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专题《丑奴儿》知识梳理解析版)-九年级古诗词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部编版).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种****
  • 文档编号:325235612
  • 上传时间:2022-07-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0M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丑奴儿》知识梳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 1140 -1207 ),南宋词人字 幼安,别号 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 豪放派词人、将领,有“ 词中之龙 ”之称与苏轼合称“ 苏辛”,与李清照并称“ 济南二安 ”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 岁参加抗金义军, 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三年(1207 年)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 《稼轩长短句》 等传世二、 写作背景 此词创作时间在公元 1181 年至 1192 年间,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他无心赏玩眼看国是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三、重点字词:赋(fù)强(qiǎng)说愁四、词语解释:1.丑奴儿:即《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2.少年:指年轻的时候3.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8.欲说还休:想说而最终没有说9.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 五、译文: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愁苦的滋味,喜欢登上高楼,喜欢登上高楼为写一首新词没有愁苦而硬要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而终于没有说,想说而终于没有说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六、作品鉴赏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 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 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 心头的沉重抑塞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七、主题思想:《行香子》全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1.《丑奴儿》中生动地表现了遍尝心酸后无可奈何的复杂况味,体现了词人之愁的深沉博大的句子是:却道天凉好个秋2.《丑奴儿》中运用叠句,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 把“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的句子是:爱上层楼,爱上层楼3.《丑奴儿》中运用叠句,写出了词人如今愁到了极点而无话可说的句子是:欲说还休欲说还休4.形成因果关系,叠句的应用把两个不同层次联系起来,将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十分完整的句子是: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5.表现诗人尝遍心酸后无可奈何的复杂况味,体现诗人之“愁”的深沉博大的诗句: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九、简答1.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什么字?答:对比愁2.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答:一方面,“愁”到极点无以言表;另一方面,“愁”的是朝廷苟安、投降,国事日非,自己报国无门,直言此“愁”犯忌,因此作者不便直说有愁而不能直说,只好道“天凉好个秋”了表面看似轻松洒脱,实则深沉凝重,意味深长3. 上阕“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作用是什么?答:这一叠句起到了中间枢纽的作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

      4.下阕“天凉好个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表面形似洒脱,实则深沉含蓄,愁苦到了极点,深沉的忧愁翻作了自我调侃 5.“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两句中的“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答:本词的上下片里的“愁”的含义是不尽相同的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6.分析下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效果答:下片“欲说还休”用了反复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悲愤愁苦溢于言表7.“少年”“爱上层楼”的原因是什么?答:是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愁,结果是尝遍了愁的滋味却说秋天很美好却道天凉好个秋”的理解是:心中充满了愁苦,却无处诉说,只好找个话头,说说这天凉的秋天吧!8.对比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请写出本词两对对比的内容答:第一组:“少年”和“而今”对比;第二组:“强说愁”与“欲说还休”对比第三组:“不识”与“识尽”对比5.表现诗人尝遍心酸后无可奈何的复杂况味,体现诗人之“愁”的深沉博大的诗句: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九、简答1.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什么字?答:对比愁2.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答:一方面,“愁”到极点无以言表;另一方面,“愁”的是朝廷苟安、投降,国事日非,自己报国无门,直言此“愁”犯忌,因此作者不便直说。

      有愁而不能直说,只好道“天凉好个秋”了表面看似轻松洒脱,实则深沉凝重,意味深长3. 上阕“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作用是什么?答:这一叠句起到了中间枢纽的作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4.下阕“天凉好个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答:表面形似洒脱,实则深沉含蓄,愁苦到了极点,深沉的忧愁翻作了自我调侃 5.“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两句中的“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答:本词的上下片里的“愁”的含义是不尽相同的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6.分析下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效果答:下片“欲说还休”用了反复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悲愤愁苦溢于言表7.“少年”“爱上层楼”的原因是什么?答:是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愁,结果是尝遍了愁的滋味却说秋天很美好却道天凉好个秋”的理解是:心中充满了愁苦,却无处诉说,只好找个话头,说说这天凉的秋天吧!8.对比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请写出本词两对对比的内容答:第一组:“少年”和“而今”对比;第二组:“强说愁”与“欲说还休”对比第三组:“不识”与“识尽”对比。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