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药用水管理规程.docx
7页制药用水管理规程1 目的:建立公司制药用水管理的标准程序,使制药用水的管理全过程程序化和规范化,保证公司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制药用水的标准管理3 职责:设备部3.1 程序公司的制药用水系统包括饮用水系统、纯化水系统根据生产工艺规程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纯化水3.1.1 饮用水主要用于药品包装材料粗洗用水、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清洗、浸润、提取、药材净制时的漂洗、制药用具的粗洗用水等用水3.1.2 纯化水主要用于药品的配料、直接接触药品的设备、器具和包装材料最后一次洗涤用水、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用的溶剂、口服制剂配制用溶剂或稀释剂、制剂用器具的精洗用水和饮片的提取溶剂3.1.3 纯化水系统网络的总体配置管理纯化水系统工艺流程为:饮用水箱---原水泵---巴氏灭菌换热器---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双软化器(分别再生同时运行)-—保安过滤器---高压泵---一级RO处理系统---中间水箱---二级高压泵---二级RO处理系统---纯化水箱必要的加药装置及清洗系统4.2.2纯化水系统整套装置的工作基于(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① 整套装置应遵循一个程序运行;即使无用水需求,纯化水制备系统也保持低频循环运行。
② 产品出水根据纯化水储罐的液位来控制,对一级,二级RO产水的电导率(此电导率的值可以设定)进行连续性的监控,带有不合格水排放和自动报警功能;当二级产品水的电导率低于设定值的时候产品水开始进入纯化水储罐;二级浓水排放至原水箱回收利用4.2.3产品水直接接触的所有部件采用316L不锈钢,二级反渗透前管路采用SUS3044.2.4各存储单元机械抛光后RaW0.4um,外表面亚光处理4.2.5从主管道的外表面测量,无长于3倍分支管道内径的盲管4.2.6为方便验证每个处理单元的出水质量,对单体设备的性能进行确认,各设备单元设置取样点4.2.7纯化水预处理系统和整个循环系统能实现85°C以上巴氏消毒4.2.8必须使用卫生设计的阀门、泵和接口,在微生物控制比较严格的场合禁止使用球阀3.1.4 纯化水系统网络的预处理配置管理原水箱材质为304不锈钢,装有液位变送器控制装置,能够控制自动补水,高液位停止补水,低液位水泵停机,原水进水阀采用气动蝶阀材质3044.3.2原水泵供水压力满足RO膜前压力要求及过滤器冲洗时流速要求,泵体材质为304不锈钢,泵进出口安装必要的阀门、压力表及流量计4.3.3 预处理系统安装板式换热器,换热器连接锅炉蒸汽,板式换热器出水口、循环回水安装温度传感器及控制仪表、控制阀门,定期通过循环加热对预处理系统进行巴氏消毒。
4.3.4多介质过滤器布水方式为“上进下出”,能实现手动正洗、反洗、排污操作罐体材质为304不锈钢内表面进行内衬(丁基胶)处理(耐巴氏消毒)多介质过滤器内装卵石、砂砾、石英砂等介质多介质过滤器的选型满足出水浊度要求4.3.5活性炭过滤器布水方式为“上进下出”,能实现手动正洗、反洗、排污操作活性炭过滤器实现巴氏消毒程序控制微生物滋生活性炭过滤器内装卵石和椰壳型活性炭罐体材质为304不锈钢内表面进行内衬胶处理(耐巴氏消毒)活性炭过滤器的选型满足出水余氯(〈O.lppm)、微生物(〈600个/ml)指标要求4.3.6软化器单元采用两台串联运行的全自动软水器,每台软水器均具有100%的供水能力软化运行、反冲洗、吸盐、再生等全过程采用全自动程序化控制两个软水器交替自动进行再生,交替供水,运行时串联,再生时一备一用再生过程通过定时来确定,并带有互锁装置,以确保两个软化器不会同时再生软化器采用不锈钢304材质过滤罐,内表面进行内衬胶处理,罐体的体积应保证树脂的装填量,盐箱采用PE材料软水罐表面应光滑、平整、美观,强度大,不易破损树脂应选用的优质强酸性钠离子交换树脂软化器的选型满足出水硬度:Wlppm要求。
4.3.7在排放点阀排水之间必须有空气隔离装置;排放点需标注于P&ID图中从排放点到地面排水漏斗的距离(空气隔离距离)大小应为两倍排放管口径4.3.8保安过滤器采用5um过滤器,保护反渗透膜不被堵塞,过滤器应易于拆卸和安装保安过滤器采用304不锈钢或更好不锈钢材质过滤筒过滤器配备进口和出口压力表系统设计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微生物生长的可能,避免对纯化水的意外污染,保安过滤器前满足6D要求,保安过滤器之后应无系统死点,符合3D要求4.3.9待机状态时,预处理系统能够实现循环,能够进行巴氏消毒,消毒程序为自动控制:通过板式换热器将预处理水加热至85°C(循环回水温度)开始计时并保温循环4.4纯化水系统网络的制备装置配置管理4.4.1高压泵采用立式多级离心式,泵体材质为SUS316不锈钢,供水流量、扬程满足反渗透膜正常工作要求,水泵采用变频控制4.4.2反渗透配有自动加药装置去除可溶性的二氧化碳,配置PH值监测装置,以自动控制加药量4.4.3为提高水的利用率,二级浓水回到原水箱重新进行处理4.4.4反渗透系统待机后,为防止存有死水段,必须保证循环4.4.5产品水直接接触的阀门均采用:阀体材质为316L不锈钢,EPDM+PTFE双膜片结构,管道阀门要求抛光度与管道一致,阀门内径与管道内径一致,阀门安装符合3D原则,水平隔膜阀必须45度安装,以确保残水排尽手动阀门的手柄带有开闭限位装置,气动阀门带有开闭状态指示装置。
4.4.6反渗透单元配有以下检测仪表:电导率仪、温度传感器、必要点设置压力变送器、现场显示压力表,采用卫生级隔膜压力表所有与产品水接触的仪表接头盲管均需符合3D要求,不对纯水水质产生二次污染4.4.7贮罐材质为316L不锈钢,固定式或旋转式清洗球,带温度变送器和压力式液位计;呼吸器采用10寸、316L不锈钢滤壳、滤芯采用聚四氟(疏水性)材质,每个贮罐配1套纯水储罐可纯蒸汽灭菌,带压力容器证4.4.8输送系统卫生泵材质316L变频控制,配紫外线灭菌器(选择ADGT8254功率8W,波长为254nm的紫外灯),回水控制流速>1.2m/s4.5纯化水系统网络的基本参数需要记录、测量、控制管理参数指示记录控制报警输出原水流量计VV一级RO淡水流量计VV一级RO浓水流量计VV二级RO淡水流量计VV二级RO浓水流量计VV反渗透进水pH值VVV一级R0出水电导率VVVVV二级R0出水电导率VVVVV回水电导率VVVVV回水流量或流速VVVVV4.5.1尽可能使用非侵入式仪表,与纯化水直接接触的仪表、传感器必须为卫生级,材质为316L不锈钢,插入式仪表必须为卫生隔膜式卡接4.5.2所有仪器、仪表安装前均经过校准;仪表测量误差不超过1%。
4.5.3电导率仪测量校正到25°C,有温度补偿选项,能够输出4-20mA控制信号,最小测量范围不低于O.lus/cm,具有报警功能4.5.4温度传感器为卫生级设计,精度为0.15±0.002C4.5.5具有三级管理权限,依次为操作指令、维修访问级和管理者访问级每个登陆帐号,有相应的登陆密码防止未授权的人进入系统,操作或修改数据4.5.6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操作和手动操作4.5.7PLC运行周期为£100ms,程序结构为模块化或定义好的,图示法4.5.8配置色带打印记录仪,记录工艺参数并自动生成曲线4.6纯化水系统基本原理图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4740.png4.7纯化水系统检测项目和质量标准项目质量标准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清液体;无臭,无味酸碱度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得显红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5滴,不得显蓝色硝酸盐<0.000006%亚硝酸盐<0.000002%氨<0.00003%易氧化物取本品100ml,加稀硫酸10ml,煮沸后,加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0.10ml,再煮沸10分钟,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
不挥发物取本品100ml,置105C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并在105C干燥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1mg重金属<0.00001%电导率应符合规定(药典附录哪S)细菌数:W100cfu/ml微生物限度霉菌数和酵母菌数:WIOOcfu/ml大肠埃希菌:不得检出检测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标准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4.8温度与电导对应标准温度(°C)电导率(uS・cm-1)温度(C)电导率(uS・cm—1)02.460&1103.6709.1204.3759.7255.1809.7305.4909.7406.510010.2507.14.9纯化水微生物限度、电导率警戒限和纠偏限项目警戒限纠偏限法定值微生物限度(cfu/ml)W50W75<100电导率(25C)(uS・cm—1)2.53.755.14.10取样点设置4.10.1设定取样点为纯化水储罐、总出、总回、各使用点车间名称用水点取样点(编号)纯化水储罐输送系统总出输送系统总回4.10.2.1 4.10.2取样周期纯化水系统验证期间(共21天),纯化水储罐、总出、总回三个取样点每天取样做全检,各使用点取样一周循环一次做全检。
4.10.2.2 正常生产时,纯化水储罐、总出、总回三个取样点每周取样做全检,各使用点取样一个月循环一次做全检4.10.2.3 纯化水在制备过程中,由制备部门操作人员对纯化水储罐、总出、总回三个取样点每隔1〜3小时离线检测1次电导率,并作好监测记录4.10.2.4 由于取样、化验的因素,会出现个别取样点水质不合格现象,必须进行重新取样化验① 在不合格的使用点再取一次样② 重新化验不合格的指标③ 重测这个指标必须合格4.10.2.5取样方法按照QC制定的相关SOP进行4.10.2.6取样监测结果及时准确录入趋势分析图表4.11纯化水系统验证与验证周期4.11.1纯化水系统验证分四个确认:设计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4.11.1.1设计确认主要是经过批准的客户需求(URS)与设计图纸之间的符合性的确认4.11.1.2安装确认主要是对系统安装过程中根据设计实施的方法和结果进行确认4.11.1.3 运行确认是系统安装完毕确认后,系统进行试运行,主要是对系统自动化控制部分和系统各单元运转情况进行的确认4.11.1.4性能确认是确认系统最终产出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4.11.1.5 系统必须经过验证,并根据验证的结果,制定出使用、维护、保养、检修的标准操作规程。
① 验证周期在系统配置没有发生变更或重大偏差或设备大修后,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回顾性验证,根据设备一年当中运行的情况和各项指标,建立趋势分析图表,依据趋势分析图表和质量标准中的警戒限、纠偏限进行分析② 系统配置发生变更或重大偏差出现或设备进行大修后,应重新启动系统再验证4.12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