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读书印象.docx
2页童年读书印象对书的印象,大概在懵懵懂懂五六岁时只记得有一次自己在家时,不知道怎的胡乱找到了一本书,便开始一页一页地撕,哧哧地响,觉得挺好玩,不知不觉撕了几十页这个下可惹祸了,原来这本书是上小学的三哥刚买的一本崭新的《新华字典》,是被三哥视为宝贝的,三哥知道后非常生气,狠狠地揍了我几下,大哭了一场,而后又用自己熬的浆糊一页一页的粘好看到三哥难受的样子,我也很难受,后来我才知道那本《新华字典》是三哥用自己卖废品得来的一个一个一分、二分、五分的硬币好不容易攒够才买来的自此,我知道书对穷苦孩子很重要,我不再毁书七岁时,我上小学了,印象中一、二年级好像没正儿八经上过几天学到三年级时,学习就比较规范了,那时的学生学习的课本比较少,老师大部分是民办老师,虽然条件比较艰苦,却整天无忧无虑,阳光灿烂,天热的时候老师就带我们到河边柳树林里乘凉、讲故事、做游戏,学习没有任何压力,打下的基础却很扎实,那时没有“素质教育”这个短语,看到今天的学生背着沉重的书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感觉那时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教育要让受教育者一生感到幸福、快乐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在老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读书的兴趣愈来愈浓那时读的最多的就是当时流行的小人书,像《三国演义》系列连环画、《小八路》……,构图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善恶分明,非常切合儿童的阅读心理,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
令人惋惜的是,昨日小人书,今日不多见,它仅仅被作为文物收藏界的新宠儿而偶有所闻了大约四年级时,我曾无意间得到半本《水浒传》,翻着翻着,不知不觉间就读得入了迷,有时手舞足蹈,有时热血沸腾,有时气愤填膺,有时扼腕叹息这半本书,我记不清读了多少遍,有些情节至今记忆犹新后来,我还以前在同学家读到过白话《聊斋志异》,有好几本,也让我爱不释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说我对文学还有点兴趣的话,大概与童年时期的读书生活有些渊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