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中的甘肃军工企业.docx
2页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中的甘肃军工企业 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中的甘肃军工企业 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中的甘肃军工企业为适应战备的需要,自20世纪60年代中叶起,直至70年代末,国家把国内生产力布局特别是国防工业布局从东南沿海向内地进行战略转移,在西部的四川、陕西、贵州、甘肃等省掀起规模大、投资多、布点广、持续时间长的"三线建设"热潮自"三线建设"于1965年开始后,国家投入资金101.95亿元,先后从北京、天津、上海以及东北等13个大中城市,调配数万建设大军,在陇原上百个工地展开建设大会战甘肃省认真贯彻"保三线、保军工、保基础工业"的方针,配合作战,兼及开发地方工业项目一、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发展一是能源建设全面推进1970年,新兴的大型石油企业--长庆油田在陇东崛起1975年,建成总装机容量122.5万千瓦的刘家峡水电站,时为我国最大的水电站同年又建成八盘峡水电站黄河上游百里之内三个梯级电站的强大电流,通过输电线路,形成以兰州为轴心的甘陕宁青电网在此前后,又建成803电厂、酒钢热电厂、碧口水电站等,以及数以百计的小电力企业。
1978年,我省第一座坑口电厂-连城20万千瓦机组的大型电厂开工兴建经过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的建设,窑街煤炭基地、靖远矿区、华亭煤矿等大矿相继建成投产同时还加强了地县中小煤矿的建设二是邮电通讯初 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中的甘肃军工企业 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中的甘肃军工企业为适应战备的需要,自20世纪60年代中叶起,直至70年代末,国家把国内生产力布局特别是国防工业布局从东南沿海向内地进行战略转移,在西部的四川、陕西、贵州、甘肃等省掀起规模大、投资多、布点广、持续时间长的"三线建设"热潮自"三线建设"于1965年开始后,国家投入资金101.95亿元,先后从北京、天津、上海以及东北等13个大中城市,调配数万建设大军,在陇原上百个工地展开建设大会战甘肃省认真贯彻"保三线、保军工、保基础工业"的方针,配合作战,兼及开发地方工业项目一、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发展一是能源建设全面推进1970年,新兴的大型石油企业--长庆油田在陇东崛起1975年,建成总装机容量122.5万千瓦的刘家峡水电站,时为我国最大的水电站同年又建成八盘峡水电站黄河上游百里之内三个梯级电站的强大电流,通过输电线路,形成以兰州为轴心的甘陕宁青电网。
在此前后,又建成803电厂、酒钢热电厂、碧口水电站等,以及数以百计的小电力企业1978年,我省第一座坑口电厂-连城20万千瓦机组的大型电厂开工兴建经过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的建设,窑街煤炭基地、靖远矿区、华亭煤矿等大矿相继建成投产同时还加强了地县中小煤矿的建设二是邮电通讯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