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6课改谁给教师松.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38196180
  • 上传时间:2024-03-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影响“课改”推进的几种因素及解决对策——关于“课改”给老师松绑建议 绵竹市什地镇学校 邓代平 [内容摘要]和应试教育比较,“课改”无疑给课堂注入了无限生机,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大得到了提高,学校素质教育得到了真正地落实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进行,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和我们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关键词]课改 问题 对策[正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带来勃勃生机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改”当中随之而来的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一些人为的因素严重地阻挠了教师正在进行着的课改虽然说主管部门也在根据教学中出现的实际情况着手(或准备)进行解决,但这种解决问题的效率与出现问题的速度无疑是滞后的,远远不能够适应当前“课改”的需要是毋容质疑的事情,进而导致教师在“课改”中的困惑现实让广大践行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无所适从,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而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因而就只能够“穿新鞋,走老路”了我们只有正视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让“课改”健康顺利地进行下去 要赋予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绝对评价权把考试权(对学生的学习绝对评价权)给老师?在现在很多地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们常常听说,“课改”是给老师松绑,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学生考试成绩为对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还“考试权”给教师而真正的实际情况是,许多地方仍然是一如既往,不要说把“考试权”给教师,就是把“考试权”给学校,在绝大部分地区都是不可能的虽然一些领导口口声声说: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是对教师考核的唯一标准,要对教师的德、能、勤、绩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可是在实际操作中,绩(即我们所认学生成绩 ),而德、能、勤,谁又看到在几个单位有几个人在这些方面而丢了分(反正在我们这里这几年中没有人在这三个方面丢分),最终学生的考试还是成了考核教师的唯一标准把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考核权”下放给教师,则真正可以把教师从怎样应付上级考试中解放出来,老师则真正可以因材施教,让学生真正在快乐中学习,愉悦地吸收知识但真正做到这些难上加难,其根本原因还是一些教育部门的主管领导不能够真正地信任教师 人们常说:知子莫如父而在学生的一生发展中可以说知生莫如师了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一张试卷而定其终身,要全方位的进行评价只有赋予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绝对评价地位,教师才能根据不同的学生对他们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在进行考试内容的确定上教师应有选择的权利,只要有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辅之以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生活知识就应该得到认可。

      从而达到让每一个学生成才成人的这一根本目的允许学校、教师自编的教材内容进入对学生的评价之中 根据新“课标”思想,学校要开发校本课程,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自编教材与原来教学相比,“课改”不再是以教材为本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输,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编写教材因为我们所教学生他们最终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应当贴近社会和生活的需要,让学校学习成为生活、社会的一部分,才能体现“课改”思想学校、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切合实际的教材和学校自编地方教材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现在真正的实际情况则不然,往往一个地区都是统一选用一种教材(当然所谓各校自选教材早已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一句空话),虽然也在强调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倡教师自编教材,允许学校自选教材,但谁在考试中加进了学校和教师自编教材的内容?据我所知,没有!绝对没有!!现实情况是,由于要应付上面的内容“规定”,大多数教师也懒得去真正地自编教材,哪个愿意没事找事做,自讨苦吃?允许学校和教师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编教材也成为了一句时髦的口号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测评时,可以在规定了内容的基础上,允许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加上校本教材的内容。

      这样,不仅检查了学生们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又对学生们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的能力进行了考查革“学生考试成绩是老师考核唯一依据”的命在应试教育时期,有一句流传非常广的话:分、分、分;老师的命根!在“课改”的今天,很多地区和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对教师的考核学生考试的分数还是老师的命根虽然一些领导在大讲特讲“课改”时,也不忘口头给教师松绑,大谈对教师的考核是全面、公正地评价而在考核学校,对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考试合格率、优生率和平均分都有刚性的统一规定,而且实行教育“质量”的一票否决面对这些压力,学校校长怎能不对教师作出相应的要求呢?抽考、调研、会考、……学科不断地增多,考试的各种指标不断地提高,教师们更是只能加班加点地引导学生做差大是的重复练习,好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一个好的成绩所谓的调研,抽考可以说是束缚教师们“课改”步伐的又一个绊脚石正确解决教师编制紧与因材施教关系班额人数多,因材施教难这是现在几乎所有教师发出的共同心声这一问题是大家都知道的而心照不宣的问题由于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已在实行人事制度改革,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以后,一些被认为是边远的村小被合并到相应集中的学校由于教师的编制和学生的人数是有一定的比例规定,必须达到。

      一所学校除去行政领导和一些后勤人员,几乎每个教师负责的学生达到几近30余人许多地方不得不加大班额人数,来安排教师任课当我们在提倡“小班制”的情况下,又不得不违心地进行着“相反”的行动在我们这里,我校中心小学许多班级在籍学生达到60余人,据说在别的乡镇2004年开学初有的班将近100个学生一个班,最后在家长的强烈呼吁下不得不减至为70多人在“课改”的今天,我们提倡对学生要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可是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班额人数,教师连最起码的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不容易,哪里还说得上对不同的学生让他们有不同的发展在这里,呼吁各级领导部门在进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时,要充分了解各地的实际情况,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意识行事唯有如此,我国义务教育才能得到真正地落实,边远地区的义务教育质量才能得到根本保证课改”家长也要转变观念课改,家长观念转变难!这是现在令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学校,教师是实行“课改”的主要参与者,特别是教师更是关系到“课改”成败的关键虽然教师是“课改”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但“课改”同时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特别是每位学生家长的参与实行“课改”以后,我们对学生的评价由原来的一张试卷是终身转为学生自评、小组评议、家长参与评议和考试几部分组成,从而评定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课改”是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教师、学校对学生进行着积极的评价,而学生家长却显得冷冷清清,几乎是无动于衷在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时,往往是不负责任很多家长看好的其实还是学生期末考试的最终成绩可以说,一些家长对“课改”根本还处于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状态当然,要使每一位学生的家长都参与到“课改”中来,学校、社会都有义务作好相应宣传,让每一个学生家长对“课改”有一定了解如有条件,也可让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家长的观念得到真正转变解除教师头上的紧箍咒学生“解放”至极,教师提心吊胆这是现在许多教师深有感触的状况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读喜欢的课文,背喜欢的段落,选喜欢的试题来做”学生想什么时候学,就什么时候学,可以说学生从从前学习的奴隶到现在做了学习的主人解放”至极的学生虽然说不上是矫枉过正,但不可否认在这方面还是有些偏差学生尚处于童年时代,他们明辩是非的能力还尚未形成,少部分学生贪玩,他们认为这些课(可以说)都不喜欢,试题我都不愿做而对此教师们却是无可奈何的现在学校对学生安全工作和教书育人被提到同等地位,面对学生,我们尤如手里端着一碗油,教师们都有同感。

      据报载:现在“课改”学生想什么时候学就什么时候学,学生上课可以自由地出去活动和解手……我想起民间一句话:说得轻巧,含根灯草我想决不会有哪个老师敢让学生在上课期间让学生自由地出去活动,除非这个老师的智力有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倒是彻底自由了,而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老师在无形中被戴上了紧箍咒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应多为教师着想,不要把一些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全部归责于学校和教师让教师们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束手束脚难到汽车压死了人,我们不要汽车了;飞机出过事,我们就不生产飞机了……凡事不能因噎废食,正确处理好教学与学生安全问题解除教师头上“安全”紧箍咒教学内容和教学科目的安排不要随意变动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小学生一天的在校时间应控制在6个小时以内,而现在的课程设置可以说是“品种”繁多一些领导和部门想当然地要下面学校加上这样或那样并未在计划之内的教学活动内容学校除了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外,主管部门强调什么,就要求学校马上在课表上加上什么反腐败,廉政教材要到班上;说安全,安全课要进学生课堂;道卫生,卫生课每周必须上;谈环境,环境部门检查要求环境课也要上课表;有了光盘播放,每周必须上够相应节数,还要有5个小时的课外看电视时间……。

      天呀,真不知是一些当官的当昏了头,还是这些当官的都是弱智,连时间都不会算,反正现在小学一周的30节课已是远远不能够用了虽然课程设置的比例有一定弹性幅度,但地方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之和只能占总课时的16—20%虽然说现在进行“课改”学生所学内容不再是永久不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删一些内容,但学生所学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应有一个相对稳定性那种不顾学生实际情况毫不负责随意增添内容决不是(或把学生所学内容变来变去)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愿看到的教学内容的设置一定要具有其科学性和前瞻性……课改,不能走入岐途!注:参考文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