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改革创新精神打造广西技工教育航母.doc
9页用改革创新精神打造广西技工教育航母 在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参观了一圈,记者有几个没想到: 没想到高考分数到达三本线的26名学生、到达二本线的3名学生放弃了本科,硬是选择了到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就读; 没想到身处经济欠兴旺的地区,他们近年来年均招生3000人以上,今年到达了3780人,在校生到达11000人; 没想到身处技工训练欠兴旺的地区,他们在全国石化类技工学校中,也是一所办学规模最大、办学特色鲜亮的学校,年均为广西石化、有色金属、冶金、机械等行业企业和北部湾经济区企业订单培育1800人,毕业生遍布中信大锰、金川集团、华锡集团、上汽通用五菱、百色矿业集团、中船西江造船厂、广西建工等65家大型企业; 没想到身处经济欠兴旺、技工训练欠兴旺的地区,他们建成了4个国家重点专业、5个自治区示范性专业、6个广西技工学校重点专业、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和技工院校公共实训基地,荣获6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和技术成果奖,学生两年来获国家级技能大赛奖项30多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5项,自治区级技能大赛奖项90项,学生韦雨忠荣获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焊工高级组第一名,成为全国焊接“状元”。
是什么让一个身处后进展地区的学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广西技工训练“航母”?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校长曾繁京,探寻他们的改革创新阅历 创新办学模式——政府主导、学校主动、行业指导、企业参加 始终以来,学校乐观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动、行业指导、企业参加”的办学模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信委的主导下,依托广西工业职业训练集团,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130多位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担当委员,共同为学校的校企合作进展诊断、询问和指导 同时,学校借助北部湾经济区的资源、技术、信息优势,与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出口加工区、防城港港口区签订校政企合作协议,供应人才培育、技术改造、员工培训效劳:南宁经开区投入100万元在学校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与广西石油化工企业治理协会、广西焊接学会、广西自动化学会等行业协会严密合作,发挥行业在产业对接、人才供需、专业建立方面的指导作用;与区内外10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构筑了校企合作办学联合体和长效运行机制该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在广西职业训练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育模式——三方联动,三级递进 一是对接产业设专业。
学校主动对接广西“14+10”千亿元产业技能人才需求,开设石油化工、铝生产工艺、钣金、焊接、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形成了与广西石化、有色金属、冶金、汽车、机械等千亿元产业严密对接的专业体系 二是依托企业建专业学校4个重点专业分别依托广西石油化工企业治理协会、广西焊接学会、广西自动化学会、广西计算机协会及相关企业,成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学校深入企业开展专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力量调研、熟识企业技术标准和生产要求,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育方案,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增加了技能人才培育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三是创新模式育人才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构建实施了“三方联动、三级递进”的人才培育模式,焊接技术应用专业构建实施了“三方联动、产教结合、三证融通”的人才培育模式,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构建实施了“三级递进、三证链接”的人才培育模式,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构建了“三方融合、三级递进”人才培育模式新模式注意校企融合、工学结合广西石油化工企业治理协会会长阮积彬对学校人才培育模式赐予高度评价:“这种人才培育模式很有创新性,真正与行业企业和生产岗位对接,校企共同培育人才质量明显提高,企业特别欢送。
四是试行现代学徒制培育无缝对接人才为建立现代职业训练体系,学校与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校企合作试行现代学徒制培育高技能人才2022年8月,学校与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签订了《现代学徒制合作培育焊接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人才协议书》,两年来共向该公司输送了300多名学生,深受企业欢送,许多学生已成长为班组长公司将在学校建立“基于精益生产的汽车焊接制造实训基地”,首批现代学徒班目前已招收焊接、涂装、钳工等专业学生350人 创新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对接岗位,行动导向 路径标准推改革4个重点专业建立工程组根据一体化课程开发路径,各个环节企业技术人员全程参加工程组深入121个企业开展调研与分析,确定岗位群及人才培育目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提炼典型工作任务 对接岗位建课程引入职业技能考核标准,把岗位生产要求融入教学,校企合作构建了各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建立了8个一体化教学工作站,编写36个课程标准、36个学习工作页人社部职教专家、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主任辜东莲高度评价此事:“理念先进,系统设计;技术科学,路径标准;典型试验,行动导向;成果凸显,广西奇葩!” 推行试点出成效。
开展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建立了突出岗位职业力量的课程内容新体系,实行行动导向、任务引领、工程驱动的模式开展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力量培育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工作工程学做合一同时实施职教专家、行业专家、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学生五方面人员组成的“五位一体”职业力量测评 创新高素养师资队伍建立——教学名师领衔,技术能手聚拢 注意培育强队伍学校实施教师队伍建立“123456”工程(1个提高、2个任务、3个优化、4个引进、5个工程、6项达标),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培育根据“一般教师—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技术能手)—职教名师—职教专家”六级递进培育路径,促进教师职业成长 校企互动优构造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落实教师到企业进展专业实践熬炼,从合作企业一线职工中聘请能工巧匠、技术骨干担当兼职教师,改善师资构造学校与多家企业签订师资培训协议,规定教师两年内下厂熬炼实践不少于3个月开展“百名企业家进校园”活动,邀请企业专家、职教专家到校授课、讲座、指导,使学生零距离接触新技术、新工艺。
名师能手挑大梁建立期内,4个重点建立专业引进专业教师30名,聘请企业兼职教师52人,专兼专业教师数达163人,“双师型”教师到达专任教师总数的85%,实习指导教师100%具有高级职业技能资格专任教师外出学习进修157人次,下企业实践熬炼60人,有效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养4个重点建立专业,目前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自治区优秀高技能人才2名、全区技术能手10人、全区技工学校专业带头人20人 素养增加成果丰示范校建立期内,学校专任教师队伍从290名增加到了329名, “双师型”教师223名,建立了154名稳定的兼职教师人才库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4名,自治区优秀高技能人才2名,国家和自治区职业技能鉴定、安全培训考评员45名,全区技工学校专业带头人25名,全区技术能手18名,各级优秀教师126人;拥有校级专业带头人33名,技术能手31名,骨干教师36名;拥有职业指导师39名,创业培训师8名,心理询问师14名教师担当上级立项课题13个,主编、参编出版教材33本、校本教材32本,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88篇教师的教研、技术成果参与全国技工院校教学教研技术开发优秀成果评审,荣获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学校教师3项创造获颁发有用新型专利证书 广西工信委的领导评价学校人才队伍“是一支特殊能吃苦、敢于打硬仗、擅长打硬仗,艰难奋斗,开拓创新,永争一流的优秀团队”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四方联动,校企融合,工学一体 机制创新奠根底学校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成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构建了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校企融合、工学一体”的运行机制 模式创新促进展实行“三共三双”校企合作模式,“共建基地、共育人才、共管学生”校企全面合作育人才,“双向互派,双向效劳,双向评价”校企深度融合促进展 合作严密见成效示范校建立期间,校企共建3个生产性实训基地、8个一体化教室以及6个产教合作工程,开展了田东盛达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水电安装工程等13个技术效劳工程,校企合作订单培育人才3530人、培育一体化教师260人次、培训职工69874人日 校企合作,协同攻关,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学校教师参加企业技术研发和效劳工程13个,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200多万元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与广西轻工科学讨论院共建自动化试验室合作研发的“糖汁锤度检测装置”获国家专利,应用于广西农垦防城糖厂、石别糖厂,每年为企业增加近百万元的经济效益。
2022-2022年,教师开发的“简易式无氧操作箱”、“便携式磁性转轴万用表教具”、“正压滤清空气发生器”、“高粘稠浆料密度测试装置”等多项技术成果,在全国技工院校教学教研技术开发成果评比中获奖 为广西企业闯东盟供应人才支撑学校发挥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育示范基地的优势,为广西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东盟供应技能人才支撑2022年,学校向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安装有限公司培训鉴定了300多名拥有国际通行上岗证的焊接、机电类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使该公司技术人员到达了泰方的法律要求,工程在2022年12月胜利建成投产学校还为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拓越南市场输送和培训了多名高技能人才 广西人社厅副厅长于祖毅、训练厅副厅长黄雄彪分别对学校引产入校、订单培育的做法赐予较高评价,认为学校在对接产业、订单培育、教产合作方面特色鲜亮,形成了品牌,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创新德育工作——三全育人,三证融通 学校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企业的四方联动育人机制,完善了“全员参加、全过程训练、全方位育人”的育人体系,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德育工作制度,建立了一批德育基地,聘请了道德榜样、技术能手、企业专家担当德育导师和德育员,开展了职业心理安康训练、职业生涯规划训练等一系列富有实效的德育活动。
学校精神文明建立、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立成果丰硕,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青少年道德培育试验基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文化建立先进单位”称号,是目前全区技工学校中唯一一家“全国文明单位” 创新思想道德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把立德树人作为训练的根本任务,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构建学校、企业、社会、家庭四方联动育人模式成立德育指导委员会,聘请全国、全区道德榜样和技术能手担当德育导师,与企业、部队、社区共建7个训练基地发挥校企合作育人的作用,实行“双导师制”,实行人才培育质量“双评价”和“三证融通”制度同时实施“内铸素养,外塑形象”师德训练工程、“12345”学生德育工程、校园心理安康训练工程,形成了鲜亮的德育特色 创新校园文化建立开展丰富多彩的素养训练活动,形成技能节、文化艺术节、运动会交相辉映的校园文化品牌文体活动水平高,屡次荣获全区技工院校文化艺术节团体总分第一名;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教学中开展“65治理”,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学生参与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屡次荣获团体一等奖。
创新党建工作丰富内容,创新载体,细心打造出“校园先锋行”、“党员牵手学生”、“创先争优党旗红”、“高举团旗跟党走”等党建品牌党组织活动力量强,连续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