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六章.ppt
78页第六章第六章 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与校正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与校正 对于一个控制系统来说,其基本性能要求是稳定、准确、快速 其他的要求还有经济性、工艺性、体积、寿命等在分析和设计系统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 本章只从控制系统的角度,讨论控制系统的系统综合和校正问题 如果一个系统的元部件及参数已经给定,就要分析它能达到什么指标,能否满足所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这就是性能分析问题 若系统不能全面地满足所要求的性能指标,则可考虑对原已选定的系统增加必要的元件或环节,使系统能够全面地满足所要求的性能指标,这就是系统的综合与校正 一.系统的性能指标,校正的一般概念,常用的校正方法与分类; 二.相位超前校正,相位滞后校正,相位超前-滞后校正的基本特性及其频域设计方法; 三. PID调节器的基本特性与设计方法; 四.顺馈校正与反馈校正的基本特性本章内容本章内容§§6.1 6.1 系统的性能指标系统的性能指标 设计某个控制系统的目的,是用来完成某一特定的任务控制系统可分为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两大部分,当被控对象确定后,则可对控制系统提出要求,通常以性能指标来表示,这些指标常常与精度、相对稳定性和响应速度有关。
系统的性能指标,按其类型可分为:⑴时域性能指标:包括瞬态和稳定性能指标;⑵频域性能指标:它不仅反映系统在频域方面的特性,而且当时域性能不易求得,可首先用频率特性实验来求得该系统在频域中的动态性能,再由此推出时域中的动态性能⑶综合性能指标:它是考虑对系统的某些重要参数应如何取值才能保证系统获得某一最优的综合性能的测度即:若对这个性能指标取极值,则可获得有关重要参数值,而这些参数值可保证这一综合性能为最优§§6.1 6.1 系统的性能指标系统的性能指标一、时域性能指标:评价控制系统优劣的性能指标,一般是根据系统在典型输入下输出响应的某些特点统一规定的例.单位阶跃下二阶欠阻尼系统的时域指标: §§6.1 6.1 系统的性能指标系统的性能指标 一般从使用的角度来看,时域指标比较直观,对系统的要求常常以时域指标的形式提出二、频域性能指标:1、开环频域指标: 和 表征了系统的中频特性,反映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性§§6.1 6.1 系统的性能指标系统的性能指标2、闭环频域指标:谐振峰值:复现频率 :复现低频正弦输入信号的带宽(工作带宽)闭环截止频率,从 下降 时的:闭环带宽在基于频域特性的设计中,常将时域指标转换成频域指标来考虑。
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间有一定的关系,例如,, 与 有关 当阻尼比 一定时,截止频率 与 都呈反比关系,即:带宽越 ,系统响应输入信号的快速性所以,I的响应速度 ,有较好的跟随性能单位阶跃响应II的惯性单位斜坡响应三、综合性能指标(误差准则)目前使用的综合性能指标有许多种,简单介绍如下: 1、误差积分性能指标 对于一个理想的系统,若输入为阶跃,输出也应为阶跃实际上,输入与输出间总存在误差,我们只能使误差 尽可能无超调阶跃响应及误差 在无超调的情况下, 总是单调变化的,因此,若考虑所有时间里误差的总和,那么系统的综合性能指标可取为: 只要系统在阶跃输入下其过渡过程无超调,就可根据上式求值,据此式计算出系统的使I为最小的参数设如图示方框图,求能使I为最小的值解:由单位负反馈从减少I的角度看,k值越大越好 当系统的过渡过程有超调时,由于误差有正有负,积分后不能反映整个过程误差的大小,所以若不能预先知道系统的过渡过程有无超调,就不能应用上式计算I值,以评价所有时间里面误差总和的大小2、误差平方积分性能指标: 给系统以单位阶跃输入后,其输出过渡过程有振荡时,则常取误差平方的积分为系统的综合性能指标,即由于积分号中为平方项,所以 的正负不会互相抵消,积分上限可由足够大的时间T来代替,性能最优系统就是上式积分取极小的系统 因为用分析和实验的方法来计算上式右边的积分比较容易,所以在实际应用时,往往采用这种性能指标来评价系统性能的优劣,这也是现代控制理论中的二次型性能指标的一种阶跃响应及误差、误差平方、误差平方积分曲线误差平方积分性能指标的特点: 重视大的误差,忽略小的误差。
因为误差大时,其平方更大,对的影响大,所以根据这种指标设计的系统,能使大的误差迅速减小,但系统易产生振荡3、广义误差平方积分性能指标 给定的加权系数 所以最优系统就是使此性能指标取极小的系统 此指标的特点是既不允许大的动态误差 长期存在,又不允许大的误差变化率 长期存在 所以按此准则设计的系统,不仅过渡过程结束得快,且过渡过程的变化也较平稳取:§6.2 系统的校正 性能指标通常是由控制系统的用户提出一个具体系统对指标的要求应有所侧重,如调速系统对平稳性和稳态精度要求严格,而随动系统对快速性期望很高 性能指标的提出要有根据,不能脱离实际的可能性,比如要求响应快,则必须有足够好的能量供给系统和能量转化系统,以保证运动部件具有较好的加速度,运动部件要能承受产生的离心载荷和惯性载荷等性能指标决定于系统的设计水平和工艺水平此外,由于它的性能指标常需要昂贵的元件,因此成本高 另一方面,几个性能指标的要求也经常互相矛盾例如,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往往会降低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甚至导致系统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哪个性能时主要的,首先加以满足;有时,在另一些情况下就要采取折中的方案,并加上必要的校正,使两方面的性能都能得到部分满足。
一、校正的概念: 所谓校正(或称补偿调节),就是指在系统中增加新的环节,以改善系统的性能的方法例:如图6.10.a为图中①,包围点 ,所以系统不稳定改进:① 图中②稳定,但 ,不希望甚至不允许②增加新环节,图中③发生变化,稳定不改变k,不 增大ess稳定,但相位裕度改进:① 无变化,无改善②加入新环节,使曲线 间产生正的相移,得到改善例:如图6.10.b 由以上例子可知:从频率法德观点来看,增加新的环节,主要是改变系统的频率特性对系统品质指标的要求,最终可归结为对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要求系统设计的实质就是利用校正装置对系统开环Bode图进行整形要求①在低频区(w
若原有高频段已符合要求,则校正时可保持高频段不变,以简化校正装置系统精度快速性稳定性wc二、校正的分类 校正就是给系统附加一些具有某种典型环节特性的电网络、运算部件或测量装置等,靠这些环节的配置来有效地改善整个系统的控制性能,这一附加的部分 校正元件(或者装置),通常是一些无源或有源微积分电路,以及速度、加速度传感器等串联校正反馈校正顺馈校正干扰校正最常见附加校正图6.12 串联校正与反馈校正的联结方式§6.3 串联校正校正装置 串联在前向通道中图6.13校正前:校正后:零、极点均发生变化 为了减少功率消耗,串联校正装置一般都放在前向通道的前端,即低功率部分,按校正环节的性质可分为:(1) 增益调整(2) 相位超前校正(3) 相位滞后校正 (4) 相位滞后—超前校正 其中,增益调整的实现比较简单,增益的调整从Bode图上看,只能使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上下平移,也不能改变曲线的形状 所以,单凭调整增益,往往不能很好地解决各指标间相互制约的矛盾,还须附加校正装置一、相位超前校正图6.14 RC超前环节图6.15 超前环节的频率特性 为了充分发挥相位超前环节的相位超前作用,应求出相位超前环节的最大相位超前量。
这种简单的超前网络科设置在两级放大器之间,但负载效应和增益损失(0
所以:系统满足全部动、静态性能要求二、相位滞后校正:图6.19图6.20 对数渐近幅频曲线具有负斜率段,相频曲线出现负相移输出电压在相位上滞后于输入-滞后网络 滞后校正所起的作用如图6.20(b): 原:①中频段 : 附近 所以系统动态响应平稳性很差且对照相频曲线知,接近于临界稳定改进(校正):串以滞后校正 得② 校正环节的转角频率 及 均设置在先于一段距离处 由于校正环节的负频率,显著减小了频宽,但新的截止频率 附近 ,以保证足够的稳定性(以牺牲快速性来换取稳定性)相频曲线,校正虽带来了负相移,但处于频率较低的部位,对系统的稳定裕量不会很大影响另外,串联滞后校正没有改变原系统低频段的特性,故对系统的稳态精度不起破坏作用,相反,往往还允许适当提高开环增益,甚至将分母改为纯积分环节 改善稳态精度对于快速性要求不高的系统常采用滞后校正,如恒温控制等三、相位滞后-超前校正超前校正的作用:在于提高系统的相位稳定性和快速性,但对稳定性能改善不大滞后校正的作用:在基本上不影响原有动态性能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从而改善稳态性能。
图6.21滞后-超前校正环节:可同时改善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超前校正 滞后校正图6.22 曲线的低频部分具有负斜率,负相移,起滞后校正作用,后一段具有正斜率,正相移,起超前校正作用 目前:在实际控制系统中,多采用以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有源校正部件实际上,简单RC网络放大倍数不可能>1,并常因负载效应的影响而削弱了校正的作用,使网络参数难以选择)§6.4 PID校正校正 无源:上述阻容元件组成的各种校正网络都是无源的,因为本身无增益,只有衰减,且输入阻抗较低,输出阻抗又较高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配有放大器或隔离放大器,多用于简单的伺服系统中有源:有源校正装置:若系统的调整要求较高,并希望校正环节的参数可随意调整时用一个高增益运算放大器加上四端网反馈组成的 因为运算放大器的增益很高且输入阻抗很大,只要在它的输入、输出端接上不同的输入阻抗和反馈阻抗就很容易得到各种不同性能的调节器调节器通 常 制 成 的 有 PID调 节 器 ( 比 例 Proportional-积 分Integral -微分Derivativ 调节器)可起到“滞后”、“超前”等各种校正的作用。
放大器有同相(+)和反相(-)两个输入端,一般组成反馈线路时常用反相输入考虑到运算放大器的增益: 可见:只要改变Ef (s)和Er(s)就可得到不同的有源校正装置流入放电器的电流,输入阻抗求传函: 例如,有图6.24示调节器输入阻抗:同理:反馈阻抗:式中:上式改写成如下形式:P I D比例增益积分时间常数微分时间常数PID调节器 实际系统中常采用的比例积分调节器(PI)、比例微分调节器(PD)和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PID),它们均属于有源校正装置一、比例积分调节器(PI)图6.25其中:显示:PI校正使相位滞后 加入PI后,系统从O型 I型,系统的稳态误差得以消除或减少,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但相应裕量有所减少,稳定程度变差所以只有稳定裕量足够大时才能采用这种控制二、比例微分调节器(PD)图6.27其中: 显然:PD校正使相位超前 当采用PD控制后,相位裕度,稳定性增强;系统的快速性提高所以,PD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但微分作用很容易放大高频噪音,高频增益,抗干扰的能力减弱;因此,常配以高频噪音滤波环节三、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PID)当 时,PID调节器的图如左图6.29示:图参见笔记P/162,图6.24图6.29 PID调节器在低频段起积分作用,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在中频段起微分作用,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它相当于滞后-超前校正 相比之下,PID调节器的功能最好 工业中用集成运算放大器制成的PID控制器可方便地调整其参数 ,在调试系统时非常方便,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PID调节器的控制作用有以下几点:⑴比例系数kp—决定控制作用的强弱, 而动态响应速度上升;但kp过大会使动态质量变坏,引起被控制量振荡甚至导致闭环系统不稳定⑵子比例调节的基础上加上积分控制—可消除ess,但使系统的动态过程变慢,且过强的积分作用使系统的超调量 ,稳定性变坏⑶微分的控制作用是跟偏差的变化速度有关的,微分的控制有助于减少超调,克服振荡,使系统趋于稳定,并能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减小调整时间,从而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但其放大了噪声信号§6.5 并联校正并联校正 采用并联校正,不仅可以得到与串联校正相同的效果,还可以得到通过串联校正不能得到的特殊校正功能反馈校正顺馈校正 从系统某一环节的输出中取出信号,经过反馈校正环节加到该环节前面某一环节的输入端,与那里的输入信号叠加,从而形成一个局部内回路,被包围环节常常是校正系统中性能最需要改善的环节图6.30一、反馈校正 反馈校正目的:用所形成的局部回路较好的性能替换被包围环节较差的性能。
常利用反馈校正实现如下目的:(1)利用反馈校正取代某一环节如上图6.29示、局部回路的频率特性为:若在系统主要工作频率范围内,能使得: 则该式可近似表示为: 相当于局部回路的频率特性,完全取决于校正环节的频率特性,而与被包围的 环节无关 时间常数大,对系统的性能常产生不良影响,但利用反馈校正少减小时间常数.如图6.31所示: (2)减小时间常数图6.31对惯性环节接入比例反馈,局部回路的传递函数为:可见结果仍是惯性环节,但时间常数由 (3)对振荡环节接入速度反馈 对振荡环节接入速度反馈可增大阻尼比这对小阻尼振荡环节减小谐振幅值有利图示局部回路的传递函数 :可见:结果仍是振荡环节,但 显著 , 不变 在高精度控制系统中,保证系统稳定的同时,还要减小甚至消除系统误差和干扰的影响为此,在反馈控制回路中加上顺馈装置,组成一个复合校正系统,顺馈校正是一种输入补偿的复合校正如下图6.33示.二、顺馈校正图6.33系统的误差:应使 即: 为使 按上式设计的顺馈校正,系统的输出量在任何时刻都可完全无误地复现输入量,具有理想的时间响应特性,这种顺馈校正,实际上是在系统中增加一个输入信号 产生的误差抵消了原输入量 所产生的误差。
但在工程实际中, 常较复杂,所以:完全实现 所表示的补偿条件较困难1.明确在预先规定系统性能指标情况下,如何选择适当的校正环节和参数使系统满足这些要求2.掌握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频域性能指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种校正方法的实现3.侧重利用Bode图去分析和综合控制系统4.了解开环Bode图与反馈系统性能的关系,确定串联校正装置 第六章 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