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眶解剖与病变.ppt
80页眼眶的解剖及病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影像科眼眶的正常解剖(一)眶壁 1、眶顶:大部分由额骨的眶板组成眶顶的 后部部分由蝶骨小翼构成 2、眶底:主要由上颌骨的眶板组成,其中也 含有颧骨和腭骨的成份眶底很薄,分隔 眼与上颌窦 3、外壁:前部有颧骨构成,后部是蝶骨大翼 4、内壁:组成眶内壁的有上颌骨、泪骨、筛 骨和蝶骨体眶壁中最薄弱二)眶裂和视神经管• 视神经管由蝶 骨小翼构成, 内壁是蝶骨体 ,下和外壁是 由蝶骨小翼根 构成(视柱) ,分隔视神经 管和眶上裂• 眶上裂是位于蝶骨大翼和小翼之间的空隙 ,其内侧有视柱与视神经管相隔 • 眼静脉、第Ⅲ、Ⅳ、Ⅵ颅神经以及第Ⅴ颅 神经的第一分支通过眶上裂进入中颅窝 • 眶下裂是眼眶和翼腭窝、颞下窝之间的通 道眶下裂是眼眶和翼腭窝、颞下窝之间的通道三)眼眶骨膜和眶隔• 眼眶骨膜覆盖在眶壁上, 通过各种裂缝与覆盖颅骨 内面的骨膜即硬脑膜相连 • 眶隔是前眶缘的骨膜的反 折分隔前和隔后四 )眼外肌四块直肌起源于眶尖的总腱环,向前延伸, 逐渐散开,平行于眼球壁,形成肌锥 上斜肌也起始于眶尖,紧贴眼眶上内壁走形 ,抵达滑车,由滑车处折回,走向外侧 下斜肌起始于眶下壁的内侧份近前缘处,向 外侧走形,正好位于下直肌之下方。
提上睑肌大部分行程与上直肌平行,位于其 上方,抵止在上眼睑皮肤上五)眼静脉及眼动脉• 眼上静脉起自于眼眶的前内部,然后向外 走形在上直肌下方,跨越视神经在眶尖 ,眼上静脉和眼下静脉会和进入眶上裂, 汇入海绵窦• 眼动脉:颈内动脉穿出海绵窦后,在前床 突内侧发出眼动脉,先居于视神经外侧, 再经视神经上方与上直肌之间至眶内侧• 脉管性病变 • 肿瘤性病变 • 眶内炎症 • 格氏眼病(Grave病) • 眼眶外伤与眶内异物脉管性病变1.海绵状血管瘤中年女性多见(先天性血管发育畸形,到一定年龄逐渐出 现症状)多单侧 多位于肌锥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眼球突出• 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特点:1.包膜较厚,与周围组织较少发生粘连;2.多为球形,少见分叶;3.瘤体借助细小动脉和静脉与体循环联系, 窦腔内血液流动缓慢;4.均质性,一般没有钙化• CT表现:球后肌锥内 类圆形肿块 境界清楚(有包膜)平扫稍高密度 增强呈“渐进性强化”眶尖“空虚”征:不侵及眶尖脂肪眼肌、视神经、眼球受压推移MR表现 T1WI呈等信号(与肌肉相比) T2WI呈高信号 压脂序列:鲜明对比,边界更清增强扫描明显强化+C+C+C2.颈动脉海绵窦瘘 • 是颈内动脉和海绵窦的异常沟通,多由外 伤所致。
• 临床呈搏动性突眼,眼静脉因回流海绵窦 受阻而异常扩张诊断要点:• 眼上静脉扩张 • 患侧海绵窦扩大,密度增高 • 动脉期海绵窦显影动脉期双侧海绵窦提早显影,范围扩大,左眼上静脉迂曲扩张右侧后床突旁海绵窦 区较对侧增宽,右侧 海绵窦及右侧眼静脉 较对侧早显肿瘤性病变1.神经鞘瘤 • 眼眶神经鞘瘤是一种神经鞘细胞形成的良 性肿瘤 • 肿瘤生长缓慢,包膜完整,光滑 • 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视力下降• CT平扫高密度, 出现囊变区有诊断意义 • 增强呈明显强化• MR诊断有优势 • 病理:神经鞘瘤的肿瘤组织可分为Antoni A 型和Antoni B型前者富含肿瘤细胞,并有 紧密的纤维细胞,后者细胞成分少,富含 疏松的间质成分 • 在一个肿瘤内,这2种类型的组织经常同时 存在• MR优势 • T 1WI同大多数眼眶肿瘤:等信号 • T2WI有区别:呈低中高混杂信号左侧眼眶肌圆锥外上方类圆形占位,T1等低,T2混杂信号,增强不均匀强化+C+CT1 fs•Abe和Tokugawa各自报道了几例囊性变的眼眶神经鞘瘤,其 共同特征就是环形强化和中央的低信号(T2可见环形高信号)2.视神经胶质瘤视神经胶质瘤是发生于视神经内神经胶质细 胞的低度恶性肿瘤。
主要见于学龄前儿童)CT表现为视神经条状或梭状增粗,边界清楚 密度均匀,轻中度强化 重要的征象是:肿瘤与视神经不可区分• 要注意观察肿瘤是否向管内段及颅内段侵 及• 若侵及视神经管内段可见引起视神经管扩 大 • 同时,多引起眶内段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循 环受阻,引起蛛网膜下腔明显增宽,MR上 表现为病变周围长T1长T2信号,与脑脊液 相似视神经的外面有神经鞘膜包裹,是由三 层脑膜(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延续 而来硬脑膜下与蛛网膜下间隙前端是盲 端,止于眼球后面,鞘膜间隙与大脑同名 间隙相同,其中充有脑脊液CT3.视神经鞘脑膜瘤• 是指起源于视神经鞘的蛛网膜脑膜上皮细胞 和眶内异位的蛛网膜细胞的良性肿瘤 • 大多数单侧发病 • 少数双侧,多数双侧视神经鞘脑膜瘤伴有神 经纤维瘤病I型 • 分3型:I型:局限在眼眶内II型:经视神经管或眶上裂进入颅内III型:累及视交叉• 典型CT表现:视神经呈弥漫性管状增粗,边界清楚,有 线状、点状钙化,增强后肿块强化,中央 视神经不强化——双轨征 MR表现:T1WI、T2WI与脑组织呈等信号,增强 后亦呈双轨征脂肪抑制有利于显示较扁 平的视神经鞘脑膜瘤。
• 双轨征+肿瘤内钙化——典型征象平扫增强• 女,42y • 左眼痛,反复发作CT检查示左视 神经增粗,按 炎症给予激素 治疗无效视神经管增粗颅内未见明显肿瘤侵 及(三角箭头)增强扫描+脂肪抑制显示肿瘤颅内蔓延 (三角箭头)4.淋巴瘤眼眶淋巴瘤为结外淋巴瘤,其绝大多数为非 霍奇金淋巴瘤 75%的眼眶淋巴瘤不伴有眼外恶性淋巴瘤, 仅小部分伴有全身疾病即作为系统淋巴瘤 的局部表现• 眼眶淋巴瘤的特点: 1.病变绝大多数位于肌锥外间隙的前方紧靠 眶隔后方或眶隔前区,有包绕眼球生长的 趋势 2.累及单侧或双侧,以单侧多见,常沿肌锥 外间隙向后延伸生长,肿块后缘呈锐角, 即呈铸形生长• 3、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由于无包膜, 以浸润生长为主,机械性推移占位效应不 明显,因此常累及肌锥内外间隙 • 4、平扫密度均匀,类似眼外肌密度,液化 坏死少见,钙化罕见增强轻-中度均匀强 化 • 5、眼眶淋巴瘤常无眶骨骨质破坏Case1眶壁骨质常无破坏T2信号低+C+CDWIcase2T2 FScase3放疗后case4沿肌锥外间隙向后延伸生长,肿块后缘呈锐角, 即呈铸型生长5.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 两者均属鳞状上皮构成的囊肿,前者含有 皮肤附件和表皮组织,后者仅含表皮。
• 多良性,由胚胎表皮陷于眶骨的间隙内没 有萎缩退化形成,因此绝大多数皮样囊肿 累及眶骨形成缺损 • 儿童期发病多见• CT表现为眶内或眶缘肿块,呈均匀低密度 或混杂密度,其内含有脂肪密度结构,增 强囊壁强化,囊内无强化 • 肿块常位于眶骨缝附近,引起眶骨的骨质 局限性缺损,可伴有硬化边眶缘者表现为缓慢进行性皮下肿块,常靠近外侧2岁患者5岁患者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球肿瘤 90%发生在3岁以下 • 起源于视网膜神经上皮的原发恶性肿瘤 • 临床:白瞳症 (猫眼征) • 转移途径:1.沿视神经扩散至眶内、颅内 2.侵犯软脑膜的瘤细胞可扩散到脑脊液中,继而 发生种植转移3.血行播散至全身• CT表现:眼球壁软组织肿块突入玻璃体腔内,呈 类圆形或不规则形,95%见钙化• MR对钙化不敏感 • 但RB在T1WI上信号高于玻璃体,在T2WI上 信号低于玻璃体,具有特征性脉络膜黑色素瘤• 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眼球原发性恶性肿瘤CT表现为球壁即眼环的局限性增厚,向球内 及球外突出 MR特点:短T1短T2(T1高信号,T2低信号)眶内炎症(一)细菌性感染 眼眶感染最常见的原因是来自副鼻窦感染、 异物、皮肤感染等 眶隔是眼眶前缘骨膜的反折,是预防眶隔前 蜂窝织炎向眶隔后眶内软组织蔓延的屏障 。
相对的)• 眼眶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眼睑红、肿 • 在儿童、青少年,眼眶感染是副鼻窦炎最 常见的并发症——颜面部静脉没有瓣膜 • 眼眶骨膜在骨缝处附着较紧而与骨表面附 着很松,很容易形成骨膜下积脓1、眶隔前感染2、眶隔后感染a.骨膜下b.球后c.眼球右眼睑肿胀,右前房体积变小,玻璃体内信号混杂•筛窦炎患者, 眶壁骨膜下积脓 引起眼球向外突 出二)特发性炎症—炎性假瘤1、目前认为是一种免疫反应性疾病,临床 常见可与全身性疾病如wegener肉芽肿等 疾病并发2、多单侧发病,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少 见)病情进展慢,病程长3、临床有突眼、眼睑水肿、视力下降,眼 球活动受限等症状4、激素治疗有效但容易复发根据炎症累及范围分型: 1.肌炎型:眼外肌增粗—肌腱、肌腹均增粗 上、内直肌 2.肿块型: 球后软组织肿块 界清或模糊位置靠前,常贴附或包绕眼球及直肌附着点, 常伴眼环增厚 3.弥漫型:球后弥漫性病变 眶内低密度脂肪影为软组织影 取代 4.泪腺型:泪腺增大为主,呈软组织肿块,边界模糊,邻 近眼外肌增粗,眼环增厚泪腺增大合并眼外肌增粗是炎性假瘤较为特异的征 象泪腺型双侧眼眶泪腺区梭形软组织影,增强明显强化泪腺增大合并眼外肌增粗是 炎性假瘤较为特异的征象• 右侧泪腺、上直 肌、下直肌肿胀 ,T2信号增高鉴别诊断1、肌炎型—Graves眼病后者双侧发病 肌腹增厚为主,肌腱附着 处正常 2、肿块型—眶内肿瘤眶内良性肿瘤,界清,很少累及眶内正 常结构眶内恶性肿瘤 侵犯范围大,骨质破坏炎性假瘤含较多的纤维组织,T1WI 、 T2WI均可为较低信号3、弥漫型—眼眶蜂窝织炎后者临床症状重,病程短而急,可有眶 骨破坏,一般眶内不形成实性肿块影• 4.泪腺型——泪腺肿瘤炎性假瘤使泪腺弥漫增大,其形态仍保持泪 腺形状,还可伴有眼外肌肥大,眼环增厚 。
Grave眼病• 多数格氏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 甲状腺肿大和眼球突出,上睑回缩及眼肌 麻痹等 • 如只有眼征,而无甲亢,则称为眼型格氏 病• 常双侧对称性 • 眼外肌增大,视神经增粗,眼球突出 • 内、下直肌较多累及 • 肌腹增厚,肌腱附着处正常• 反复怕热、多食 、多汗一年余眼肌增粗,以肌腹为主眼眶外伤及异物1、骨折多发生在骨壁薄弱的部位—眶底、内 侧壁眶内结构可通过骨折缺损突入邻近的解剖 结构,如内侧壁纸板骨折,移位的骨折碎 片、脂肪、肌肉进入筛窦内,有时可发生 眼球下陷左眼球外伤,左侧眼眶内侧壁骨折,眶内脂肪疝入左侧视神经管外侧壁骨折• 2、异物 CT能检出异物大小取决于物体大小与成分 (木屑、泥沙等透光性异物定位困难)当怀疑眼内有金属磁性异物时,禁用MRI检 查,以免异物移动造成二次损伤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