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幼儿园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研究.docx
14页农村幼儿园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研究 程晨【摘要】本研究从认知理解能力、收集分类能力、加工利用能力、协同合作能力、反思评价能力五个维度出发,对1745名农村幼儿园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进行研究,探讨农村幼儿园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善策略,以期为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提供启示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G615 A 1004-4604(2021)05-0017-05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学前教育质量的检视维度有很多, 课程实施无疑是其核心要素(杨晓萍、何孔潮,2014)课程实施状况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是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课程建设的前提是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了解农村幼儿园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现状,有助于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质量,助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纵观已有研究,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角度探析农村学前教育的研究,多从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内涵、价值意义、〔1〕开发原则与基本路径的角度切入,〔2〕而以教师的开发利用能力为主题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以农村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以期通过提升教师的能力来改善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状况,形成有效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机制,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一、研究设计(一)研究对象本研究通过目的性抽样与分层抽样,选取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三个省份,每个省份选择2个县域(区),共计6个县域(区)为样本区域每个县域(区)选择2个乡镇为重点研究区域,共计12个乡镇对这12个乡镇的所有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删去无效问卷后,共收集问卷1745份其中,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农村幼儿园教师人数分别为301人、666人、778人二)研究工具本研究自编《农村幼儿园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该问卷包括认知理解能力、收集分类能力、加工利用能力、协同合作能力、反思评价能力五个维度,共19个题项认知理解能力维度共3个题项,包括对课程资源内涵的理解、对园所周围课程资源的了解、对不同的课程资源类别的重视程度等内容收集分类能力维度共5个题项,包括对课程资源的方案规划、收集方式、收集频率、筛选依据、分类依据等内容加工利用能力维度共5个题项,包括对课程资源的价值挖掘、课程资源组织与实施方式、课程资源使用中指导幼儿的策略、课程资源使用后的处理方式等内容。
协同合作能力维度共2个题项,包括合作对象的选择、合作方式的运用等内容反思评价能力维度共4个题项,包括评价标准的选择、评价方式的使用、评价结果的反馈等内容经检验,问卷信效度符合研究需要本研究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电子问卷,回收后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二、研究结果与分析(一)认知理解能力1.普遍持有广义的课程资源内涵理解课程资源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包括一切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狭义的课程资源是指课程的直接来源,即可成为幼儿园课程内容或促成幼儿园课程顺利实施的直接资源〔3〕调查发现,在“对课程资源内涵的理解”方面,农村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园课程资源普遍持有广义的认知理解87.28%的教师认为幼儿园课程资源是“一切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材料”对课程资源内涵的广义理解有助于探寻一切与课程相关联的元素,丰富课程内容结构,促进幼儿经验的多维发展然而,仍有4.87%和5.50%的教师对课程资源内涵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分别将其理解为“玩教具”和“园内外的文化资源”,甚至有1.20%的教师选择“图书资料”,将课程资源窄化为课程指导用书上的知识,脱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2.基本掌握园所周围的课程资源情况调查发现,在“对园所周围课程资源的了解”方面,仅有16.68%的教师表示“进行过专门的资源调查,非常了解园所周围的课程资源情况”,64.52%的教师表示“平时有在关注,基本了解园所周围的课程资源情况”然而,仍有17.02%的教师表示“没有太多的关注,不太了解园所周围的课程资源情况”,1.78%的教师甚至表示“只关注购买的图书玩具,完全不了解园所周围的课程资源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现,教龄越长、学历越高的幼儿园教师对园所周围的课程资源的关注度越高,资源调查也更为仔细3.重视人力资源类别的课程资源根据课程资源的性质,可以将幼儿园课程资源划分为自然资源、社会文化资源、人力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四类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在“对不同的课程资源类别的重视程度”方面,按照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社会文化资源、网络信息资源这可能是因为教师、家长及社区人员等人力资源的获取较为便捷,与幼儿生活的关联性更强,教师更为熟悉,也更易于操作处理二)收集分类能力1.大部分教师具有明确的规划调查发现,在“课程资源的方案规划”方面,95.07%的教师表示“会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前,制订明确的规划”,但也有3.21%的教师表示“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前,不会制订专门的方案规划”。
2.收集与更新课程资源的方式多样调查发现,教师利用最多的课程资源收集方式是网络搜索,占比高达88.08%其次为“与幼儿一起搜集”(占72.21%),“发动同事、家长及社区人员多方收集”(占68.37%),“实地寻找”(占66.07%)和“文献查阅”(占62.41%)这反映了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不能仅依靠教师,而且需要重视幼儿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家长和地方人士的推动作用,以及专家的引领作用(聂劲松,2006)在“收集频率”方面,61.83%的教师表示会“结合需要随时收集”然而,23.44%的教师表示“会根据每个主题收集一次”,10.14%的教师表示“会一学期收集一次”,4.59%的教师表示“会一个月收集一次”相较而言,这类教师在课程资源的更新方面固定性较强,靈活性不足,难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3.筛选与分类中重视课程资源的安全性与教育价值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在“课程资源的筛选依据”方面,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安全性、教育性、趣味性、发展适宜性、生活性可见,教师更强调从教育者角度判断课程资源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而对与幼儿自身特点及其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因素关注度较低在“课程资源的分类依据”方面,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资源的教育性、资源利用的便捷性、资源间的关联性、资源的消耗量。
可见,考虑如何将课程资源列入适宜的教育范围已成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当下最大的诉求三)加工利用能力1.课程资源的价值挖掘多以《指南》①为依据在“对课程资源的价值挖掘”方面,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结合《指南》目标挖掘,分析课程资源本身特点,考虑课程计划中的活动需要,考虑不同资源综合发挥作用选择以《指南》为依据,有利于实施科学的教育活动,是秉持正确教育价值导向的表现考虑不同资源综合发挥作用的因素由于难度较大,农村幼儿园教师普遍反映能力不足,因此受重视程度较低2.课程资源的组织实施关照幼儿的特点与需求在“课程资源组织”方面,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结合幼儿发展特点及水平、根据幼儿的兴趣、教师自身的能力、课程的需要、资源本身的特点、使用资源的经验可见,大多数农村幼儿园教师持有科学的儿童观与教育观,但对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处理仍然不够深入仔细,且缺乏经验在“课程资源实施”方面,34.96%的教师选择“结合现有的课程内容使用”,32.09%的教师选择“让幼儿先尝试使用,再考虑深度利用”,24.81%的教师选择“根据时机灵活使用”开发创编专门的主题课程”由于难度高、挑战大,选择频率最低,仅有8.14%的教师选择使用3.在课程资源利用中教师主动性显著,倾向深化课程资源的后续使用在“课程资源使用中指导幼儿的策略”方面,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在幼儿利用前自己先尝试,让幼儿自主利用,根据情况提供必要的辅助材料和工具,在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予启发和帮助。
可见,教师在指导幼儿的过程中主动性较强,多以积极的自主探索为主,而对引导性和适时介入策略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在“课程资源使用后的处理方式”方面,73.12%的教师选择“根据需要进行充分搭配和组合后使用”,20.81%的教师选择“进行安全性评估后择机使用”,4.18%的教师选择“让幼儿拆解后继续使用”,仅有1.43%的教师选择“保持不变继续使用”,0.46%的教师选择“摒弃不用”可见,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会结合课程资源的实施情况,继续处理与完善课程资源,提高课程资源的后续使用率同时,教师完善资源的方式也比较深入与系统,探索了多种组合和配置,促使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四)协同合作能力1.合作主体多元化在“合作对象的选择”方面,98.11%的教师选择“与同班教师合作”,占比最高77.52%的教师选择“与家长合作”,53.53%的教师选择“与幼儿园后勤人员合作”,也有33.30%的教师选择“与社区人员合作”,仅有1.60%的教师选择“从不合作”可见,农村幼儿园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合作主体较为多元,能通过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趋向构建以幼儿园、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2.合作方式多样且贯穿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在“合作方式的运用”方面,92.38%的教师选择“一起观摩和指导幼儿利用资源”,90.95%的教师选择“一起讨论如何寻找资源”,88.02%的教师选择“一起反思与改进”,78.91%的教师选择“一起讨论资源的价值”,75.47%的教师选择“一起实地挖掘资源”。
多种合作方式的运用体现了农村幼儿园教师拥有良好的沟通组织能力,这有助于避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个人本位,以及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均衡与不连续五)反思评价能力1.评价标准存在差异调查发现,在“评价标准的选择”方面,64.99%的教师选择“幼儿的发展状况”,24.58%的教师选择“课程实施的效果”,9.00%的教师选择“教师能力的提升”,1.43%的教师选择如“幼儿的兴趣”“课程资源的消耗性”等为评价依据在“如何决定课程资源的去留”方面,95.07%的教师分别选择了“幼儿是否感兴趣”和“对幼儿的发展意义”为判断依据,76.28%的教师选择以“资源的利用率”为判断依据,66.82%的教师选择以“资源获取是否方便”为判断依据,51.75%的教师选择“资源的获取代价”为判断依据可见,虽然评价标准多元化,但关注幼儿需求,以幼儿发展为诉求的基本理念已成为当下农村幼儿园教师评价课程资源的基本标准2.评价方式多元化,强调对教育过程而不仅是对教育结果的关注调查发现,在“评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效果的方式”方面,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测定,根据日常的活动过程记录和分析,根据幼儿的作品,根据家长的反馈。
这可能是因为测定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能够最直接反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果,且具有一定的标准,方便教师操作与比较3.经验与能力不足是影响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的主要因素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在“评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方面,最大的困难是缺乏经验(占88.77%),其次是能力不足(占66.02%),工作负担重(占46.42%),兴趣缺乏(占38.40%),领导不支持(占7.34%),还有3.09%的教师选择了如资源短缺、理论知识缺乏、经费不足、园所条件有限等其他因素在目前所获取的反思评价结果中,缺乏经验与能力不足与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显著相关,教师自身的原因成了制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最大掣肘三、討论与建议(一)讨论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如下几点不足第一,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过程中出现了认知与行动不一致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大部分教师对园所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