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审计准则章节解.ppt
57页国家审计准则讲解江苏省审计厅 杨珺国家审计法律规范体系国家审计法律规范体系:★宪法:确立了审计监督基本制度确立了审计监督基本制度★审计法:规定了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程序和法律规定了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程序和法律责任责任★审计法实施条例:对审计法进行细化,并提出了对审计法进行细化,并提出了贯彻实施的要求贯彻实施的要求★审计准则:规范了审计业务流程和执行审计业务应规范了审计业务流程和执行审计业务应当达到的质量标准当达到的质量标准★审计指南:为相关审计业务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引为相关审计业务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引8/26/20242国家审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国家审计准则的发展历程:★1996年,审计署发布了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和37个审计规范★2000年前后,审计署修订了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并发布了17个通用审计准则和3个专业审计准则 2004年,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6号令★2010年,审计署对原有各项准则进行全面修订,形成单一的国家审计准则 (8号令)8/26/20243修订原则修订原则:★★依照修订后的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并与原依照修订后的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并与原有准则保持衔接有准则保持衔接 ★★总结实践经验,体现中国国家审计特色总结实践经验,体现中国国家审计特色★★借鉴外国政府审计准则的内容,努力与国际接轨借鉴外国政府审计准则的内容,努力与国际接轨★★坚持约束和指导相结合,增强准则的指导作用坚持约束和指导相结合,增强准则的指导作用8/26/20244体系结构体系结构:★★将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审计技术准则和审计质量将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审计技术准则和审计质量控制准则融为一体控制准则融为一体★★将原有国家审计基本准则、通用审计准则和将原有国家审计基本准则、通用审计准则和6 6号号令的内容整合,形成单一的国家审计准则。
更简令的内容整合,形成单一的国家审计准则更简洁)准则下一层次制定若干审计指南洁)准则下一层次制定若干审计指南★★废止废止2828项原有准则和规定,并拟全面修订未废止项原有准则和规定,并拟全面修订未废止的相关规定的相关规定8/26/20245审计准则共七章,200条★★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第二章第二章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第三章第三章 审计计划审计计划★★第四章第四章 审计实施审计实施 ————第一节第一节 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第二节第二节 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第三节第三节 审计记录审计记录————第四节第四节 重大违法行为检查重大违法行为检查★★第五章第五章 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第一节第一节 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第二节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编审审计报告的编审————第三节第三节 专题报告与综合报告专题报告与综合报告————第四节第四节 审计结果公布审计结果公布————第五节第五节 审计整改检查审计整改检查★★第六章第六章 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第七章第七章 附则附则8/26/20246学习理解提示学习理解提示:★★与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一并学习和贯彻与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一并学习和贯彻★★主要适用于合规审计和绩效审计,对财务审计的主要适用于合规审计和绩效审计,对财务审计的适用性稍弱适用性稍弱★★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灵活性,需要结合实际加以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灵活性,需要结合实际加以贯彻贯彻 ★★章节内容存在总、分的内在逻辑关系,应在把握章节内容存在总、分的内在逻辑关系,应在把握总体规定的基础上,掌握相关具体要求总体规定的基础上,掌握相关具体要求8/26/20247准则条款的应用u使用“应当”、“不得”词汇的条款为约束性条款:执行审计业务必须遵守(3)。
未遵守约束性条款的,应当说明原因(11),并在重要管理事项记录中加以记载(111)u使用“可以”词汇的条款为指导性条款:良好实务的推介(3)●理解与把握:理解与把握:——国际审计准则通行做法——注意应用未使用上述词汇的条款,主要有三类:陈述类条款、定义类条款、指导类条款——注意区分审计程序与审计业务流程,审计署不再制定简易审计程序8/26/20248准则的适用范围u适用于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行为(4)u适用于受审计机关委托、聘用的其他组织或人员承办或参加审计业务的行为(4)u适用于审计机关开展的各项审计业务和专项审计调查业务(4、8)u不适用于下列业务(197)——配合有关部门查处案件——与有关部门共同办理检查事项——接受交办或委托办理不属于法定审计职责范围内的事项8/26/20249审计目标和业务类型Ø审计最终目的(审计最终目的(6):):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制,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Ø审计目标及其对应的业务类型审计目标及其对应的业务类型(6)——真实性:财务审计——合法性:合规审计——效益性:绩效审计Ø法律规定的业务类型法律规定的业务类型(7、8)——审计业务:对单位、项目、资金的审计;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理解与把握:理解与把握:—— 一个审计项目可以包含多项审计目标,涉及多种业务类型—— 将专项审计调查更多地理解为开展审计监督的一种方式—— 准则中使用的被审计单位一词有时包括被审计的单位、项目和资金8/26/202410主要专题l审计计划l审计实施方案l审计取证l审计记录l审计报告l几个特殊规定8/26/202411 一、 审计计划Ø审计计划编制流程Ø审计计划编制的协调Ø审计计划的内容和形式Ø审计计划的审批、调整和执行Ø审计工作方案的编制 (立项重要)8/26/202412审计计划编制流程(27)●参照国家项目立项管理规定,并借鉴外国审计参照国家项目立项管理规定,并借鉴外国审计机关做法机关做法Ø调查审计需求,初选审计项目调查审计需求,初选审计项目Ø对初选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估,确定备对初选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估,确定备选项目及其优先顺序选项目及其优先顺序Ø配置审计资源配置审计资源8/26/202413调查审计需求(28)Ø国有和地区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情况Ø政府工作中心Ø本级政府等领导机关对审计工作的要求Ø上级审计机关安排或授权的项目Ø有关部门委托或提请审计的项目Ø群众举报、公众关注的事项Ø经分析相关数据认为应当列入审计的事项Ø其他方面的需求8/26/202414对初选项目进行调查(29)Ø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Ø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和主要业务开展情况Ø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及结果Ø相关的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情况Ø监管机构的监管情况及结果Ø以前审计情况Ø其他相关内容8/26/202415对初选项目进行评估(30)Ø项目重要程度Ø项目风险水平Ø项目审计预期效果Ø审计频率和覆盖面Ø项目对审计资源的要求8/26/202416配置审计资源(42)Ø审计人力资源Ø审计时间Ø审计技术装备Ø审计经费8/26/202417审计计划的协调Ø审计项目间的协调审计项目间的协调——审计项目与专项审计调查项目计划的协调(36)——直接审计下级审计机关审计管辖范围内的项目计划协调(33)——授权审计项目计划的协调(34)——国外援贷款项目审计计划的协调(35)——同一年度内对同一被审计单位安排的不同审计项目间的协调Ø审计计划编制工作的协调审计计划编制工作的协调——指导下级审计机关编制审计计划(46)——计划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工作上的协调:调查审计需求、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确定备选审计项目,以业务部门为主实施;备选审计项目排序、配置审计资源和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草案,以计划管理部门为主实施。
8/26/202418审计计划的内容和形式Ø审计计划的内容(审计计划的内容(37))——项目名称——审计目标审计目标(审计署财政大格局思路)(审计署财政大格局思路)——审计范围——审计重点——组织和实施单位——审计资源Ø审计计划的形式:审计计划的形式:文字、表格或二者相结合的形式(38)8/26/202419审计计划的审批、调整和执行Ø审计计划审批审计计划审批——按审计机关规定的程序审定,可以组织专家论证(31)——报本级政府行政首长批准并报告上一级审计机关(41)Ø审计计划的调整审计计划的调整(45)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调整 Ø审计计划的执行、检查和统计审计计划的执行、检查和统计(44、52、53)8/26/202420审计工作方案的编制Ø编制条件:编制条件:审计机关统一组织多个审计组共同实施一个项目或分别实施同一类项目(47)Ø编制要求:编制要求:根据审计计划形成过程中调查审计需求、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情况,开展进一步调查,确定审计目标、范围、重点和项目组织实施要求(48)Ø审计工作方案的内容:审计工作方案的内容: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重点、审计工作组织安排、审计工作要求(49)Ø审批和执行:审批和执行:业务部门编制方案,审计机关按照规定的程序审批后下达执行,并可根据情况变化予以调整(50、51)●工作方案作为审计管理的一个方面,是审计计划的细化;其内容和要求应当与审计计划保持一致8/26/202421 二、审计实施方案Ø审计实施方案编制流程Ø审计实施方案调整Ø审计实施方案审批8/26/202422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流程(59)Ø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审前调查这种提法没有了,过程中需调查了解,是持续的)Ø确定职业判断适用的标准Ø判断可能存在的问题Ø判断问题的重要性Ø确定审计应对措施Ø(取消了重要性水平和风险评估内容,但是其理念贯穿其中)注重指导性、实用性8/26/202423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60)Ø单位性质、组织结构Ø职责范围或者经营范围、业务活动及其目标Ø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其执行情况Ø财政财务管理体制和业务管理体制Ø适用的业绩指标体系以及业绩评价情况Ø相关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Ø相关信息系统及其电子数据情况Ø经济环境、行业状况及其他外部因素Ø以往接受审计和监管及其整改情况Ø需要了解的其他情况8/26/202424调查了解相关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61)(与审计目标相关的)Ø控制环境Ø风险评估Ø控制活动Ø信息与沟通Ø对控制的监督●对被审计单位的调查了解和对相关内部控制的调查了解可分步实施,也可同步实施;调查了解的主要目的是根据适用的标准,判断可能存在的问题8/26/202425确定职业判断适用的标准(65)Ø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Ø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Ø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Ø国家和行业的技术标准Ø预算、计划和合同Ø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制度和绩效目标Ø被审计单位的历史数据和历史业绩Ø公认的业务惯例或者良好实务Ø专业机构或者专家的意见Ø其他标准●审计人员主要是选择而非创造标准;坚持先有标准后审计的原则8/26/202426判断可能存在问题的重要性(68-71) 根据可能存在问题的性质、数额及其发生的具体环境,根据可能存在问题的性质、数额及其发生的具体环境,判断其重要性。
应当关注的因素:判断其重要性应当关注的因素:Ø是否属于涉嫌犯罪的问题Ø是否属于法律法规和政策禁止的问题Ø是否属于故意行为所产生的问题Ø可能存在问题涉及的数量或者金额Ø是否涉及政策、体制或者机制的严重缺陷Ø是否属于信息系统设计缺陷Ø政府等相关领导机关及公众的关注程度Ø其他因素●对合规审计和绩效审计只作定性判断,不要求定量运用;对财务报表审计参照注册会计师准则确定重要性水平根据判断结果,分析可能存在的重要问题和确定审计事项8/26/202427确定审计应对措施(73-76)Ø怎么审:怎么审:确定主要审计步骤和方法,包括是否测试内控和检查信息系统,对每一审计事项的审计步骤和方法Ø何时审:何时审:确定审计时间Ø谁来审:谁来审:确定执行的审计人员Ø其他必要措施其他必要措施8/26/202428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和形式Ø内容内容(58)——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事项和审计应对措施——审计工作要求Ø形式:形式:文字、表格或二者相结合的形式(81)●可不反映不必要的内容,采取简洁形式8/26/202429审计实施方案调整Ø持续关注已作出的重要性判断和对存在重要问题可能性的评估是否恰当,及时作出修正,并调整审计事项和审计应对措施(77) 轨迹和过程Ø应当及时调整实施方案的情形(78)(应记录——审计计划、工作方案发生变化的——审计目标发生重大变化的——重要审计事项发生变化的——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审计组人员及分工发生重大变化的——需要调整的其他情形●根据调查了解的深入和审计工作的开展,强调及时调整审计实施方案8/26/202430审计实施方案审批Ø一般审计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经组长审定,并报业务部门备案;重要审计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报经审计机关负责人审定(79)Ø审计组调整审计目标、审计组长、审计重点、现场审计结束时间,应报经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80)Ø部门、领导从管理角度领导8/26/202431 三、审计证据Ø审计证据的基本特性Ø审计取证要求8/26/202432审计证据的基本特性(84-86)Ø适当性:适当性: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相关性:审计证据与审计事项及其目标之间具有实质性联系——可靠性:审计证据真实、可信Ø充分性:充分性: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8/26/202433审计取证要求Ø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取证(83)Ø重要审计事项的审计证据材料应当由提供者签名或盖章(94)Ø对复杂审计事项或取得证据数量大的审计事项,可以汇总分析,编制审计取证单(94)Ø使用外部人员专业咨询、专业鉴定和监管机构、中介机构、内审机构工作结果作为审计证据的,应当对其相关性、可靠性进行判断(97、98)Ø证据分析、评价:对未取得适当、充分证据的,继续取证或不作出相应审计结论(100)8/26/202434 四、审计记录Ø审计记录的目标和总体质量要求Ø调查了解记录Ø审计工作底稿Ø重要管理事项记录Ø取消了审计日记,以审计记录体现8/26/202435审计记录的目标和类型Ø记录的目标记录的目标(101)——支持审计实施方案和审计报告——证明遵循法律法规和准则——便于实施指导、监督和检查Ø记录的总体质量要求:记录的总体质量要求:使未参与该项业务的有经验的其他审计人员能够理解(202)Ø记录的类型:记录的类型:调查了解记录、审计工作底稿、重要管理事项记录(203)8/26/202436调查了解记录(104)Ø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的调查了解情况Ø对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可能性的评估情况Ø确定的审计事项及其应对措施●调查了解记录数量及其格式,由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署派出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8/26/202437审计工作底稿Ø记录的主要内容:记录的主要内容:审计实施的主要步骤和方法、取得的审计证据名称和来源、审计认定的事实摘要、得出的审计结论及依据的标准(107)Ø记录的要求:记录的要求:对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每一审计事项,不论审计是否发现问题,均应当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一个审计事项可以编制多份审计工作底稿(105)Ø审计组长审计组长审核审核::在起草审计报告前,审计组长应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审核并提出明确的审核意见(109、110)审计组组长应当确认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已经审核,并从总体上评价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
(132)8/26/202438重要管理事项记录(111)Ø可能损害审计独立性的情形及采取的措施可能损害审计独立性的情形及采取的措施Ø聘请外部人员的相关情况聘请外部人员的相关情况Ø被审计单位承诺情况被审计单位承诺情况Ø审计报告征求意见情况、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及采纳情况审计报告征求意见情况、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及采纳情况Ø审计组对发现的重要问题和审计报告的讨论过程和结果审计组对发现的重要问题和审计报告的讨论过程和结果Ø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复核情况和意见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复核情况和意见Ø审理机构审理情况和意见审理机构审理情况和意见Ø审计机关审定情况和意见审计机关审定情况和意见Ø未能遵守的约束性条款及原因未能遵守的约束性条款及原因Ø审计任务无法完成的原因和影响审计任务无法完成的原因和影响Ø其他重要管理事项其他重要管理事项 可以使用承诺书、内部审批文稿、会议记录、会议纪可以使用承诺书、内部审批文稿、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审理意见书等多种书面形式加以记录要、审理意见书等多种书面形式加以记录 调查了解记录和部分管理事项记录也要经审计组长审调查了解记录和部分管理事项记录也要经审计组长审核核8/26/202439 五、 审计报告Ø审计报告Ø专项审计调查报告Ø审计决定书Ø审计移送处理书8/26/202440审计报告的要素和内容Ø审计报告的要素:标题、文号、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项目名称、内容、审计机关名称、签发日期;经济责任审计还包括被审计人员姓名及职务(122)Ø审计报告的内容(123)——审计依据——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评价意见——以往审计决定执行情况和审计建议采纳情况。
审计组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应当及时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165)l实地检查或者了解;取得并审阅相关书面材料 对于定期审计项目,审计机关可以结合下一次审计,检查或者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 (166)8/26/202441审计报告的要素和内容——审计发现的被审计单位违规行为和其他重要问题的事实、定性、处理处罚意见及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审计移送处理事项的事实和移送处理意见但是涉嫌犯罪等不宜让被审计单位知悉的事项除外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根据需要提出的改进建议——根据情况,还包括有关过程中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被审计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和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应承担的责任、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审计报告发现的问题●项目审计成果均应体现在审计报告中;根据各项目审计结果内容有所不同;审计署拟制定审计报告、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等主要审计文书参考格式8/26/202442 审计报告的编审Ø审计组讨论形成审计结果文书Ø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Ø业务部门复核Ø审理机构审理Ø审计机关审定8/26/202443审计组讨论形成审计报告(131)Ø评价审计目标的实现情况评价审计目标的实现情况Ø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完成情况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完成情况Ø评价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评价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132))Ø提出审计评价意见(提出审计评价意见(133))Ø评估审计发现问题的重要性:评估审计发现问题的重要性:考虑审计发现问题的性质、数额考虑审计发现问题的性质、数额及其发生的原因和审计报告的使用对象(及其发生的原因和审计报告的使用对象(134))Ø提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处罚意见:考虑法律法规规定,审提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处罚意见:考虑法律法规规定,审计职权范围,问题性质、金额、情节、原因和后果,同类问题计职权范围,问题性质、金额、情节、原因和后果,同类问题处理处罚的一致性,其他因素(处理处罚的一致性,其他因素(135))Ø其他有关事项,如被审计人员责任界定(其他有关事项,如被审计人员责任界定(136))Ø报告是集体的智慧报告是集体的智慧8/26/202444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Ø征求意见(征求意见(137))——以审计机关名义征求被审计单位、被调查单位和拟处罚的有关责任人员的意见——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还应征求被审计人员意见或有关干部监督管理部门的意见——对重大经济案件调查等特殊事项,经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不征求意见对反馈意见的处理对反馈意见的处理(138)——进一步核实,对审计报告作必要修改——对采纳情况和原因作出书面说明审计组起草审计决定、移送处理书8/26/202445业务部门复核(141)Ø审计目标是否实现Ø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完成Ø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是否在审计报告中反映Ø事实是否清楚、数据是否准确Ø审计证据是否适当、充分Ø审计评价、定性、处理处罚和移送处理意见是否恰当,适用法律法规和标准是否恰当Ø被审计单位提出的合理意见是否采纳Ø其他事项8/26/202446审理机构审理(143-145)Ø审理内容:审理内容: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完成,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是否在审计报告中反映,主要事实是否清楚、相关审计证据是否适当和充分,适用法律法规和标准是否适当,评价、定性和处理处罚意见是否恰当,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Ø审理机构审理机构可可采取的措施:采取的措施:出具审理意见书,要求审计组补充重要审计证据,对审计报告等进行修改Ø审理工作要求:审理工作要求:与审计人员充分沟通;必要时参加交换意见会或向被审计单位了解相关情况;对复杂问题可以组织专家论证8/26/202447审计机关审定(147)Ø审计业务会议审定Ø审计机关负责人审定Ø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原则上应当由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会议审定;特殊情况下,经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授权,可以由审计机关其他负责人审定。
147)8/26/202448 专题报告和综合报告Ø专题报告、审计信息(专题报告、审计信息(151))——涉嫌重大违法犯罪的问题——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政策及其执行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关系国家信息安全的重大问题——影响人民群众经济利益的重大问题——其他重大事项Ø审计综合报告(审计综合报告(153))Ø审计结果报告(审计结果报告(155))Ø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报告(156))8/26/202449 审计结果公布Ø除涉及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商业秘密、正在调查处理过程中的事项和法律法规规定不予公开的其他的信息外,审计结果可依法向社会公布(157、159)Ø公布审计结果的内容公布审计结果的内容(158)——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评价意见——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处理处罚决定及审计建议——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Ø公布审计结果的程序公布审计结果的程序(160、162)——保密审查和审核——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按规定需要报经政府审批的,未经批准不得公布8/26/202450六、几项特殊规定l专项审计调查l跟踪审计l信息系统审计8/26/202451专项审计调查l 对于预算管理或者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等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符合下列情形的,可以进行专项审计调查:l(一)涉及宏观性、普遍性、政策性或者体制、机制问题的;l(二)事项跨行业、跨地区、跨单位的;l(三)事项涉及大量非财务数据的;l (四)其他适宜进行专项审计调查的 (36)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应当列明专项审计调查的要求 (37)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审计通知书应当列明专项审计调查的要求。
56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列明专项审计调查的要求58) 8/26/202452专项审计调查Ø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作为一种正式审计文书: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作为一种正式审计文书:专项调查后,一般情况下审计机关应向被调查单位出具专项审计调查报告(120)Ø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的要素和内容: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的要素和内容:与审计报告基本一致,还应根据专项审计调查目标提出改进建议(125)●专项审计调查与审计项目的文书模式基本相同:发现审计监督对象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由审计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处理处罚决定的,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审计决定书;需要移送的,再出具审计移送处理书8/26/202453跟踪审计的特殊要求Ø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应当列明跟踪的具体方式和要求(37)Ø审计通知书应当列明跟踪的具体方式和要求(56)Ø审计实施方案应当对整个跟踪审计工作作出统筹安排(58)Ø审计组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以审计机关的名义及时向被审计单位通报,并要求其整改(124)Ø跟踪审计实施工作全部结束后,应当以审计机关的名义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当反映审计发现但尚未整改的问题,以及已经整改的重要问题及其整改情况(124)8/26/202454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的特殊要求Ø审计组整体胜任能力的要求审计组整体胜任能力的要求 被审计单位的信息技术对实现审计目标有重大影响的,审计组的整体胜任能力应当包括信息技术方面的胜任能力。
(23)Ø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控制情况,确定相关审计应对措施l审计人员可以从下列方面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控制情况: l (一)一般控制,即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稳定性、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控制; l(二)应用控制,即保障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等方面的控制 (62)8/26/202455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的特殊要求Ø获取电子审计证据的要求获取电子审计证据的要求l 审计人员认为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检查相关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安全性:l (一)仅审计电子数据不足以为发现重要问题提供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l (二)电子数据中频繁出现某类差异l审计人员获取的电子审计证据包括与信息系统控制相关的配置参数、反映交易记录的电子数据等l 采集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作为审计证据的,审计人员应当记录电子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过程 (87)Ø审计发现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存在重大漏洞或者不符合审计发现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存在重大漏洞或者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处理措施(责成限期整改)国家规定的处理措施(责成限期整改) (135) 8/26/202456谢谢大家!8/26/202457。
