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我眼中的西方古建筑.doc
3页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我眼中的西方古建筑从古希腊到英国的资本主义革命,西方古代建筑,见证过历史的荣耀与文化的野蛮,承载着时 光的流逝与时境的变迁在漫长的历史洪流中,我固执地认为希腊与罗马的建筑,是我心目中西方 古建筑最初、最经典的形象1、神的旨意 神的创造——古希腊建筑穿过历史的洪流,我眼中的西方古建筑,是爱琴海的蔚蓝边际上,高立于山巅或峭壁的白 色山的最高处,无限接近于天空,这是众神袛的住所,这是一份神赋的庄严;背后的辽阔海 洋,是广阔的胸怀,正如海洋孕育了生命,古希腊建筑,在地中海一隅孕育了整个西方的建筑 生命,唯一而神圣的建筑目的,简洁而纯粹的柱式设计,无不彰显着圣母一样的庄重和安宁 在古希腊或雄伟或精致的建筑中,我独喜欢雅典 的帕提农神庙不同于伊瑞克提翁神庙的不对称多边 结构中的优雅与活泼,不同于胜利神庙的小巧和纤细, 位于雅典卫城最高处的帕提农,无论在位置、面积、 结构还是雕刻风格上都展示着至高的王者风范 这一座又被称作“万神殿”的神庙,纵然如今已 显残缺斑驳,纵然曾经辉煌无比的雅典娜神像已难觅 真迹,却仍能吸引着无数人前来观瞻,究其原因,是 由于发展至巅峰的多立克柱式设计和回廊结构在这座 神庙中完美地组合,刚劲和雄健的美在这座神庙中体 现得淋漓尽致。
帕提农也体现着比例之美它采取八柱的多立克式,东西两面是 8 根柱子,南北两侧则是 17 根,东西宽 31 米,南北长 70 米东西两立面(全庙的门面)山墙顶部距离地面 19 米,也 就是说,其立面高与宽的比例为 19 比 31,接近希腊人喜爱的“黄金分割比”,正是这种比例的 匀称与和谐使帕提农被誉为古希腊建筑的“完美之作”、 “集大成之作”古希腊文化,一言以概之,即“尽善尽美”帕提农,正是这种尽善尽美的追求,在建筑文 化上极致的体现2、力量和欲望的盛宴——古罗马建筑 我眼中的西方古建筑,也是角斗场中充满张力的力量,是镌刻着君士坦丁姓名的凯旋门, 是帝国无上的光荣和世俗繁华的魅力古罗马建筑,作为古希腊建筑艺术最直接的衣钵继承者, 传承了古希腊建筑中最根本的一点——人的意识与人的尺度19 米31 米帕提农神庙然而,作为西方奴隶时代的最 高峰,罗马帝国赋予了这种人的意 识、人的尺度一种全新的含义如 果说,古希腊人崇拜人是通过崇拜 “神”来体现的话,那么,古罗马 人对人的崇拜,则更倾向于对世俗 的、现实的人的崇拜的直接表现, 所表现的人的意识,也已从群体转 向个体, “偏重于对个人的颂扬和 物质生活上的享受” 。
在新的社会 背景、文化背景下,古罗马建筑将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和谐、完美、崇 高的特点,带出了神殿,转向世俗, 开始讲求“合宜于经济” 在这种 思想理念的指导下,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不再局限于神殿,最辉煌、最有艺术价值的是为经济 服务或为人的生活服务的建筑,如广场、道路、桥梁、高架输水道、隧道、剧场、竞技场、浴 场、住宅和别墅等等这些建筑不再让人感到“神圣” ,西方古建筑走下了神之宝座,步入凡 尘,拥有了截然不同的观赏体验古罗马的大斗兽场,无疑是古罗马建筑的标志,它是罗马人心中完美的永恒之都古罗马 大斗兽场的外部立面,特别是高4层的外部立面,就是古希腊柱式构图的复写,但是,古希腊 的这种柱式,在古罗马的这座杰作中已不再像在古希腊建筑中那样起结构作用了,它已蜕变成 了一种单纯的装饰,真正起结构作用的部件是隐藏于墙壁之中的结构体穹拱屋顶,取代了古 希腊习用的梁柱结构,成为一种更有效的拱券结构,这种拱券结构因经济、实用,同时具有优 美的审美效果,故不仅应用于神庙、宫殿等特殊建筑,而且扩展到日常生活的一切领域斗兽 场的每一个雕刻精致繁复的圆拱都是帝国趋于无限的人力、物力的表现,这座结构、功能和形 式和谐统一的建筑,至今仍在体育建筑中被沿用,雄辩地证明古罗马建筑技艺的绝对高度。
建 筑,与其中每日的斗兽、决斗盛事相照应,共同映照了一个时代的力量、欲望与斗争3、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爱伦坡说,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每当翻开画册、点击网页,我都会被罗马帝国那 些辉宏壮大、充满冷静理智、富有扩张性的建筑所震撼是的,希腊建筑在罗马帝国时代变得愈发 文雅、精致,帝国的强大号召力使它汇集了当时世界上最充满智慧的建筑师,最熟练的能工巧匠, 甚至最丰富充裕的建筑资金和材料,使它有足够的能力去诠释完美作为君权至上的大帝国,罗马 城需要的是强悍的气魄,并且披上艺术与美的外衣,才能显现其气吞万里、雄霸天下的威严,大斗 兽场便代表了这种外显的炫耀与张扬 每当我看着罗马的建筑,我感慨于西方古建筑曾达到的艺术形式的高峰,感慨于其在建筑技艺 上追求的卓越,然而,我却也常想起狄更斯的名言:“这是人们可以想象的最具震撼力的、最庄严 的、最隆重的、最恢宏的、最崇高的形象,又是最令人悲痛的形象在它血腥的年代,这个大角斗 场巨大的、充满强劲生命力的形象没有感动过任何人,现在成了废墟,它却能感动每一个看到它的 人感谢上帝,它成了废墟 ” 是的,几个月西方古建筑欣赏的学习过程中,我所见、所感的,并不只是百千年的栋栋建筑, 更是西方各个时代、各个地域的文化的碰撞。
建筑之所以为艺术,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着艺术的形式 和艺术的技艺,更是因为它蕴含着每个民族在每个时代特有的精神因此,当我重新审视西方古建筑的长路,看过罗马建筑在最辉煌的时期高傲的雄伟与精致,看过哥特式建筑在最黑暗的时期从高耸的尖顶中泄下的光芒,看过拜占庭建筑纷繁的穹顶,虽然知 道这每一类建筑在建筑史上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我仍然怀念起西方建筑最源头的样子希 腊城邦,是那么优美诗意、注重内涵,甚至于有一丝孩子气的纯真在帕提农神庙,人们敬献花环、 水果,吟诵着哲学、几何学,赞颂着诗人的杰作,探讨寻找着艺术的本质和灵魂在古代奥林匹克 运动会上,人们自然地袒露身躯,以最美丽、最纯洁、最和平、最强健的形式,公平、公正地进行 体育比赛,这也是现代体育精神的起源和体现,这与希腊文明中,对自由、灵性、科学、美学的追 求一脉相传在希腊建筑中传递出的,是这样一种纯粹的文化性格和平等的人文关怀在一个建筑 工艺并不发达的时代里,希腊人民曾用自己的智慧铸造过奇迹每当想到希腊建筑,在一片蓝天下 那白色的高耸的建筑,为西方建筑指明了一条永恒的道路,建筑,探究的是钢筋铁骨之下的灵魂艺 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