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经验的畏惧与聆听——谈黑格尔与海德格尔对经验不同的道说及其.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46224441
  • 上传时间:2018-06-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经验的畏惧与聆听 ——谈黑格尔与海德格 尔对经验不同的道说及其 100 字 摘要: 黑格尔因其概念辩证法的强力完成了近代形而上学的终 结,但也因此掩蔽了其力量的源头“经验的辩证运动”海德格尔对 此提出质疑,他认为这是黑格尔因畏惧经验的辩证运动背后的不在 场的东西所致本文指出,黑格尔对经验的打压、遗忘其实质就是 要以在场的形而上学抹杀更为本真、深藏不露的不在场的东西,进 而将不在场的东西逻辑化、概念化,以求得知识论意义上的绝对的 主体确定性其实,这也是整个近代形而上学的根本性的局限与痼 疾所在黑格尔对意识本性的经验及其道说,不仅暗示了尼采、叔 本华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同时也为海德格尔通过对经验的原始 回声的聆听走上一条护送存在之到达、在场并应合存在者之存在的 呼唤之思想大道,作了思想先导 海德格尔在悉心探讨过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导论[1-15 节] 中有关表达意识辩证运动的“经验”概念后,针对黑格尔抛弃最初选 定的标题《意识经验的 科学 》这一做法,他提出自己的质疑他 说:“是黑格尔对他自己强调地置之于中间位置的‘经验’一词感到 畏惧了吗?”[1]海德格尔这一问不仅问出了他在经验概念上与黑格尔 的勾连,也激发起我们对经验概念在黑格尔思想 发展 中所担当的 角色的惊异,更是启开了我们由此对意识本性及其命运的关注。

      一、黑格尔对“经验”概念的道说与遗忘黑格尔在《精神现象 学》导论第 14 节中说:“意识对它自身——既对它的知识又对它的 对象——所实行的这种辩证的运动,就其替意识产生出新的真实对 象这一点而言,恰恰就是人们称之为经验的那种东西[2]黑格尔不 象经验主义者那样,仅局限于现象界的层面,一次性地宣称经验是 认识的来源和 内容 就算了事完结,而是从更深层次上也即从认识 与对象何以产生及两者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这一视角来入手解说 经验的在此,黑格尔所运用的经验概念实际上是经验主义者永远 也无法回答得了的“经验的经验”经验是什么?经验就是努斯[Nous], 它是一种神秘的冲动,它要表达自身的创造力,要不断实现自己, 而这种努斯冲动的直接结果就是认识与[认识的]对象及其相互矛盾 的产生;经验是什么?经验就是逻各斯[Logos],它就是努斯冲动的 定格,也即要用确定性的方式、概念的方式来表达并规范努斯产生 认识与对象及其矛盾运动具体说来,在黑格尔的现象学中,所谓 经验就表现为确定性与真理性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它经历了感 性确定性、自我意识确定性到理性确定性的辩证运动,绝对精神在 经历了这些经验的辩证运动后,最终由达到“现象即是本质”[3]的识见,达到绝对知识。

      经由现象学的经验运动来到纯粹概念的逻辑学 的大门口至此,黑格尔以为,经验该隐退告辞,而一旦进入逻辑 学的王国,经验就要被彻底遗忘而遭否弃 黑格尔在其心路发展的整个历程中始终把经验看作只是人的 精神世界及其活动中一种初步的较低阶段的运动形式在黑格尔那 里,经验概念没有机会享受本体论范畴的地位对于经验主义,黑 格尔则更是批评有加,尽管他也曾较客观地公允地评价过经验主义 的合理之处,即认为为了防止[知性的]理性主义的抽象与空洞必须 注重经验[4]那么,黑格尔是否在其早期著作《精神现象学》中, 曾对“经验”特别青睐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诚然,黑格尔在现 象学导论中别具匠心地把意识对它自身即既对知识又对它的对象所 实行的辩证的运动,称之为经验[因为这种辩证的运动替意识产生出 新的对象],由此引起海德格尔的高度关注,海德格尔将经验视为存 在者之存在的在场但是我们认为:第一,黑格尔在现象学中对经 验的界定与运用,在其实质内容上是不同于日常生活意义上的经验, 也是不同于经验主义的经验概念第二,黑格尔之所以要以经验概 念来概括和呈现意识的辩证运动,揭示意识自己替身产生新的对象 的辩证运动,这其中有两个因素:其一,因为黑格尔是一个很有现 实感、 历史 感的思想家,他强调人类认识既不可能脱离现实经验, 同时也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从 理论 上贬 低经验,但却并不 影响 他对现实经验的关心与重视黑格尔运用 经验概念是为他进入纯思维、纯概念运动作一理论准备工作但是, 一旦黑格尔认为自己完成了由“经验”的科学向“思辨的科学”过渡和 转变之后,他就要有意地抛弃遗忘掉经验的东西因为,在他看来 这样更能保证理论的纯洁性和合法性,从而真正进入一种纯粹的逻 辑王国但是,黑格尔这样做却给后人种下了对他的思想的理解以 及对经验与概念的关系的把握之混乱、误解的根芽这就好像黑格 尔这思想巨匠引导人们进入他的思想殿堂,却要人遗忘掉筑构这殿 堂的脚手架和殿堂由此建立起来的材料一样因而,即使最终遗忘 掉这殿堂本身也于现实无关紧要这恐怕是黑格尔庞大的 哲学 体 系在其身后很快被人抛弃并一次又一次遭到猛烈攻击的重大原因 论文 当我们对黑格尔为何要运用经验概念继而却又要遗忘掉它这 一做法,有了一个初步的说明,再回头来看黑格尔在现象学及在逻 辑学中对经验概念的道说,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其中的奥妙之处 原来,黑格尔这样通过对经验的辩证法运动,由现象进入本质,由 现象学进入逻辑学,在他自己看来,既能防止经验主义[包括康德哲 学在内]在追求知识的客观必然性上所犯的怀疑论和二元论错误,又可避免了[知性的]理性主义固有抽象、空洞的独断论的缺陷。

      那么,海德格尔在认真地解读了黑格尔之后,尤其是通过对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导论的悉心 分析 研究 后,他断言黑格尔 有畏惧“经验”之嫌,其道理何在呢?又究竟有何用意对此加以追 问便把我们引向了黑格尔对意识本性的经验及其对此种经验所产生 的畏惧这一 问题 二、黑格尔对意识本性的经验及其畏惧 黑格尔把经验道说为:意识对它自身所展开的既对它的知识又对它 的对象产生新的真实对象的辩证运动黑格尔对经验如是说,与他 对意识本性的真切领悟与经验直接勾连在一起或者不如说,黑格 尔的经验概念实即他对意识本性的经验[Erfahren]海德格尔对黑格 尔的这种有关意识本性的“经验”及其呈现给予了高度重视,他把黑 格尔关于意识本性的道说,概括为意识的三个命题,并强调这三个 命题“勾勒出意识之本性的基本结构” [5]这三个命题[6]也即: 1、“但是意识本身就是它自己的概念 论文 2、“意识自身给它自己提供尺度 3、“意识自身考查自己 黑格尔在这里不仅深刻地揭示出意识的本性,更是在解决认 识与对象关系 问题 上,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也即努力跳出西方传 统的形而上学将一切对象化的表象性思维。

      尽管黑格尔本人终究未 能彻底逃脱“对象的陷井”,在某种意义上成了近代形而上学的集大 成者,但是他却为海德格尔彻底消解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对象性、表 象性思维,朝向应合于思想大道做了思想先锋 论文 黑格尔对意识本性的经验在更深意义上说,也就是意识本身 的经验,绝对意识的经验总是通过自觉意识[ 哲学 家]的经验得以 呈现自己的[尽管这里没有胡塞尔现象学的括号,但是黑格尔却也达 到了绝对意识自我陈述、显现的“无人身性”]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就是绝对意识经验的 科学 ,也即意识自己以自己为自身的目标, 它自己为自己建立自身运动的场所,在认识与对象的对立统一的矛 盾运动中,通过感性确定性、自我意识确定性到理性确定性等形态 和阶段对自身真理性的不断追求与显现,最终进入现实即本质、实 体即主体的绝对知识在这种辩证的经验运动中,意识自己给自己 提供尺度,用以意识自身考查自己黑格尔有鉴于前人在认识与对 象、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等问题上的弱软无力,而最终陷入二 元对执的怀疑论或主观臆断的独断论境地而难以自拔这种情形,他 不仅回顾、批判了西方哲学 发展 史上有关认识与对象及其相互矛 盾关系所引发的种种学说观点,更是潜心于意识自身发展演化的形 态和进程的探究,进而领悟出意识本性并将此经验,以绝对本身从 无条件的自身确定性中自我迸发并在此显现过程中达到绝对的自我把握途径。

      呈现于世至此,整个西方哲学发展实际进入了一个崭 新的阶段从此,无论是那种以认识对象为一外在于认识[者]所谓 的客观对象[机械唯物论],还是将认识对象视为主观构造[主观唯我 论]等等,也即,把认识视为某种手段或工具,从而将认识与对象分 割而在其中间设置一个永远也无法填平的沟壑凡此种种朴素常识 或极端观点等被黑格尔视之为知性的形而上学,不再被看作是理所 当然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只要认识被看作某种手段[工具或媒体 介物]……那么认识就被视为某种在绝对和认识者之间自为地出现的 东西认识与绝对相分离但同时也与运用认识的我们相分离[7]”人 们已不再局限于对象化了的世界而能怡然自得,而要超越传统的形 而上学另劈蹊径,海德格尔认为,从这里实际上已经敲响了传统的 形而上学的丧钟正因如此,在黑格尔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叔本华、 尼采的反对传统的形而上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 但是,黑格尔用以批判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武器依然是属于传 统的,他还没有办法走出传统的话语当他经验着意识,领悟到意 识内在辩证运动及其本性,感受到意识的巨大的否定性时,他感到 了畏惧,一种对无[Nicht]的恐惧,因为这种“没有”远比“有”更有强大, 更为根本。

      黑格尔逃离了“经验的现场”他不能容忍不在场的东西 更胜于在场的东西面临这种情形,黑格尔有几种选择:要么逃之 夭夭;要么否认这种真情;要么改造它、曲解它真正说来,显然 黑格尔既没有真的逃之夭夭,也没有对此视而不见,亦没有刻意地 曲解黑格尔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他要遗忘这种经验,将它遗弃在 逻辑王国的大门之前进一步说,黑格尔要将此“经验”逻辑化、概 念化,他要通过逻辑概念的运动,把不在场东西化为在场的东西, 以求得绝对的自我确定性因而真正说来,黑格尔并非完全象海德 格尔所认为的那样仅满足于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探究,而是初步探 刺和领略到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存在,也即使存在者在场之在但 是,黑格尔却对使存在者存在起来的存在感到畏惧,因而他“迫不急 待”地要令其现身在场而对不在场的东西,黑格尔与几乎所有的局 限于传统的形而上学视界内的思想家一样,不是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就是鄙弃有加这样,把不在场的东西生硬地逻辑化,进而宣称凡 是不能用逻辑、概念表达的东西皆为“最无意义、最不真实之物 [8]就成了黑格尔的理所当然的选择,这种选择尽管失之公允却也可 以理解其实,整个传统的理性主义对于感性的东西,对于非逻辑、 非理性的东西的抗拒或逃避其痼疾大多在于此,它们总自以为是地 宣称:要么真理要么谬误;要么逻辑概念要么生命冲动;要么理性 要么非理性;总而言之,要么有要么无,要么在场要么不再场。

      对 此二者人为割裂,对前者张扬有余,对后者则打压有加从而割断了知识与生命的内在联系,而不解意识本性及命运,更是无法了解 和把握存在的真谛 本来,黑格尔在经验到意识的本性后他是有机会彻底告别传 统的形而上学在认识与对象、知识与生命、信仰与理性、有与无等 问题上的困境而步入崭新的思想道路,但是,他却因囿于传统形而 上学的语境陷入逻各斯中心主义而与真理失之交臂这就告诉我们, 要把握生命的真谛,响应存在的天命,只是从经验本身出发或是完 全抛弃经验,固然无效但是,象黑格尔这样,在经历了现象学的 经验的辩证运动后进入纯思想运动阶段,便有意遗忘、抛弃早期的 出发点也是不行的起点即是终点,终点即是起点,要始终保持思 想的生命力,防止逻辑、概念抽象化而游离生命的源流,就必须始 终聆听经验的原始回声,才有可能运用知识的形态,概念逻辑的途 径表达生命却又不因此窒息生命力本身进一步说,真正的逻辑或 真正的经验,从来都是经验到生命的逻辑和以逻辑显示出来的对生 命的经验为此,海德格尔做出了自己的艰苦努力与回应尽管, 海德格尔在后期有放弃逻辑、概念之嫌,但纵观其整个思想发展历 程和其思想道路的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