄,焦距变 长,物体成在视网膜上的像变 小 ;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调节晶状体变 厚 ,焦距变短,物体成在视网膜上的像变 大 ;2、视力的矫正(1)近视眼:远处景物的像如果经过晶状体后,不能落到视网膜上,而位于视网膜 前,这就是近视眼[见图1-a]近视眼可以戴 凹透镜 做的眼镜,让光先适当发散,使清晰的图像略 向后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见图1-b]2)老花眼(远视眼):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看近处物体时,经晶状体像却落在视网膜的 后面[见图2-a]远视眼戴凸透镜做的眼镜,让光先适当会聚,使清晰的像略 向前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见 图 2-b]4、影像的保存——照相机 田曲机咸漳祖iT用(1)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镜头折射后在胶片上形成一个 倒立、缩小的实像2)照相机的调焦装置是用来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当拍摄近处的景物时,镜头要往前伸,离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