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音乐剧校本研究与开发.doc
6页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表演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摘要】儿童音乐剧作为一种能使学生全员参与、全身心投入的音乐表演形式,已越来越被广大的教师和学生接受我校音乐组结合学校实际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了这种教学形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实践中,我们以队伍建设为前提,提供音乐剧创作表演的人才保障;以环境营造为保证,形成音乐剧教学的良好氛围;以课程落实为基础,促进儿童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以编写教材为契机,提高学校艺术教学整体实力在国家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中,开展以“儿童音乐剧”为载体的综合艺术实践探索活动,无疑为新世纪的音乐教育园地锦上添花! 【关键词】儿童音乐剧 载体 艺术素养 综合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旧思路、旧观念、旧方式下的小学音乐教学,重知识、重技能,轻艺术、轻体验,关注点单一,学生被动参与、兴趣缺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现代教育方针的重要载体,是当前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程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从社会生活、学习经验中构建智慧、技能,是尊从了学生认知的规律;过分强调学科逻辑体系、而忽视学生生活经验,是违反了学生认知的规律《 纲要》对课程结构中明确要求:“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音乐课程标准》中体现“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十条新的教学理念,值得深思古代“礼教”、“乐教”,歌、舞、乐合为一体的《唐大曲》,值得借鉴 近现代,我国儿童歌舞剧作家黎锦晖先生创作和倡导的十三部儿童歌舞剧产生的广泛、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其“人文精神”的现实教育意义,值得继承和发展 为此,以音乐为主线的“儿童音乐剧”综合艺术实践活动与小学音乐教材有机结合,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传统模式、方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把“儿童音乐剧”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是音乐课程改革具有现实意义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儿童音乐剧作为一种能使学生全员参与,全身心投入的音乐表演形式,被广大的教师和学生接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公认的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各国广为流传,八十年代初被介绍到我国后,受到音乐教育界广泛欢迎,他直接为音乐剧的表演做理论上的支持和操作中的帮助。
它在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具体回答了如下问题:怎样使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怎样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怎样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和发展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孩子们与人合作、与人交往以及群体意识,怎样将音乐教育与其他教学活动相结合起初该教育体系也是作为一种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实践,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活动实际上就是我们中国所谓的音乐剧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或曰"理念"用一句话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综合性; 2、即兴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从本土文化出发; 5、适于开端; 6、为所有人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国内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根据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不断地进行着音乐剧进课堂的研究,其中北京的海淀区做得尤为出色,成为国内开展得最好的学校之一。
作为方城小学怎样在别人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儿童音乐剧”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是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方城小学音乐组结合学校实际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了这种教学形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为期两年的时间里,做了大量的实践工作,使课程的实施的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1.探索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方法的实效性 2.正确掌握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 3.有效地由传统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小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由孤立的学科、封闭的系统转向艺术学科的融合和沟通 4.有效地体现审美、情感、创造的价值观 5.有效地体现教师的组织、主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主体作用 6.有效地体现文化素养的培养,体现“人文价值”主题,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开拓创新、合作精神,使教学寓教于乐,学生知情达理 7.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有效地与学生情感、社会、生活、科学、自然、文化相关联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探索性、实践性、反思性、创造性、自主性的学习能力 8.有效地体现音乐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完善、突出“教学评价”的作用 就是有效地解决“孩子们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音乐课”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怪现象。
以探索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方法的实效性,正确掌握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有效地由传统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小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由孤立的学科、封闭的系统转向艺术学科的融合和沟通;有效地体现审美、情感、创造的价值观;有效地体现教师的组织、主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主体作用;有效地体现文化素养,体现“人文价值”主题,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开拓创新、合作精神,使教学寓教于乐,学生知情达理;儿童音乐剧教学活动有效地与学生情感、社会、生活、科学、自然、文化相关联,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探索性、实践性、反思性、创造性、自主性的学习能力;有效地体现音乐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完善、突出“教学评价”的作用 四、关于课题的研究措施及做法 (一)挖掘资源,编写教材 低年级的故事生成:以经典的童话故事或语言故事为主,改变后生成剧本 例如:《小红帽》、《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守株待兔》等 中年级学生使用的剧本生成 如《三个和尚》等,主要是有教育意义又有艺术水准的内容,同时能够达到“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目标的剧本 高年级的剧本生成 以学生和老师自己创编的剧本为主,使每个学生除了表演,更能锻炼创作的能力,体验创作的快乐。
例如我们自己创作的反映教学方法方式改变的课本剧《放飞》等 在所有的剧本创作中,既要创设人文主题,突出音乐形象;剧本要符合戏剧的要求,应有“起始、发展、矛盾、斗争、高潮、结局”;设立场次,确定简单的“标题”;要有任务分组,如导演创作组、舞美道具组、角色表演组、综合评价组、舞蹈组、伴唱组、伴奏组、音效组;音乐材料的选择要恰当,要突出人物艺术形象;声音效果的配合要即兴、严密,要源于生活,具有现场立体感;音乐要短小、道白要精练,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提倡教师参与节目表演,展现教师风采,拉近师生距离;发挥集体参与创作,学生自导、自编、自演、自评,鼓励自制布景、道具、因陋就简;注意音量匹配、多媒体课件有效配合,演出、道具要面向观众;注意学生情感真实、投入,预防试演反面角色的学生语言粗俗、浅薄、低级,造成不良影响 (二)儿童音乐剧表演过程中的指导策略 A、以队伍建设为关键 一是教师队伍的建设 1、引导教师提高认识:使老师们了解开展儿童音乐剧活动与全面育人的关系、与实施新课程的关系、与教师成长的关系,增强开展儿童音乐剧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帮助教师明确任务:主要是氛围营造、剧本写作、剧本写作指导(小学生也参与写剧本了)、表演指导、观摩与体验指导、写观后感指导。
3、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教师全员培训:学校从2000年开始实施教师艺术素养全员培训计划,如今已是第三期;几年的培训中就有儿童音乐剧的学习、观摩和研讨,帮助教师提高对儿童音乐剧意义的认识和开展该项活动的能力 骨干教师培养:学校克服困难,支持了4名音乐教师参加省市编剧、表演等的培训,目前这些教师中在承担各年级的表演任务中积极实践、积极探索,发挥作用,不断提升自己 校外专家聘请:学校根据实际的需要,聘请了市里小品以及其他有关专家、领导担任学校顾问,保证儿童音乐剧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是学生队伍建设 1、学校认识:在儿童音乐剧的开发过程中,学生是课程的受益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要让学生在编剧过程中自我教育,在表演过程中体验不同角色,在评议和写作过程中让情感升华 2、培训安排:由音乐组的老师,在组织学生排演音乐剧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现场培训;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期小编剧培训班,自愿报名参加培训的有二百多人,已有90名学生接受了培训 3、激励制度:学校每学期都评音乐剧表演积极分子,到目前为止,该我已评出音乐剧表演积极分子300名,还有优秀小导演10名建议由此发展为“儿童音乐剧学生表彰系列”,制定“最佳小编剧、最佳小导演、最佳小演员、最佳观众、最佳小评论员”等评选标准和办法并实施。
方城小学除了重视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建设之外,还通过家长学校、个别等途径,鼓励家长参加儿童音乐剧的编导和演出活动,使其成为学校音乐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及成果 (一)形成教材 以剧本编写为抓手有关专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提到“剧本”是这样说的(吴增强 2001):“情景剧或短剧,即教师准备好情景剧或短剧的剧本,让学生进行表演,以活跃心理的气氛,或者提供学生共同探讨的话题和案例,增加学生的投入和参与程度,以达到班级心理的目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不管是什么样的剧本,剧本都是要预备好的剧本内容是否来自学生生活,剧本主题对优化学生艺术修养是否有导向作用,剧本对学生来说是否好排好演,决定了儿童音乐剧活动的质量与成效因此,儿童音乐剧的剧本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方城小学的主要做法是: 1、确定编写原则 主要是:根据学生特点,反映学生生活,揭示心理冲突,优化心理品质;并且好排好演 前面两点好理解揭示心理冲突”则是所有舞台表演剧的属性;没有“冲突”不成其为“剧”;不抓住“音乐”,也就谈不上音乐剧, 2、明确编写程序 主要是:确定主题——选择内容——完成写作——实践验证——修改定稿。
这里“实践验证”是很重要的,剧本是否好,以及是否好演,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方城小学的儿童音乐剧的剧本都是经过实践并多次修改才定稿的,这种严谨态度是需要的 3、规范剧本格式 为了方便教师特别是学生创作剧本,方城小学对剧本的写作格式作了规范要求格式是:编剧、目标、剧情简介、主要人物、道具、指导老师(学生创作需写此项),剧本正文以中年级短剧《小梅的心事》为例,它的格式是这样的—— 编剧:杨蓉依 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与愿望 2、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与愿望 剧情简介:小梅想参加“美术兴趣小组”,可老师让她参加“写作兴趣小组”,她不敢说不,在好友谢莹的鼓励下,向老师表白了心事,老师很高兴地答应了她的要求 主要人物:李小梅、谢莹、林老师 道具:书包 剧本正文:(略)(注3) 有了合适的音乐剧剧本,该项活动就有了很好的抓手在具体操作中,音乐组的老师十分重视学生对剧本的个性化把握,尊重学生合理的修改意见,增加演出的生成性成分,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剧本和音乐两年来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已经自创了五十几个剧本 (二)以环境营造为保证,促进儿童良好艺术素质的养成 方城小学的经验:要想使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