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1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doc
8页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课题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三节新课标要求【内容要求】5.3.1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其主要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学业要求】1、描述呼吸等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2、关注常见疾病对人体和社会产生的危害,模拟展示特定情况下的急救方法教学目标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2、阐明呼吸道的主要功能,解释呼吸道与通气,与温暖、湿润和清洁空气等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3、举例说出有利于维护呼吸系统健康、预防疾病的生活方式或措施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呼吸系统的组成2)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2、教学难点(1)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设计思路对于呼吸,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知道人的生命和呼吸作用息息相关,且在剧烈运动时,呼吸会更加急促;但对呼吸与生命活动的本质联系认识不清,各呼吸器官的实际结构与功能了解不深,所以在授课时要尽量结合学生身边的具体例子来开展教学,同时运用现代的教学工具,如视频、动画等辅助教学,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把抽象的理论快速地与现实相结合本节主要介绍了2部分内容: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的作用。
其中“呼吸系统的组成”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可以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通过看书填图,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的作用”内容复杂,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教师应选取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能够体现呼吸道作用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从中归纳总结出呼吸道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抓紧“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线,让学生先理解呼吸道有什么样的结构组成,再进一步分析对应的功能结合学生身边的呼吸道疾病,学生能很轻松地理解“呼吸道的功能是有限的”这一结论,明白并认同空气质量的好坏对人类健康很重要,关注自身健康的同时,形成爱护环境的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呼吸与吞咽的关系”,可结合多媒体动画,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对于“声音与喉”,可让学生现场发声,直接感受喉部声带的震动,理解声带的作用原理,并结合之前所学的青春期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变声期嗓子的保护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实验操作视频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导入】在长跑时,体育老师总是建议我们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必要时可以用嘴辅助吸气,但不要张大嘴吸气和呼气。
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结合自己长跑的经历,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积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自然过渡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展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示意图,思考并回答“呼吸系统由哪两部分组成”“呼吸道又包含哪些器官”这两个问题讲解】向学生讲解呼吸系统的整体结构,强调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讲解】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2叶,右肺有3叶播放视频】呼吸道上台指认:邀请几位学生主动上台,用教鞭指出图中各器官的名称其他同学认真观察,若有错误或遗漏,随时举手纠正和补充仔细观察标注的位置和名称,在自己的教材上进行简单标记,加深记忆引导学生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呼吸与人体结构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二、呼吸道的作用【提问】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展示】气管软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问】呼吸道还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如何实现的?【展示】鼻腔预热冷空气,鼻毛阻挡灰尘进入,鼻黏膜内黏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播放视频】呼吸道的作用展示】气管壁纵切图片介绍气管壁内部纤毛以及黏液清洁空气的作用,以及黏液湿润空气的作用。
【提问】你知道痰是怎样形成的吗?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播放视频】痰的形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展示】因空气污染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图片讲述】当发生沙尘暴时,人们往往需要戴口罩以减少尘土的吸入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戴口罩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在一些存在有毒气体的环境中,则需要佩戴防毒面具提问】呼吸和消化的共同通道是什么?该通道是怎么将消化和呼吸分开的?【播放视频】海姆立克急救讲述】发声与喉的关系延伸讨论:进入青春期后的男、女生都要经历变声期在变声期应该如何保护好嗓子?学生讨论回答: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讨论:思考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结合呼吸道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回答问题观看视频,理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机制观看图片,理解纤毛以及黏液的作用讨论,回答: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等病原体,呼吸系统的传染病(肺结核、肺炎等)的病原体,都可以通过痰液进行传播跟老师一起,总结呼吸道的作用:1、能够保证气流畅通2、能够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理解呼吸道虽然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但是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要保持空气清洁和教师一起归纳吞咽和呼吸过程中会厌软骨的变化理解“食不言”的原因及意义。
积极参与活动,注意观察现象认真观看视频,归纳按住咽喉部,让学生发出声音,感受声带的振动观察“声带拉紧和松开”的图示,了解发声及注意如何保护声带总结出避免大声喊叫、长时间大声说话,不吸烟、不喝酒,少吃咸辣油腻食物等保护措施,理解保护声带对自身健康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引导学生认识到呼吸道虽然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一定的处理,但当空气污染严重时,呼吸道的处理能力就会显得不足,从而导致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举例说明,如在雾霾天气中,即使有呼吸道的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仍可能进入人体,引发咳嗽、哮喘等疾病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拔,并进行归纳总结,便于学生理解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并引发思考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能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课堂小结【展示】思维导图总结】用精简的语言高度概括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展示】堂堂清习题引导学生一起完成堂堂清及随堂检测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完成堂堂清。
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利用堂堂清及随堂检测巩固本节内容板书设计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鼻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咽 呼吸系统 温暖喉 呼吸道 湿润气管 清洁 支气管 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 肺堂堂清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3、肺是由反复分支的支气管及这些支气管末端膨大形成的肺泡共同构成4、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5、边吃饭变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进入气管随堂检测1. 如图表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其结构与功能不相符的是( C )A.①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和清洁B.④内的软骨起到支架作用,保证气流畅通C.吞咽时,④处的会厌软骨会盖住喉口,异物不会进入气管D.⑥内肺泡数量多,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2.《论语·乡党》中提出“食不言”,其实,这里面蕴含着科学道理。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吃饭不语时,喉部的两条声带处于分开状态B.呼吸时,喉口打开,空气通过食道进入肺内C.吞咽米饭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以免米饭进入气管D.呼吸和吞咽不能同时进行3.人体呼吸系统能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呼吸系统包括( B )A.气管和肺 B.呼吸道和肺C.鼻和呼吸道 D.气管和呼吸道4.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经过鼻腔以后,在进入血液之前,还会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D )A.喉、咽、气管、支气管、肺泡B.咽、喉、肺泡、气管、支气管C.咽、喉、支气管、气管、肺泡D.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5.学习生物学能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下列关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痰液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因此不要随地吐痰B.青少年在变声期为保护声带,应尽量避免大声喊叫C.长跑时氧气需求量大,应尽量用嘴吸气,用嘴呼气D.为避免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学生对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这一知识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等直观教学资源,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了呼吸道结构与功能的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理解呼吸道结构与功能的动态适应过程时仍存在一定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讲解同时,在课堂活动的组织方面,还需要更加注重时间的把控和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活动中有所收获,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