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教案(第一课时)(人教版七年级下).doc
2页印度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阅读印度地形图,说出印度地形特点 3、通过阅读图文资料,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运用教材中的有关资料说出印度人口过度增长与环境、资源、经济发展之间的问题 4、阅读统计图表,说出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基本特点阅读图文资料,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影响通过读图分析并解释印度水旱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知道解决水旱灾害的办法 过程与方法: 1、充分运用地图,进一步熟悉地图、用图的方法 2、分析气候特点,建立气候异常变化与自然灾害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点】印度的人口问题、印度地形特点、印度水旱灾害 【教学难点】通过读图分析并解释印度水旱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 【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网络上搜集相关信息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展示印度图片、播放音乐天竺少女 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佛教的发源地,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泰姬陵、歌舞享誉世界。
这是一个视牛为神明的国家;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生产国;这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已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 猜一猜“这是哪一国家?”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板书: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要求学生阅读图7.34“印度的地形”,说明印度位于我国的什么方位,以及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德干高原的位置教师评价 印度地形特点:地形以 、 和 为主,北部为 山脉,中部为 平原,南部为 高原 2、读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印度人口增长状况的问题 (1)从1951年至2003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 (2)从1951年开始,每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 3、结合教材36页文字资料和数据统计资料,将学生分组并讨论下列问题 (1)谈谈你对印度人口未来增长趋势的看法 (2)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板书:二、水旱灾害频繁 1、引导学生阅读图6.10“亚洲气候分布”和图7.38“孟买年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并思考: (1)印度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 (2)其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3)与东南亚地区相比,其降水更加集中在几月份? 教师在上述问题的小结过程中,应注意突出学生从图像中提取与概括信息的准确性及口头表述的清晰程度,做到及时肯定与及时纠正。
2、引导学生阅读图7.39“南亚1月风向”和图7.40“南亚7月风向”,分析下列问题 (1)思考教材第37页活动2的第(2)项,并填表 (2)判断印度降水量年际间的稳定性 阅读课文36页第一段 从而得出:降水量过于集中,且年际间变化极大,导致水旱灾害频繁 3、结合一些印度抗洪抗旱工程的图片,教师应讲解印度人民为抗灾自救所做的积极努力,同时指出这些工程还远远不能满足抗灾的需求,任务十分艰巨,但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4、让学生思考:借助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国情,联想我国水旱灾害的特点 三、课堂小结 本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四、巩固练习 1、印度是世界第 人口大国 2、位于印度北面的山脉是 3、印度东南部濒临的海域是 4、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其主要影响的因素是( ) A、台风 B、东南季风 C、海啸 D、西南季风 五、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