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常见颅脑外伤的CT诊断讲义.ppt

39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88043540
  • 上传时间:2024-09-0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11MB
  • / 3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常见颅脑外伤的CT诊断 常见颅脑损伤的CT表现常见颅脑损伤主要有以下几种:•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硬膜下积液•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脑损伤 硬膜外血肿•约占各种颅脑外伤血肿的1/3它是指外伤后在硬脑膜与颅骨之间发生的出血或血栓形成,大多数是骨折引起脑膜中动脉破裂所致,少数为静脉窦破裂所致临床上部分病例有典型的意识表现:即外伤后发生原发性昏迷-中间意识清醒-继发性昏迷•CT表现:1、颅骨内板下双凸形高密度区血肿 内可见气泡,边界锐利•2、常伴有骨折•3、范围较局限,通常不跨越颅缝•4、占位效应较轻 硬膜下血肿•发生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为脑外伤较常见的一种病变根据血肿形成的时间及临床表现可将硬膜下血肿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型•CT表现:1、颅骨内板下新月形影,几乎均为高密度,但严重贫血者或蛛网膜破裂,脑脊液进入血肿者为等密度或低密度•2、血肿范围较广,可跨越颅缝,甚至可覆盖一侧整个大脑半球•3、半数并发脑挫裂伤,少数与硬膜外血肿并存•4、占位效应较明显 硬膜下积液•又称硬膜下水瘤,是指由于外伤引起蛛网膜撕裂,脑脊液流入硬膜下隙所致,占颅脑损伤的0.5%~1%。

      急性型在伤后数小时或数日内形成,较少见;慢性型在伤后数个月甚至数年后形成,相对比较多见常发生在老年人和儿童,双侧多见•CT表现:1、位于颅骨内板下,呈新月形•2、密度较均匀一致,接近脑脊液密度•3、脑实质受压•4、无或只有轻微的占位征象•5、发生在老年人,应与脑萎缩鉴别 颅内血肿•严重脑挫裂伤出血超过15ml,可形成脑内血肿•CT表现:1、新鲜血肿表现为均匀一致高密度区,CT值为60~80HU•2、血肿周围常有一低密度环---脑水肿•3、有占位效应在出血后3~7天最明显,16日左右占位效应开始减轻 脑挫裂伤•指颅脑外伤所致脑组织的器质性损伤,常有旋转力作用所致常表现局部脑水肿、坏死、液化和多发小出血灶出血量超过15ml可形成脑内血肿常伴发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板骨折•CT表现:•1、损伤局部脑水肿表现为低密度•2、小出血灶表现为低密度区中散在点状高密度•3、脑内血肿以高密度区为主 •CT表现:•4、水肿和出血导致同侧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5、常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大脑纵裂池、脑池脑沟密度增高•6、可合并存在脑梗塞•CT检查可随时观察脑实质损伤情况的演变过程•所以外伤病人一定要根据临床表现,及时复查。

      外伤当时CT 外伤第二天复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占急性脑血管病的7%~15%临床上可将其分为外伤性与自发性两类•CT表现:•1、典型表现:基底池、侧裂池及脑沟内呈广泛高密度铸型,一般在出血内一周显示率高•2、可伴有脑内血肿、脑室内血肿或硬膜下血肿•3、可伴发脑积水,约占20%与脑室内积血有关•4、可伴有脑梗死 弥漫性脑损伤•是因旋转力作用导致:弥漫性脑水肿,弥漫性脑肿胀和弥漫性脑白质损伤•CT表现:•1、弥漫性脑水肿和脑肿胀均表现为脑实质密度减低,脑室系统对称性变窄,脑沟及脑裂消失•2、弥漫性脑白质损伤可在脑灰-白质交界处出现不对称小出血灶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