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怀与上海交大.ppt
21页第十课第十课盛宣怀与上海交大盛宣怀与上海交大一、上海交大的创办简史一、上海交大的创办简史v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是盛宣怀于1896年(光绪22年)创立的南洋公学v1911年改为南洋大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v1949年新中国接管交通大学交通大学部分校友迁至台湾后“复校”,这就是后来位于新竹的“国立交通大学”v交通大学在1955年至1957年部分西迁到西安,1959年7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两部分独立建校:上海部分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为西安交通大学一、上海交大的创办简史一、上海交大的创办简史一、上海交大的创办简史一、上海交大的创办简史二、交通大学创始人二、交通大学创始人——盛宣怀盛宣怀v交通大学的创始人盛宣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实业家,被称为中国近代“实业之父”,是清末的一个政治家、企业家和福利事业家v洋务运动中的杰出代表,掌握着中国实业的半壁江山v“非常之世,走着非常之路,做着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夏东元)v“盛宣怀为不可少之人”慈禧太后)v“志在匡时,坚韧任事,才职敏瞻,堪资大用李鸿章)v“可联南北,可联中外,可联官商张之洞)v“热心公益而经济界又极有信用孙中山)二、交通大学创始人二、交通大学创始人——盛宣怀盛宣怀(一)家世与少年时代(一)家世与少年时代v盛宣怀(1844—1916年),汉族,出生于江苏常州府武进县,逝世于上海,字杏荪,号愚斋。
v盛宣怀生长于知识分子和封建官吏的家庭v祖父盛隆,举人,当过浙江海宁州知州;v父亲盛康,进士,1860年前后,以布政使衔先后任湖北粮道、盐法道v盛家虽也可谓是书香门第,但祖父两人都比较注重社会实际问题的研究,盛宣怀深受影响二、交通大学创始人二、交通大学创始人——盛宣怀盛宣怀v科场失意 青少年时代跟随父亲寓居湖北五六年,对研究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非常感兴趣,而对科举考试则兴趣不大,也不擅长 于1866年回常州原籍应童子试中秀才,但此后1867年、1873年和1876年三次应乡试,均名落孙山 然而,盛宣怀落榜不落志,慨然以匡时济世自期,从此绝意科举,积极致力于“有用之学”,对天下之事,均“事事研求”二、交通大学创始人二、交通大学创始人——盛宣怀盛宣怀(二)入李鸿章幕并取得信任(二)入李鸿章幕并取得信任v18701870年经人推荐,盛宣怀来到湖广总督李鸿章幕府年经人推荐,盛宣怀来到湖广总督李鸿章幕府做了机要秘书做了机要秘书 v以自己的办事才能和实干精神取得了李鸿章的信任.奠定了他日后平步青云、顺利升迁的基础v受垂青的盛宣怀在亦官亦商的道路上,特别是洋务事业中如鱼得水,其匡时济世的抱负也得以施展。
v年轻的盛宣怀违背了祖辈的意愿,摒弃了一般封建士大夫阶级固有的科举旧道,走上了直接创办实业、求富自强之路 二、交通大学创始人二、交通大学创始人——盛宣怀盛宣怀(三)仿用洋法(三)仿用洋法 、创办实务、创办实务 具体来说,盛宣怀在轮船、电报,纺织,银行,煤矿,教育等领域都是很有成就的,有学者总结:他有十一个第一十一个第一 : v1. 1872年拟定中国第一个集商资商办的《轮船招商章程》;v2. 1880年创建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 v3. 1886年创办中国第一个山东内河小火轮公司;v4. 19世纪70年代在湖北“勘矿”;v5. 1896年开办真正称得上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v6. 19世纪90年代后期修筑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卢汉铁路;v7. 1897年建成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v8. 1895年创办中国第一所正规工科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1897年创办中国第一所正规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师范班;v9. 1902年创办中国勘矿总公司;v10. 1904年在上海创办红十字会,并任首任会长;v11. 1910年办成私人的上海图书馆。
二、交通大学创始人二、交通大学创始人——盛宣怀盛宣怀v资产与慈善事业: 盛宣怀谢世后,经过两年半的清理,最终统计出盛氏财产至1920年1月止,总额为银元1349万余两,除去偿款等,实际应分财产为1160余万两其中五成分给五房盛氏子孙,每房各得遗产116万两 去世之前,曾有遗嘱,将其遗产的一半拿出来建立“愚斋义庄”,救济盛氏家族贫苦人家,并从事社会慈善事业v保存档案的癖好 据统计,盛宣怀在世共26106天,目前仅上海图书馆收藏的“盛档”就有一亿余字,178633件,笼统一算,每天保存6.8件档案 v“终其一生未能克服保守政治主张与进步的经济实践间的矛盾v始终站在晚清政府反动保守的立场 三、盛宣怀与南洋公学三、盛宣怀与南洋公学v正是在开拓实业救国的道路上,盛宣怀深感人才的重要v“实业与人才相表里,非此不足以致富强”v“树人如树木,惟恐迟幕”的紧迫感.v于1896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年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 (即交通大学的前身即交通大学的前身) )一)人才观(一)人才观 1.“1.“新新””v新企业新事业,需要新的科学技术人才和新的管理人才。
2 2.立足于自己培养的人才.立足于自己培养的人才v盛宣怀认为,各种新式人才必须自己培养,聘用洋人只能是暂时的短期的依赖洋匠的局面,绝不能长此下去不加改变;要变,只有加速培养v而这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去做:一是派员跟随洋师作实地学习;二是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 三、盛宣怀与南洋公学三、盛宣怀与南洋公学 3.3.横向比较和提携后进横向比较和提携后进v横向的同世界资本主义先进国家社会作比较更有意义,更有必要,更能促使人们奋发精神,积极进取 v他主张在赶紧培养人才的同时,必须大力提携后进他说:“办事以得人为主,而人才半在赋秉,半在陶熔所谓“陶熔”,即培养之意 4. 4.任人唯贤,任贤唯专任人唯贤,任贤唯专v盛宣怀聘用洋人以贤能为准事,但同时他任用中国人也以“有用之才”为准v以轮船招商局为例,在他任督办后所任用的郑观应等,都是颇有才干的能人人为我用,士为知己者用) 5. 5.以以““中体西用中体西用””和和““学以致用学以致用””为准则为准则三、盛宣怀与南洋公学三、盛宣怀与南洋公学(二)培养人才、热心教育(二)培养人才、热心教育 1. 1.南洋公学的筹办南洋公学的筹办v1896年,盛宣怀卸任天津海关道,南下上海接任铁路总公司督办以后,便着手筹建南洋公学,禀明两江督臣刘坤一,“筹款议建南洋公学”。
v政府许可:政府许可: 他一方面多次上奏清廷,说明利害,以求得支持;另一方面,他身体力行,躬行实践,一一解决筹建中的有关事宜v经费方面:经费方面: 除了由户部划拨之外,盛宣怀又参照他创办近代工商企业官督商办的模式,用官督商捐来进行补充盛宣怀从自己主管的轮船招商局和电报局中每年各拨款5万两银子,以解决办学之需v校址选择方面:校址选择方面: 在上海西南的徐家汇附近选定校址,在附近购得120亩土地,开始修建校舍三、盛宣怀与南洋公学三、盛宣怀与南洋公学v聘请教师、招收学生:聘请教师、招收学生: 与此同时,盛宣怀又着手研究聘请教师、招收学生事宜任何梅生为总理,即校长一职,任福开森担任西文总教习(相当于教务长),任用前梅溪书院负责人张焕纶为中文总教习(华人教务长) 1897年春天,南洋公学举行第一次招生入学考试,数千有志青年从四面八方汇集上海,前来应试经过严格筛选,层层淘汰,结果仅有三十余人被录取进入南洋公学学习这三十余人是南洋公学,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历史上的第一批学生 南洋公学自1896年成立后,盛宣怀为首任督办,直至l905年。
1905年春,王清穆代表商部到南洋公学宣布任命杨士琦为督办,改校名为商部高等实业学堂,隶属商部管辖,盛宣怀乃辞去南洋公学督办职务在这十年间,盛宣怀是南洋公学校务的最高决策者和最高主管人十年间,南洋公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三、盛宣怀与南洋公学三、盛宣怀与南洋公学 2.2.办学思想办学思想 ((1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v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貌似中西结合,两者均衡,实际上是重中轻西、重体轻用盛宣怀在兴办南洋公学的过程中极其重视中学的作用v 然而应该加以说明的是,盛宣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实际上也并没有否认西学的重要性 ((2 2)注重实际、学以致用)注重实际、学以致用v 盛宣怀说过:“西学以致用为本他在创办南洋公学特别是在研习“西文”、“西艺”、“西政”、“西技”时,尤其注重实际.学以致用这是盛宣怀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也是上海交通大学一以贯之的百年办学传统v 盛宣怀注重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就“教”一方面来论,他强调按照社会的需求来设置学科、安排课程、布置教学;就“学”一方面来说,他强调学生在研习课程时,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三、盛宣怀与南洋公学三、盛宣怀与南洋公学((3 3)分层设学、自成体系)分层设学、自成体系v 盛宣怀深知,当时的中国社会所需要的是新式的高级人才,包括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而新式的高级人才需要新式的高级学校来培养但是,即使开办了新式的高等学校,倘若没有与之相配套的新式中小学校,高等学校岂不成了无本之木? v 盛针对当时的现实情况,在创办南洋公学时,就采用了分层设学、自成体系的办法,即在旧的教育体制之外,另设一套教育体系 v 具体地说,盛宣怀在创办南洋公学时,设想应该包括四院,即师范院、外院、中院、上院师范院为公学培养师资;外院相当于附属小学,为中院提供生源;中院相当于附属中学,为上院提供生源;上院相当于大学本科,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三、盛宣怀与南洋公学三、盛宣怀与南洋公学v1897年4月7日,成立南洋公学师范院成立,开始上课v外院成立于1897年10月15日第一次招生120名,他们基本上都受过私塾教育,国文程度较高,但理论程度很低外院的学生主要学习算术、地理、历史、图画、唱歌等等,已和现代小学的课程相差无几外院生经过考试合格后,可升入中院v南洋公学的中院成立于1898年春天。
当时从外院招收了20名学生,准备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以后,再使他们升人上院学习中院的学习年限被规定为5年,其中中院3年,高等预科2年中院接收来自外院的毕业生,又向上院提供合格的生源,是外院和上院之间的一座桥梁v上院当时未办成,1901年开设的特班,因为当时上院缓办,而人才需求十分迫切,为了解决燃眉之急而开设的v南洋公学是我国最早兼师范、小学、中学、大学的完整教育体制的学校 盛宣怀分层设学、自成体系的教育实践,在当时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应该说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三、盛宣怀与南洋公学三、盛宣怀与南洋公学 ((4 4)严以治学、严以治校)严以治学、严以治校v 盛宣怀严以治学、严以治校的教育思想具体地表现在南洋公学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招生考试,还是学籍管理;无论是升级留级,还是留学出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验实习;无论是操行评定,还是体育锻炼;无论是学生学习,还是老师授课一律严字当头,严格要求v 招生考试严,入学读书要求更严南洋公学以及后来的实业学堂、交通大学均有一整套非常严格的学籍管理制度,使盛宣怀严以治学、严以治校的办学思想化成了可以操作的具体规定校友回忆例子:考试难、毕业难)v 南洋公学制定《南洋公学章程》共有15条计一百余款的具体规定。
三、盛宣怀与南洋公学三、盛宣怀与南洋公学v 上海交通大学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传统,追根溯源,是和盛宣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分不开的v 上海交通大学的传统办学特色,可以说是沿袭了南洋公学的办学经验,这是上海交通大学传统办学特色的渊源v 一百年来,上海交通大学连同她的前身南洋公学,确确实实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近现代高级科技人才,推动了中国科技和工业的发展 培养的学生中不乏科学家、技术大师,如钱学森、茅以升等人还造就了一批杰出的社会活动家、革命者、政治家,如黄炎培、邵力子、邹韬奋、汪道涵、江泽民等v 具体成就方面如:中国的第一部打字机,中国的第一部无线电发射机,新中国的第一座大型桥梁、第一条铁路、第一台机车、第一座电厂、第一座热核反应堆、第一座电台、第一座海洋平台……四、结语四、结语v 盛宣怀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无论是办实业还是办教育,都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v 在创建南洋公学的过程中,首开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集资办学的新路学制上,敢于向传统的旧式书院教育挑战,摆脱封建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束缚;办学模式上,鉴于当时尚无与高等学校衔接的新式普通教育,开创集师范、小学、中学、大学于一体的完整的公学体制。
为了培养当时急需的洋务实业人才,开办了多种类型的班级,如特班、政治班、商务班、译书院和东文学堂等v 盛宣怀自1896年筹办南洋公学到1905年十年间,筚路蓝缕,功不可没处在一个世纪交替、社会大变动的非常时期,他所创建的南洋公学以及后来的交通大学,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历史使命.成为近代中国教育界、工业界的一面旗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