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末代状元张謇的社会体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98610203
  • 上传时间:2022-05-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4.04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末代状元张謇的社会体育思想与实践研究    韩 燕 常 生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对张謇的社会体育思想和实践进行了溯源性挖掘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张謇积极倡导平民体育事业,在南通修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公共体育场,在其修建的南通东、西、南、北、中五公园中,兴建了大量体育休闲设施 ;鼓励竞技体育活动,积极支持组队参加远东运动会等国内外体育比赛;积极倡导女子体育;张謇先生早年对南通文化、教育、体育等全方位的重视和支持,逐步使南通社会大众形成了良好的体育意识和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淳朴健康民风,并在潜移默化中传承至今,奠定了南通“体育之乡”的人文发展基础,是南通走出15位世界冠军及竞技体育腾飞的历史原动力关键词:社会体育;体育思想;张謇;体育实践:G80-05:A:1007-3612(2008)06-0757-03张謇(1853-1926),字季直,晚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光绪二十年(1894)],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实业家,立宪派著名人物张謇年逾不惑幸中状元,然而他却视官爵如过眼云烟,以极大的热情和全部的精力投身于创办近代中国新式实业和教育事业张謇不仅大力发展实业,同时还以致力教育、提倡体育著称。

      虽然张謇先生不是一位专业体育工作者,但是他对体育的地位和作用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的体育思想、躬身实践走在时代的前沿,对近代中国体育、尤其是南通的体育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研究试图从张謇的社会文化及教育活动中探索张謇的社会体育思想与实践,旨在探索张謇的社会体育思想以及他为社会体育所作的杰出贡献,以引起学术界对张謇在体育方面贡献的重视,推动对张謇体育思想和实践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丰富中国近代体育史,进而正确评价张謇先生在我国近代体育中的地位和价值1张謇社会体育思想的形成背景お张謇先生仕途奔波数十载,走的是秀才-举人-进士-状元之路,科甲出身的他对体育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和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及主要社会思潮的影响密切相关1.1社会背景张謇生活的时代正值清朝末期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直至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占领首都北京,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传教开埠,国家领土和主权一步步沦丧,中国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从19世纪60~90年代,兴建军事工业和军事学堂、编练新军,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军事训练方法;资产阶级改良派积极主张变法自强,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地主阶级改革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提出要向西方学习等等。

      1.2主要社会思潮的影响张謇由于深受儒家学说的影响,对爱国亲民等传统观念身体力行在甲午战争前,他对清政府在政治上还抱有很大的幻想,表现于他热衷于科举,还多次直接或间接上书光绪帝,要求加强国防等1894年,在他状元及第不久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定,清朝政府如此的腐败无能,使他震惊和警醒,对清朝政府的幻想彻底瓦解在这国难当头之际, 许多有识人士、爱国仁人纷纷寻找致强致富的道路,各种强烈呼声、教育思潮应运而生其中对张謇较有影响的是:1.2.1洋务运动洋务派的新军由于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几乎损失殆尽,因此,战后清朝政府又重新组织新军,较有成就的如张之洞的“自强新军”、袁世凯的“新建陆军”等,并由战争之前聘请英国、美国的军人进行训练,改由聘请德国军官为教练,德国军官不仅把本国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介绍到中国,同时也把德国体操直接传播到中国洋务运动期间,西方兵操的引进,使得中国这块古老而封闭的土地上,第一次有组织的接受了西方近代体育的内容,对中国体育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謇与张之洞关系密切,张謇在1895年办大生纱厂就直接受张之洞的支持同样,张之洞的体育教育思想深深的影响了张謇。

      1.2.2维新运动维新运动是由中国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一场旨在通过“变法图存”,走上“自强富国”的社会政治运动维新派人士普遍认为改革教育、培养新式人才是实现变法维新的基础因此,他们广泛宣传西方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他们在传播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同时,对体育对人的全面发展作用予以充分肯定,认为体育是培养“新人”不可缺少的内容其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翁同騄等青年时代的张謇尊翁同騄为师,并深受其影响翁同騄是1856年(咸丰六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官署刑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光绪帝师傅翁是康梁变法维新的积极支持者,被推尊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张謇积极赞同响应他们的观点,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精神,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踊跃参与变法与立宪运动,极力主张效法俄罗斯、日本帝国主义的“尚武教育”,主张“取他国教育先进之精华”加以消化吸收为其所用1.2.3军国民教育思潮辛亥革命前,张謇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并无联系,民国成立时由于他的声望与影响,孙中山任命他为实业总长,但时间不长他在南通办实业时也正是孙中山下野后著述“建国方略”、倡导修铁路、建大港的时期。

      孙中山在著作中提出学习欧美的先进经验,这些思想对张謇也有一定的影响张謇虽然没有去过欧美,但曾东渡日本,进行过70多天考察,参观了35处教育机关,[2]间接接受了一些欧美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使其对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这对张謇体育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促进作用2张謇的社会体育思想与实践お2.1注重平民体育事业2.1.1修建中国近代第一个公共体育场根据现有史料记载,早在1913年(民国二年),张謇与其兄张鮞捐资在南通城南女子师范学校右侧,兴建了一个南通最早的体育场——“第一公共体育场”,[2]张謇建成的此公共体育场明显早于上海公共体育场,因此,该公共体育场应为中国近代第一个公共体育场张謇出资建成的并以行书亲题门额“公共体育场”5个大字的此公共体育场占地约20余亩设表门1座、大门3座南有房屋3间,供办公、储藏及运动员休息、更衣之用东西两边各有一方亭,围以短墙,供群众参观休息,场内设有跑道、沙坑和其他简单器械,工作人员有场长1人、指导员2人可以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有球类和器械游戏两大类球类有网球,野球,队球,乒乓球等项目,并有专门的乒乓球室;器械游戏有秋千,木马,平台,浪桥,浪船,滑台,旋板,高梯等。

      公共体育场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6点开放任人运动,无贫富老幼之分,亦无入场费每逢星期天和节假日,来体育场锻炼的更是“济济盈盈,各自为戏”1922年(民国11年),为了准备南通县中等以上八校联合运动会,而原来南通第一公共体育场面积窄小,不敷使用,于是张謇倡议并出资在南通城与狼山之间,离城约七八里的地方,兴建了第二公共体育场占地约40余亩,面积比第一公共体育场几乎大了一倍,其设施和运动项目与第一个公共体育场大致相同[2]一个人在一个县先后不惜巨资建了两座公共体育场,这在当时全国1700多个县中是绝无仅有的,可见他对体育的关心和重视非同一般由于他的关心,参与,直接带动了体育运动的开展,增强了人民的体质,这对推动南通体育活动的开展和体育运动的普及起了积极的影响和极大的推动作用2.1.2出资修建公园,并设置大量体育及休闲设施张謇在实业大振的基础上,对地方上的各项文化设施与公共福利事业,无不热心办理1917年他在南通城的护城河-濠河西南主持营建了东、西、南、北、中五座公园,统称“五公园”初建北公园,次建中公园及西公园,再次为南公园及东公园张謇曾说:“公园者,人情之圃实业之华,而教育之圭表也[3]认为它是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标志。

      为了倡导社会全民体育,普及大众体育,在这些兴建的公园中,也设置了相当多的体育运动设施,供人在游览之余,强身健体在这些公园的各园之间,或堤或桥,透逸相通,供人“若劳而休,休而候也”[3]五座公园既有山水花木亭檄的共性,又各有自己的个性特色有的恬静,适宜品茗长谈;有的喧闹,最宜儿童嘻戏;有的空旷,适合球类角逐;有的借池临水,便于游泳比赛诸多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各项体育场地和设施的修建,不仅促进了南通体育运动的普及和人民体质的增强,而且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文弱”之风气,养成了广大民众的尚武精神2.2鼓励竞技体育活动,积极支持组队参加远东运动会等国内外体育比赛1913年,中国、日本、菲律宾等国联合举办远东运动会,每两年举行一次,该运动会轮流在中、日、菲举办1915年(民国四年)的第二届运动会在上海举行,张謇委派省七中(今南通中学)学监史维藩率四年级全体学生前往参观1921年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又在上海举办鉴于对远东各国体育运动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及其在体育界的声望,张謇这位状元出生的长者,被推任为远东运动会名誉会长在这次远东运动会上,南通的如皋西乡小学生百人在运动会上表演了各种武术,极为纯熟,得到了中外观众的好评,并被“要求复演,摄入记录影片”。

      张謇先生积极资助优秀运动员参加国内国外(日本)各种比赛,且但凡运动员凯旋归来,张謇必专门举办盛大的欢迎会如1914年(民国3年)张謇就派省七中和省一代师的运动员参加了首届江苏省立学校联合运动会,在1915年10月举行的第二届上省七中获得了甲等奖状,1916年11月举行的第三届上获田径项目的第一名由于张謇的重视和运动员的努力,以后的历届运动会上屡屡获奖民国10年举行的省运动会上,省七中获团体竞技总分第1,得到了省议会奖给的银质象武钟1座,省长奖给的银质奖牌1块,教育厅奖给的银质勇爵1座,商务印书馆赠予绣着“数奏其勇”四个字的锦旗1面省一代师在这次运动会上总分也进入了前3名民国12年,省立学校运动会分区进行,省一代师和省七中分在第四区,九所学校比赛省一代师获总分第1,省七中获总分第31924年(民国十三年)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在武昌举行,张謇委派省一代师的学生徐维贤、邱鼎山、徐彦儒、倪约求参加比赛,并获得了不俗的成绩,徐维贤获撑竿跳高第3名,徐彦儒获跳远第2名,倪约求100 m获小组第1名另外1923年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在日本大阪举行,张謇委派省一代师(即通州师范学校)学生徐彦儒和徐维贤分别参加跳远和撑竿跳比赛,均获第3名(每个竞赛项目只取3名)。

      [4]对这些运动员取得的骄人成绩,张謇曾多次举办欢迎会表示祝贺并勉励学生再接再厉可见当初他对竞技体育的重视和投入是务实的,这也为以后南通竞技体育的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良好的民风2.3积极倡导女子体育“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5]妇女参与体育运动则是反映妇女解放程度的内容之一积极倡导女子参加体育运动问题,充分说明作为教育家的张謇在妇女解放问题上的开明2.3.1创立了通州公立女子师范学校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歧视与压迫是罄竹难书的张謇感叹“呜呼!学之不明,而千百年来女界乃独罹其黑暗矣他认为必须打破千百年来的陋习弊端,冲破封建束缚,彻底解放妇女,争取女权进而他提出“欲救其弊,惟有兴学兴学之本,惟有师范[3]“女子教育之不可无师,与国民教育之尤须有母,更设女子师范学校[3]于是张謇先生于1905年创立了通州公立女子师范学校这是仅次于上海所办的务本女塾设置师范科后的一所女子师范学校,[2]而中国第一所女师在中国教育大系-历代教育名人志([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版)中有所记载 “近代国人自办的女子师范教育肇基于1903年上海私立务本女塾师范科的设立[6]2.3.2在女师的授课中开设体操课程早在1903年张謇赴日本考察教育与实业时,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就报道,张謇对女子师范学校学生体操课业产生了深刻印象。

      [7]回国后,张謇不仅聘请了日本女教习,“教师中在创校初有森田政子,日本藉,是当时通师教师吉泽嘉寿之丞之妻,教算术、唱歌、体操、图画等[8]且切实在女师的授课中开设了体操课程女校向来午后尚有功课,此合级运动既是功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