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粽》教学设计.docx
8页《端午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节、叶、米”四个生字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粘又甜”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教学重点:1.认识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节、叶、米”四个生字2. 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粘又甜”等叠词教学难点:读好长句子,体会端午粽色、香、味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咱们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习俗,看看这是什么?(出示元宵、月饼图片),提问:认识他们吗?你什么时候过呢?2. 出示粽子,这个认识吗?吃过粽子吗?什么时候吃?3.端午节吃的粽子,就叫“端午粽”,跟着老师来写字板书课题,认识“端、粽”和新偏旁“立、米”)指导书写“午”字二、初读感知过渡:想知道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吗?把课本轻轻打到46页,自己试着读读课文一)学生自读,提出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二)交流反馈1.认识生字:(我们先来跟生字宝宝们打声招呼)(1)出示带拼音生字,指名拼读,全班齐读,及时正音。
2)交流识记方法我们不但要能叫出这些生字宝宝的名字,还要能记住他们的样子,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加一加,减一减,熟字比较,联系生活识记,组词识记等)2.学习词语:(生字宝宝很热情,还给我们带来了一群词语朋友,我们也来认识他们吧)(1)出示文中带有13个生字的词语,带拼音指名读,全班齐读.再去掉拼音开火车教读2)及时正音3.朗读课文:(词语宝宝很调皮,喜欢躲在句子里让我们到课文中再去看望他们)(1)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范读、正音)(2)指导长句子朗读三、精读感悟 1.(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这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同学们找找看这段话一共有几句?(3句)2. 指名读第一句出示划线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1)自由读,完成课文填空指名补充填空)(2)出示图片,理解词语“箬竹叶、糯米、枣”,教读“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体会叠词“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的表达作用(使描述的事物更形象)这句话写了粽子的什么特点呢?(板书:样子)(3)齐读这句话,把粽子的样子读出来4)这句话中一个词语叫“裹着”,联系它前后的内容,谁能说说“裹着”是什么意思?句中指谁裹着谁?(5)看来,构成端午粽的三种原料还有不同的位置,谁能找到这句话中表示不同位置的词语?(里面,中间)(6)这样,我们就可以抓住表示位置的词语读好句子的停顿。
出示停顿符号,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7)觉得端午粽的样子漂亮吗?3.端午粽不但样子好看,闻着也香出示第二句) (1)指名读,理解“掀开”(做动作体会) (2)这句话告诉了我们端午粽的什么特点板书:香味) (3)按照老师给出提示,读好停顿,读出你闻着香味的感受齐读)5.闻着很香的端午粽,味道怎么样呢?(出示第三句) (1)指名读,理解“剥开”(和前文的“裹着”对比理解) (2)什么东西吃起来 “又黏又甜”?(元宵、牛奶糖,进行说话训练) 仿词:又( )又( ),说话练习 (3)这句话又告诉了我们端午粽的什么特点?(板书:味道)美吗? (4)带着你的感受,把端午粽的味道读出来齐读)6.太美了,请同学们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话,读出你的感受四、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节、叶、米2.仔细观察字形,看看他们的笔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位置相同吗?3.老师要来写第一个字“节”,再仔细观察这个字,看看它每部分的宽窄长短有什么特点?(上宽下窄,上扁下长4.范写“节”,提示拿出小手跟着老师来书空5.学生练习书写先描红,再临写)6.对照笔顺,练写其它三个字师巡视指导)过渡:到底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去寻找答案。
板书设计:10 端午粽样子 香味 味道太平小学刘波二〇一九年四月八日《端午粽》教学反思《端午粽》这篇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文中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积累这样的词,同时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初读后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词,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再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提醒学生可用“加一加、作比较、扩词,分析字形结构、想象”等方法,特别有意思的一个“豆”字,有学生说“豆”的想象记忆法:“上面一横是锅盖,中间的口就是锅里装满豆子,下面点撇是火苗,最下面一横是灶台,就是锅里在煮豆子多好的方法呀!接着采用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以小组为单位读生词,读对一个本小组得一颗星,得星最多的小组获胜,每人可在班级考核表中加个星,还可指名学生读生词,读正确了就当小老师领读,然后把生字送回文中指名比赛读文。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针对第二自然段我提出以下问题:1. 粽子是用哪些材料做的?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2.继续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呢?再比较句子,体会好处1)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2)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谁也能说说这样的词语总之,《端午粽》这篇课文因为是表达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活动,所以上课伊始,我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让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的能力。
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太平小学刘波二〇一九年四月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