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word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练习题.doc
5页高一物理必修一实验练习题1、在探究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 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 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①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 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 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②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A.两细绳必须等长B. 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C. 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D. 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2、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年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实验前必须平衡摩擦力.(1)某同学平衡摩擦力时是这样操作的:将小车静止地放在水平长木板上,把木板不带滑轮,直到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木板向下滑动为止请问这位同学的操作是否的一端慢慢垫高,如图(乙) 正确?如不正确,应当如何? 答:(2)如果这位同学先如(1 )中的操作,然后不断改变对小车的拉力(3)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 f=50Hz.下图是某同学在正确操作下获得的一条纸带, A B、F,他得到M (小车质量)保持D E每两点之间还有 4个点没有标出.写出用si、s2、S3、s4以及f来表示小车加速度的计算式:a= . 根据纸带所提供的数据,算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其中多余的器材是 (填代号)、缺少的器材是 .A. 打点计时器;B.天平(带砝码);C.秒表;D.低压直流电源;E.纸带和复写纸;F.导线细线; G.小车;H.砂和小桶;I .带滑轮的长木板.4、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平衡摩擦力时,小桶应用细线通过法滑轮系在小车上,但小桶内不能装砂B. 实验中应始终保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砂和小桶的质量C .实验中如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用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内砝码的总质量,描出相应的点在一 条直线上,即可证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D •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的纸带必须连好,因为运动过程中纸带也要受到阻力5、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时 ,采用如图3-14-15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用 M表示,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用 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由打点计数器打上的点计算出:(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2)一组同学在先保持盘及盘中 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做加速度 与质量的关系,以下做法错误的 是时,才可以认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砝码的重m图 3- 14 - 15A. 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 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C. 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D.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用天平测出 m以及小车质量M,直接用公式a= mg/M求出。
图 3 - 14- 16(3)在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质量 M —定,探究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时,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操作不当,二位同学得到的a—F关系分别如图3-14-16中C、D所示(a是小车的加速度,F是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 .其原因分别是:C图: D图: 5、用斜面、小车、砂桶、砝码等器材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图 4-2-12是实验中一条打点的纸带,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T,且间距x1, x2 , x3, x4, x5, x6已量出.r X1 I X2 X3 if X4 i X5 *已 X6:' A B C D E F G图 4-2-12(1) 请写出三个不同的计算加速度的表达式.(2) 如图4-2-13 (甲),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画出 a- F图线,表(甲) F明实验的问题是 图 4-2-13(3)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 a- F图线如图4— 2 — 13 (乙)所示,说明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并比较其大小. 答:6、⑴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时,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 50Hz,在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他把某一点记作O ,再选依次相邻的 6个点作为测量点,分别-1标以A B C D E和F,如下图所示.① 如果测得 C D两点相距2.70cm, D E两点相距2.90cm,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是 ② 该同学分别算出打各点时小车的速度,然后根据数据在 v-1坐标系中秒点(如图所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 a= m /s2.(2)①通过对加速度的分析,我们知道,影响物体加速度的因素是 它受到的力及它的质量.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简要说明设计实验时如何应用控制变量法 : ②为了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某同 把两辆相同的小车并排放在光滑水平长木板上,用不同的水平拉力 Fi、F2牵引两辆小车,让它们同时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通过拴在两小车后的细线使小车同时停止运动, 测量出小车的运动位移 S、S2.该同学认为这样就可以找出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你认为该同学的想 法是否正确巧青说明理由 7 •某一同学在做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在桌面上平放方木板,并在方木板上铺放白纸(用图 钉固定),再将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另一端上拴好细绳套后,先用两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伸长到纸面内某点 0这时应记下 、 、然后换用一只弹簧秤拉橡皮条,使橡皮条的结点伸长到同一位置0 ,这时记 下 、 。
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A. 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把像皮条的结点拉于同样位置 0,记下弹簧秤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用同样的刻度尺从 0,记下弹簧秤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从 0点按选定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秤拉力 F,的图示B. 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到某一位置 0,描下0点 的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记录弹簧的读数C. 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木板上D. 用铅笔和刻度尺从位置 0沿着两条细套的方向画直线, 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秤拉力Fi和Fa的图示,以Fi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过0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作出合力F的图示A点,橡皮条另一端系上两个细绳套水平线甲E. 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的一边F. 改变两个力 Fi和Fa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 实验两次G. 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按照 合理的顺序,将上述各步骤的顺序号写在横线上 9.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有关内容:A.将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平整木板上,另一端绑上两根细线.B. 在其中一根细线挂上 5个质量相等的钩码,使橡皮筋拉伸,如图甲所示,记录:C. 将步骤B中的钩码取下,分别在两根细线上挂上 4个和3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用两光滑硬棒B、C使两细线互成角度,如图乙所示,小心调整 B、C的位置,使 ,记录⑵ 如果“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那么图乙中10. 有同学利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 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 根绳子的拉力 FT0A FTqb和 FTbc,回答下列问题:(1)改变钩码 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 )A.钩码数 N = N= 2, N3= 4 B .钩码数 N = N3= 3, N2= 4C. 钩码数 N = 2= 2= 4 D .钩码数 N = 3, N2= 4, 2= 5(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 ( )A. 标记结点 0的位置,并记录 0A OB 0C三段绳子的方向B. 量出0A OB 0C三段绳子的长度C. 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 D •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3)在作图时,你认为下图中正确的是 (填“A”或“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