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件作图技术让物理图象教学得心应手.docx
4页软件作图技术让物理图象教学得心应手 李文斌摘 要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结合成为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软件教学成为了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教学的好帮手在日常物理课堂教学中,一只粉笔、三尺讲台的传统教学方式降低了图象教学的质量,借助于软件作图技术,教师能够把静态图形转化为动态图象,激发班级学生的学习欲望,发展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得图象教学得心应手因此,掌握软件就成为了物理教师必备技能,笔者就以几何画板为例阐述自身的教学心得和体会关键词 软件作图;物理图象;教学:C41 :A :1002-7661(2020)06-0175-01在软件教学过程中,不论是物理教师还是班级学生都能感受到直观图象所带来的便捷性,体会到物理知识的直观性,进行深入而有效的学习,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借助于软件教学,教师为学生动态地展示物体运动状态下面,笔者从物理与数学关系、探究能力培养和轨迹的演示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展示物理与数学的关系众所周知,物理与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以几何画板为代表的软件能够很好地处理这种函数关系,帮助班级学生加深对数学公式的理解,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物理意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数学函数变化,构建动态的物理过程,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物理模型。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软件的课堂教学工作,运用软件来帮助学生构建数学函数,引导其理解函数背景的物理意义,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发展物理综合素质以物理公式为例,物理公式在每次考试中都会出现,对于高中生来说,都有这样的感觉,物理特别难学,听课一听就懂,公式解题一做就错究其原因在于物理知识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特别是未能掌握物理公式的本质,无法理解函数及其代表的物理意义实际上,高中物理学习的对象通常要建立函数来进行研究,这些函数大多具有抽象化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运用软件来引导班级学生建立物理现象和数学函数间的关系,有效提升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从而解决较为复杂的物理问題二、发展探究能力在物理教学中,软件教学并不只是简单地模拟物理现象,教师还可以改变物理问题中某个条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受力分析为例,几何画板为代表的软件不只是简单地显示物体受力情况,还可以改变受力条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探究,激发他们探究积极性,引导个体明晰学习思路,形成探究问题的能力此外,软件教学还能发散学生物理思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一次课堂讲解中,笔者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试题,两个互成角度为θ(θ≠0°或180°)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可能为什么运动?这是一道发散性的试题,教师要想讲清楚这道题就要借助软件来动态演示各种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来判断运动是否为曲线。
在初步分析完成后,笔者运用软件来设计了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再改变两个分运动间的夹角,使班级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随着夹角变化而出现的各种轨迹形态有的学生对某个角度变化不能理解,通过软件缓慢演示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习变得更加高效三、描绘运动轨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很多问题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哪怕是物理实验也无法清晰、直观地展示物体运动,借助于教学软件则能清晰地描绘出物体运动轨迹,避免了因实验可能出现的偏差,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晰、直观地观察到物体运动的轨迹,学习和思考物体运动的轨迹,对物理模型进行深度理解,掌握模型应用的条件,形成物理科学思维在高中物理教材中,“人船模型”是动量守恒问题中的经典模型,也是重要的力学综合模型在课堂讲解时,学生要对“人船模型”及其典型变化进行研究,了解和掌握力学过程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再运用类比或等效的方法使得看似非常复杂的问题变得更为简单,把动量守恒问题变得简单、高效在讲解时,教师并不是一味讲述理论,而是借助于软件来设计一个问题情境,如,长度为L、质量为M的船停靠在静止水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人从船头走向船尾,整个行走过程中人和船相对水面的移动距离是多少。
这一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借助软件来展示人与船的运动轨迹来分析得到“人船模型”,找到它的本质所在,得到人和船组成的系统在运动过程中总动量守恒再由“人船模型”来推及和衍生出它的变形,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到“人船模型”中轨迹及其变化的应用情境,真正掌握“人船模型”及其应用总之,教师运用软件教学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帮助班级学生直观、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发展物理思维能力,落实新课改理念,使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注重物理与数学关系讲解、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轨迹的授课,帮助个体形成物理核心素养,落实新课改教学理念参考文献:[1]温雅茹,王林.应用电子白板开展混合式高中物理课堂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1).[2]汪云翔.电子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7(11).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