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参孙形象的演变2.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38237136
  • 上传时间:2024-01-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另一个女性形象是《士师记》中参孙的妻子大利拉作者通过参孙被大利拉所卖而为非力士人所俘的故事,把参孙的遭遇算在大利拉身上,以此宣传不能与异族通婚的宗教律法按照这个偏狭的观点,大利拉就成了“色情间谍”、“诱骗人的妖妇”②比耶洗比幸运的是,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感受到了后世人的批评,大利拉的形象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甄别请看弥尔顿在《复乐园》里怎样让大利拉为自己辩护的:许多事都有两种相反的说法,……我的名字在受割礼的但族人、犹太人和附近各族人中间,直到他们的子孙,都要臭名远扬,……可是在我的国家里,我的名字却列在最著名的女人中间,在庄严的节日里,同活着的或已死的巾帼伟人们一起受人颂扬,颂扬我从一个凶猛的毁灭者手中,拯救了祖国,爱国甚于爱夫弥尔顿还借大利拉的口说出了他的看法:大利拉是与雅亿一样的民族英雄,她之所以出卖了参孙是受了本族人的“恳求、命令、威胁和怂恿”,因此是可以理解的许多事都有两种相反的说法,……我的名字在受割礼的但族人、犹太人和附近各族人中间,直到他们的子孙,都要臭名远扬,……可是在我的国家里,我的名字却列在最著名的女人中间,在庄严的节日里,同活着的或已死的巾帼伟人们一起受人颂扬,颂扬我从一个凶猛的毁灭者手中,拯救了祖国,爱国甚于爱夫。

      糟糕的是参孙有个最可怕的敌人———他自己他总是要爱上这个或那个女人,一旦他陷入情网,他就把一切置之度外为了自己的快乐,他甘冒任何风险,甚至牺牲国家的安全圣经故事中,参孙非常多情,在女人面前意志不够坚定,经不起诱惑参孙的悲剧正是因这一性格弱点而酿成,因此我们叫它“性格悲剧”他爱的第一个女人用眼泪淹没了他的理智,在他面前啼哭了7天,逼着他把谜底说了出来然而他却没有在这件事上吸取教训,又被他爱的第二个女人所骗薄弱的意志把他推向了灾难的深渊,他在爱人的膝头上被非利士人剃掉了头发,于是“他的力气就离开了他”非利士人将他拿住,剜了他的眼,带他到迦萨,用铜链拘索他,他就在监里推磨伟大的英雄,坦荡的少年,以色列人的士师就这样因为自己不坚定的意志而被俘为奴被迫害被侮辱这正符合亚氏对悲剧人物的要求,即他们困于厄运不是因为罪恶而是因为自身的过失和缺陷从自由自在、无人能敌的大力士变成了 非利士人戏耍、糟践的对象,最悲惨 的莫过于此了而英雄毕竟是英雄, 崇高之处在于他有坚强的灵魂,能 忍受非利士人强加到他身上的灾 难慢慢忍耐着等头发长出来力气 再回到他身上,所以他能任由非利 士人驱使、奴役、戏耍而一旦力气 恢复他毅然决然选择了与非利士人 同归于尽。

      这个过程就是要把上帝所选中的人通过考验和磨难锻炼成能够体现神的意志、完成神的使命的先知或圣徒,《斗士参孙》正是艺术地表现了这一过程参孙在苦难中、在抵制各种诱惑的过程中获得了精神上的再生,最终完成了上帝赋予的使命 《旧约》中的参孙大体上是传说中的一位头脑比较简单、半带野蛮性但力大无穷的部落勇士,他最后的英雄行为也主要是为了“报那剜我双眼的仇”而在《斗士参孙》里,参孙的神力及与之相伴的光荣已成为过去,他只是一个被奴役和受人侮辱的囚徒他忍受着各种折磨,抵制着各种诱惑他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并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神而战,为了完成神赋予他的解放以色列人的事业如果进一步比较这两个形象,我们会发现,弥尔顿的参孙身上不断增长的“忍耐”patience, 在《旧约》里的参孙身上根本不存在这是他们之间最重要的差别与其说弥尔顿的参孙是一个犹太英雄,不如说是一个基督教圣徒,弥尔顿在其诗剧中已把参孙基督教化了( christianized)《斗士参孙》也主要是主人公和二个来访者的对话最后,弥尔顿的参孙和约伯都在苦难与忍耐中获得精神上的复生然而,忍耐决非产生于顺境,而是产生于苦难的考验,特别是产生于对苦难中的诱惑的抵制。

      这种强烈的对比自然会引出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一个可悲的变化”?( p. 141)当然,直接原因是参孙把自己神力所在的秘密告诉了妻子、非利士人大利拉他承认:“为了一句话,一滴眼泪,竟把/上帝秘密交给我的礼物泄露给/一个狡诈的女人” ( p. 134)不过他也知道,“我今天的受难,主要原因还不在她,/却在于我自己”),因为“我不守信誓,把神授给我的/秘密泄露给一个女人p. 143) 但他如果仅仅把这看作是自己“不能守信誓之罪”( p. 148)是不够的他之所以“不能守信”、不能抵挡女色的诱惑是因为他骄傲自大他后来终于认识到这一根本原因他说:“我出了名,煊赫一时,我倒处行走,不怕危险,像个小神明,为大众所仰慕,为敌国所震惊,没有人敢和我作对因此我自高自大,趾高气扬,落入明眸皓齿、假情假义的罗网”(p.150) 在基督教所宣扬的罪孽中,特别是在所谓“七大死罪”中位处第一的就是骄傲天使撒旦之所以反叛上帝,被逐出天堂打入地狱,就是因为骄傲,因为他不愿意处在上帝之下而亚当和夏娃之所以偷吃禁果被赶出伊甸园,也是因为他们受到撒旦的诱惑,以为吃了智慧果就会变得同神一样因为骄傲为第一大罪,所以骄傲的人都必须受到惩罚,被抛入苦难之中并在苦难中变得谦卑,然后才能获得上帝的恩典。

      于是他“必降为卑”,遭受苦难,并在苦难与磨练中“升为高”,获得精神上的成长,成为能完成神的使命的人他所受的诱惑来自二个不同但对他来说都至关重要的方面,是由二个不同的来访者带来的第一个来访者是他的父亲玛挪亚父亲的来访增加了他的痛苦,对他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不仅因为玛挪亚责备他不听劝告,娶了非利士女人大利拉为妻,更在于他打算用赎金把儿子赎出去对参孙来说,这实际上意味着他对上帝已没有什么用处了正是在同父亲的对话中,他感到自己已被上帝遗弃,因此祈求死亡“加快来临” 然而正因为他处在最大的痛苦之中,所以父亲想把他赎出去的想法对他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同时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是他脱离当前的苦难、获得“自由”的一条捷径,但却意味着放弃自己的信念,践踏自己的尊严,向敌人投降如果这样,他“只能回家/闭门闲坐,做一只懒散的雄蜂”或“被人可怜的对象”; 因此他宁愿“在这里做苦工,自食其力,/让毒虫咬噬,做喂猪的残食”或者让死亡来结束他的痛苦(pp. lsl 52)于是他拒绝了父亲的建议,抵制了被赎出去的诱惑这表明他并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信念这是他精神复生的基础摘要作为一个虔诚的清教徒,弥尔顿 颠覆了传统的桎梏,认为人们对女性 不应该充满怨恨和敌意,而应该充满 同情和善意,辩证地看待社会女性。

      他 在作品《斗士参孙》中推翻了《圣经》当 中德利拉这位女性形象在世人心中的 偏见,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刻画了一个 有血有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女人本 文通过分析《斗士参孙》女主人公德利 拉华丽的出场、真性的操守、至诚的宗 教和爱国情感以及理性的智慧几方 面,重新构建了这个有别于《圣经》原 型的高贵、智慧、真性的人物形象  重构弥尔顿《力士参孙》中女主人公的形象人们对他进行各种各样的描画,或英雄或暴徒,或精明的审判官或轻挑的小丑,或无敌的斗士或低能的罪人,或民族的救星或耽于拈花惹草的风流鬼在随后到来的文艺复兴时期,两类鲜明对照的形象“俗人参孙”和“信徒参孙”同时出现在洲文坛上参孙全然是个结实强壮而多情的世俗男子斯宾塞(Spellser)在《仙后》第5卷8章2节中也把参孙写成失控之情欲的牺牲品文艺复兴中后期一批德国、兰和英国作家对参孙故事中的宗教喻意产生浓厚兴趣,纷纷把他描画成忏悔的罪人,说他因遭到神圣审判(指被非利士人捉拿迫害)而心灵净化,最后信心复活.再获神力,终于向敌族报仇雪恨英国小说家劳伦斯(D.H.Lawrence)的《参孙和大利拉》中国现代作家茅盾的短篇小说《参孙的复仇》茅盾在抗日战争最艰的年代写此小说,实际是要借参孙形象间接地表达中国人民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和抗战胜的信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