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合集五篇.doc
22页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合集五篇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1 一、阳光心态,愉快工作 在季秀珍教授的讲座上我第一次了解到了一个教师是一份承载着重要责任与使命的特殊职业,教师心理健康既关乎教师个人的生命健康和职业幸福,又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然而,今天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却愈发突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面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无疑成为师德建设的一大障碍,师德问题的背后通常隐藏着某种心理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担负着净化心灵的重任当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学生成绩为主的考评、家长难以沟通等重重矛盾、压力集中作用于教师身上时,也容易促使教师产生紧张、焦虑、不安、忧郁等心理感受,长期发展下去,不仅影响教学质量,对教师甚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我想我们的工作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心态都说笑一笑,十年少,那么我们何不做一个快乐的老师,拥有阳光心态的教师,才能创造出阳光的课堂,教出阳光自信的学生 二、接受风雨,做好预防 校园中的欺凌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业适应,破坏校园氛围,反校园欺凌工作任重而道远。
纪林芹老师的课程系统阐述了校园欺凌的知识,包括欺凌的概念界定、发生特点、危害、发生机制以及与校园欺凌有关的国家政策等身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要更加积极主动,去普及校园暴力带来的恶劣影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广大学生,杜绝校园暴力,创建和谐校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生家长,充分认识校园欺凌所带来的伤害作为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要对自己负责自己要努力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要是自己成为一个自己满意的人要对他人负责我们的生活,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而是还有其他人所以要对他人负责当今和以后,无论到什么时候,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说的话不说;认认真真工作,扎扎实实做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确保校园和谐平安稳定早期发现,及时干预,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三、同感共情,合力共育 么青老师在《创新家校共育途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讲到,家校共育的目的是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方面保持一致,把学生培养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刘永胜老师在《新时代,家校协同的思考》中讲到,所谓家校协同,就是充分发挥好家庭、学校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培育未来合格的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老师、家长应该怎样做呢?我认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采用怎样有效的方式和家长合作教育孩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要做到这点,就要善于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事,家庭的教育对学生也尤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会使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那怎样让学生在家里也有个好的环境教育呢?这就要我们老师们多与家长沟通,多与家长交流,向家长介绍好的教育经验,与家长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进步要让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各方面的表现,也让家长告诉老师他们孩子在家的情况在学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时,家校可共同鼓励他,表杨他,赞赏他;要是学生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劝导他这样就强化了孩子习惯的养成和对错的辨别能力不知谁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所以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样,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只依靠老师,更多的还需要家长和我们一起来共同完成学校家庭教育怎样才有更有效,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管总结完善,让自己的教育更为有效,让自己获得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教室是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学生情操,充实了学生生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 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
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员,如果不理解学生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 倾诉,精神得到依靠。
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最后,我引用美国的柯赖齐亚和斯塔顿所著的《小学生健康教育》一书中的一段话来说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10月1315日,这次我有幸参加了肇庆市举办的第二十四期(德庆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C证教师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使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也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认真聆听了肇庆教师教育学院黄曼娜老师、肇庆市教师进修学校张颜老师、肇庆学院教育系廖结敏老师、肇庆市第十二中学梁雄斌校长多位专家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今学年我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下面我就这次培训活动谈谈本人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的一些体会 一、学生学习数学科存在的心理困惑 在班中,有个别同学曾经对我说,数学科太难学了,的确,这是现实存在问题,与低年级相比,高年级数学内容增多,难度增大,教师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换大,教师的减少,学生相对的独立性增强,还有的学生的适应能力差,表现出学习情感的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数学学习成绩下降而且由四年级开始,小学知识量不断增大,随着所学知识的日益丰富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在数学科课堂教学中由较多运算比例向数形结合比例较多方向发展,教师已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只能突破重难点还有新教材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归纳、创新的能力更高了,许多学生不愿意动手、动脑,畏难情绪重,不喜欢学习数学,出现抄袭作业,或者随便写写应付检查的现象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个别同学成绩自然越来越退步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可是,这样不动手练习,一到考试可一做就错且速度之慢,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
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二、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心理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有一定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关键是在数学教育过程中能否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传统的数学教育过程注重于知识的传授与解题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学习数学方法、身心发展的全面引导,致使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习效率很低,特别是个别女生,如果不从心理上解决心结,将影响着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可见学生学习数学心理在数学教育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应引起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观,从“学生就是帮助学生解答疑难,改正错误”等狭隘的观念中解脱出来,更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是极为重要的几乎每节课我都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我的具体的做法如下: 1、学习兴趣培养的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它表现为人力求认识和获得某种事物,并且力求参与相应的活动兴趣通过情绪反应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积极性,即凡是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和工作,人就会觉得心情舒畅和愉快,效率也较高相反,如果是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则可能心理动力不够,缺乏激情,效率也就较低。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兴趣和情绪的左右,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