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诊科层级护士临床管理模式的初步探讨.docx
4页急诊科层级护士临床管理模式的初步探讨 【摘要】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护理管理是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层级护理是提高护理管理的新模式,通过对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岗位实行层级管理,并根据不同的岗位进行培训和考核,经过临床实施并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关键词】急诊科层级管理护理管理是临床护理工作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如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就容易发生忙乱现象,影响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这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也影响到护理质量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科室,面临的患者多种多样,病情轻重不一,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需要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能力,针对急诊科的特殊的护理要求,我们对急救护理队伍首先推行了“层级护士临床管理”的新模式,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能级,设立不同层级护理岗位,给予不同的工作权限和待遇,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通过实践后问卷调查及工作报告总结显示,新模式的推出在工作中收到满意的效果,也得到大家的接纳及支持,现报告如下1层级临床管理分级形式根据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定位及急诊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要求,并借鉴国外的培养经验和结合我们科室的培养模式。
我们根据护理人员队伍的临床经验及学历水平分为有5级,从低到高依次分为N1、N2、N3、N4、N5级具体的分级方法为;按护士年资、职称及能力,实行新老、强弱搭配,每组组员固定,我们急诊科共有38名护理人员,具体设置为N1级1名、N2级5名、N3级5名、N4级10名、N5级17名各级情况如下:⑴N1级由护士长担任,管理科室全面工作⑵N2级由护理组长担任(主要为专科护士),负责当班科室管理工作及本组组员的工作质量监控与培训⑶N3级由科室民主选举产生(主要是专科培训护士),在本科临床工作满5年以上,任职条件为大专以上文化,护师以上职称,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与教学能力除了完成本科室的当班护理工作外,还要承担各病区的相应的专科护理指导及协助N2级共同管理与培训⑷N4级取得护士执业证(为专科普通护士)在本科临床工作满1年以上达到专科要求的核心能力,协助N3级共同管理与培训,指导下级护士工作⑸N5正规护士学校毕业(主要为规范化培训学员)尚未取得护士执业证或已取得护士执业证需轮训的学院2层级护士培养2.1层级培训我们按照护士层级制订培训计划,包括基础培训及专科培训组长负责本组组员的工作质量监控与培训按照每月的培训计划,实行小组培训、小组考核,组长根据组员需求及工作情况自主安排时间组织护士培训与考核,使护士培训与考核有效落实,使年轻护士迅速成长,提高护理质量。
因此只有通过逐级管理教育,才有可能使护理人员沿着护理专业的阶梯逐步发展,成为专业人士2.2培训形式形式多样,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培训,我们采用的形式包括专题讲座、讨论、示范操作、护理查房、专科进修、论文撰写等内容主要是加强基础护理技能培训,各级护士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定期对各分级管理人员进行专科技术操作培训与考核,实现操作规范与统一3讨论层级管理形成护理五级管理架构,首先减轻了护士长工作负担,使护士长护理管理更加大局观,更加到位,其次能够充分发挥各级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潜能,提高护理质量,完成本班工作,护理质量监控到位,并且组长可以随时对组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监控,使各项护理工作能及时落实完成,减少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1,2]最后层级护理管理使护士人才梯队建设更加完善,营造了良好的急诊护理团队,护士职业自豪感增强,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营造了团结协作的急诊护理团队如年轻护士明确了个人发展的方向,激发了努力工作的热情,变被动靠近病人为主动贴近病人,通过服务病人,夯实了专业基础[3]通过近年来我们层级护理的逐步完善,无重大护理差错和纠纷发生,我们急诊护理组先后获得共青团中央和卫生部的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省市及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使用护理层级管理形式,设定合理的岗位职责,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考核,能够提高临床护理队伍的工作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值得在临床应用[4]参考文献[1]孟萌,姜安丽.临床护理专家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护理研究,2007,21(3):571-574.[2].陈晓英.层级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8):2400-2401.[3].潘永秀,徐银帆,廖兵飞.护理层级管理对护理质量提高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635-636.[4].陈和月,符智蓉,蔡小聪,等.层级全责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海南医学,2010,21(8):131-133.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