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孙思邈生卒之谜新释.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
  • 文档编号:41906925
  • 上传时间:2018-05-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孙思邈生卒之谜新释孙思邈生卒之谜新释陆炳寰 孙思邈的生卒时间,因史料记载的差异而引发争议,至今仍未达到共识,所谓的 101 岁的“定论” ,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公元 1781 年,清人纪昀总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及之后的王鸣盛纂的《十七史商榷》都对孙氏的生卒提出了质疑 笔者曾在孙思邈的故乡工作了三十二年,怀着对孙氏的崇敬之心,曾不自量力地写过 有关孙思邈的剧本,对于孙氏的生卒之谜也常常萦绕心间,很希望有学者能为此释疑解惑 近年来,在翻阅有关孙思邈的研究文献资料时,从由匡亚明主编,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 究中心、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干祖望著的《孙思邈评传》中找到了似可信服的解释干 祖望生于 1912 年,是全国著名的老中医,南京中医学院教授他不仅是享有盛誉的中医专 家,而且还精于古典文学,尤擅六朝骈体及古诗 关于孙思邈的生卒时间, 《旧唐书·孙思邈本传》有“永淳元年(682 年)卒”的记载, 这已被史学家,医学家、药学家及有关科技工作者所认同,看来已没有多大的分歧虽然 有“永淳二年”说(见耀县·孙家塬·清·同治十一年“唐代敕封妙应真人之先茔碑” )和 “永淳九年”说(见《玄品录》 ) ,然正史上“永淳”仅有一年,并无二年,更无九年,恐 “九”为“元”字之误。

      至于“永徽三年(652 年) ”说(见《续仙传》 ) ,是医学文献的误 引,仅见于明、熊宗立撰的《名医类证医大全》和明、陈嘉谟撰的《本草蒙荃》 ,但均被否 定了排除了孙氏羽化时间的分歧,就剩下孙氏诞生日期问题了现根据干祖望先生的提 示,试作如下梳理 孙思邈究竟生于何时?《旧唐书·孙思邈本传》记载:“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 ”于 是有人推算考证孙氏诞生于隋·开皇元年即公元 581 年,享年 101 岁与此同时,还有学 者根据《旧唐书》推算:认为孙氏生于梁·.天监十年(511 年)左右,享年 171 岁;又说 生于梁·大同七年即公元 541 年,享年 141 岁;还有隋·仁寿元年(601 年)说,享年 81 岁等等此外,尚有根据“唐代敕封妙应真人之先茔碑”推断,孙氏生于周·宣帝时 (578—579 年)享年 104、5 岁;《通义堂文集》有 164 岁之说, 《大唐新语》有 145 岁之 说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令人扑朔迷离为了便于论证,将已被多数研究者论证否 定的几种说法暂不作论 两部《唐书》因是官方编纂的史书,应该更具可信性,也是考证的主要依据但为什 么同一个记述,却生发出如此不同的结论?其源盖出于原始史料的误導。

      《旧唐书》记载: “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 ”经查考, “开皇”是隋文帝杨坚的年号(581—600 年) ,但在 其二十年间根本没有“辛酉”之岁,因此有学者认为,史官将“辛丑”误记为“辛酉” ,辛 丑年才是开皇元年,故孙氏享年应是 101 岁不能说这种推断没有一定道理,史官笔下之 误也是常有的事,况且此说已为大多数研究者所赞同,现在所有的辞书、教材、医史都采 用此说,但终究存在着很多疑窦,而且 101 岁一说最大的破绽是“隋文帝辅政时,征为国 子博士” 、 “周宣帝隐居太白山” 、 “独孤信见叹曰”三大事件的年代,均在孙氏出生之前, 这又该如何解释? 现将“三大事件”作一简要叙述,以便窥察其悖 《新唐书》::“隋文帝辅政,以国 子博士召,不拜 ”考隋文帝辅政是指杨坚仕于北周,位至相国,袭封隋国公的一个短暂时 期,至北周静帝·宇文阐·大定元年(581 年) ,杨坚废静帝而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隋,改 年号为开皇元年如果孙氏生于“开皇元年” ,隋文帝征召孙思邈为国子博士岂不是成无稽 之谈 《旧唐书》:“周宣帝时,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 ”查周宣帝宇文赟在位仅一年 (579 年) ,此时,离孙氏出生的 581 年尚有两年, “隐居太白山”岂不属子虚鸟有。

      根据两部《唐书》 ,洛州总管独孤信曾见孙氏而叹曰:“此圣童也 ”考独孤氏,原名 如愿,后为北周重臣北周·宇文觉·孝愍时(557 年)封卫国公,当年即因坐赵贵谋反 案而被宇文获逼至自杀而孙氏却在独孤信死后二十四年才出世,两人怎能有见面之缘 如果说,以上三件事尚不足信服力,那末由孙氏亲笔所写的《千金要方·肝脏·坚症积 聚》记载可以佐证:“治蛟龙病,开皇六年三月八日,有人食芹得之其人病发似癫痫, 面色青黄因食寒饧过多,便吐出蛟龙,有头及尾从慈有人患此疾,令服寒食饧三斗, 大验 ”试想“开皇元年”出生的孙思邈,此时仅五岁,怎能临床治病?如果对两部《唐书》 及一些史料能洞察细微,就会进一步发现孙氏享年 101 岁的推断,尚有多处与史书记载不 能铆合如《旧唐书》 “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嗟其容色甚少” ,考太宗即位于贞观元年 (627 年;)又《新唐书》 “太宗初,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聪视瞭” 孙氏如生于开皇元 年,此时才 46 岁,怎能嗟其“容色甚少” 、 “年已老而听聪视瞭”呢?孙氏在《千金翼方》 中说“吾十有八而志学于医,今年过百岁,研综经文,推研孔穴,所疑更多矣” 《避暑录 话》谓:“思邈为千金要方,时已百余岁……后三十年,作千金翼方……” 《千金要方》于 永徽三年(652 年)脱稿, 《千金翼方》于开耀元年(681 年)脱稿。

      如按孙氏生于开皇元 年推算, 《千金要方》成稿时为 71 岁, 《千金翼方》成稿时才为百岁由此看来,所谓孙氏 生于 581 年的“定论” ,很难为史书记载所印证 但令人茫然的是为什么孙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呢?难道孙氏记错了自己的生辰 八字?要知道孙氏不仅是个业精技高的医学家,他是熔儒、释、道、医于一炉的大家他 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不会轻率地将纪年随意破格,甚至将“开皇元年”说成“开皇辛酉” , 犯这种错误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很大可能是史官记述的纰漏 查:从隋文帝杨坚出生于梁·大同七年到仁寿四年逝世的六十三年间有两个“辛酉” , 后者在仁寿元年(604 年) ,前者即是 541 年以后者推算,孙氏享年 91 岁,很显然己被 多数学者论证否定按前者的“辛酉”推算,孙氏则享年 141 岁,应该与隋文帝同一个 “辛酉”年所生有学者认为孙氏这里所谓的“开皇”是隋文帝的同义词 “思邈自云,开 皇辛酉岁生” ,语出《旧唐书》卢照邻的《病梨树赋·序》 查考在梁大同七年时,中原有 三国骈存:西魏建都长安,是孙氏的出生之处(华原即今耀州区) ;东魏建都于邺;梁建都 金陵孙氏出生之时,正是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七年(541 年)的“辛酉。

      ”很可能孙 氏在卢照邻面前说自己生于“文帝辛酉” ,而纪史执笔者把西魏的文帝误为隋文帝杨坚,竟 将“大统辛酉”写成了“开皇辛酉” 如果孙氏生于 541 年,享年 141 岁,就可弥补“定论” (581 年生)的破绽:独孤信见 孙思邈应在陈·永定元年(557 年)之前,那时孙氏还不足十五、六岁,故有“此圣童也” 之叹;隋文帝辅政时,孙氏在三十七、八岁左右,正是出仕的适当年令,当时正隐居太白 山,曾“密语人曰,后五十年有圣人出,吾且助之” ,五十年后,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元年 (627 年)入京,孙思邈已八十六岁,故有“太宗初,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聪视瞭”之 谓;《千金要方》成稿于永徽三年(652 年) ,此时孙氏 111 岁,故有“今年过百岁”之说; 《千金翼方》成稿于开耀元年(681 年) ,才有“后三十年,作千金翼方》之言孙氏 76 岁之前,处于隋王朝时代,过着隐居生涯,主要是修道、炼丹、读书、行医,书撰疏注 《老子》 、 《庄子》 77 岁之后步入唐朝,即活跃临床医务, 《千金要方》中注明日期的医务 活动,都在武德、贞观时代,只有一例在“开皇”六年以上足以印证,孙氏诞生于 梁·大同七年(541 年) ,该年为“辛酉” ,享年 141 岁,此推算可谓合情合理。

      但由于一些学者,认为人生寿命不可能有这样的高龄遐寿,所以对孙氏 141 岁的享年 存有疑虑然史书记载超百岁的老人比比皆是,如:《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盖老子百有 六十余岁,或言两百余岁” 《汉书·艺文志·注》 “魏文侯最为好古……窦公年百八十岁” 《后汉书·甘始东郭延年传》 “凡此数人,皆百余岁及二百岁也” 《后汉书·冷寿光传》“寿光年可百五六十岁” 《后汉书·郡国志·注》 “荆州记曰,县北八里有菊水,其源旁悉 芳菊,水极甘馨,又中有三十家,不复穿井,即饮此水上寿百二十,中寿百余,七十者 犹以为夭” 还有《魏书·明帝纪·注》 “度辽将军范明友鲜卑奴,年三百五十岁,言语饮 食如常人” 《辽史·圣宗本纪》 “霸州民李在宥,年百三十有三赐束帛锦袍银带,月给羊 酒” 除了正史之外,还有可靠的记载:唐诗人白居易九友中的李元爽,享年一百三十六岁; 《偃爆谈余》 “赵文监,平凉人,言共家去崆峒山四十里,言山中王道人者,河南人,年一 百四十岁,发白返黑,齿落复生” ;《洞微志》 “太平兴国李守忠,为丞旨奉使南方,至琼 道逢一翁,自称杨震举,年八十一邀守忠诣其所居,见其父,曰叔达,年一百二十岁。

      又见其祖,曰宋卿,年一百九十五” ;《千金要方·养性·养性序》记载,有两位百岁以上 的老人,一位是皇甫隆,年出百岁而体力不衰,耳目聪明,颜色和悦另一位是道人蒯京, 已年一百七十八而甚丁壮上世纪 1982 年 8 月 8 日《参考消息》报道“一百五十岁老人达 乌德逝世” 1989 年 8 月 25 日南京《扬子晚报》转载《中国妇女报》谓“夏菊英,一千八 百三十六年五月五日生,今年六月十五日十时正,寿终内寝,享年一百五十三岁” 由此可 见,人是可以超越寻常的年龄的,况且孙氏本来就是一个懂得修道养生者,享年 141 岁, 事在情理之中 孙思邈生卒之谜,终于有了新释,这对于孙思邈的研究提供了更切实的依据,使孙氏 一生的丰硕业迹落到了实处,从而能更全面完整地了解这位杰出的中国古代的大名医,为 中医事业作出的无与伦比的贡献,并以此激发人们继承弘扬孙氏“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的“以人为本”的精神,让我们更加热爱生命 对于孙思邈的研究尚任重道远,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医学遗产,而且作为一个 儒、释、道、医熔于一炉的哲学思想和观点也很值得我们去探讨,以便从中吸取营养来滋 润我们的心田孙氏的研究更需进一步深化,由于孙氏的巨大贡献,人们对他敬仰和崇拜 也是正常之情,但他毕竟不是“神仙” ,不是“超人” ,而是“凡人” ,是一个真实的人。

      过 于“神化”会掩盖和弱化了对他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我们的目的是树立孙 思邈一个可亲可敬可学的活生生的一代名医的形象,一个真正的人的形象!2009 年 11 月 26 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